马岛的13个瞬间:一场被遗忘40年的现代化战争(四)

2024-02-01 16:09三土
轻兵器 2024年1期
关键词:阿军瞄准镜狙击步枪

三土

导弹大乱斗

马岛战争不同于此前各场大规模冲突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导弹这种划时代的新式武器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包括空对空、地对空、空对舰、舰对空、岸对舰、地对地等各种应用场景,并取得大量战果。参战双方都装备多种当时的先进导弹,“飞鱼”反舰导弹甚至因此一战成名。

英军使用的导弹基本上都是本国研制生产的,少数为法、德、美等盟国产品。其中种类较多的是舰载/机载的反舰、防空导弹,如“海贼鸥”短程反舰导弹舰载型和机载型,用于攻击水面中小型目标;“海标枪”舰载防空导弹,用于拦截中远程、中高程的空中目标,并可打击水面目标;“海狼”舰载防空导弹,用于近程防空;此外,还有老式的“海猫”近程舰载防空导弹,曾是世界上第一款舰载点防御导弹系统,英军此前已经装备20年;“鹞”“海鹞”战斗机装备美国提供的最新型“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可从任意角度发射,从而在与阿根廷“幻影”战斗机的缠斗中占尽优势。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装备的,除部署在各登陆点滩头阵地的“轻剑”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单兵携行、双人发射的“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之外,还有德、法联合研制的“米兰”轻型反坦克导弹,虽然它从未遇上过阿军的装甲车,但在摧毁阿军的固定工事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阿根廷“幻影”战斗机超低空掠过锚泊地的英军舰船,伺机投下炸弹,这种进攻方式让英国人十分头痛

英国军舰发射“海猫”近程舰载防空导弹

携带法国AS-12反舰导弹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黄蜂”武装直升机

英军部署在俯瞰登陆点的山丘上的“轻剑”防空导弹系统

阿军使用的导弹种类较少,但来源复杂,而且均为进口产品。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法国制造的“飞鱼”反舰导弹,包括机载型和车载型,除“谢菲尔德”号和“大西洋运输者”号之外,它的战果还包括“格拉摩根”号,“格拉摩根”号在以舰炮支援陆战队攻击阿军岸上阵地时,被阿军的车载型“飞鱼”导弹击伤,致13人阵亡。阿军用来防守雷达站等重要地面目标的,则是此前向英国购买的“虎猫”近程防空导弹,它是“海猫”防空导弹的陆基版,在战争期间曾多次发射,但未能击中目标,只是将英军飞机驱离作战空域。

真正取得战果的是阿军装备的“罗兰2”防空导弹。这种由德、法两国联合研制的近程防低空导弹系统,主要用来打击航速小于1.28马赫、距离在500~6300m之间的低空、超低空飞机和直升机,以掩护部队行进或守卫雷达站、机场等重点设施。“罗兰”相对轻便、灵活,有10余个国家先后装备,美国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也采购了该型导弹。“罗兰2”防空导弹也是阿军部署在斯坦利周边防空部队手中效能最高的武器。这些部队从5月1日起就投入防空作战,多次击伤英军战机,有效保护了斯坦利和机场附近的军事设施。在导弹和高炮的威胁下,英军飞机不得不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飞行高度。6月1日,1架飞临斯坦利上空的“海鹞”战斗机突破这一限制,但被“罗兰2”导弹的操作手盯上了,初始发射是目视控制的,导弹升空后,又很快切换到雷达跟踪状态,结果这架“海鹞”被直接命中。飞行员弹射后落入海中,被英军直升机救回。这也是斯坦利周边防空导弹部队击落的唯一一架英军飞机。

