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4-02-07 19:14裴如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裴如君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設农业强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厘清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条块分割严重、城乡要素流动受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等问题,治理路径可以从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重要论述和当下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城乡融合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城乡融合的现实困境,应从加强党建引领、畅通城乡实体要素、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促进城乡多维融合。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融合;路径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

城乡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稳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指出农业强国的建设关键在于要努力破除各类发展要素在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各发展要素下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以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基础,深入探析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进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一命题,促使城乡融合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什么”:对城乡融合含义的解释

学术界普遍认为,城乡融合的本质是基于城乡双向融合互动下城乡在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有学者认为,理解城乡融合的内涵可以从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概念的差异性来理解,并指出相较于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言,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概念则是更加强调了城乡两者间的双向融合互动并以此为基础的城乡体制机制创新,它不仅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的继承和升华,而且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有学者从城乡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的单极发展,而是城乡两极的协同交融发展。还有学者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出发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乡平衡发展、在城乡良性互动中实现城乡共生共荣共享。

2. “为什么”:对推进城乡融合现实意义的回答

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城乡融合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例如,有学者认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难题的根本途径,城乡融合有助于打造城乡统一大市场,提升产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益,有利于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 “怎么做”:对城乡融合实现路径的探讨

关于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学术界主要是围绕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逻辑理路和具体路径等方面展开的。其中,有的学者通过分析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关联,总结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着力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统一、要素自由流动、功能优势互补及共享发展成果。也有学者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出发提出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要改变以往要素与资源从乡村到城市的单一流向,也要通过建立统一大市场,对乡村地区给予帮助,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有学者基于日本经验,结合中国的制度优势,提出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立法和顶层设计、完善以本地居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机制创新、完善城乡要素融合发展机制。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

但是考虑到当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三农”工作重心,加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就需要考虑,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推进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什么?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有什么现实挑战和障碍?这些挑战和障碍又该如何消解?鉴于此,笔者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

要厘清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联,首先要明确二者的时代内涵。

城乡融合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思提出,其基本内涵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和生态融合四个方面。城乡经济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首先,经济融合是关于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功能方面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发展,以及二者在市场、产业方面的融合与叠加。具体来讲,城乡市场融合就是要求消除城乡经济壁垒,实现城乡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主要指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农村产业向城市延伸与城市产业向农村扩展两个方向。第二,城乡社会融合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城乡社会融合是影响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社会保障融合和社会治理融合两个方面,城乡社会保障融合的目标是实现对城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的再调节,而城乡社会治理融合主要是通过构建完善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机制来达到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公平配置,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城乡生态融合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城乡生态融合要求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使得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和提高,并最终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城乡空间融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空间意义上的城乡融合是基于城乡一体化思维的空间中权力、资本、社会关系的融合,其本质是人的融合”。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马晓河,杨祥雪指出:“我国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全域富裕、共建富裕与逐步富裕的统一”。由此可见,在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时,理解“共同”和“富裕”是关键。一是“共同”,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某一特殊阶层或某一固定群体的富裕,而是指在城乡范围内全体人民不受任何限制的富裕。二是“富裕”,即共同富裕是城乡居民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的双重满足。

通过以上对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时代内涵的梳理,发现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如下: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城乡融合的目标和使命。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消除城乡发展基础相对不平衡、城乡发展机会相对不公平、城乡发展结果相对不公平,并显化乡村资源价值,优化城市资本价值。而共同富裕追求发展能力对等、发展机会公平以及发展结果共享。因此,共同富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为城乡融合发展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前提。城乡融合以城乡共有发展要素为基础,以共建发展为内容,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的,力求通過消除城乡要素差异,畅通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共同富裕要求以发展要素为基础,通过共同创造财富,达到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会影响甚至决定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前提。

三、现实困境:共同富裕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

(一)条块分割严重,对城乡融合发展缺乏有效支撑

条块分割指的是由于在同一个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领导体系,导致整个系统被迫被分割成若干不同的层级和领域,最终形成“条条块块”的治理格局。在条块分割下,管理者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来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和政策,导致各级管理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我国的行政效率。在之前的行政改革中,为了解决条块冲突问题,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但只有局部效果,并未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建构城乡在利益、文化、责任等方面的命运共同体,通过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把城市和乡村紧密联系,形成一个互惠互赢的统一体,从而不断深化城乡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供给、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属地管理和部门管理的管理制度造成了我国条块分割的治理困局,也扩大了我国城乡在教育、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阻碍城乡深度融合。

(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阻碍城乡多维融合

第一,在城乡人才要素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优质劳动力在城镇化进程的驱使下不断地涌入城市,城市人才要素不断增加,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也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等问题。第二,在城乡土地资源错配方面,一方面,当前“以地引资”“以地生财”的发展模式加剧了乡村土地资源单向流动到城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土地征收,乡村农业生产或非农业生产土地要素被掠夺,乡村空间发展受阻。第三资本要素的流动问题。受传统“城本位”思想的约束,乡村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善上依旧落后于城市,导致我国城乡在资本要素流动中存在显著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阻碍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最后,在技术要素流动方面。目前,我国对农业技术基础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缺乏技术引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城乡技术交流平台尚未搭建,导致城乡技术交流受阻等都是制约城乡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因。

