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大型望远镜知见录

2024-02-01 16:09沈克尼
轻兵器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筒写景陆军

沈克尼

我曾在黑龙江省绥芬河见过侵华日军的永备工事,在日本见过关东军绘制的苏军防御部署和写景图,也在俄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路边见过昔日苏军防御日军的碉堡。由此产生这篇由日俄两军大型望远镜说观察筑垒地域“写景图”的文章。本文是2020年我在《轻兵器》发表的《日本军用望远镜过眼录》的续篇,同时,文中对日俄两军“写景图”绘制方法的简要叙述则是我在2017年《世界军事》发表的《我国军事地形学源流》一文的补充。因为“写景图”已从现今的《军事地形学》教材中淡出,而说军事地形学史,则应追记一笔。同时写景图有摄影照片不可替代的突出主题、简化次要内容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我军在战争年代,如太原城市攻坚战,以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攻取一江山岛的作战中,战前都曾绘制过战场写景图以供首长司令部参考。老参谋陈钿告诉我,1951年,他在天水步兵学校的毕业考试,即是在操场上用图板绘制南廓山写景图。

据专事修理大型军用望远镜的美国光学专家凯文·卡尔·库恩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国制造大口径双筒望远镜种类最多的是日本。其中以东京光学和日光公司产品最多。”今从抗战中我国缴获侵华日军的几具大型望远镜作一概述。

日军炮兵地面标定机

地面标定机为日军炮兵部队用以测方位角、高低角,以及射弹观测的器材。

日军炮兵装备的观测器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抗日战争中缴获的侵华日军装备的结构简化、轻量化的“九八式”地面轻型标定机。全套器材由单筒望远镜、潜望镜、三脚架及配件组成,收纳于望远镜匣、潜望镜匣、三脚架囊中。单筒望远镜倍率为4~5倍,镜筒长468mm,俯仰角30°,质量5.92kg,全套器材质量25.7kg,是当时日军炮兵观测车的基本装备。

日本陆军九八式地面轻型标定机中的单筒望远镜

而我所见缴获侵华日军的“九八式”地面轻型标定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仅残存一具单筒望远镜而已,其他附件全部遗失战损。

日本陆军制式对空双筒望远镜

当年日军有“八九式”十厘、同对空、“九四式”六厘、“九八式”十二厘等4种陆军对空望远镜,比日本海军对空望远镜种类要少得多。这4种对空望远镜都是装在三脚架上的大型双筒望远镜,均是大口径物镜,在目镜处弯曲光路以适应两眼间距的特殊构造。

“八九式”十厘对空双筒望远镜。“八九式”是制式名称,昭和4年生产,即1929年,日本皇纪2589年,取其后两位数字。而“十厘”是指物镜的直径为10cm。该镜倍率10倍,视界6°,出瞳距离6mm,镜身质量5.5kg,伸缩脚架质量8.4kg。特别是在黎明、薄暮、夜间都能观察远距离目标,同时也能正确测角。“八九式”十厘对空双筒望远镜主要配备高射炮部队,最初为“八八式”75mm高射炮设计,1929年被日本陆军采用,主要装备日军海岸要塞和攻城重炮部队以及气球队。此外,该望远镜是日本陆、海军装备的手持“八九式”7×50mm双筒望远镜的补充。

日本陆军装备的“九四式”六厘对空望远镜,只能测角,无法计算距离。日军还有最初被称为“高倍率双筒望远镜”,后来改称为“一○○式”十厘的双筒望远镜。虽然目镜结构相同,但直视型为俯视70°,最大可监测侦察范围为对空90°。

日本陆军“九四式”六厘对空双筒望远镜和“八九式”十厘对空双筒望远镜不仅装备高射炮部队,还作为航空部队的机场监视使用。日本陆军多种对空双筒望远镜,除了叉子式架台的形状不一样,其余结构几乎相同。

此外,当时日本海军装备了十二厘高角双筒望远镜作为高射炮的观测器材,其光学性能比陆军的十厘双筒望远镜要好得多,而且还能进行简单的测距。陆军将其改为“九八式”十二厘双筒望远镜。