阿军使用的“飞鱼”导弹岸基发射车,每辆可携带2枚盛装在发射箱内的导弹

被遗弃的阿军“虎猫”近程防空导弹

阿军地面部队装备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和对手一模一样的“吹管”,而且是從英国购进的。“吹管”于196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1973年正式装备英国陆军,当时在每个装甲师内编入1个导弹连,装备24套发射装置。“吹管”虽然号称“便携式”,但实际上比美、苏的同类产品更笨重,整个系统由发射筒、导弹、瞄准控制装置组成,战斗总质量21.5kg。其中,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筒质量11kg、长1.4m,形状前粗后细,加上外包装筒,携行时看上去像背个大号“酒瓶”。导弹弹径76mm,最大速度1.5马赫,有效射程4800m,作战高度50~1800m。“吹管”采用红外制导方式,具有敌我识别能力,既可肩扛发射,也可通过其他作战平台发射;既能对付低空低速空中目标,也能打击小型舰艇和地面车辆。改进版“吹管”采用半自动无线电制导方式,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有效射程增加到6000m。但它属于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操作比较复杂,命中率只有40%左右,因此马岛战争结束后很快被第二代便携式导弹“标枪”取代。

不过,双方的“吹管”导弹在马岛都取得了战果。5月21日,英国皇家空军2架“鹞”式战斗机,在特种空勤团观察哨指导下,空袭肯特山以北阿军的一个直升机机场,使用集束炸弹和机炮,击毁“支奴干”1架,击伤“美洲豹”和“休伊”各1架。返程途经霍华德港时,阿军发射的1枚“吹管”导弹击中其中1架“鹞”式,使其当即坠海,飞行员受重伤,弹射后被阿军俘虏。

阿军装备的“罗兰2”防空导弹在防空作战中取得8发6中的战绩。图为被击落的英军战机

阿军武库中的另一款便携式防空导弹是由苏联研制的SA-7B导弹,5月底才从利比亚运来。SA-7最早于1968年服役,利比亚提供的是新式的改进型SA-7B,后者在导引头上增加红外滤波器和弱红外辐射跟踪装置,提高了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增强了抗诱饵和红外信号干扰能力,使得截获目标的距离增加40%以上,同时增加敌我识别装置,目标捕捉、测定和导引头控制全部实现自动化,具备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外,其改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得最大速度达到2马赫,有效射程增至4200m,最大射高增至2300m。SA-7B全长只有1.44m,总质量15kg,既可单兵肩射,也能车载发射,总体性能优于“吹管”。为了感谢利比亚的援助,卡尔加里亲自挑选几匹骏马,空运给卡扎菲。

但这批SA-7B导弹却未在防空中发挥太大作用。运抵之初,便将其中10枚白送给了英国人。本文第三部分提到过廓尔喀营在古斯格林俘虏的一批阿军人员。以海梅·乌加特中尉为首的导弹操作手,带着10枚SA-7B导弹,从狐狸湾乘坐直升机来到古斯格林附近一个名为蛋港屋的地方。按照原计划,他们将分为若干小组,由直升机分送到达尔文港及周边各个据点,相机用这些导弹打击在海峡附近活动的英军飞机,以支援在当地防守的陆军分队。但不知为何,投送之后上级就似乎忘了他们的存在,再也没有直升机来过,直到5月30日被打扫战场的英军发现。

进入6月以后,斯坦利周边特别是几处山头阵地上的阿守军已经全部配发了SA-7B导弹,但仍未取得什么战果,这主要因为配发时间太短,士兵们不熟悉操作要领。驻守两姐妹山的1名负责防空作战的阿军炮兵军官在日记中记载了他们若干次使用这种导弹的情况:6月5日,2架英国皇家空军“鹞”式战斗机在附近活动,守军发射导弹,但因为“人为失误”没能有效瞄准,让敌机逃脱。6月9日,换人发射1枚导弹,结果没有顺利升空,导弹落在离阿军阵地10m远的地方。6月10日,又有2架“鹞”式前来挑衅,再次发动攻击,结果还是未能击中。这名军官写道:“负责发射导弹的中士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根本无法有效作战。很显然,在这种情形下,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我盼着第二天‘鹞’式能再送上门来,看看能不能干掉一架。我希望当我们不得不放手一搏時,不至于输得太难看……”

