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文可见人”的“真”

2024-02-28 23:08鲍盛华
新长征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章

鲍盛华

198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内部发行的小册子,名为《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作者是宋振庭。他在前言中说:“我的文章也有一些同志喜爱,说了不少鼓励的话,但我自己,空肚子喝凉水,冷暖自知。说实话,很不满意。我自知它不够分量,还十分浅薄。又由于是在工作匆忙中写成,从思想到文字总是粗得很。但有没有一点可以自慰的东西呢?也有一点,若不然就根本不会写,更不想出书了。这一点很少的可以自慰的东西就是:我不抄书,不板起面孔训人,我怎么想就怎么说和怎么写。说我之所想,表我之爱憎,力争达到文如其人,见文可见人的地步。”

“文如其人,见文可见人”是宋振庭“可以自慰的东西”。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真”。宋振庭做事“真”,说话“真”,“真”了一辈子。他的近百万字的文章,更“真”得可爱,“真”得可敬,“真”得深刻,“真”得深沉,“真”得入心,“真”得入情。

宋振庭的原名是宋诗达,还用过星公、史星生、林青等笔名。除去内部发行,宋振庭公开出版的专著类书籍,有1950年知识书店印行的《新哲学讲话》,195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大眼眶子的“批评家”》《什么是辩证法》《怎样自修哲学》、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思想 生活 斗争——思想杂谈》,196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星公短论集》,196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星公杂谈》,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星公杂文集》,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讴歌与挥斥》、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论党性》,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宋振庭杂文集》,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宋振庭读书漫谈》,等等。此外,他还写作古体诗二百多首,参与创作吉剧《桃李梅》,出版《宋振庭画集》,并与他人合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主编一百多万字的《当代干部小百科》。如今,他所写的文章都收录到了《宋振庭文集》里。

“吉剧有自己的剧目,但不多……吉剧的唱腔有特色,还不够鲜明……吉剧的表演有特点,还未形成体系……总之,吉剧这个新剧种,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攻其所短,十分必要。”在杂文《攻其所短》中,宋振庭毫不避讳地指出他亲自带领大家创立的吉剧的问题所在。“按物质不灭原理,我死了……长远的还是无机物。我死了一百七十来斤的东西,除了水蒸气等在空中外,这些东西都在,只不过是还原回老家了。用中国哲学的老话说,叫‘大归’了。我的孩子们如果高兴,把我变成肥料,上到一棵树上,那我无疑可以变成树的一部分,那么那棵树就可以叫做‘爸爸树’。”在《我怎样看待死》中,宋振庭以风趣幽默的口吻直击死亡。“我们党的代表大会公开承认自己的党风还未根本好转,这句话说得多么重呵!自己做党员的良心能受得了么?再不从自己做起受得了么?党已作了自我批评,自己为什么不能作?”在《行动第一,自己先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中,宋振庭直言不讳。有人评价他的杂文“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纵横挥洒、脍炙人口”。这是他在杂文中的“真”。

宋振庭喜欢李清照的词,曾经写过一篇《人真,情真,才有好词》的散文。他在文中对比李煜和李清照:“其差别并不在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平民’;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一个作亡国之君,一个作流亡的寡妇。我看差别还在于同样以考究凝练的笔词,清照更坦率,真诚,不端架子……以口语入词,清照比李后主也大大前进了。”因为宋振庭本人就是“坦率,真诚,不端架子”的,他在文章里,也同样赞美李清照的这一特点。除了诗词,宋振庭还研究中国美术史,在《关于傅抱石先生》一文中,他这样谈及:“在五十至六十年代之间,也出现过利用油画的办法,以重彩来表现山水。是不是历史上的大青绿?看来看去,以彩代笔,笔不胜墨,就是水彩画,是新的,重的水彩画,还不是国画。不管是大青绿、小青绿,大斧劈、小斧劈,大披麻、小披麻,如果一定要按照这些固定的皴法画下去,中国画是山穷水尽。”在文字中,宋振庭直抒胸臆。这是他在散文、随笔中的“真”。