日本陆军大口径望远镜

我见过的缴获日本陆军大型望远镜实物是海岸要塞使用的“九八式”十二厘(24×120)望远镜。这款120mm望远镜,至少有6种型号,如15倍率,以及用于潜艇甲板观察之用的20倍率。

日本陆军大型双筒望远镜还有二十厘双筒望远镜。该望远镜的战斗全质量为282kg,仅望远镜本身就有93kg,倍率为60倍(也可以转换为25倍),安装在三脚架上进行观测。其主要用途并不是用于测距或观测炮弹落点,而是在日军侵华期间部署在中苏边境,用于远距离侦察苏军的动向。据日军《使用参考》记载,该器材可以观测敌方道路、铁路的变化,机场工程的有无,演习地和军用建筑物的变化,国境周边敌军的部署情况,敌营的人情、风俗习惯等。如果是在中国东北的平坦地形,只要有大口径望远镜就能進行精细地观察。这种望远镜在实际使用中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出现海市蜃楼的情况,其精度还不如普通的手持双筒望远镜。

日本陆军“九八式”十二厘望远镜,右图左下方是作为对比的普通望远镜

日本关东军为了远距离观察苏联军队要塞动态,追求极限光学大口径望远镜。关东军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带的筑垒地域对观测器材需求量大,特别是1939年“诺门罕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在引进德国高倍观察镜的同时,日本光学工业公司紧急采用海军120mm、150mm、180mm、200mm甚至是250mm物镜规格,为关东军生产大型双筒望远镜。其中50~83×250mm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陆军望远镜。当时日本突破玻璃等材质的技术难关,并在中国东北地区对器材进行了各项测试。日军为保密起见,在内部对250mm口径的观察镜称为“カ镜”。

250mm望远镜在稳定的顺光条件下,能识别70km远处军队的集体行动,识别20km远处的单兵活动。从我国国境附近远距离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铁路车站内的军事物资和铁路货物的移动。此后的某个时期,有情报人员侦知报告,苏军物资调运改在前一车站进行。

日本陆军最大囗径的250mm双筒望远镜

250mm望远镜还在日本国内各地继续进行了观察测试。其实际的分辨率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减少到理论值的1/2~1/3。总之,想要完全发挥望远镜的全部光学能力很困难。

美国凯文·卡尔·库恩、桑迪·胡克撰写的《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大口径双筒望远镜的构造与性能比较研究》中指出:“20世纪40年代早期,日光公司制造了两具50~83×250毫米炮塔双筒望远镜。这种仪器的视界在50倍时为1.12°,在83倍时为0.44°。……它们被运到日俄前线,安装在三脚架上,用于火炮瞄准。其中一具双目望远镜在行动中被摧毁,另一具在战争结束前被送回日本。”其中被运回的250mm望远镜的命运,日本光学史专家中岛隆在《双筒望远镜的历史——棱镜式双筒望远镜的发展技术故事》一书中有记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参与开发250mm望远镜的日本陆军门胁三郎少佐,为避免此镜被美国占领军作为军用装备没收,遂将250mm望远镜转移到了位于三鹰的东京天文台。1964年,在纪念伽利略诞生400周年而举办的望远镜历程展览上展出了这具世界上最大的陆军望远镜。此后这具观察镜又被转移到了上野的国立科学博物馆。

日本关东军南天山侦察班绘制的绥芬河当面苏军阵地写景图

自百年前的日俄战争以后,俄国一直是日本的宿敌。侵华日军驻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主要任务是针对俄国,即当时的苏联。从1931年开始,日本陆军开始正式研究对苏战法,教育总监部于1932~1933年编写了《对苏军步兵作战》第一卷和第二卷。1933年,参谋本部编写了《对苏作战法纲要》作为大兵团作战的指导方针。驻扎在中苏边境的日本关东军时时刻刻用大型观察镜窥视防区对面的苏军动向。如侵华日军在中苏边境绥芬河方向南天山“第六次苏情地形侦察班”在《关于苏情侦察成果着眼的事项》中指出:苏、“满”两国,南天山正面,东西正对太阳,中午时间逆光。正午以后,苏联领地直射光线浮现出视界明瞭,故对苏联领地侦察,可以在正午之后。

