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税收征管与审计意见购买

2024-02-06 11:51徐荣华
生产力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审计师征管盈余

陈 丽,徐荣华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一、引言

近年来,频发的财务造假和会计师事务所被罚事件严重阻碍了独立审计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2020 年,新证券法施行,大幅提高审计师违法成本,以此来加大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更好地维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独立审计通过发表审计意见为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提供合理保证,其本身的健康运行对于投资者保护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十分重要。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对独立审计制度能否有效实施产生直接影响[1],对审计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在有关部门力图加大监管力度、恢复投资者信心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公司寻求审计师支持自己的会计处理以满足自身财务报告的需要,即使其会计处理损害财务报告可靠性。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这种行为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不当审计意见,对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造成严重损害[2]。大多数文献表明公司变更审计师能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审计意见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3],不清洁意见往往给公司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公司具有审计意见购买的强烈动机。审计意见购买的结果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许多问题被掩藏下来,导致审计失败,扭曲了会计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决策以及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据此,监管机构十分关注上市公司是否通过审计师变更进行审计意见购买。2022 年10 月,针对ST 天龙改聘中兴华所作为2022 年审计机构,深交所发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变更审计机构以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形。

审计意见购买也是学术研究关注的话题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公司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比如分析师跟踪[4]、股权激励[5]、机构投资者[6]。无论企业出于何种动机购买审计意见,其主要目的是掩盖其盈余操纵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企业为了提升自身融资能力,普遍具有粉饰业绩的动机。考虑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的现实背景,为了满足融资需求,我国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出于提高融资能力的目的操纵盈余。2022 年4 月,证监会公开了三起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其中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虚增净利润,编造虚假财务数据骗取债券发行资格。公司操纵盈余的同时更有动机购买审计意见掩盖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而较少研究关注到融资约束对企业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影响。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是影响企业融资约束[7]和重大错报风险[8]的重要因素。税收征管作为外部治理机制[9],可能会对企业融资约束和审计意见购买产生影响。也就是税收征管具有治理效应,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能更好地抑制内部人对企业利益侵占等代理行为,更好保护外部投资者(包括债权人和少数股东)的利益,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抑制企业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然而,税收征管又具有征税效应,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能减少现金流和加剧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审计意见购买。因此,公司融资约束与其审计意见购买的关系,是否会受到不同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差异的影响?现有文献对于税收征管缓解还是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尚未达成一致观点。因此考虑通过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我国税收征管力度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Lennox(2000)[10]的意见购买模型,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对其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同时考虑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和征税效应,检验税收征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而拓展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鲜有研究关注到融资约束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影响,本文从企业内部动机因素为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融资约束经济后果的研究;(2)本文基于税收征管的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考察了其对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丰富了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3)本文在异质性分析中分别从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和条件角度出发,考察不同审计师特征以及不同企业环境下融资约束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作用,为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融资约束与企业审计意见购买

首先,由于具备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和条件,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具体来说,审计意见说明了公司财务信息是否可靠[11]。清洁审计意见表示独立的注册会计师肯定了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12]。相反,不清洁意见表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从而会造成供应商及客户对公司信任度下降、理性的投资者会抛售公司的股票导致公司股价下降、对信用评级造成不良影响、恶化融资环境以及提高融资成本并且引起监管者的高度关注。因此上市公司尽可能降低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产生购买清洁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审计意见购买主要原因是为了掩盖较差的盈余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企业操纵盈余的可能性和程度越高,会计信息扭曲越严重,则购买审计意见的意愿越强烈。并且现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公司管理层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具备审计师选择权,这样一来形成管理层成为事实上的委托人聘请审计师对自身实施监督的局面[13]。另外我国审计市场还不够发达,市场上审计自愿性需求不足、买方市场等显著特点使得审计师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迫于生存压力,可能会向客户公司妥协、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审计市场的缺陷为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因此,具备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的管理层有可能通过提出变更审计师的威胁或增加审计费用的诱惑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诱使审计师出具不当审计意见,从而实现审计意见购买。

