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梅在新时代的创作转向

2024-02-24 13:32杨彬艾乐
江汉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中国故事

杨彬 艾乐

摘要:新时代以来,叶梅的创作发生了较为鲜明的转向,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文体上,叶梅由以小说创作为主转向以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创作为主。在内容上,叶梅跳脱女性受压迫—女性意识觉醒—走向反抗之路的叙事套路,转而书写勇担时代大任的新时代女性,彰显新时代女性力量;她的生态文学创作由自发转向自觉,用万物共生的生态理念进行生态书写,讲述生态故事,构建生态文化;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切入,由书写土家山寨小故事到书写中国大故事,以文学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叶梅在新时代的创作转型,展示了一个中国土家族女作家的创作新历程,也展示了一个中国作家将创作生命融入祖国、融入时代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女性力量;生态文化;中国故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少数民族红色文学经典的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3BZW175)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2-0078-05

自1979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香池》以来,叶梅创作了大量优秀小说,著有小说集《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花树花树》《最后的土司》等。作为女性作家,她始终站在女性立场,关注伍娘、李玉霞等女性的命运,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作为从土家山寨走出来的作家,她走得再远也不忘“返回”那片土地,追忆鄂西的历史与文化,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实际上叶梅早期也创作过一些散文和报告文学,如报告文学《第一种爱》、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等,但被小说的光辉遮盖了。进入新时代以来,叶梅以小说创作为主转向以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创作为主,这一转向既有现实的契机,也与她自身的创作追求有关。在熟练地以小说的形式写家族、写历史、写几代人的演变之后,叶梅不断尝试,通过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方式即时地把握当下生活和时代精神,陆续出版了散文集《从小到大》《穿过拉梦的河流》《根河之恋》《福道》《追云记》《华中秘境:神农架》《梅花:一花一世界》、报告文学《大对撞》(后改名为《粲然》再次出版)、人物传记《叶恭绰》《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梦西厢:王实甫传》、文学评论集《后海拾珠》等作品。这些作品彰显新时代女性力量,运用万物共生的理念构建生态文化,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一、由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到彰显女性的力量

叶梅始终是一个有着独特创作追求又紧跟时代的作家。身为女性作家,从创作伊始,女性书写就是她作品的中心,她始终站在女性立场,以女性的细腻,讲述女性故事,表达女性理想。在《最后的土司》《花树花树》《五月飞蛾》等小说中,叶梅塑造了不同类型、不同命运的土家女性形象,如受压迫的悲剧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及走进城市打工的底层女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了女性更好的发展机会,男女平等不再是法律条文,也在逐步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新時代女性拥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她们的职位、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是大写的“人”,在追求个人事业的同时,也承担着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报国的爱国精神等优秀品质,成为与男性比肩的社会栋梁和时代佼佼者,是新时代的“大女主”。为了更好更快地书写现实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转变,叶梅采用了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等方式,挖掘现实中的女性故事,同时,她跳脱女性受压迫—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走向反抗之路的叙事套路,书写勇担时代大任的新时代女性。

如果说以往的小说刻画了传统土家女性的群像,那么在其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中,叶梅则刻画了新时代各领域的优秀女性群像。她以往的小说主要有两类女性形象,一类是坚韧、刚烈的传统土家女性,如太(《花树花树》)、伍娘(《最后的土司》)等,她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角色,对男权压迫进行自发反抗,但多孤独终老或走向死亡,充满强烈的悲剧意味;另一类是勇于抗争、“趟过男人河”的新一代土家女性,如昭女(《花树花树》)、二妹(《五月飞蛾》)、李玉霞(《乡姑李玉霞的婚事》)等,她们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女性意识初步觉醒,努力改变不公的命运,追求自己的幸福。叶梅对这些女性具有本能的尊重、理解、同情、关爱、呵护和悲悯。而在《粲然》和《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中,叶梅以充沛的激情和动人的叙述,将镁光灯聚焦在新时代女性身上,或书写甘于奉献的女性科学工作者,或书写自主创业的商界女性,刻画新时代女性群像,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鲜明性格、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彰显了新时代女性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等优秀品质。叶梅对新时代女性带有由衷的尊重、敬佩和赞赏,这种强烈的感情是其作品的底色和基调。

