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蛰伏着“且听下回分解”般的诱惑

2024-02-19 06:23□赵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张择端汴京藏品

□赵 畅

记得孩提时代,暑假晚上纳凉时,邻家孩子都会聚集一起听我父亲讲《水浒》的故事。可每到9点光景,随着故事情节进入关键时刻,父亲总会留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伏笔”,弄得孩子们心里痒痒而天天晚上缠着他。而今想来,其实搞收藏也跟听故事一样,总有“且听下回分解”般的诱惑,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知识讯息除了靠口口相传外,更多是通过书籍、石碑、壁画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留存下来的话,那么,收藏与其说是在寻觅、搜罗藏品,倒不如说是在收藏历史、文化、艺术等知识讯息。事实上,人类自有历史记载始,就从未离开过不拘形式的收藏以及对这些藏品的解读。正是通过不断鉴藏,我们开始还原历史风尘、文化风韵和艺术风致,并因被其魅力吸引而继续挖掘,力求举一反三,以期有新的更丰沛的收获。

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仅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事实上,这与宋人蔡《铁围山丛谈》中记载的细节是相吻合的:“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这一细节看似在解释说明蚊蚋为何逃匿的原因,实则是在衬托汴京夜生活的兴隆。由此,北宋汴京城的繁华盛景可见一斑。

然而,面对同样的画图,有人却未停下深入探究的脚步,而是透过繁华的表面去揭示其背后的忧思。余辉在《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中指出:“汴河上停泊着许多大的运粮漕船。这些都是私家粮船。在北宋太宗朝就立下规矩,在京畿要地,粮食必须由朝廷掌控,私粮不得入内。这里却有大量的粮船涌入,粮贩在吆三喝四地指挥着卸粮的民工,把粮食运到街道里面的私家粮仓里,准备囤积居奇。到后来,没过七八年,汴京城的粮食就涨了四倍”“桥上险象环生,拥挤的人群完全是因为两边的占道经营造成的”“在明、清的《清明上河图》都可以看到进城门的第一个建筑是城防机关,但在这里,进城的第一家却是场务,也就是税务所。北宋政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国家防务,而致力于获取更多的税收。画家在这里特别画出了一场为纺织品税收问题的争吵,北宋爆发了许多次中、小农民起义,主要都因税收过高而引起的……”为此,作者感慨道:“这不是一幅简简单单的风俗画,是那个时代像张择端这样有儒家情怀的画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范本。”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 绢本设色 24.8cm×528cm(全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件信息量巨大的富矿性藏品,留有被充分发掘可能的硕大空间,里面蛰伏着“且听下回分解”般的深深诱惑,引导着我们通过由表及里、剥壳见笋式的解读,去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立体多彩、庞大繁杂的汴京城,以至整个北宋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收藏,永远蛰伏着“且听下回分解”般的诱惑,还在于由一些藏品自身的神秘性所决定。因为我们总是拘泥于惯性思维,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观察对照未知的世界,且往往以失败告终。为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更愿意尝试用创造性思维寻求创新性路径,去破解隐藏其中的密码,并由此帮助自己填补这方面收藏知识的缺憾和鉴藏能力的不足。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对三星堆神秘面纱的渐渐揭开,便是最好例证。

当年,三星堆发掘出的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人们无尽遐想。尤其是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因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较大,不免给人们留下十足的神秘感。“三星堆是域外文明”“是外星人的杰作”等说法,似乎也成了颇有市场的“说辞”。

然而,正是在三星堆文物蛰伏着的“且听下回分解”般的诱惑下,随着新一轮考古的发掘,特别是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通过考古工作者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之间的关系”“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初步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对三星堆的考古还在继续,毕竟隐藏在这些藏品中的许多故事还远未被挖掘,我们期待“且听下回分解”。

收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不仅期待藏品的保值增值,更时时处于“且听下回分解”般被诱惑的喜悦之中。只是,对于每位藏家而言,要想收获满满的喜悦,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张择端汴京藏品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