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认知行为团体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有关实践为例

2024-02-27 11:07卢倩茹杨薇薇
西部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议题团体异质性

卢倩茹 杨薇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党委学工办,珠海 519000)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团体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团体辅导能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1],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2],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同质性的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存在不足,探索异质性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可发挥的作用。

一、异质性认知行为团体

(一)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覆盖率广的天然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

(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是基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的团体辅导[3]。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内容结构化,提供应用系统化的问题解决的学习,协助团体成员发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有效的策略,促使成员在思维、情绪和行为上学会寻找关联,从而学会适应性的信念与行为,进而改善负性情绪(又称负面情绪)。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4],显著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5]。

(三)异质性心理辅导团体

异质性团体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组织内部存在着多种不同特征、背景、兴趣或需求的个体或子群体。异质性心理辅导团体通常是指一个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年龄等各种不同群体的个体组成的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这种团体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团体成员能够分享他们的经验、挑战和情感,同时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获得支持和洞察力。

二、异质性认知行为团体的具体实践

在过往的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中,多数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在探索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对抑郁症状、失眠、网络成瘾等某项议题或某种情绪困扰的同质群体,着重引导和处理单一困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同质性的学生群体数量有限,加之团体活动开展的时间跨度长、学生课余时间不一致,同质性团体招募存在困难,有时难以达到开展团体辅导的人数要求,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使用异质性团体可以弥补以上缺陷。

(一)设计目的及依据

大学生的年龄与发展阶段相似,总体而言均面临相同的发展议题。在应对以上发展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失落、挫败等情绪困扰。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心理调适方法,探索认知行为治疗在团体辅导中应用于更丰富的议题场景,参与者借此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二)预实验

为试验不同困扰及不同特质的个体在同一认知行为治疗团体中开展活动的可能性,特招募有不同需求和目标的在校学生参与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

1.预实验对象

为保证团体辅导工作的安全与顺畅运行,排除有严重心理障碍诊断、有自伤自杀意念及其他不适合参与团体辅导的困扰过重的学生,并将其推荐至个体心理咨询。筛选完成后,进入团体的学生为5名,包括3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4名为女性,1名为男性。

2.预实验流程

本次试验性质的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为期8周,每周一见,每次的活动时长为2小时。团体学习内容包括:培养记录的习惯及设定治疗目标;理解情绪体验的发生过程;观察情绪和对情绪的反应;了解思维并学习认知重评;理解和识别情绪回避行为;识别和对抗情绪驱动行为;了解与应对身体感觉及学习情绪暴露练习;评估成效及回顾总结。在实际的团体活动中,除第一周外,每次团体活动都采取约1小时的练习作业分享与约1小时的学习训练的团体活动模式。

3.预实验结果

团体活动中,5位成员带着不同的困惑前来,参与讨论的主要困扰包括情绪管理、学业提升、亲密关系、人际交往、就业规划、自我成长等议题。团体活动结束后,有成员反映“在团体里学习到的内容能将卷成一团的情绪困扰解开,看到里面的内容是什么,看到之后能更有信心且更具策略地将其解开”“其他成员的分享给到自己很多的帮助,团体成员分享的练习作业涉及的主题和场景很丰富,也拓展了自己的使用场景”“似乎大家面临的困扰都挺相似的,团体里其他成员也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困扰,成员们的支持都很暖心”等。

结合团体成员的学习内容及丰富议题的讨论,大家谈及的议题丰富且与每位成员都息息相关,参与讨论的意愿强烈。在8周的团体辅导中受益良多,成员学习到了可以改善心理困扰的技能与方法。

(三)正式实验

基于预研究的结果,对正式研究开展的异质性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调整与改善,为强化学习效果,增加了学习与练习内容的时长。

1.实验对象

经过对报名情况与访谈结果的筛选,选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5名大学生形成被试小组,均为女性,年龄分为20—24岁之间,包含3名本科生与2名硕士研究生。所有被试均身体健康,无严重心理障碍。

2.评估工具

本研究采用樊富珉的《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计分方式为1—5五点计分[6]。采用《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中的《进展评估表》,答案为“是”和“否”[7]。

3.团体干预方案的设计

基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了异质性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本次干预为期10周,时间固定为每周二上午10:00—12:00。

