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制备及对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探讨

2024-02-18 03:41吴佳慧吴书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膏方辅料药材

吴佳慧 杨 迪 吴书平

(1.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39;2.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13;3.郭宝茹中医内科诊所,河北 邯郸 065200)

膏方是将药材反复煎煮后,去掉药渣,浓缩药液,再添加胶类、糖类等药物或辅料反复熬制的一种中药剂型,需结合患者疾病及体质特点辨证施治、处方,因而具有个性化治疗特点。且相较传统中药剂型,膏方口味甜美,可做成单包装,携带、储存、服用更为方便,符合当代患者服药需求,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但膏方在制作上较其他剂型更为复杂,需要更加规范的准备及制作过程。只有保证品质,方可谈论疗效。

1 膏方的源流及发展

1.1 膏方概念 膏方又称“膏滋”,为中医学汤、酒、露、膏、丹、散、丸、锭八种剂型之一,是将处方中的药材反复煎煮,后去渣、取汁,复煎、浓缩,再添加辅料、细料等,制作成半流体状而成[1]。其本质是采炼药物精粹,功效多以滋养去疾见长。

1.2 膏方的历史沿革 膏方在萌芽、发展、形成、鼎盛到再发展等多个阶段中,奠定了自己在中医学中的位置。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记录膏剂30 余方[2],虽制备较粗糙,但俨然成势;东汉关于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等几方的制备,与现代膏方的制作相似度极高;唐宋时期膏方得到了发展[3],有部分“煎”剂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宋时期,煎剂逐渐被膏剂所替代[4],动物类药的出现赋予膏方更多的用途及认可度。而正是从唐宋这一时期,“煎”名渐渐以“膏”字替代[5]。金元时期,制备趋向成熟。明清时期膏方成熟,在官方以及民间都出现了正规化、标准化的趋势,呈现官方与民间并蒂之势[6]。如清廷时期的宫廷御用膏方延年益寿膏、培元益寿膏,补益医方的加减扶元和中膏、治疗眼疾的明目延龄膏等[7,8]。近现代时期,规范了膏方的制备、阐明了膏方的性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膏方的研究更加细致,制备技术更加多样、丰富,如在质量标准、制作工艺、出膏率、辅料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呈现再发展趋势[9]。

2 膏方的制备、辅料选择及其他

2.1 膏方的制备 膏方制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审方、调剂、清洗、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分装及凉膏等[10]。环环相扣,丝丝入微,膏方品质及出膏率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2.1.1 审方量药 较其他中药剂型,膏方处方的药味较多,一般包含中药饮片、贵细药、胶类药、糖类、辅料等。调剂师应认真审核处方,掌握配伍禁忌、炮制方法要求、药物药量的适应性等,并做好记录。

2.1.2 处方调配 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进行配制,确保药物的量、质准确,尤其是贵细药材以及有特殊炮制要求的药材,还应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及传达。

2.1.3 药材浸泡 浸泡目的是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且煮后的药材无白心现象。浸泡应将调配好的药材按照不同性质分别浸泡或煎煮,如先煎及后煎、普通药材及贵细药材;加水至浸过药材表面,一般以高出药面15 cm 为宜,将药材完全浸透,水量一般约为药物的8~10倍。挥发性、芳香性药材和矿物类、树脂类需单独浸泡。

2.1.4 药材煎煮 药材煎煮为膏方制作的核心工序,药材种类、性质不同,煎法亦有不同,如先煎、另煎、烊化等。此外,煎煮时间上总体以药渣无药味为准。一般中药饮片可进行3 次煎煮,均先以武火煮沸再转为文火慢煎,最后将药液过滤静置。久煎的药材如矿物贝石类,需先煎30 min,再置入正常煎煮的药材中煎熬;有毒性的药材如乌头类,需先煎1 h 使其毒性降低后,再与其他药材合煎;质地轻浮、易粘锅的药材如车前子、滑石粉、旋覆花等,需包煎;贵细药材如生晒参、西洋参、海马、藏红花等,需另煎;三七、川贝母等研细粉备用;胶类物质以黄酒浸泡软化,烊化备用。