准备乘坐“美洲豹”SA330L直升机出发的阿军小分队,携带的是“吹管”防空导弹,外观看起来很像一个大号“酒瓶”

YOx+nps/McmD5ILvqMLUUR0hJb31/cJudEtJRQy6xlo=阿军小组准备发射“吹管”防空导弹。该型导弹的发射筒前粗后细,较粗的部分里容纳有瞄准及控制装置

英军在货轮改装的补给船上部署“吹管”防空导弹作为近程防空火力

不过,到这个时候,英军飞机的出动频率已经明显减少,取代空袭的是舰炮和野战炮兵的密集轰击。舰炮大多在夜晚开火,准头有限,影响还不是太明显,但英军通过直升机向前线吊运来的105mm轻型榴弹炮,在白天也可以开展精确炮击,这对阿军来说威胁要大得多。尽管SA-7B导弹还有一部分库存,但对于龟缩在工事内被动挨打的阿军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它们最后都成为英军的战利品。

王牌对王牌

早在大部队登陆之前,英军已经派出特别空勤团、特别舟艇部队等特种作战单位,提前通过直升机机降、伞降等手段潜入马岛内陆,在荒无人烟之处建立起一批巡逻基地和观测哨,侦察阿军布防情况,并在夜间以小组形式,带着红外夜视仪等专业装备悄悄进入阿军防区,开辟进攻道路,标定雷区、火力点、指挥所等重要目标,并从事切断阿军通信线路等破坏工作。在正式向斯坦利外围防线发起进攻前,这种侦察渗透行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单位也越来越多。而阿军方面,也因为担心英军的小规模渗透行动,从5月27日起,从国内相继调来2支具有较高训练和装备水平的特种部队,即受过机降训练的第602突击队以及负责反恐和危机事件处理的第601宪兵特勤中队,部署到肯特山防线一带,从事反侦察反渗透行动。

一个经典战例是,5月31日,在肯特山附近一个名为马罗屋的地方,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双方精英部队之间的激烈战斗。

5月21日,英军第3突击旅曾向预定作战区域派出若干侦察小组,其中1个4人小组在布尔山高处建立起1个潜伏观察哨。5月29日,该观察哨报告,说他们发现2架阿军的UH-1“休伊”直升机在距离哨点约400m外的马罗屋附近,投下一支大约16人的巡逻队,以马罗屋为基地在周边活动。因为该区域是英军预定的直升机机降着陆区,而且在榴弹炮的射程之外,第3突击旅打算派出其配属的山地/极地作战单位(Mountain and Arctic Warfare Cadre,M&AWC)D中队的一部分,前往驱逐阿根廷人。

准备发射“吹管”防空导弹的英军,脚下的庞然大物是其外包装筒

战争结束后,阿军交出的“吹管”防空导弹被堆放在斯坦利的街头

英军山地/极地作战单位的成员均是在挪威受过专门训练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富有在极寒条件下进行山地作战的经验,而且装备也更加精良。例如他们使用的步枪,就有和特别空勤团、特别舟艇部队一样的由美国提供的M16系列,包括柯尔特公司最早获得生产权时生产的柯尔特601和602,以平滑的弹匣座以及枪身表面涂有伪装色的油漆为特征。但特别空勤团、特别舟艇部队几乎全部使用M16,而山地/极地作战单位仍保留相当一部分L1A1步枪。

阿根廷人也注意到了由M16所兴起的小口径化浪潮,1976年5月,陆军总参谋部研究技术部就向多明戈-马特轻武器厂下达发射5.56×45mm枪弹的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指标,用以取代原有的FM FAL系列。后者在综合FAL、AK-47和伯莱塔AR-70优点的基础上,于1977年2月拿出了原型枪,2年后完成50支预生产型。但测试和改进工作进展缓慢,直至马岛战争结束后才开始部队试装,再次改进后的产品即FARA 83步枪。因此,在马岛战争期间,小口径突击步枪对于阿军来说仍然是一种陌生的全新武器。