城乡要素流动不畅也是导致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等多维融合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城乡社会融合。由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受阻,导致城乡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失衡,这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均两个方面。其次是城乡生态融合。城乡生态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础,城乡生态融合要求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和提高,并最终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但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和羁绊,城乡之间在权力对等、资源配置、发展平衡之间都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本位”倾向,导致城乡生态治理格局严重失衡。一方面,由于城乡治理主体的“文化-认知”差异导致城乡生态治理理念认知差异,使得城市和乡村难以实现“绿色共生和共进”,同时城乡生态共治共享理念的缺失,导致城市和乡村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各行其是”,阻碍了城乡生态协同共治的实现。另一方面,城乡生态治理的利益结构差异,导致城乡生态治理资金配置以及城乡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失衡,阻碍了城乡生态治理整体性目标的实现。此外,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引发的城乡生态关系异化,不仅阻碍了城乡生态正义,也阻碍了城乡生态现代化的实现。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导致城乡融合乏力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振兴被提上日程。从现实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有效衔接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阻碍城乡融合的实现。有学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县乡村干部和群众没有清楚认识到脱贫攻坚只是实现乡村振兴乃至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小步,而是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产生了倦怠心理和懈怠思想,导致现实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不畅,制约着城乡的深度融合。

四、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那么,在我国条块分割严重、城乡要素流动不畅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导致我国城乡多维融合水平低下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是否还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如果可能的话,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向又是什么呢?

(一)城乡融合发展能否实现: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私有制是世间所有不公平待遇的根源,也为城乡之间的对立提供了温暖的花房,在私有制下,一切皆从利益最大化出发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从农村大量招募廉价劳动力安排在城市生产,导致城市人口暴涨,也加重了农村的空心化和日益衰落,城乡之间的差距被不断拉大,对此马克思也指出,“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城乡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将使全体城乡人民共享劳动成果,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实现双重满足,为城乡融合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从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深入推进,城市相较于农村占据了巨大的经济优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可以持续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困扰了我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人群已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顺利实现,脱贫攻坚顺利收官后,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成为时代任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显著增强,农民致富渠道不断拓宽。这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交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以及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都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可能:策略建构

1. 党建引领:推动城乡融合的政治保障

一方面,城乡融合治理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共同富裕深度融合,以城乡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遵循“自治、法治、德治”的城乡治理内生要求,结合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创新引领为重要抓手,构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字治理+创新治理”为内核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之路,实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强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村民的现实需求,充分实现乡村治理实效。定期开展党规党纪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奖惩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监督体系等,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和实干精神,重塑基層党组织的治理责任,增强乡村治理组织力。

2. 促进城乡实体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的前提

首先,要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推动城乡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身份相互转换的体制机制,消除农民与市民身份认同差异,从而最大程度地破除阻碍城乡协同发展的户籍壁垒;其次,要统一城乡用地市场,要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在城乡用地上加强统一管理与建设,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在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以及土地收益分配权等方面权利的合理流动。再者要统一城乡资金分配,解决城乡在资本要素流动中存在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置农村借贷条件,盘活农村存量资本的方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对农村投资等方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发挥经济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最后,要适当增加对农业技术基础投入,建立城乡技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城乡技术交流研讨会,破除城乡技术发展壁垒。

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城乡融合的基础

一是要激发内生动力,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村民在社会治理中“共建共享共治”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强村”的体制机制,激活人才要素;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借助组建政策研讨行业专家库,调动高校、智库等多方社会力量,强化政策咨询指导。举办有效衔接政策学习研讨班,提升干部对于政策等理解程度和执行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先锋岗”“先锋号”创建活动以及推进“党建+”工作来充分调动和激发村级组织活力,激励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

二是要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村域经济。一方面借助其在脱贫攻坚时期积攒的良好口碑,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网络媒体积极宣传本地特有的农产品和特产,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特有的红色资源,推动革命老区在加强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积极推动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革命老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区和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并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研究基地,与高校合作共同赋予革命老区新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2020(06):5-8.

[2]许彩玲,李建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经济学家,2019(01):96-103.

[3]文丰安,王星.新时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理论基础与推动路径[J].新视野,2020(03):39-44.

[4]王耀晨,张桂文.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2,38(24):33-38.

[5]姚毓春,李冰.城乡融合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挑战与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03):99-106.

[6]史卫民,彭逸飞.共同富裕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维度与路径突破[J/OL].西南金融:1-13[2023-02-09].

[7]姚毓春,张嘉实.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求是学刊,2022(06):51-63.

[8]陈志钢,茅锐,张云飞.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内涵、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7):68-78.

[9]张扬金,邓观鹏.城乡空间融合的意蕴及其正义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21(02):72-80+157.

[10]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001).

[11]马晓河,杨祥雪.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J].改革,2023(04):1-13.

[12]孙绍勇,周伟.城乡经济共同体建构的理论审视、逻辑透析与实践进路[J].经济学家,2022(09):69-77.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城乡关系视域下撤村并居社区的融合性治理
关于乡村振兴几个核心问题的判断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