1979年,宋振庭画了一幅有关葡萄的画,他为此题“诗”:“学书不成兼学画,粗枝大叶满纸下。年近花甲充风雅,伏案搔首顾白发。”一副顽童之态。1984年深秋,老部下董速到北京看望宋振庭。此时,他的癌症复发了,骨瘦如柴,但回忆起在吉林的往事,他仍然兴致勃勃,还特别邀请董速一起去西山看红叶。就是在这一年,宋振庭回顾自己的一生,豪迈地为自己作诗一首:“六十三年是与非,毁誉无凭多相违。唯物主义豈怕死,七尺从天大唱归。”1985年2月,宋振庭在北京逝世,可谓“大唱”而“归”。这是他在诗歌中的“真”。

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宋振庭在全国党校系统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有一个讲话,他给这个讲话取了一个题目:马克思主义永世长青。讲话中,“真”字一以贯之。谈到法律问题,他说:“我们建国三十几年来各方面工作都有,唯独法律工作是个缺口,有宪法、婚姻法,但很多事情没有成文法……”谈到智力投资问题,他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却迟迟不能认识。教育老是摆不到重要日程上,一到教育经费就卡掉了。后果如何呢?两亿文盲!小学程度的1—2亿,干部文化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什么是生产力?归根结底,明白人当家是最大的生产力……”直扑问题、直面问题,是宋振庭的文风,也是他的风骨。这是他在讲话、讲课、作报告中的“真”。

众所周知,宋振庭对戏剧关注、关心、关爱,并为此写了不少理论文章。湖北省沙市京剧团赴京演出了现代戏《梅锁情》,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专门撰写了《京剧现代戏〈梅锁情〉给我的启示——试谈改革京剧的两种方法和两种结果》,热情地赞扬了该戏所取得的成就。正是从这出戏里,宋振庭觉得“问题不在于京剧有没有人看,问题还在于质量,有好戏自然有人看,能说的不如能做的,用事实来争取广大青年观众对京剧的首肯和从一般爱好到深深的爱好,是大有希望的”。但他也指出:“《梅锁情》是京剧会演现代戏的一出,我不认为它已尽善尽美了,比如在唱腔上大有精益求精的可能,剧本、舞台调试上还可以有很多挖掘的潜力,思想、语言还有很多可以以重锤定音的手法来加强,这个戏还可以百炼成钢……”字里行间,凝结着他的感情,倾注着他的希望。这是他在理论文章中的“真”。

从文章的体裁看,杂文最直接的指向是一个人的思想,宋振庭“不遮”;散文、随笔最直接指向的是一个人的格局,宋振庭“不掩”;诗歌最直接的指向是一个人的意韵,宋振庭“不装”;讲话、讲课、作报告最直接的指向是一个人的性情,宋振庭“不藏”;理论文章最直接的指向是一个人的学养,宋振庭“不饰”。

从文章的内容看,宋振庭兼具多重身份。他的众多文章涉及党的建设、党的理论,可以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一名优秀的理论家;他的文章关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自觉地肩负起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又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士人;他讲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四书五经,为人们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化的老师;他论戏评艺,挥洒自如,是艺术领域的行家里手;他寄语青年,关爱青年,让他们把握今天、掌握未来,又如一位邻家大哥,或是慈祥的长者;他写螃蟹“黄花正好蟹正肥,稻粱金实堆复堆”,然后又写自己“虽你老病无酒量,也堪抖擞尽大杯”,俨然一位豪情万丈的诗人。

从文章的风格看,宋振庭的文章往往大处着眼、小处着墨,做到了大与小的对立统一;其文章又总是用平实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既能让读者看明白,又能让人信服,做到了深与浅的对立统一;靠讲故事的方式感染人,寓思想于风趣幽默之中,而不是盛气凌人、剑拔弩张地教育人、训斥人,做到了理与趣的对立统一;从社会生活的各个点切入进来,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面却极大,做到了点与面的对立统一;从语言风格、行文特点看,文章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体的我”,但从对问题的解决、对未来的期望看,体现更多的则是“集体的我”,做到了社会与自我的对立统一。

猜你喜欢
文章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高考报道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给文章找一个“魂”
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
如何写出好文章
“玩”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