2.1.5 浓缩 浓缩是将经过反复煎煮、滤出的药汁,加入或在收膏时加入另煎取汁的贵细药材药液,武火煮沸后转为文火继续煎煮浓缩,去沫,反复搅拌,直至搅拌后药汁成线型滴落,多用80~100 目筛,滤除其杂质,加入辅料的过程。针对特殊患者人群,比如不能摄入过多糖分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元贞糖、木糖醇、甜蜜素等低热量的甜味剂作辅料,是不错的选择[11]。

2.1.6 收膏 将烊化后的胶类物质或炼糖、炼蜜放入清膏中,坚持文火熬炼、均匀搅拌,直至熬制的膏滋牵拉成丝或滴水成珠。“挂旗”的大小可反映膏滋的老嫩程度以及适用季节。“挂旗”大,则膏方质地较硬、较老,宜选择暖冬取用;“挂旗”小,则膏方较嫩、易霉变,宜选择寒冬取用。

2.1.7 凉膏及分装 刚加工好的膏滋流动性强,易于分装。将膏滋置于干洁容器中,干净纱布覆盖容器口,转至凉膏处。充分凉膏可降低水分,以膏滋的表层出现朝下的凹口为判断是否充分凉膏的指标,等膏体完全凉至室温时再封盖可防止霉变。

2.1.8 膏滋存放 冬季可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春、夏、秋则需放在冰箱4 ℃以下冷藏。盛放的容器需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内壁无水无油,可分体盛放。服用时需取干净、干燥的汤匙,避免微生物落入,污染变质。

2.2 辅料、细料的选择

2.2.1 辅料的选择 辅料的发现与应用,不但能调和口感口味,也对制剂质量、稳定性、保存、增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甚至有“无辅料无制剂”的说法。如制作膏方时,除需要控制药材的味数、药量的多寡之外,仍需要控制胶类物质辅料(约300 g)、甜味剂(约400 g),从而确保膏滋的成型情况及出膏率[12]。

糖类:红糖、冰糖、饴糖、白糖等均可用于膏滋的制作。红糖性温,补血祛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血虚患者;冰糖甘平,生津养阴,适用于阴虚肺燥患者;饴糖甘温,和中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寒患者;白糖偏寒,生津润肺,适用于肺虚患者。冰糖、白糖以水融化加热至糖液色泽金黄;红糖加热煮沸,静置取清液备用;饴糖需煮沸后趁热过滤。

蜂蜜:味甘性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在制作过程中,蜂蜜加热至出现色泽光亮的浅黄色气泡,以两手指捻其有黏性、分开且无白丝为准。

甜味剂类:包含果糖、元贞糖、木糖醇等。木糖醇从植物中提取,能够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适合糖尿病患者及肝病患者。元贞糖作为蔗糖代用品,同样适合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上述甜味剂可加水溶解或以熬制后的药液溶解。

酒:可溶解药材,同样起到增效作用。如胶质类药材用黄酒浸泡,不仅达到矫味作用,还能使其易被人体吸收。此外,酒可行药势,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黄酒与胶质类用量的比例一般为1∶0.5~1,即黄酒500 g,药胶250~500 g[13]。

胶类:动物类药,采用动物的骨、皮、角、甲等原材料,清洗煎熬,去药渣后煎煮浓缩,制成胶状样物质[14]。常用胶类物质为鹿角胶、阿胶、鳖甲胶、龟甲胶等。而胶类物质的添加需要辨证施治。在体质方面,气血亏虚者可选用阿胶,阴虚者可采用龟甲胶、鳖甲胶,而阳虚者可选用鹿角胶。

2.2.2 细料的选择 细料药,包括贵重的动物药、矿物药、参类药、植物药等,是补益虚损膏方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类药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等。动物药如麝香粉、天然牛黄粉、珍珠粉、鹿茸、紫河车、海马等。植物药如藏红花、川贝母、铁皮石斛等。菌藻类药如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等。细料用量:生晒参、西洋参等为3~9 g,蛤蚧、紫河车粉不超过2 g,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珍珠粉不超过1 g,野山参、藏红花不超过0.5 g[15]。

