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病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02-01 15:31冼雪梅邵景天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多西

冼雪梅 邵景天

(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内三科,广东 江门,529400)

呼吸道疾病是我国常见病,临床患者就诊率及住院人数比率在常见病中排第一位,其病死率居前四位,是我国最常见的临床诊疗疾病之一。呼吸道疾病是包括常见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炎等一系列发病于呼吸道及胸腔等部位疾病的总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以来,呼吸系统疾病更是把临床肺病诊疗工作推向前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抗生素因其具有广谱杀菌效果,故仍在呼吸道疾病诊疗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层出不穷,导致越来越多患者出现耐药性[3]。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有效抑制肺部感染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加快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缓解并减少耐药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观察的热点[4]。在中医学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属于“咳嗽”“喘证”的范畴,我国医疗工作者在长期的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对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成效非常显著[5]。而麻杏石甘汤作为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经方之一,更是被广泛应用且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100 例肺病高热难退患者的研究,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因肺部疾病感染导致高热的风热犯肺证、邪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疾病高热患者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1 年6 月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100 例肺病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59(39.75,70.00)岁;病程3~10 d。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性29 例;年龄64.50(52.50,70.00)岁,病程5~10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6]及《诊断学》[7]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①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②入院体温≥39.1 ℃;③胸部CT 检查有片状模糊阴影。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风温肺热病诊断标准:①以反复发热、咳嗽、或伴气促、胸痛为主症;②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等症;③冬春两季较多,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④血常规白细胞及GR 数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或偏低者考虑病毒性感染为主;⑤肺部影像检查有实变或可闻及湿性罗音;⑥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⑦胸部CT 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证候分类 :①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有痰,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②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纳入标准:①年龄18~95 岁;②病程≤10 d;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④患者愿意口服中药。

排除标准:①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两型者;②重症肺炎、支气管扩张伴大量咯血者;③存在先天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者;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⑤过敏体质者;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⑦拒绝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包括止咳、化痰等,并予以盐酸多西环素片(生产企业: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946,规格:0.1 g/片),成人:一般感染首次0.2 g/次,以后0.1 g/次,1~2 次/d。疗程为3~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服用。其方剂组成:炙麻黄10~15 g,生石膏30~45 g(先煎),杏仁10~15 g,甘草5~10 g。痰多、咳嗽剧烈者加法半夏10 g、川贝5~10 g,气促者加紫苏子、厚朴10~15 g。煎煮服法:1 000~1 200 mL 水煎服,煮取300 mL,1 剂/d,分2 次于早、晚饭后1 h 温服,服用150 mL/次,持续用药3~7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5 d 分别行胸部X 线检查(少部分患者治疗后未同意复查)。疗效判定标准: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 X 线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视为治愈;部分症状能够有效缓解,肺部 X 线复查显示病灶未完全吸收,归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归为无效[9]。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上述临床症状等消退时间、住院诊疗时间。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包括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治疗前及治疗5 d 后分别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WBC 采用电阻抗法测定,CRP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CT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④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恶心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头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损害+恶心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头痛+头晕+皮疹)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 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偏态计量资料(年龄,发热、咳嗽和咳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WBC、PCT 和CRP 水平)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 检验;对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M(P25,P75),d]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WBC、CRP、PCT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程度比较 [M(P25,P7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5 例不良反应,2 例肝酶较前升高,1 例为腹痛、腹泻,1 例为少许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观察组有7 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 例肝酶较前升高,2 例为呕吐、腹泻,3 例为少许头晕,发生率为14.00%(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0,P=0.172>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为特点。由于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国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很高。特别对于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主体的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呈临床多发趋势,患者有明显发热、喘息、咳嗽等症状表现以及肺部阴影[10]。而发热原因主要分为体温调节中枢受干扰及体温调节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病变两个方面,两者可使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从而使得体温上升。高热作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致代谢障碍、人体脏器功能紊乱等损伤,加速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11]。因此,在呼吸道疾病诊疗中退热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成年患者中多种致病菌的耐药性在长期抗菌中不断增强,导致作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治疗药物的抗生素单一使用甚至是联和使用治疗肺部疾病感染治愈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因此有不少临床工作者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减少抗生素耐药及提高临床疗效,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退热时间3(2,3)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6(5,8),可认为中西医结合比单一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更具优势。

临床常用WBC、CRP、PCT 指标反应机体炎症水平,当以上炎症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时,往往提示患者体内出现过度炎症,且病情发展程度与炎症指标水平相关[12]。麻杏石甘汤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其言:“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为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石膏半斤、甘草二两,后世医家多用于痰热壅肺证,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泄热透邪;杏仁宣肺降气,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四药相合共凑清肺解表,宣肺平喘之功。而关于麻杏石甘汤的现代临床药理研究显示,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杏仁水解产物氢氰酸具有祛痰、镇咳等功效;石膏可对体温调节中枢亢进产生抑制作用,具备良好的解热功效;甘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等功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 WBC、CRP、PC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从而证实临床使用多西环素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能较快抑制炎症反应,迅速缓解高热症状,很大程度避免疾病恶化,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另外,贾仲琦等[14]的研究同样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感染高热患者更具有优势,而且中药还可减轻部分西药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较全面改善患者预后[15]。

本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因肺部疾病感染导致高热的风热犯肺证、邪热壅肺证患者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有效缓解主观症状,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及相关炎症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加快,且安全性高,提示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多西环素通过抑制患者体内血清炎症的产生以增强抗感染的机制。但本研究存在部分患者年老,基础病多,肝肾功能差,治疗过程需兼顾诸多因素及治疗方案,且样本量、观察周期不够充分、部分患者未能开展长期随访等不足,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怎样充分应用和调配有待进一步分析观察。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部感染致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减轻咳嗽、高热等临床表现、减低炎症反应、缩短诊疗时间等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多西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体质过敏性咳嗽体会
丹栀射郁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乳蛾伴发热验案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对猪喘气病的临床治疗试验
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