其次,融资约束可能加剧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相比国外,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发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企业普遍受较强的融资约束影响[14]。为了满足企业外部融资的财务限定条件,实质性改善业绩状况和操纵业绩信息是提高融资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比采取操纵盈余信息的方式,努力改善和提高公司真实经营业绩需要管理层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且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普遍具有粉饰业绩来提升融资能力的动机,即缓解融资约束是盈余操纵的一个重要动机。企业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甚至造假进行向上盈余操纵,导致较差的财务报告质量,即财务报表没有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因此审计师不应当出具清洁意见。但是由于财务报告是资金方了解企业的重要信息来源。独立的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传递了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可靠的信号,从而备受资金方关注。审计师对客户企业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客户企业更可能遭遇融资环境恶化、融资成本提高以及融资约束加剧。因此管理层为了掩盖盈余操纵和较差的财务报告质量,会有强烈的动机选择审计意见购买来获得清洁的审计意见。融资约束越强,企业越有动机粉饰业绩来提高融资能力,越有可能使报表产生重大错报,企业购买审计意见来掩盖盈余操纵的动机也就越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融资约束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可能进行审计意见购买。

(二)税收征管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能弱化企业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首先,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偿债能力,股东主要关注企业能够给股东带来的价值。税收征管通过治理效应有助于保证企业的清偿能力和股东价值,从而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具体而言,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越严重,公司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根据避税代理观,复杂的避税活动掩饰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等机会主义行为[15],加剧了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政府是几乎所有公司事实上的一个少数股东,通过税收强制分享公司创造的价值,因此税务机关有动机和执法权监督内部人以牺牲少数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抽走公司价值,限制内部人窃取公司资源行为[9],也就是说税收征管具有治理效应。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以更大程度减少企业复杂、不透明的避税交易,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可以更大程度抑制企业内部人的自利行为,缓解企业内外部代理冲突,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清偿能力和少数股东的利益,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改善融资能力,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其次,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以减少企业粉饰业绩行为,降低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和弱化企业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企业是否进行盈余操纵是税收征管关注的重点问题[16]。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会提高企业进行业绩粉饰的所得税成本[17],以及通过提高对会计账目的检查力度从而提高企业业绩粉饰被发现的概率,也就是说即使愿意付出税收成本也很难成功实现盈余操纵。因此,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弱化了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

另一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还可能加剧融资约束从而强化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税收作为对企业利润的强制分享,减少了内部留存收益和自由现金流,也就是说税收征管具有征税效应。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会有效打击逃税、显著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18],并且提高所得税实际税负、降低盈利能力[19],进一步减少企业的自由盈余,从而降低了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因此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可能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而使企业有更强的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立假设:

假设2a: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削弱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b: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强化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以2009—2021 年沪深A 股公司为样本,进行以下处理:剔除金融类公司;剔除变量缺失公司;剔除ST 公司;对连续型变量进行上下1%水平的缩尾处理。得到30 830 个数据。数据源于CSMAR 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审计意见购买。参考Lennox(2000)[10]审计意见购买模型。首先构建模型(1)计算变更与续聘审计师两种情况下企业获得不清洁意见概率的差额,来衡量企业通过审计师变更决策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定义为OP(简称概率差额)。当OP小于0,代表更换审计师获得不清洁意见概率小于续聘审计师时获得不清洁审计意见概率,此时企业有动机更换审计师;当OP大于0,表示更换审计师获得不清洁意见的概率大于续聘审计师时获得不清洁审计意见概率,此时企业有动机续聘审计师。

模型(1)中,i代表公司,t代表年份。Q和S分别代表不清洁审计意见和审计师变更,均为虚拟变量;X代表控制变量,参考Chen 等(2016)[20],包括企业规模(Size)、上市年龄(Age)、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OCF)、是否亏损(Loss)、内部股权(DIRS)、股权集中度(Top1)、国际四大(Big4),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利用模型(1)计算i企业t期概率差额有两个步骤:首先,对模型(1)进行logit 回归,得到每个变量的系数,也就是审计意见估计式,利用审计意见估计式分别预测变更现任审计师与续聘现任审计师两种条件下的拟合值;其次,根据模型(2)计算概率差额OP。

