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怿:让英雄的生命绽放鲜花

2024-02-18 14:25吕高排
中关村 2024年1期
关键词:志愿军老兵烈士

吕高排

寻找,纪念,传承……孙嘉怿的队伍越来越大,他們行走在一条特殊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饱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为长年与耄耋老兵打交道,她说话嗓门亮,表情和手势有些夸张,高高的马尾辫,伴随着语音语调上下跃动,像一只快乐的小猫。即便在全国最美拥军人物颁奖典礼的高光时刻,85后孙嘉怿仍然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过多的风吹日晒,无规律的四处奔波,使她的皮肤微黑,几根白发悄然探出。

走近她,听她讲起那些与老兵亲密接触的故事,那些走过千山万水为烈士寻亲的故事,她的美丽、善良、纯净,都隐藏在普普通通的表象后面,生动而直抵人心。

姗姗来迟

到北京参加全国最美拥军人物颁奖典礼,孙嘉怿迟到了。记者打开她的朋友圈,很快圈定了她的位置:烟台。

“这么重要的活动,为何姗姗来迟?”终于见到孙嘉怿,记者追问。

“我去烟台看爷爷。”孙嘉怿回答。

见记者一头雾水,她解释说:“不是我亲爷爷,但是他待我和亲孙女一样。”2019年6月,孙嘉怿去烟台看望抗美援朝老兵,认识了95岁的董兹臣。这些年,她一直在探望的路上,认识的老兵数不清。“这一位又不一样,董爷爷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在宁波驻军一年多,军人对第二故乡感情都很深。知道我是宁波人,就亲热得像失散多年的亲人。老人一生无儿无女,我就说,‘我要当您的孙女,老人家当场答应了,我们还留下一张合影。”

记者点点头,依然有些费解:“可是领奖这么大的事……”

“我事先已经约定好了呀,我不想让老人家失望……”孙嘉怿说,“爷爷一直想看看我老公和孩子,这一次,我们是全家一起去的。见到爷爷才发现,4年前我们的合影,放得大大的,就挂在他床头的墙壁上。”

“见面后,我女儿给爷爷戴上红领巾,爷爷开心地朗声大笑。”孙嘉怿拿出那张合影照片给记者看。背景是威海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董兹臣坐在轮椅上,孙嘉怿站在他身后,把脑袋偎依在老人肩头,愉悦而亲密。

“我看你昨天的朋友圈,那位被称为‘老唐老唐,大帅哥一枚的,难道也是抗美援朝老兵?”记者好奇地问。

“老唐叫唐章洪,四川中江县人,我们几个年轻志愿者私下都喜欢这样喊,显得年轻啊。”提起上甘岭战役中的这位“炮王”,孙嘉怿的表情更加生动:“他是我心中的大英雄,老唐都那么大年纪了还一直在国防教育、扶贫帮困的路上到处跑,比年轻人都忙碌。您说佩服不佩服?”

“2022年是上甘岭战役70周年,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给我们来函,让我协助寻找38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的家人,其中就有四川安岳籍的特等功臣王万成和朱有光,他们和黄继光齐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查找了档案馆和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才了解原委:1983年烈士证换发的时候,把‘王万成写成了‘王成万!虽然我们跑得很辛苦,费了不少周折,但给烈士还了英名,让更多人了解到他的故事,大家都感觉挺值得。”说着,孙嘉怿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老兵们都叫我‘小猫,因为我是夜猫子,只要烈士有了线索,就是凌晨3点我也爬起床,坐到电脑前噼里啪啦记下来。”

握住那段历史

外公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父亲曾是一名海军战士。按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应该是个乖乖女。

但是孙嘉怿从小活泼好动,每天四处疯跑,父母也管不了,谁见了都摇头。说起年少的经历,孙嘉怿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2008年,我23岁,刚参加工作,特别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位朋友对我说,‘你这样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带你去金华参加一个活动吧。那是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团队,我的任务是为老兵洗手,拓下他们的手印。当我的手握住一双双枯树枝一般的手时,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手,厚厚的老茧、深刻的皱纹、变形的手指、残缺的指掌……我意识到,我握住的是一段即将隐入烟尘的历史,如果不把它留住,会成为永远的遗憾。那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天,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自此改变了所有的认知:原来我任意挥霍的好日子是先烈们拿命换来的!”