日军《要图、写景图的画法》中的写景图示例

南天山正面国境附近一带的河谷,对苏阵地有利的展望点有南天山、北天山、监军台等高地。

日军现地侦察班对苏侦察的着眼点:

一、位置形状

1、特别是暑热和持续的降雨后天气,闭锁的枪炮射孔开放通风是个好机会。

2、四月份以后。苏军频繁地枪炮射击实施,易查明其火力标定的射向等训练情况。

3、便于现地侦察班连续不断地观察结果和判断其守备兵力、勤务状况。

二、野战阵地监视哨的位置状态

1、野战阵地监视哨的位置;

2、新工事开工前,树木遮障容易发现;

3、监视哨、立哨、薄暮(黄昏)、拂晓的判断,下午6点前后监视哨容易发现其位置。

三、障碍物:铁丝网,目视可见,判断容易。注意苏联士兵沿铁丝网步行的动作,依驮马、车马通行迂回判断。反坦克壕在杂草茂密期难以发现,眼下低铁丝网发现有很大价值。

四、敌阵地附近地形,特别是死角的状态、地障等。

五、对国境附近敌阵地攻击数条接近路的侦察,南天山主阵地地带1万米,进出路方向维持行动容易。

六、敌后部队配置,兵力移动状况。

日军《要图、写景图的画法》

日军南天山“第六次苏情侦察班”还将上述侦察所得记在《情况登记表》上,将时间、侦察者人名、发现时刻、人马行动要点、数量、判断等简要记载。日军除将侦察情况草绘成地形略图加军队标号的“要图”之外,还有一种称之为“写景图”的敌阵地地形素描,表现简明直观。

二战中,日军出版的《要图、写景图的画法》一书对写景图方法简单归纳为:

写景图是在一定位置眼睛对地形观察的透视描绘。

写景图地形表现的精粗取决地形、地貌的形态、关系位置和战术价值,显示军事用途。并以图示、注记、军队标号补充,调制成简单明了的要图。

在现地选定基准点,以该点描绘区域内中央部分,以明显目标为基准点,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线,目测者伸直手臂用铅笔或直尺看地形纵横两线描绘地物、地貌,区分上下左右和大小,比较对照,配景适当。

利用腕尺描繪时按一定比例缩绘;先画骨干地貌、地物假描,其次近景正描而成。

图式和符号按规定样式。

以上适于一般场合,现地视情况灵活应用。假想自已的位置稍高,以鸟瞰图的方法绘图。

再如侵华日军扬子江沿岸的轰炸目标以12幅插图附于航空兵要地志中。从图中看,其目标为吴淞、江阴、镇江、南京、芜湖、马当镇、安庆、湖口、九江、田家镇、杭州湾附近等。图中绘有要塞地形略图、炮台写景图、火炮射向和射界等。如《南京要塞要图》中就绘有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雨花台各炮台的写景图,以及各炮台的火炮数、口径、射界。幕府山炮台的射界左为江心和狮子山岸滩,与狮子山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右为七里洲西侧江面。

苏联军队的写景图绘制

苏联军队的大型军用观察器材,值得一提的是长3m的单目直筒“4.28倍潜望地堡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日本关东军隔界河对峙的苏联军队也密切观察对手筑垒地域的一举一动。2014年由俄国瓦伦丁·鲁诺夫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诸多的防线和筑垒》一书中,绘有详细的单枪、双机枪、四挺机枪、钢帽堡等数种永备工事俯视、侧视工作图。当年苏军的《军事地形学》在讲述地形略图绘制的同时,十分重视地形写景图绘制技能,特别是利用望远镜中的密位分划,较精确地绘制敌阵地写景图。

日军参谋本部《中支那航空兵要地志》南京要塞地形略图与写景图

俄国军事地形学的学科形成是在19世纪初期,当时俄军正组建正规军,特别是集团军。部队作战的组织指挥需要评估地形的战术特性。军事地形学作为一门教学科目首先被列入俄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教学大纲,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时间的1/4,足见重视。同时俄军在初级、中级和高等军事院校开设军事地形学和大地测量学,并要求学员能熟练运用。

