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那抹绿

2024-02-28 12:41李明明
共产党员·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彰武县阿尔护林

我叫李明明,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党支部书记。

我的家乡阿尔乡镇地处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西、北、东三面与内蒙古接壤。这里是辽宁阻击科尔沁沙漠南侵的第一道防线,这里曾是水草丰美、人丁兴旺的关外府镇,这里曾被治沙专家预测“将被沙漠吞没”,这里也是我的父亲李东魁坚守了37年的地方。

我的“护绿人”父亲

1987年,我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回来,被分配到章古台林场阿尔乡护林点做护林员。

林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漠东南风口,与漫天黄沙毗邻。“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

在这个四处都是沙坨子地,不通电、不供水的大风口,护林点起初是一处地窖,没有油毡纸和石棉瓦,房顶只盖着一块彩条布,屋内透风漏雨、四季潮湿,墙角遍布霉斑。林区人烟稀少,购置生活用品和粮食蔬菜要去5公里外的集市,冬季大雪封山,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几乎与世隔绝。

艰难的生存环境,吓退了同批分来的3名护林员。只有倔强的父亲咬着牙留了下来。

就这样,父亲一个人巡逻、一个人挑水、一个人做饭,与马为伴、与林为伍、以山为家,在山上盖起茅屋、打下水井,犹如深扎沙地的樟子松,在荒凉之地默默坚守。

时光如梭,陪在身边的老马已经换了一匹又一匹,安家在山林的父亲却始终如一:每天至少巡山13个小时,防火期遇到大风天气,则24小时不眠地值守。累了,就靠在树下打个盹儿;饿了,掏出干粮就着凉水吃几口;闷了,就站在沙坨子上喊几嗓,唱一唱记忆里那些深入骨髓的军歌。

除了守护松林,父亲还要做好养护工作。他细心观察每一棵树,将有病况的树记录在小本上,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

在他的守护下,30年来,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8500亩葱郁苍翠的樟子松林,成为阻沙南侵的天然屏障。

父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最美辽宁工人”“第七届辽宁省道德模范”。2023年8月,他所在的治沙群体被授予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我的“护绿之路”

儿时,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清晰而疏远的:黑,干瘦,一身协警服旧旧的,有些脏。岁月的风沙在他清癯的脸上刻下一道道深纹。

父亲极少回家,往往是吃一顿饭,拿些山里用的东西就匆匆返回。为了守护林场,父亲一连缺席了几十年的除夕团圆,也缺席了我的婚礼。但是,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从未缺席。眼中一棵棵树苗长成大树,我越来越理解寡言、执着的父亲了。

有人说,父亲是章古台最孤单的身影。其实,在彰武县护林治沙之路上,父亲的身影并不孤单,这里先后涌现出多名“治沙英雄”:已逝的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治沙书记”董福财,耗尽毕生心血奋勇治沙,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16年,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成立了董福财党性教育基地,我有幸被选为义务讲解员,一次次讲述带给我一次次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父亲的坚守,是为了什么?董书记的奋斗,是为了什么?父亲的坚守,守住了8500亩的绿色长城;董书记的奋斗,守住了家园,富裕了乡亲。我突然想到,我也要做和他们一样的人,把父辈的精神传承下去。林校毕业后,我没有一丝犹豫,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爷爷和父亲之后的“林三代”。

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我高票当选为阿尔乡村委会主任。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并未感到压力。我还年轻,可以跟着老书记慢慢学习,慢慢成长。同年6月,老书记调到新的工作岗位,组织上找我谈话,让我来担任村书记。一时间我慌了神,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经验积累,没有群众基础,我被畏难情绪困在原地,甚至想和领导提出辞去职务。

茫然失措间,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一口气听完我的诉苦,父亲沉默良久,和我说起了他年轻时的故事。

“刚来到林场的时候,一同来的护林员先后离开,我也曾经动摇过,行李都收拾好了,走出地窖走进森林的那一刻,看着周遭的松林,那是你的爺爷当年带着林场职工和家人一同种下的。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当学校放假,他就带着我去植树,我扶着树苗,他来培土,一直忙活到太阳落山,累得直不起腰来。渐渐地,小树长大了,长高了,长粗壮了,已记不清哪些树是我与你爷爷一起栽的,哪棵都像,哪棵又都不像。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着这些长势喜人的树木,不就像我们需要呵护、精心培养的新兵吗?”

那段日子,有些亲戚和战友也劝父亲“再考虑考虑”,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没有人看护,这片林子,别说一年,几个月就毁了。”“逃离阵地是军人最大的耻辱,这和逃兵有什么两样?”

父亲并没有替我作决定,但是我早已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当逃兵!这个村支书,我一定要干,一定要干好!

时至今日,我已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奋斗了近三年。三年来,我和全体党员干部、全体乡亲共同努力,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迈进。

作为彰武人,护林治沙是根植在我们血脉里的天然使命。我发起成立了“青年护林突击队”,年植树造林400亩,肩负起植绿护绿的重任。如今,彰武县森林覆盖率达36.1%,树木蓄积492.64万立方米,平均风速由20世纪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这个曾经一只脚迈入戈壁的“黄沙村”,如今已成为280多种动植物的栖息、繁衍绿地。

在镇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争取各项资金,建成了可饲养1000头牛的一体化养殖示范基地,从饲料加工到粪污处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养殖产业链。特别是粪污处理上,我们对粪便进行深加工,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把粪便变废为宝。单养殖这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2021年8月,我们村还建成了近10亩的光伏产业基地,村集体收入由以前的不足20万元发展到现在年收入100万元。2024年,我们也有新的目标:建设100亩高标准吨粮田、智能化大棚等项目,更准备新建一座玉米压片厂,为村里的肉牛养殖户提供饲料来源。

父亲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他用几十年的行动教会了我“坚守”!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乡亲,守护我们的责任,守护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当代青年党员干部,我将接过父辈手中的绿色接力棒,实现他们的绿色梦想,建构我们的绿色未来。

猜你喜欢
彰武县阿尔护林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梵高的1888
对加快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真假名画大鉴别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仿生蜻蜓护林机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护林使者杨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