英军缴获的部分由利比亚提供的苏制SA-7B防空导弹

D中队的装备中还包括英国自行研制的L42A1栓动狙击步枪,不过这是陆军、陆战队通用的装备。英国在狙击步枪发展方面相对后知后觉,直到1960年代末,在役的仍是二战期间的7.7mm No.4 Mk.1(T)狙击步枪。从1970年起,在将No.4系列改装为7.62mm L39A1军用比赛步枪的成功基础上,恩菲尔德兵工厂陆续对库存的No.4 Mk.1(T)更换重型枪管、弹匣、抛壳挺和前护手,并在机匣左侧加装瞄准镜架,改装后全枪长1181mm,枪管长699mm,全枪质量4.53kg。这款武器后来被命名为L42A1狙击步枪,总共改装了不到1200支。

L42A1性能可靠、精度良好,但它必竟是改進而成,存在先天缺陷,而且配用的瞄准镜放大倍率只有3倍,整体性能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在1986年被本国的AW狙击步枪取代,服役时间只有25年。不过,山地/极地作战单位使用的L42A1额外装备微光夜视瞄准镜,它们能够帮助射手在暗夜条件下更好地发现和瞄准目标。其中一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AN/PVS-2瞄准镜,又称“星光”瞄准镜,支持4倍率放大,一部分是英国GEC传感器公司研制的SS20 Mk.2瞄准镜,放大倍率3.75倍。不过因早期技术水平有限,此类瞄准镜体形和分量都相当可观,AN/PVS-2质量接近3.2kg,SS20 Mk.2也接近2.8kg,加上L42A1步枪,总质量至少在7kg以上,因此主要用于固定阵地狙击。

描绘英国特种作战单位成员潜入马岛进行侦察活动的绘画作品,注意他的武器是表面漆有伪装色的M16步枪

英军部分特种空勤团成员在作战时会临时配属给皇家海军陆战队,在他们中间是1名被俘的阿根廷人

阿军同样装备有狙击步枪,只不过种类复杂得多。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7.65mm口径M1909毛瑟步枪,是20世纪之初的产品。不过,该枪本身是德国原产,配用的是荷兰奈丁斯科公司生产的卡尔·蔡司瞄准镜,工艺精良,在300m内精度很好,主要由陆军和训练单位使用。而最先进的是从美国购买的M14 NM步枪,装备阿军特种部队及陆战队部分单位。该枪由M14自动步枪改进而成,本用于国家射击比赛(National Match,NM),只能半自动射击,枪管经过专门挑选,并配有莱瑟伍德3~9倍ART瞄准镜,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该枪在1959年M14投产的同时,就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进行生产,TRW集团也制造这种步枪,一度在射击比赛中非常流行。以该枪为基础,最终在1969年发展出M21狙击步枪,成为美国陆、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通用武器。阿根廷也进口少量AN/PVS-2微光夜视瞄准镜,装配在M14 NM狙击步枪上。此外,阿军还挑选出一部分精度较好的FM FAL步枪,装上瞄准镜,当作精确射击步枪使用,作为专用狙击步枪的补充。

英军山地/极地作战单位成员不仅技能、体能出众,而且富有极寒条件下的山地作战经验

按照计划,英军在5月31日清晨发起袭击。D中队的18名成员,在罗德·博斯维尔上尉率领下,乘坐1架“海王”直升机,连夜奔袭45km,降落在距离马罗屋约1000m的无人地带,然后悄悄包围目标房屋。英军率先开火,这所已经废弃的牧羊人居住的简易小屋很快就被打得千疮百孔。但阿根廷人顽强抵抗,他们以石质屋基为掩护,不断从窗户及门廊等处向外射击。不久,马罗屋在交火中被点着,燃起熊熊大火,剩下的阿军士兵被迫从屋中冲出,撤到约150m外的干涸河床内,利用地形继续抵抗。D中队紧追不放,再次将其包围。此时,由弗雷泽·哈多中尉指挥的另1支英军巡逻队也赶到战场,其成员同样来自山地/极地作战单位,不过他们已无用武之地,因为这股阿军士兵因弹药耗尽已经投降。