回到家,孙嘉怿径直来到老屋二层。她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衣柜里有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外公的证书,两张黑白老照片,是穿着军装的外公,清秀俊朗,年轻帅气。孙嘉怿从来没有真正见过外公,外公在孙嘉怿妈妈18岁时就已经牺牲了。外公的故事像一个谜,孙嘉怿只知道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侦察兵。

孙嘉怿没有找到那个装着证书的铁盒,她怅然若失。在家人的记忆里,外公曾经很喜欢讲述战场上的往事,但他们几乎记不起更多的细节,包括外公生前的部队、经历过的战役。

孙嘉怿想找到那个铁盒里的记忆。“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经历过什么?他身上有多少故事?”孙嘉怿加了许多老兵群,一进群就问:“宁波出发的是在哪一个部队?”

“那时我才知道,有这么一群烈士,他们的故事还没有人知道;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还在寻找烈士亲人。”孙嘉怿说,她从寻找外公的故事,变成寻找更多烈士。“我开始远离那一家家曾经让我疯狂着迷的酒吧,怀着崇敬之情,走到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家庭给予孙嘉怿巨大的支持。爷爷奶奶把她叫到面前说:“孙女儿干了一件让人自豪的大事,钱不够花,爷爷奶奶给你。就一条,不能用名气赚钱,不能用英雄谋私利。”当过海军的爸爸更是无条件支持女儿,在社区做起志愿者。

行动在悄无声息中展开。此时的孙嘉怿,是宁波某银行一名编外职员,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化名“嘉义”,把所有周末拿出来,全身心扑在为烈士寻亲上。一位好友被她的故事感动,写了一篇《是什么让一位年轻女孩天天朝墓地跑》的稿件,在宁波镇海区电台播出了。

就这样彻底曝光。2019年7月,海曙区团委书记林锦找到她:“到团委志愿者协会来吧,这里工资虽然比银行少,但是可以让你心无旁骛为烈士寻亲,大胆做你想做的事情。”

没有丝毫犹豫,孙嘉怿满口答应:“终于走上正道了。”

第一次坐頭等舱,抱回一袋土

在志愿军家属微信群里,孙嘉怿认识了黄军平,一位普普通通的陕西农民。黄军平曾辗转前往朝鲜,去寻找大伯黄建国——一名志愿军烈士的安葬地,可惜未能如愿。但他从朝鲜带回12000多个名字,这些烈士和他的大伯一样,不知道籍贯,寻不到亲人。他把遗憾和思念压在心底,转而帮助更多的志愿军烈士寻亲。

“黄叔也给我一份。”孙嘉怿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她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整理出近千份志愿军烈士资料。看着这些琐碎庞杂的信息,她决定寻找帮手。2017年的一天,她在仅有3万粉丝的微博发出#我为烈士来寻亲#的话题。

“这难道不是国家的事情吗?”“你一个小姑娘逞什么能?”“是不是骗子?”微博留言处,一条又一条质疑的声音,让孙嘉怿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年轻人这么不理解,说明这是一块处女地,我先耕耘,吸引更多人一起播种。”很快,26名年轻人加入进来,其中还有中海油和浙江大学的两个党支部。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加入“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其中还有一些是军事、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孙嘉怿把他们分成摄影、整理、专家、审核四个组,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孙嘉怿的微博火了,很多人联系她,希望前往朝鲜祭奠亲人或寻找亲人安葬地。2018年4月初,孙嘉怿等志愿者陪同60多位烈属奔赴朝鲜,去完成一个个家族半个多世纪未了的心愿。他们坐着绿皮火车穿过鸭绿江的时候,天空突然落下滂沱大雨。大家想起60多年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徒步前行的情景,不禁泪如雨下。

窗外,大雨顺着玻璃向下流;车内,志愿军亲人脸上的泪水也流成河。颠簸了整整两天,他们到达朝鲜,马不停蹄地在桧仓、安州、开城等地烈士陵园奔波,寻找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名字。回程时,孙嘉怿的肩上多了一个沉甸甸的背包,里面装着从几个烈士陵园挖来的泥土。“要让烈士感受到尊崇,以最高规格送他们‘回家。”她首次买了头等舱,把一袋子黄土抱在双腿上,“老英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的领空了……我们现在正在穿越长江……现在是西湖的上空……您看到今天中国的盛世繁华了吗?”

