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2-01 08:36李祥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李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以“导学案”为抓手构建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本文以推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为目的,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参考建议:以案导学,依案自学;分析学情,参与互动;启发引导,自研讨论;重点讲解,课堂探究;引导互动,合作学习;达标训练,巩固强化;总结归纳,拓展迁移.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要求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合理引入“导学案”则成为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思路.“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制作的方案,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启发引导作用.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构建“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讲,根据高中物理教学流程,教师可以从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来引入、应用“导学案”,并建构教学模式.

1 以案导学,依案自学

在课前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导学案”,并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导学案”中通常会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引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则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解答问题,自主完成学案中安排的任务,同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整理,实现对本课内容的深入思考,确保后续学习有的放矢.

例如 在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第一课时的课前教学指导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导学案”,其中明确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难点,教师在学案中对每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都进行了准确的阐述,设计了简单习题,并提出问题:通过此次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以此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导学案”的辅助下有目标、有重点地阅读教材内容,对“时间和位移”的相关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同时结合学习体验表述自己对物理概念理解和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探究的依据.

由此可见,在这一环节“导学案”是课前阶段联系教与学的重要纽带,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推进做好了铺垫.

2 分析学情,参与互动

“导学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教学指导中,教师为学生出示“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学习中面临的困惑.这一过程显然是展现学情的过程,而教师则应该提高重视,通过“导学案”获取学生信息,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此外,学生在完成“导学案”后应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及时反馈信息,以全面展现学情.

例如 在高一物理“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一课时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在课前利用“导学案”为学生重点讲述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简单介绍测量速度及描述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完成“導学案”任务后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提出相关问题,尤其是对于之前数学学科中学习的“速度”与本课的“速度”之间的联系进行质疑.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学情,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预设: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比值定义、概念的重建和进阶学习等方面还较为薄弱.由于学生对于初中速度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所以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位移和路程的不同,高中所学的速度概念与初中不同.速度从初中所学的标量到矢量是思维上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极限思想对于学生都是首次接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与概括总结能力.因此,学生联系所学,利用学案,从问题出发探索解决方案,进而建立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

综上,教师利用“导学案”获取学情,学生则基于自主学习情况与教师展开互动,从而增进了教与学的联系,初步实现了以学定教的目的.

3 启发引导,自研讨论

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自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应为学生提供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提问、自研互研、寻求解答.

例如 在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第二课时的课前教学指导中,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初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s-t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一图示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图示中加入了物理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起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通过线上交流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通过示范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进行解读,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或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中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越大,速度越快”.接下来,教师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进一步解读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自行结对进行研究讨论,以全面理解图象含义.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和研究,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含义形成了更加细致的阐述.由此可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研讨论,“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而这也为课堂上更多难点的突破做好了准备.

4 重点讲解,课堂探究

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易于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自主探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实现知识建构,提升学科素养.基于此,在课堂探究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做好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助力.同时学生也应主动探索,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完成学案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 在高一物理“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课堂探究类“导学案”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测量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方法的相关知识,然后从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方面层层深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导学案”中,教师问题链构建情境:如何研究物体的变速运动特征?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科学探究在重物牵引下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你的设想,这一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实验过程中会获得各类数据,你想要怎样处理这些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关于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些问题穿插在学生实验探究的每一步,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了思路,保证了实验教学效果.

5 引导互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促进学生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推动学生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突破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指导中,教师构建“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提问、明确目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和小组交流反馈总结,学案练习检测等环节逐步推进学生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各组发放“导学案”,引领各组学生根据其中的任务和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平抛运动,并要求各组根据讨论情况,上台讲演,展示成果.在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探究之后,教师组织再次利用“探究类学案”驱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教师则不断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疏通小组内部矛盾,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展现合作实验成果,并根据学案要求引导各组之间相互评价,以检验学案完成情况,也反馈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导学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6 达标训练,巩固强化

教师在完成课堂重点知识讲解后,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引导学生紧扣目标,复习重点内容,并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学生利用“导学案”完成强化提升,并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丰富学习经验.

例如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在课堂“导学案”中明确教学目标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升实验设计、处理信息、作出解释等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为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在学案中设计了练习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以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实验步骤如下:a.准备实验器材,在平板上放置、固定打点计时器,衔接小车的电路;b.在小车尾部安装纸带,确保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能够穿过纸带;c.在平板边缘安装定滑轮,在一条细线上连接适当重量的砝码,将细线跨过滑轮与小车连接;d.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拉住纸带并放开,接通电源,观察小车运动过程中,纸带上出现的孔洞;e取下纸带.请问其中是否有错误或遗漏的步骤?这一问题主要围绕实验过程展开,且相对简单,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回顾实验步骤,进一步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练习中“导学案”的应用能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拓展迁移

在高中物理课后拓展迁移环节,“导学案”也有着一定的应用空间,即引导学生在梳理、归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应用与拓展,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 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内容后,为了使学生对运动学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物理观念、形成理解生活中现象内在规律的科学思维.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其中包含了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对运动学知識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直观呈现了各个概念、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根据“导学案”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深入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并完善运动学知识体系.此外,“导学案”中还包含拓展性学习任务:回归现实生活,选择一种运动中的物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并描述其“速度”和“加速度”,展示实践探索的过程.为降低学生的实践探究难度,教师在学案中给出了提示,确保学生抓住测量的关键信息,将物理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由此可见,在“导学案”的应用中,教师辅助学生梳理总结重点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搭建迁移拓展的平台,构建创新运用知识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8 结语

总之,“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文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分析了“导学案”模式构建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参考建议.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深入研究,以合理运用“导学案”为切入口,不断通过“设计、运用、改良、优化、固化”模式,进行更高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喻海波.“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3):74.

[2]蒋燕平.“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60.

[3]王清水.“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3,09(07):68-71.

[4]张克忠.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16):23-24.

[5]陈贵丽.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9(27):164.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