在计算得到概率差额的基础上,构建模型(3)通过检验审计师变更与概率差额的相关关系来验证公司是否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如果β1显著为负,证明公司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具体来说,β1显著为负,表明如果OP小于0,即此时公司有动机更换审计师以降低获得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公司变更了现任审计师;如果OP大于0,即此时公司有动机续聘审计师以降低获得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公司继续聘任了现任审计师,总的来说就是公司通过灵活处理审计师变更决策获得了清洁审计意见,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

模型(3)中,Controls代表控制变量,参考Chen等(2016)[20],包括公司规模(Size)、净资产收益率(Roe)、产权性质(SOE)、上市年龄(Age)、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OCF)、关联交易(Occupy)、是否亏损(Loss)、股权集中度(Top1)、审计复杂度(ARInv)、国际四大(Big4),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2.税收征管力度。参考曾亚敏和张俊生(2009)[21],利用税收努力指标度量税收征管力度。指标构建:首先对模型(4)进行回归,获得各地区税收负担比率的估计值,然后得到实际税收负担比率与其的比值TE1 或差值TE2,即税收努力指标,该比值TE1或差值TE2 越大,表明该地区的税收征管力度越大。

模型(4)中,i、t分别代表地区、年份。T、GDP、perGDP、IND1、IND2 分别表示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第二产业产值。

(三)模型设计

1.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为了检验假设1,在模型(3)基础上添加融资约束变量(FC)以及融资约束与概率差额的交乘项(OP×FC),构建模型(5)。如果OP×FC的系数β3显著为负,说明融资约束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假设1 得证。控制变量与模型(3)相同。

2.税收征管、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为了检验假设2a 和假设2b,在模型(5)基础上添加税收征管力度衡量指标(TE1/TE2)以及融资约束、概率差额与税收征管力度两两之间的交乘项(OP×TE1/TE2)、(FC×TE1/TE2)和三者之间的交乘项(OP×FC×TE1/TE2),构建模型(6)。如果OP×FC×TE1 或OP×FC×TE2 的系数β7显著为正,说明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削弱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a 得证;如果系数β7显著为负,说明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强化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b 得证。控制变量与模型(3)相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审计师变更(S)均值为0.114,中位数为0,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频率并不高,可能是由于频繁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往往会受到监管机构关注;融资约束(FC)中位数为0.506,说明上市公司普遍受到较强的融资约束,标准差为0.278,说明企业之间的融资约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概率差额(OP)均值为0.006,表明整体来说相比续聘现任审计师,上市公司变更现任审计师收到不清洁意见的概率更高;税收征管力度变量(TE1)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562 和1.554,说明各地区的税收征管力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清洁审计意见(Q)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28 和0,这说明在我国有极少比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其他变量特征与已有文献基本相符。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基准回归检验

研究假设1 的检验结果(见表3)。列(1)检验了概率差额(OP)和审计师变更(S)的关系,概率差额(OP)系数为-1.9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概率差额(OP)与审计师变更(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司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即当变更审计师更可能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时,公司选择变更审计师,当不变更审计师更可能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时,企业选择续聘审计师。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一致,也为本文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列(2)在此基础上检验公司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概率差额与融资约束程度交乘项(OP×FC)系数为-4.2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加剧了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即融资约束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可能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回归结果支持研究假设1。

表3 融资约束与意见购买回归结果

(三)税收征管的调节作用

假设2a 和假设2b 的检验结果(见表4)。列(1)检验了税收征管力度对企业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概率差额、融资约束程度与税收征管力度的三项交乘项(OP×FC×TE1)系数为-7.2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税收征管力度越大,其征税效应大于治理效应,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而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即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强化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支持研究假设2b,不支持研究假设2a。为了进一步研究税收征管力度的调节作用,本文用实际税收负担比率与预期税收负担比率的差值替换了税收征管力度的衡量指,重新进行多元回归。列(2)结果显示概率差额、融资约束程度与税收征管力度三者之间的交乘项(OP×FC×TE2)系数为-0.68,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较强的税收征管力度会促进融资约束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回归结果进一步支持研究假设2b。

