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2024-02-23 04:32董雅萱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企业

董雅萱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素之一,它涵盖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财务报告等方面。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运作,防范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透明度。但在追求高效运作的同时,企业也面临如何在风险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挑战。对此,企业亟须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做好十足的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不再是一种被动应对的手段,而是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战略选择。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

(一)组织结构与责任分配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明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责任分配。在健全的组织结构下,企业能够清晰划分职责,确保各层级管理者对其职能有明确认知。透过清晰的责任分配,信息和权力能够有序传递,有助于监督控制各业务活动。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和变化。

(二)业务流程与流程控制

内部控制的另一关键要素是对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以及相应的流程控制。通过深入分析核心业务流程,企业可以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通过嵌入审计、监控和自动化系统等控制措施,规范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运营的合规性。业务流程与流程控制的有效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三)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收集、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对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的合理运用,可确保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信息泄漏和网络攻击,并为企业提供敏捷性和智能化的内部控制手段,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1]。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各类可能影响业务目标的风险。这包括但不限于战略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识别要求企业对内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不同因素对业务的潜在影响。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量化风险的概率、影响和紧急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奠定基础。企业风控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风控系统

(二)风险管理策略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需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其涵盖了规避、转移、减轻或接受风险的不同选择。每一项策略都应综合考虑风险特征,包括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的严重性以及紧急程度。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对企业的威胁,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具韧性。

(三)监测与应对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和演变。监测涉及对内外环境的敏感感知,通过各种监控工具和系统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同时,企业需制定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应对措施应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紧急程度而定,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化解潜在危机,维护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

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树立公关应对意识

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首要路径是树立对突发事件的公关应对意识。这意味着企业要具备在危机时临危不乱、迅速做出决策的能力,并能妥善处理与公众关系相关的事务。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公众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更多更优的资源。首先,企业管理层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制定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外部和内部可能对企业运营带来的挑战,同时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团队和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这包括明确责任人、建立紧急决策流程、培训团队成员等措施,以保障危机处理的高效性和及时性。其次,与公众保持透明的沟通。建立真实、开放、及时的沟通渠道,向公众传递准确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基于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关注,建立公众与企业的信任关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而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融入各项工作中也是企业的发展之道,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友好型经营等方面。此外,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在危机发生时更容易受益于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助力[3]。

(二)建立相应的监管框架

为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需明确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相应的监管框架。这一实践路径的关键在于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各个部门充分参与风险管理,群策群力,以达到总体风险降低的目标。企业内控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内控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

企业应将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风险管理的出发点,风险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的战略运营,应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在明确总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精准地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和重点。而不同部门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程度各异,因此,需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包括采购、客户信用、财务、生产、销售、预算、资金等多方面,确保各部门都能在自身领域有效规避风险。在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流程规范化是关键。员工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影响。清晰的流程能够使企业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因不规范操作引发的潜在风险。

(三)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预警和分析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这些技术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在技术智能化方面建立风险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该系统可以整合各个部门的数据,实现全方位的风险监测。通过数据的汇聚和分析,使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并及时作出反应。该系统还可通过模型和算法进行风险预测,使企业能够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同时,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向以及消费者行为等信息,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用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能够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人工智能还可在危机发生时进行迅速和精准应对,为正确决策提供强力支持。

(四)提升风险处理能力

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处理风险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管理者需理顺关系、把握重点,将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方法融入现有的安全管理体制中,使安全管理体制切实体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工作思路,以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同时,风险管理的参与者要对已掌握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明确风险类别和强弱,针对性采取措施,迅速处置严重风险,盯控重要风险,减少避免一般风险,使风险对安全的影响最小化[4]。

四、结语

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践中,树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关意识、建立有效监管框架以及依据技术智能化的强力支持,共同构筑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实践路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更加多元和复杂,因此,根据企业特点和经营环境,有针对性地整合这些实践路径,形成系统性、协同性的风险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