1956年和1958年俄文版《军事地形学》的讲授内容指出:战斗中绘制的写景图可作为地形底图使用。其上标绘的敌情和目标的战术资料可用于配置火力或转移火力和指示目标,占领阵地和部队换防参考。使用写景图可以很快地熟悉前方地形和敌人阵地。写景图可作为情报图使用,在图上绘出各观察点上侦察敌情和地形的结果。

苏军认为写景图必须简单明了,并且要绘制迅速。写景图与摄影照片和风景画的区別在于它比较简单。因为写景图不是一般图画而是军事要图,绘制写景图不要求具有艺术天分,每个人都能胜任。图上不必要的细部、艺术性线条以及阴影的描绘,只会浪费时间,反而使图变得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苏联军队4.28倍单目地堡观察镜

为了准确而迅速地完成写景测图,必须懂得基本的透视法则和一些规定的表示方法。如物体离观察员越远,物体显得越小。地面上的垂直线,在图上也应该是垂直的,如电线杆、房屋拐角、栅栏柱等。平行于测绘员正面的直线,应该用水平线表示。如枕木、通过铁路的横路等。

为了使写景图清楚,按距离将整个测区分为:近景600m以内,中景600~1000m,远景1000m以上。用铅笔以略粗的线条描绘近景的全部地物,并且要描绘得详细些;中景用较细的线条描绘,详细程度要少于近景;最后在远景图上用线条描绘,仅表示出地物的一般轮廓。为使工作迅速和简化,写景测图要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地物和地貌。符号与观察者所见的形状几乎一样,只是简略表现。

写景图绘制方法

苏军用望远镜密位分划绘制写景图示例

绘制写景图,要在实地上選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即地平线和主垂线,并将这两条线画到图纸上。在测定各点的位置时,将地平线和主垂线作为直角坐标的两个坐标进行测量。

为了在实地上找出这两条直线,绘制者于地区的中心约与眼睛同高的水平面上选择一点,这个点应具有能从远方看得见的某种特征为主要点,再假想出一条由此点往左和往右的水平线,并根据地物记住这条假想水平线的位置,也即地平线。绘制者同样要假想出一条由主要点向上和向下的垂直线,根据地物记住它的位置,这条线称为主垂线。使用望远镜时,可利用镜中的密位分划标定上述各直线的位置。

测量时必须将拿铅笔或直尺的一只手在全部长度上始终向前方伸直。用这种方法取得的线段,既不放大也不缩小地截取在图纸上,那写景测图的比例尺便是1:1。如果写景图在图板上容纳不下,那么向图纸上截取时就必须将测得的线段缩小;譬如将图缩小1/2,那么写景图的比例尺便是1:2。

写景透视图

写景图中对树林、河岸、地貌的描绘

写景图的整饰

写景测图的步骤:

1.确定测区界线和测区比例尺以后,在实地上选一主要点,再根据主要点确定地平线和主垂线并画在图板上。

2.根据测区的纵深,将测区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并把地面的各主要点描绘在图板上。

3.利用从各主要点测量的距离,将其余的地物和地面的起伏状态画出来。

4.使写景图具有地形图的性质。为达到这个目的,在站立点附近要用四周照准法进行目算测图。此外,要根据地图确定并写出测图起始点的坐标。

5.写景图的整饰事项:用适当粗细的铅笔线条描绘各个不同纵深的地物。

注明各点的名称、到达各重要方位物与重要点的距离;写明测绘员测绘时的姿势(立、坐、卧);根据任务的要求,编写附注;注明测图时间和测绘员的姓名等。

抗战缴获的日本陆军大型望远镜,虽然经年日久,镜中霉雾斑驳,但是战争的血与火的历史却是明白清晰。

猜你喜欢
双筒写景陆军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Cinema bringing films to blind audiences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陆军海战第一连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
刍议 双筒望远镜(八)
矩形与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