2.3 膏滋制备中的问题

2.3.1 焦化 药材的浸泡时长、吸水量不足,或煎煮水量不足;浓缩、收膏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火候;辅料及细料添加的过程中,搅拌或者去渣过程不彻底均会导致膏滋焦化。因此在制备过程中,以适量的水充分浸泡药材,控制火候,彻底搅拌,避免药渣沉底,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可以避免焦化,提高成膏率[16]。

2.3.2 返砂 膏滋长时间放置后,发生糖和药液的分离,出现析出的糖结晶,即为返砂。主要是由于膏滋含水量过低,或加入炼糖、炼蜜较多。减少上述原因可以避免返砂,从而改善膏滋稠度以及含糖量[17]。

2.3.3 霉变 霉变一般是因膏滋放置时间长,且因为膏滋中含有糖分、荤类药物,在温度升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霉质变化。此外,含水量过高、微生物污染、器具不洁净等都会产生霉变。因此在制备过程中控制膏滋含水量、保持环境以及容器的高洁净度,还有在凉膏过程中完全凉透再密封,都会减少或避免霉变[18]。

2.3.4 碜牙 矿石、贝介类药材如龙骨、牡蛎、琥珀粉等,因自身性状不易溶解,致使细小颗粒物不能筛出而沉淀于膏滋内部;再者浸泡、煎煮不充分,细料粉不均匀,都可能导致膏滋因为其中的粗纤维而碜牙。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净选饮片、充分筛选、洁净器具,才可有效避免碜牙[19]。

3 改善服药依从性探讨

3.1 色味兼具 口感适宜 依据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中的相关质量标准制作,膏滋外观以细腻、黑润,有光泽者为佳,称为“色黑如漆、光泽如镜”,无返砂现象;气味上,气具药香,无异味和焦臭味;口感上相对于中药汤剂,得到了明显改善,口感滑润,口味香甜,接受度提高。相比于传统中药制剂的其他剂型,膏滋是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口味的中药剂型之一。

3.2 调整度高 按需制备 膏滋制备的步骤较多,因此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按照服用人群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和改善,如针对胶类物质的腥臭,多采用黄酒久泡、烊化去除;针对糖尿病人群,采用木糖醇等新型辅料;为吸引年轻人群,提高色泽和口感,可加入鲜梨等。按需制备、个体性强,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亚健康人群,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服药诉求,也使膏滋的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提高。

3.3 长期有效 携带方便 膏滋作为浓缩剂,因制作要求高,用药量较小,每次服用量大为减少;储存方便,便于携带,便于长期坚持。且在膏滋的发展过程中,也生产出如同糖果一样的固体块状物[21],以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

3.4 可贵可轻 经济灵活 膏方中,贵细药材用量相对来说较多,且经过多次煎煮和浓缩,贵细药材的利用度大大提高。膏滋中也可以无贵重细药,使用平价药材。但总体来讲,膏滋药效稳定、平治权衡,经济灵活,易于接受。

3.5 服法多样 择宜为用 膏方服法多样,如冲服、调服、含服。冲服时取适量膏方置于杯(碗)中,用开水冲散、调匀后温服;调服是以汤药或黄酒调匀后服用;含服则是取适量膏滋于口中,含服溶化。膏滋服药的多样化,能提高服用人群对中药的依从性。

4 总结

膏方因药味众多,药量较大,功效偏补,具有扶助正气、功善调理、延年益寿等功效[10]。因膏滋是大量药物熬制的精华,其含药量高,药效稳定,保质期较汤药为长,且口感好,更易被不同年龄患者所接受,能够提高患者及不同人群的服药依从性,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刘铭君[22]认为,长期服用特制膏方能够在机体激素水平、免疫调节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尤其适用于亚健康人群。

诚然,膏方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可回避。如膏方地域交流发展仍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及试验;在长效观察机制、有效成分筛选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现代医学解读方面,也需要多一分着力和考量,做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3,24]。此外,在行业发展、购买力、渠道传播、地域认可等方面,也存在不平衡[25,26]。膏滋制备过程需要更加规范。目前,在专家共识、医疗机构共识等方面,已有了卓然发展,为膏方制备提供了参考意见。膏方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意义。

猜你喜欢
膏方辅料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热销面料及辅料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