英國特种作战单位成员经常使用的一款早期型M16步枪——柯尔特601

L42A1狙击步枪(下)及其原型No.4 Mk.1(T)狙击步枪(上)对比

美国生产的AN/PVS-2“星光”瞄准镜

事后查明,在马罗屋与D中队对战的是何塞·维瑟斯上尉指挥的阿根廷第602突击队第1分队一部,共17人,其中5人当场阵亡,被俘的12人中有7名伤员,埃内斯托·埃斯皮诺萨中尉、马特奥·赛伯特中士2人战后被阿方授予英勇勋章。这支阿军小部队注定在劫难逃,如果他们没有投降,而是突破重围,并按照预定撤退路线撤到山上,就会一头撞上哈多中尉的巡逻队,结果仍免不了全军覆灭。D中队方面,则有特里·多伊尔中士、洛奇·斯通中士及史蒂夫·格罗夫斯下士3人重伤。据估计,大约有40名阿军特种部队成员参与肯特山周边的作战行动,其中至少11人丧生。除第602突击队的5人外,还有6人是在前一天即5月30日阵亡的,当天上午11:00,英军特种空勤团使用美制“毒刺”FIM-92防空导弹,击落1架阿军运送第601宪兵特勤中队成员的“美洲豹”直升机,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英方特种部队参战人数不明,其损失主要是7人负伤,另有特别舟艇部队的1名中士阵亡。

装备L42A1狙击步枪的英军陆战队狙击手,枪上安装有AN/PVS-2“星光”瞄准镜

图中阿军狙击手使用的是安装有瞄准镜的FM FAL步枪

阿军狙击手最先进的装备是从美国购买的M14 NM步枪,该枪由M14自动步枪改进而成,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

英军特种部队的积极作为,为大部队的后续进攻扫清了道路。负责斯坦利外围地面作战指挥的朱利安·汤普森准将事后回顾:“有人提出无需对肯特山周边地区进行侦察,幸运的是我没有同意,如果D中队没有先行介入,第42突击队将在黑夜中机降在陌生的着陆区,面对严阵以待的阿根廷特种部队,倘若真是如此,沉重的人员伤亡与直升机的损失将无可避免。”

1982年6月,战事结束后,英军特种空勤团D中队指挥官塞德里克·德尔维斯(左)重返佩布尔岛,背后是其当时率队潜入阿军机场炸毁的6架“普卡拉”攻击机之一

双方特种部队在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直升机作为运载工具

被烧毁的马罗屋残骸,远处即是阿军特种部队最后据守的干河床

不过,尽管斯坦利周边乱石密布的山地很适合狙击手隐蔽行动,但英军侦察小组报告中提到的“成群的阿军狙击手”并未在随后的战斗中有太大作为,据说唯一因对方狙击手造成损失的例子是罗伯特·劳伦斯中尉,他被1颗弹头射中头部,导致半身瘫痪达2年之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战斗形式的变化,英军在马岛地面战斗中习惯于利用火力优势,多采用夜间强攻战术,力求速战速决,不会长时间在某一区域内活动,攻防双方多是近距离交火,甚至是贴身混战,阿军狙击手难以找到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以覆盖面目标为主的高射速自动武器显然比精确对付点目标的狙击步枪更具威胁性。同理,英军狙击手也没有条件仔细寻找躲藏在工事内的阿军目标,即使是先进的“星光”瞄准镜,也经常因爆炸闪光和枪口焰而“致盲”失去作用,导致在整个作战期间难有建树。(待续)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阿军瞄准镜狙击步枪
假如没有瞄准镜
机械图鉴——TAC-50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缺只角
俄罗斯推出首款重机枪用红点瞄准镜
红点瞄准镜PK全总瞄准镜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生命之外
脉冲星迹XP38热成像瞄准镜
丹麦SAI公司CSR—50非自动狙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