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博物馆展览陈列

2024-02-09 16:18李赛南
文化产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陈列运河文旅

李赛南

现基于文旅融合背景,对博物馆展览陈列工作的創新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传统陈列方式的局限性和社会公众对观展的期望,其次重点介绍临清运河文化及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进一步阐述临清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工作的紧密联系,最后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的策略。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陈列方式及其内容创新成为行业的焦点。随着观众审美和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博物馆应转变展览陈列方式。临清运河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临清运河文化与展览陈列工作相结合,是博物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创新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必要性

传统陈列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展陈方式在当今文化艺术交融、观众体验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已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静态的展品、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权威的解说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互动参与性。博物馆在对文化符号的编码过程中通常较为依赖权威叙述和学术话语,不仅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信息的多向流动,还削弱了自身的社会功能。同时,大量的展品和固定的展陈结构降低了展览空间的可塑性,再加上在基础的信息展示和环境营造方面缺乏深度融合和创新,不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观众观展期望的改变

近年来,观众在审美取向、文化消费等方面发生了转变。观众的观展期望逐渐由被动感知转向主动参与,其中涵盖了对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及知识性的综合要求。这也反映出社会文化消费格局的微妙变化:文化的体验式消费和知识的碎片化获取成为主流。因此,博物馆传统的线性陈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观展的需求。在受众期望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博物馆要想创新展览陈列方式,就必须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文旅融合注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旨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而博物馆传统的展览模式往往局限于展示展品,忽略了观众的情感体验。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兼顾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又要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但是,很多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旅游价值,导致文化内涵缺失;或者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文化传承。这不仅违背了文旅融合的初衷,还可能导致博物馆失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地位。因此,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既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又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临清运河文化的相关概述

临清,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古老的清河水见证了它久远的初生,浩荡的大运河承载了它600余年的繁华,其在隋、元、明、清等朝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临清运河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仓粮文化、贡砖文化、商流文化、闸船文化、国粹文化与美食文化等。仓粮文化凸显出临清在元、明、清时期作为粮食中转中心的战略地位;贡砖文化表明了临清与国家政权、皇家建筑的紧密关联;商流文化揭示了临清运河对明清时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推动作用;闸船文化展现了临清独特的水利工程与船运工艺;国粹文化让临清京剧艺术氛围浓郁;而美食文化则以临清清真八大碗、非遗什香面等为代表,凸显了临清美食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临清运河文化。

在时间长河中,临清运河文化汲取、积累、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凝聚着临清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段历史、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故事都是临清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织就了绚丽多彩的临清运河文化画卷。

临清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关系

运河文化的重要价值

运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为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呈现运河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不仅能够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还能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因此,博物馆应充分挖掘临清运河文化的内涵,在为展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支持的同时,彰显运河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与博物馆的使命和职责

博物馆有必要承担起向社会公众推广运河文化的责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临清运河文化的历史变迁,将临清运河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展览陈列形式,丰富展览的内涵,拓宽博物馆教育的渠道,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与此同时,博物馆是体现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发展的协同效应

博物馆在对运河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也为运河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建立了平台。基于此,运河文化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一种双向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过程:通过博物馆这一特定的展示空间,可以全面呈现与解读临清运河文化;而博物馆通过对运河文化的细致展现与科学阐释,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运河文化与博物馆发展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价值。

利用临清运河文化的优势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的具体举措

创新陈列主题和展示方式

如何在展现临清运河文化的同时,创新陈列主题和展示方式,挖掘临清运河文化内涵,让参观者在展览中更好地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成为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展示主题上,博物馆可以探究运河与当地社群关系的演变,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分析临清运河对当地社群发展和变迁的影响,进而将其巧妙地融入展陈设计中。在展示方式上,博物馆可以在借鉴传统展陈方式的同时,结合现代展示技术,注重创设情境和增强故事性,让观众能够在直观的展示中深入了解临清运河文化的内涵。例如,利用灯光、声音等元素将观众带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获得沉浸式历史体验。在展览陈列方面,博物馆可以在采用传统解说方式的同时,引进剧场式展示模式,如通过实景演绎等方式展现运河文化,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

通过上述方式,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现临清运河文化的特色和价值,还可以让观众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观众对临清运河文化的了解。此外,博物馆展览陈列工作的创新并不只是形式上的突破,在内容的呈现和价值的传递上也实现了升华,真正做到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发挥出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未来,博物馆应更加注重如何将临清运河文化融入展陈中,使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实施学校教育和社区参与项目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还是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博物馆已经成为学生直观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为了更好地推广运河文化,学校应开发相关教育项目,精准对接课程设置与学科目標,紧密结合运河文化的多元面貌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实际情况。例如,学校可以设计特色课程,将实物展品作为教学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临清运河文化的理解;开展基于项目制学习(PBL)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探究,如当地文化的沉淀、运河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通过在博物馆进行考察和研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吸纳和理解,同时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在社区参与方面,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临清运河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本土文化,并确保社区成员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首先,博物馆应策划举办丰富的社区活动,如专题讲座、工作坊以及文化沙龙等,让自身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交流平台,增强其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博物馆应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对社区成员进行博物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社区成员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成为博物馆与社区的纽带。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临清运河文化,同时还能够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可以设计一系列与临清运河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

第一,从设计角度出发,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临清运河文化的特色元素,推出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文创产品,以提升观众对临清运河文化的兴趣。

第二,博物馆可以开发互动式体验产品,如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临清运河文化的内涵。

第三,博物馆可以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推出一系列手工制作的定制纪念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不仅能够确保文创产品具有地方特色,还能促进当地的发展。

第四,在销售和推广方面,博物馆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营销策略。例如,开发线上商店,并结合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引导观众在参观结束后在线上购买相关产品,这也为不能亲自到访的观众提供了购买相关产品的机会。

第五,博物馆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结合大数据和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广,确保产品被更多人了解。博物馆只有做到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巧妙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并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策略,才能确保文创产品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商业价值,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传播,提高观众对临清运河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因此,博物馆应当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临清运河文化。

首先,博物馆应定期举办以临清运河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和音乐会。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临清运河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够搭建跨文化的交流平台,让观众从不同艺术角度感受临清运河的魅力。例如,艺术展览可以展示临清运河沿岸的重要文物,音乐会可以展示临清运河地区的传统音乐。

其次,博物馆应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提高观众对临清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举办传统舞蹈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临清运河历史文化讲座等活动,都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临清运河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独特文化的了解。

综上,利用临清运河文化的优势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创新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临清运河文化。

临清运河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博物馆结合现代技术与教育方法,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本文通过相关探讨,期望为博物馆和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临清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陈列运河文旅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中国运河志》简介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如泰运河谣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