表4 税收征管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四)异质性分析

从实现条件来看,事务所任期越短,审计意见购买越易发生。大多数研究发现,任职时间越长,审计质量越高,任期短会降低审计质量。一方面,审计师在早年对特定客户的了解较少,因此在发现不合格财务报告方面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审计师在早年有更强的动机屈服于客户的压力[22]。因此审计师任期长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审计服务,抑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意见购买。从动机来看,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主要是为了掩盖其盈余操纵行为。公司信息透明度往往能够对公司盈余操纵行为施加重要影响[23]。信息透明度越低,公司进行盈余操纵被发现的风险和概率就越低。相反,信息透明度较高,公司盈余操纵被发现的风险更大,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公司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就较弱。本文分别依照审计师任期和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评级的年度中位数将样本分组进行检验。

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列(1)审计师任期长的样本组中,概率差额与融资约束交乘项(OP×FC)系数并不显著,但在列(2)审计师任期短的组中,该系数为-4.34,且p<0.01。表明相对于审计师任期长的样本组,当任期较短时,审计师通常由于拥有不足的客户专有知识,且更容易妥协,因此融资约束程度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列(3)企业信息透明度高的样本组中,概率差额与融资约束交乘项系数(OP×FC)不显著,但列(4)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的组中,该系数为-4.29,且p<0.01。表明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其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越大。

表5 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1.关于内生性问题的讨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显著关系可能是反向因果或遗漏重要变量导致,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潜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年度行业中位数作为融资约束的工具变量,IV-Probit 模型结果显示交乘项OP×FC系数显著为负,与之前回归结果一致,结论稳健。

2.其他稳健性检验。首先,变更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方式。使用WW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程度的替代变量,交乘项OP×WW、三项交乘项OP×WW×TE1/TE2系数仍显著为负,结论稳健。其次,采用公司-年度双重聚类标准误重新进行回归。交乘项OP×FC系数、三项交乘项OP×FC×TE1/TE2 系数仍显著为负,结果表明结论稳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Lennox(2000)[10]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角度研究融资约束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以及税收征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同时考察了两者关系在不同审计师任期、不同企业信息透明度情况下是否具有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第一,融资约束会强化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即融资约束与公司审计意见购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越有动机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操纵导致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提高,因此越有可能通过审计意见购买来掩盖差的盈余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第二,税收征管的征税效应大于其治理效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会强化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三,从审计意见购买的条件来看,当审计师任期较长时,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削弱;从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来看,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较高时,融资约束与审计意见购买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削弱。

基于本文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受到融资约束不仅会限制其自身发展,而且为满足外部融资条件,可能会进行操纵盈余,进而也会产生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承接鉴证业务时,应该和公司的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以便了解审计师变更原因,并且需要对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融资需求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融资约束大的客户公司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缓解融资约束对于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应主动依法依规经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自身信息披露水平和融资能力。政府部门应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更加重视具有融资需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程度而不仅仅是财务指标,进一步简化融资手续,降低制度成本,使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以及成本费用更低。

第二,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金税三期、金税四期政策的施行,我国税务部门通过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税收征管力度,然而在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还应该配合名义税率的降低、以及其他税收减免政策来降低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同时尽可能发挥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数据源相互印证的优势,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审计线索,更好地识别、防范企业财务舞弊。

第三,证券监管机构应重视企业较频繁变更审计师的现象和原因,因为审计师任期较长,能掌握客户更多的专有知识,有助于发现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同时防范企业借助审计师变更决策实现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性。同时,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做大做强以及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规出具不实审计意见的惩罚力度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公司成功实现审计意见购买的概率。

第四,市场上的潜在投资者应重视企业信息透明度评级,因为企业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对于防范企业盈余操纵和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应当提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以及治理水平的要求,这也有利于限制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机会主义行为。

猜你喜欢
审计师征管盈余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