回到家,孙嘉怿精心挑选了48个小盒子,将这些烈士鲜血染过的土块均匀分开,装好,贴上国旗,分寄给全国各地的烈士亲属和志愿者。有烈属做了满桌子菜,把那一抔土供在桌子正中央:“我们的亲人‘回家了!”孙嘉怿看到这一幕,眼泪也止不住流下来。

陵园里的蜜月

2012年,新婚的孙嘉怿作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带着先生再去一次云南,沿着边境线烈士陵园,去那些当年的旧战场祭奠。

新婚的先生顺从了她。蜜月之旅从滇西的国殇墓园到龙陵松山战役的战场,从边陲小镇麻栗坡到中越边境线上的老山主峰……搭便车、住农舍,有鲜花的地方买束鲜花,没鲜花的地方买小笼包子、水果作为祭品。云南边境地区交通不发达,烈士陵园和战场遗址高度分散。15天的“蜜月”旅行,他们一连走了10多座烈士陵园。“许多烈士牺牲时只有十几岁,他们有的为了引开敌人,身体被炸成两截;有的在身上绑满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分享。于是,在南方的一座座陵园里,这样的场景屡屡出现:一个女子,黑色衬衣外罩红色马甲,轻便的运动鞋,标准的双肩包,一手捧着玫瑰花,一手提着水果,大步走来。孙嘉怿说:“我每次都带鲜艳的玫瑰花,烈士那么年轻,绝大多数没有享受过爱情的甜蜜;我想让烈士们看看他们打下的太平盛世多么美丽。”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广播电视台的吕卉听说了孙嘉怿的故事,专程赶到宁波调研,并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次年4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一个人,一群人

孙嘉怿再次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希望召集有空闲、会电脑和办公软件的小伙伴,一起来整理烈士墓碑信息,帮助烈士寻亲。

短短几分钟,留言已经建起高楼:“需要什么技能和条件,我可以试试”“我来我来,我可以抽时间”“晚上和周末有空,用得比较多是WPS,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现在的年轻人,的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为烈士寻找一次亲人,整个人就不一样了。”“先辈英勇事迹不能忘,吾辈更应自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英烈的精神代代传承!”……翻看孙嘉怿的微博,这里的每一条信息,都引来千山万水的响应;这里的每一条留言,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的心愿,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洗礼,显得那么珍贵和充满分量。”舞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魏考海沫,爷爷也是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爷爷凯旋后,曾在驻甬部队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了纪念这名从未见面的亲人,海沫从小就跟着妈妈做公益,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寻找亲人。

寻找,纪念,传承……孙嘉怿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们行走在一条特殊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饱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整个活动中,我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我们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孙嘉怿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幸存的老兵在谈及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时,那段持续很久很久的沉默。希望通过行动告诉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同样也没有忘记,我们会记得,也会把这些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这条路很漫长,但令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与孙嘉怿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与她并肩同行。她的超常影响力,影响了90后、00后,甚至和女儿一般大的10后。9岁的女儿外出看到“烈士陵园”几个字,马上就会喊:“妈妈,我们去给烈士献花吧!”在她的引领下,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英雄、崇尚英雄、热爱祖国、珍惜当下。

又失踪了

最美拥军人物颁奖典礼录制了一半,孙嘉怿又失踪了。一问,才知道她去了北京的志愿军老兵黄士俊家。

“也是一个承诺。天快黑的时候,我看工作不多了,就抓住机会,和一位志愿者去了黄爷爷家。”再一次见到孙嘉怿时,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爷爷看到我们来了特别开心,泡了最好的茶,又讲起他的老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想想那个年代,想想那群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的青年,就觉得今天的我们,幸福得有些奢侈。”

寻找逝去的,探望健在的。记者看了看孙嘉怿的行动计划,济南、临沂、烟台、沈阳、丹东、锦州……突然理解了她,也理解了她的想法。“老人等不起啊,能早看一眼,就早看一眼。可能转眼之间,这些最可爱的人就消失了。”

孙嘉怿说话快,走路快,做事快,就在不足10平方米的宾馆房间里,她也踮着脚尖,小跑着开门、倒水,像去“打仗”一样。“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有名可考的烈士约196万名,其中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名。烈士也怕孤单,我们得加快速度,让更多安葬地信息不详的烈士尽快和亲人‘团聚。健在老兵的数量也一天天在减少,记忆逐渐在消亡,也翘首等待我们去亲近。”正是这种紧迫,让孙嘉怿每天和时间展开角逐。

让英雄的生命绽开鲜花。值得欣慰的是,“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已有400余名队员,足迹遍布7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份的712座陵园。服务队建起全国3万多位烈士的安葬地信息数据库,他们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烈士寻亲做抖音,上B站,为烈士修遗物、为烈士画像、为烈属代祭扫、送烈士“回家”。

链接:

孙嘉怿,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2017年在微博上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话题,为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寻找家人,为烈士家属寻找亲人的墓地,阅读量已达7700万,互动微博3.7万余条。组建了一支来源于全国各地的寻亲志愿组织,自费陪同烈属前往境内外寻找战场遗址、烈士安葬地,团队累计帮助1330位烈士成功找到亲人,与46位健在的老兵建立密切联系。荣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志愿军老兵烈士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