《粲然》以寻访世界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故居开篇,表达了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佩之情,为全篇奠定了庄严的基调。在众多知名科学家中,作者选择一位女科学家的事迹开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的女性立场,流露出作者对伟大女性的敬佩之情。《粲然》刻画的女科技工作者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姓名的女性,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谷羽等人;另一类是没有说出姓名的女性,如中科院高能所实验室中心漂移室的“金花们”。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科学事业添砖加瓦。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是众多女性面临的现实难题之一,在叶梅笔下,新时代女性在做到家庭与事业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投身科研或慈善事业,为社会更多人谋福祉。她们拥有“科技工作者”“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在艰巨的科学任务面前,她们常常不得不牺牲照顾家庭的时间,加班加点完成科研任务。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是中国传统“舍生取义”精神的延续。对女科学工作者来说,“小家”是丈夫、孩子和父母组成的家庭,而“大家”是以民族、社会和国家为代表的共同体。她们为了当前和未来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体现了新时代女性大无畏的奋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并不是要牺牲“小家”来换取“大家”的利益,而是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追求更大的幸福,实际上,个人、家庭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助推社会理想的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正是一代代“舍小家为大家”的先驱们前赴后继的结果。此外,叶梅还塑造了商界女强人形象,《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以一位满怀抱负和智慧的女性为主角,展现了翟美卿的奋斗人生。翟美卿是一位善于把握时代机遇的商界成功女性,是在改革浪潮中进取拼搏的优秀女性的代表,她奉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秉持“令你的家庭幸福美满”的理念投入家具行业中,成立“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将对家庭的“小爱”拓展为对社会的“大爱”。翟美卿的成功凭借的是持之以恒、吃苦耐劳、不怕失败、敢于创新和诚心实意的精神。讲述科技界和商界的女性故事,是叶梅为当下的女性书写注入的新内容。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可以看见那些粲然闪烁的星星里,有新时代女性奉献的光芒。

叶梅新时代创作的女性形象不再是依附于男性、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的“小女子”,而是能够处理好两性关系,平衡家庭与事业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她笔下的女性也不是男性化的“女汉子”,而是认识到两性差异,善于运用自己的女性特质、知识、智慧和能力取得事业成功的卓越女性。叶梅本身也是这样一位成功女性,对于作品中的“她们”,叶梅便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尊重。她看到了新时代优秀女性的特质,看到了新时代女性自立、自信、自强的发展趋势,用优美的文字为这些女性唱颂歌;同时她也更能体会女性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矛盾,看到女性做出的更大牺牲。在这个意义上,叶梅在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实现了女性书写的新突破。

二、由自发到自觉的生态文化构建

新时代以前,叶梅以小说创作为主,流露出自发的生态意识,创造了以神农溪为原型的“龙船河世界”,她的小说并“不直接揭示生态危机现状,而是通过对神奇秀美的自然生态的书写、健康自然的生命形式的表现,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后来,她走出“龙船河世界”,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成为生态环境部2020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身份的转变让她自觉行走大地进行生态观察,全国各地的生态现状使她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生态写作的重要性,而较之小说,散文能更快更好地表达她的强烈情感和急切呼唤。于是新时代以来,叶梅自觉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主要通过散文对生态进行集中书写和理性观照,她的生态世界进一步扩展,由“龙船河世界”延伸至内蒙古的根河、昆明的滇池、云南的玉龙雪山等祖国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她以作家、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等多重身份进行生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她以自然之子的身份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与命运。她贴近大地进行生态书写,对全国各地的生态破坏现状进行深刻揭露,对生态保护的成果不吝赞赏,对生命存在、人类生存等问题进行追问,绘制了一幅幅鲜活的中国生态地图,构建了万物平等、万物共生的生态文化。

叶梅认为“以生态写作推动生态文化构建,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担当”,她以生态散文的创作切实承担起当代作家的责任。她不仅将自然万物看成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还将其看作人类的朋友、家人甚至偶像,尊重、珍爱、敬畏万物。她曾说:“试图用一棵草一只鸟的目光和心情去打量世界感知生命。”使用“试图”一词,是因为人类毕竟不能完全理解动植物的生命密码,但人类可以放下万物灵长的“高贵”身份,感知到生命的可爱、可贵、可敬之处。在写到生态破坏时,她满腔愤怒;在写到生态保护时,她满怀深情。在《一只鸟飞过锦州》中,叶梅对经济发展造成东方白鹳濒危的现实感到痛心疾首,并试图用“一只鸟”的视角观察小白鹳一家五口在辽宁锦州越冬的日常生活;在《鱼在高原》中,叶梅以近乎神圣的语调,歌颂青海湖湟鱼为繁衍而奋不顾身地洄游。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叶梅笔下,人与万物一体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青海湖的人、鸟、鱼共存的和谐场景,还是福州156条河流的新生,人们沿着“福道”散步的悠闲氛围,人与自然万物构成生命共同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评判一切的价值尺度,追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生命。但对从小生活在恩施山水之间的叶梅来说,一棵草、一只鸟、一条鱼都是生命,人也是自然之子。于是,她以自然之子的身份,观察天空、陆地、海洋,故而她能感受到鸟儿的欢乐、听到蝉儿的鸣唱、看到鱼儿的拼搏。这并不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而是生命本真的还原,是对众声喧哗的大自然的回归,而且也只有真性情的人才能体味到生命的本真。