为向团体成员提供深入学习和应用负面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与行为的应对技能的机会,增加两周时间,在情绪认识与思维的探索两个模块内容上进行更细致的探索。促进个体学习辨识并改善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对情绪建立正确的了解和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有效地改变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

因此,本研究以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情绪、行为、思维、身体感觉四个要素的联系为指导,针对性地设计十个不同的主题,包括团体介绍与目标设定、了解情绪组成、识别和追踪自己的情绪反应、观察情绪与情绪反应、了解思维、识别思维陷阱、情绪回避行为、情绪驱动行为、探索身体反应、总结与回顾。分别对认识情绪、情绪应对和认知调节等方面进行干预,以讲授知识、讨论与活动和完成家庭作业的形式开展。

三、实验结果

(一)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增加思维灵活性

实验结束之际,在团体分享中邀请成员根据《进展评估表》的条目对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成员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均有下降,非评判的觉察的能力均有提高。负性思维的改变、身体痛苦感、情绪回避与驱动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如表1。

(二)形成团队凝聚力,发挥集体智慧

根据《团体反馈表》(1—5点计分),可以发现团体成员之间关系紧密,相互真诚相待,对自己负责,愿意在团体中贡献自己的想法,乐于学习做出新的尝试。团体成员在真诚、倾听、不评判、资源分享、情绪表达等条目上都有极高的分数,表明成员之间关系紧密、信任度高,有良好的团体氛围和凝聚力。

该表得分在2.4—5分之间,有13道题超过4分,所有题目平均得分为4.08分。在“我总是注意倾听别人在说什么,也会把我的感受直接告诉他们”“我尽量以真诚的反应面对其他人”“我尽量把团体里所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外面的生活”“我会避免标定自己和团体其他的人”“我对自己在团体里的学习负责”,以上6道题得分超过4.5分。具体得分如表2。

表2 团体反馈表

四、各方反馈

(一)团体成员反馈

在实际的团体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的讨论充分,进而促成了团体紧密的联结。有成员反映“从其他成员的分享中,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可能是已经解决了的,但现在发现原来可以有不一样的更好的处理方式”“有些困扰我可能没经历过,但是从其他成员的故事当中,我好像也在演练和学习,我对于应对这些问题的信心也增加了”。由此可见,异质性团体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拓宽了团体成员的议题范围,增加了观察学习的机会,提升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

(二)团体带领者反馈

结合每个成员自身的议题,团体将情绪调节作为贯穿始终的目标,结合议题所引发自身的情绪困扰,设计结构化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为贴合小组成员每个人最关切的议题提升参与动力,也致力于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来促进高效的干预结果。

团队间真诚、紧密,乐于分享和相互帮助,有较好的凝聚力。团体成员消极情绪程度有所下降,觉察能力有所提升;学会了识别负面思维,应对思维陷阱,发展出更合理的替代思维;在情绪回避行为和情绪驱动行为上有所减少。以上反馈表明,该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具有良好的成效。

五、在高校推广异质性团体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参与度

异质性团体不再限制某类学生才能参与团体辅导,将可参与范围扩大。也不把某类问题的学生作为招募对象,降低学生的“病耻感”,可以用参加其他活动的心态投身于此,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的参与率。

(二)提高心理健康专职人员工作效率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需要长时间排队,团体活动的形式不仅效率高,而且互动性强,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以此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排队等待心理服务的问题。团体辅导有1—2名带领者和多名团体成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效率。

(三)增加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

由于团体辅导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情感支持空间,让参与者能够倾诉和分享他们的情绪感受,带着不同困扰的学生会聚在一起,通过促使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互相交流和分享,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经验和观点。团体成员之间提供关于不同经历、思维模式、成功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源,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和应对能力。这有助于个体借助团体的力量解决特定问题或挑战。

(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与其他异质性群体的成员互动,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探索自我。团体辅导强调包容与接纳,激发团体成员相互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了解自我与建立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重要的任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本次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在正式研究中,团体仍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由于每个成员的议题不同,导致探索过程不够聚焦。同时该团体人数较少且男女性别不均衡,降低了人际互动效果。在未来团体辅导设计中,团体带领者需更强的把控,将每位成员的议题带入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使用时的情景,重点放在技术的练习与掌握上。同时,人员招募时应扩大团体规模,尽可能形成多样性的成员群体。

猜你喜欢
议题团体异质性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