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沟通”走向“协同共育”

2024-02-19 18:03迟希新
新班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共育家校

迟希新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是当下中小学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因为从教师到校长,大家都已经在实践中深悉了一个道理,即“5+2=0”的现实悖论——“5”是学校在工作日5天时间里对学生的教育,“2”是学生周末回到家里所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果学校和家长达不成教育共识,甚至彼此猜忌、发生冲突,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性最终可能归零。

因此,很多学校都不遗余力地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艺术性,把建立良好家校关系,避免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作为重要目标。但实践证明,把建立良好家校关系作为学校协同育人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有失偏颇的。学校应该深入研究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过程,综合考量协同育人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探究家长介入学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方式与过程,以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为先决条件,加大影响家长、改变家长的工作力度,从“有效沟通”走向“协同共育”。

家校沟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主要是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形成融洽关系为目标的人际互动和交流。而家校协同则是教师和家长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基础上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力量整合过程。形成融洽的家校关系是家校沟通的浅层目标,协同共育才是家校沟通的终极目标。实现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目标不能囿于简单的沟通技巧掌握,更需要激发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协同育人的理念。

实现从“有效沟通”到“协同共育”,学校必须在协同育人实践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在协同育人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协同育人计划的制订,还是协同育人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学校都是主导者和发起者。学校不仅要善于把家长的教育力量纳入学校全员育人体系,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在协同活动育人方式创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积极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实现从“有效沟通”到“协同共育”,必須在改变家长态度中遵循“逐步提出要求”的原则

家长介入学校协同育人体系,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凸显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连贯性、一致性的特殊功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循“了解学校——理解学校——达成教育共识——建立信任关系——完成协同共育”这样的实践逻辑。学校要多创造机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放慢改变家长观念的节奏,拉长达成教育共识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而强推“任务单”的简单模式必然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实现从“有效沟通”到“协同共育”,在学校协同育人实践中更要搭建H型工作框架

从“有效沟通”走向“协同共育”,绝非学校的一腔热情,一厢情愿,家长端的实质性改变与提升更重要。事实上存在一个促成这种转变的实践逻辑——“H型系统育人促进工作模型”。

H型工作模型中左边的“|”是学校的主导和推动,是以提升教师沟通与协同育人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校本培训和研修,以及专项研究等方面的努力。H型工作模型中右侧的“|”则是家长在建立教育共识基础上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处理亲子关系艺术性的提升。这里既有家长主动谋求的改变,也有学校的助力和推动。H型工作模型中的“-”则可以理解为沟通的策略、交往的艺术,以及协同的机制,虽然这是一条细线,但作为“桥梁”和“纽带”却是联通家校,确保协同育人时效性最关键的结构要素。

家校协同育人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双管齐下”,学校不能一味在自己的一端发力,要有计划地影响家长,改变家长,并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做到真正的“两手抓”,两手都硬。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共育家校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