叶梅采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重的方式进行生态观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通过“知”“行”并重的方法提升自我,做到知行合一,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化中的有机元素。身为一名作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叶梅进行生态观察的方式。她从巴山楚水走向全国各地,跨越大江南北,走过江西资溪、福建福州、辽宁锦州、四川眉山、重庆江津、云南昌宁、内蒙古根河等地,对地方生态进行近距离观察,多次在公共场合呼吁繁荣生态文学创作,如她在青海做了“传承民族文化,繁荣生态文学”和“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共建万物和谐家园”的演讲,以实际行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她还以“读万卷书”的方式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并将读过的万卷书、行过的万里路化为优美的生态散文。她的《福道》等生态散文“通过清新细致的文字、生动幽微的细节、深刻生动的笔调,观察生态环境、讲述生态故事、构建生态文化,既有对过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惜和批评,更有对保护生态的热情记录,展示出在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里必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些散文几乎篇篇用典,李白的诗文、苏轼的诗词、《诗经》、《水经注》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信手拈來,如《从柴桑河到海棠竹里》引用苏轼《海棠》一诗描绘海棠花的潇洒风姿;《仙女出没的九畹溪》引用屈原的《离骚》写出九畹溪的静谧,映衬出住在九畹溪畔的现代人的宁静生活。引经据典的目的不是“掉书袋”,而是以凝练的诗句传情达意,并借助“典故”与古人进行跨时空对话,凸显我国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变迁。同时,叶梅的生态书写还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宏大的人类视野,思考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人如何生活、地球如何生存等问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叶梅的生态散文表明,中国大地上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的生态改善成果,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生态书写一直是叶梅作品的重要主题,叶梅考量人在生态中的位置,呈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讲述中华大地上的生态故事。人类是自然之子,但挤压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空间,产生了唯我独尊的错觉,在发展经济时一度忽略了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危机。幸而,中国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地迈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脚步。叶梅毫不掩饰人类曾经造成的生态破坏,她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践行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责任,讲述了社会各界人士用时间、物力、财力乃至生命铸造起来的生态故事,从而构建了一种“永远进行时”、万物共生、众生平等的生态文化。

三、由书写土家山寨小故事到书写中国大故事

叶梅在新时代之前创作的小说主要以土家山寨为中心,追溯土家族的历史,展现土家族的文化,表现土家男女的不同命运,回忆土家山寨的童年趣事,书写土家山寨的浪漫传奇,描绘土家山寨的自然山水,展现土家山寨的时代变迁等。随着叶梅走出土家山寨,走向全国各地,新时代以来,她的人生视野不断开拓,频繁地与各民族人民进行交往交流,并把这些交往交流融合进她的创作。她采用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是为了更好地书写现实中的人与事,更好地书写中国故事。叶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讲述广袤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故事。一方面,叶梅回到历史现场,挖掘我国古代文化巨匠如何创造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另一方面,叶梅立足当下,呈现我国当代科学家如何奋发图强、创新报国、增强科技硬实力的现实。而叶梅对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呈现,既有历史的回望,也有现实的描绘。

在历史维度上,叶梅通过还原我国古代文化巨匠的形象,讲述了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力求达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杰出文化人物精神的弘扬。叶梅的《梦西厢:王实甫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王实甫等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该传记没有落入俗套地从王实甫的出生写起,而是从他求学归来写起,开篇就展现了一位学富五车的翩翩才子形象,使那位“白衫拂动,手握书卷,时而掩卷徘徊,时而奋笔疾书”的才子复活,同时展现了“战马嘶鸣、多民族汇聚交融的时代”。叶梅选择王实甫作为传记对象,是因为王实甫所处的元代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王实甫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呈现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同时,该传记也是叶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书共四十六回,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运用到人物传记中,探索了人物传记的全新写法,做到了古为今用、融会贯通。每一回仅用三字做标题,且多取自王实甫《西厢记》或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叶梅将王实甫的生平与其作品和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联系起来,既达到了以诗词写人的效果,又深化了诗词的人文内涵。通过挖掘王实甫的生平,作者既在思想上传播了杂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王实甫不断追求艺术创新、提倡男女平等、反抗强权等人文精神;又在形式上探索了人物传记的新写法,融合雅俗、古今的精髓,创造出人物传记的“中国写法”。在现实维度上,叶梅讲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创新报国的中国故事。叶梅的《粲然》和《北斗牵着我的手》都是以科技兴国、创新报国为主题的作品,分别聚焦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讲述了中国科技崛起的故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之重器的建造和运行是多方努力的结果,需要我国政府的支持、我国科学家的研发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强大的科技实力。

叶梅对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描绘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的呈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自古就很频繁,既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叶梅回望历史,不再讲广为流传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讲“公主海渡”的故事,再现元代阔阔真公主从泉州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远嫁波斯,成为伊尔汗国王妃的历史。当蒙古长调在泉州这片南方土地上响起时,泉州百姓能从长调中听到公主远嫁他国的大义、远离故土的哀情和对家国的眷恋。在音乐的旋律中,古代各民族绘就了一幅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画面,完成了对家国的认同。《公主海渡》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而《昭通记》则写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昭通豆沙关的“五尺道”是沟通川滇商贸往来、到缅甸和印度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五尺道”上,我国及世界各民族通过语言的交流、货物的交易传播了各民族的丰富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局面。同时,叶梅立足当下,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多民族聚居地采风,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在《根河之恋》散文集中,叶梅所到之处就有福建泉州,云南昆明、丽江、昭通、楚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等地,叶梅每到一处,都与各民族作家进行交流,和偶遇的居民闲谈,书写各民族的精彩故事,增加了各民族的亲密度和凝聚力,以实际行动和文学创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技是国家重要的硬实力,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兼得才能使中国立于世界之林。叶梅凭借自己的切身体验、细致观察和细腻情感,回到历史现场,讲述了我国古代各民族如何共同创造和传承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故事;同时,她行走在中国大地之上,既以国家大事为主题,讲述我国奋发图强、增强科技硬实力的故事,又讲述了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时代故事,与党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步同行、为人民抒情抒怀,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出了独特的中国声音,建构了独特的中国话语。

新时代以来,叶梅的创作发生了较为鲜明的转向,由以往以小说创作为主转向多文体的创作,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文体全面开花。这种文体的转型,包含着叶梅创作的新的追求,也展示了叶梅作为一个成熟作家的丰厚的创作底色。第一,跳脱女性受压迫—女性意识觉醒—走向反抗之路的叙事策略,塑造了新时代女性群像,描摹新时代女性精神,彰显新时代女性力量。这类题材她选择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用报告文学可以第一时间描写新时代女科学家、女企业家的事迹,可以更加贴近新时代奋斗女性的生命状态,报告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使得她新時代的报告文学内容丰富、结构宏大、人物鲜活,既有及时报道新时代奋斗女性的热点功效,又有叶梅独特的文学特色。第二,叶梅的生态创作由自发转向自觉,用万物共生的生态理念进行生态书写,讲述生态故事,构建生态文化。对于生态文学的创作,叶梅采用散文的文体,这与叶梅的生活经历和身份转变有关。对于优秀的小说家来说,运用散文写作会驾轻就熟。叶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就渗透着丰厚的生态文学特色。她后来担任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时,需要及时描写她观察的生态现象,要及时表达她的生态感悟,而且需要及时传达给广大读者,那么短而精的散文就特别适合叶梅的生态文学写作。同时,叶梅的文笔优雅、构思精巧,她将她熟悉的小说写作方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中,使得她的散文作品既具有散文的精致,又具有小说的鲜活。第三,叶梅新时代创作由讲述土家山寨的小故事扩展为书写中国大故事,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切入。在任《民族文学》主编时,叶梅将其办刊方针确立为“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这种办刊方针,也是叶梅文学创作的方针,叶梅新时代以来的文学创作是对这十六个字的最佳注脚。作为一个从土家山寨走出来的土家族作家,叶梅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融会贯通各民族文化,以中华民族意识和多民族文学观,书写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现实;她以一位中国作家的身份,讲述中国大故事,建构中国话语,展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风骨;她兼具世界眼光,关心地球、自然和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谱写华美篇章;她始终秉持百姓情怀,以仁爱之心走进生活,扎根人民,观照社会中的各色人物,抒写中国百姓的故事。

注释:

(1) 严秀英:《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论叶梅小说的女性书写》,《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2) 刘保昌:《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260页。

(3) 曾娟:《论叶梅小说的生态书写》,《小说评论》2015年第2期。

(4) 叶梅:《以生态写作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绿叶》2020年第C1期。

(5) 李景平:《以文学的方式为世界点染绿色——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访谈录》,  《中国生态文明》2022年第3期。

(6)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7) 杨彬:《以真诚之心体察自然万物——读叶梅生态散文集〈福道〉》,《光明日报》2022年1月23日。

(8) 鲁迅:《这也是生活》,《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

(9)(10) 叶梅:《梦西厢:王实甫传》,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第367、367页。

(1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

(12) 叶梅:《秉烛前行薪火相传——在〈民族文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民族文学》2022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杨彬,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北武汉,430074;艾乐,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4。

(责任编辑 刘保昌)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中国故事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开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