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丛中笑

2024-02-29 15:23荣师竹
铁军 2024年3期
关键词:陈涛女兵新四军

荣师竹

一声春雷,大地复苏。池边的柳丝绿了,坡上的桃枝红了,原野上一朵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开得正艳。沉浸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满园春色里,你看见无数铁军女兵靓丽的倩影了吗?

曾记否,当年面对山河破碎、家破人亡,一群看似柔弱的女子,发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毅然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或于指挥位置横刀立马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或在战场鼓动、救死扶伤等战位默默奉献,或投入创建根据地艰苦工作奋力拼搏,或为获取情报潜伏虎穴与狼共舞,她们不惧头颅落地,不求名利地位,甘愿终生奉献;她们用生命和忠诚为催生、哺育和壮大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全面抗战初期,到三年解放战争,从战火纷飞的浴血沙场,到如履薄冰的虎穴潜伏,新四军女兵用坚毅和勇敢演绎了数不清的惊心动魄。铁军女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有力地印证了80多年前毛泽东关于“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的英明论断。

被毛泽东称为“白区工作的红心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的陈少敏,1927年3月参加革命后,在遭受丈夫牺牲、女儿夭折的双重打击之后,毅然奋斗不止,最终带领队伍与李先念部队汇合,成为新四军五师与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陈少敏主持河南省委工作期间,使竹沟成为红色“小延安”和中原敌后抗战的战略支撑点。她先后领导和指挥了肖家店、马家冲战斗,大山头、八字门反“扫荡”、大小花岭等作战,成为“少有的女领导干部”。从1939年初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7年中,她与李先念、任质斌等并肩战斗,创建、巩固、发展了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30余万民兵的强大兵团,以及地跨鄂豫皖湘赣5省、人口2000万,共8个专区、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政权的战略区。

中央红军30位女战士之一的谢飞,1940年秋,奉刘少奇之命给江南新四军送绝密文件。她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安全地到达新四军军部,亲自将信件交到项英手中。可是,此时正处在皖南事变前夕,日、伪、顽封锁了长江交通要道,谢飞毫无选择地留在了新四军,率部转战皖南和浙东等地。她担任余上县委书记和浙东游击队余(姚)上(虞)特务营政委期间,率领官兵与日、伪、顽浴血奋战,半年内打了许多胜仗,歼灭敌伪数百人,队伍由200多人壮大到600多人。在浙东余(姚)上(虞)地区,谢飞被誉为“谢团长”,其威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日、伪、顽只要一听说“谢团长来了”,无不闻风丧胆。

新四军女兵王于畊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她的战友杨瑞年:“她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最早出现的优秀女演员。她演得最多的一出戏是《送郎上前线》。杨瑞年同志以她富有魅力的表演,俊俏的扮相和多情的歌声,迷住了观众,感动了观众,每次演出后就有人要求参加新四军。这出戏从皖南演到江南,从江南演到江北,开始是杨瑞年演,后来别的同志接着演,前后大约有两三年,盛况历久而不衰。皖南事变中杨瑞年不幸被俘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她宁死不屈坚持斗争。1942年6月19日,杨瑞年和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以及一部分浙赣地区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140多人昂首走向刑场。在这场屠杀的整个过程中,杨瑞年始终没有低下她骄傲的头。她血流满面领唱《国际歌》,身中3弹,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直到身中7枪,连头颅都被打碎了,才倒在血泊中。”

刚满20岁的地下党员郑少仪,当时的掩护身份是国民党的中尉政训员。1940年6月27日下午,郑少仪探听到国民党顽固派重兵进攻郭村新四军的消息和兵力部署。为把情报送到郭村,她甩掉“尾巴”,脱下军装,借着夜色,一路狂奔,“绕过一个个乌黑的村庄,涉过一条条溪头,却绕不过横穿田野长长的河流。到了一条河边,下水走了几步,水已淹到胸口,人也漂浮起来,幸好河不太宽,最终游过了河,就这样,狼狈不堪地走过陌野村道,总算来到与郭村一河之隔的岸边,幸运地找到了船夫载她过河,这时已是午夜12点了。说时迟,那时快,郑少仪立即向首长报告了敌情,新四军迅速进行紧急动员和战斗准备。几个小时后,国民党13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郭村扑来,其结果不言而喻。郭村保卫战胜利之后若干年,叶飞将军还常常念起郑少仪:“她那时还是个小姑娘,只身深夜前来郭村送信,使我们赢得了好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郭村保卫战,她是有功的。”

1941年10月牺牲在中共阜宁二区工委书记岗位上的陈涛,是从事根据地斗争的新四军女兵的缩影。1938年夏,陈涛在家乡安徽霍邱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团,从此踏上了革命征途。1940年下半年,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陈涛跟随队伍从安徽凤阳穿过封锁线,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盐城。她被分配到硕集、羊寨等地担任民运组长,领导当地第一次对敌反“扫荡”斗争,取得了胜利。阜宁是新开辟的根据地,这里敌、伪、顽和地主武装势力活动十分猖獗。1941年春天,陈涛被派往二区担任党工委书记。这时的陈涛,虽说只是个20岁的年轻姑娘,但经过战争锻炼的她毫不怯战。陈涛一到二区,就和贫苦群众打成一片,迅速组建了20多人的青年队。陈涛的表现遭到敌人的极端仇视,伺机将她杀害。1941年10月4日晚,陈涛与青年队干部的驻地被百余匪徒包围,顿时枪声大作。陈涛一面迎敌,一面准备翻墙突围,因腿部中弹,倒在地上,她忍着剧痛,继续还击敌人,无奈敌众我寡,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为她建碑塑像,并相继命名了陈涛乡、陈涛村、陈涛中学和陈涛小学。

新中国建设的主战场为新四军女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锤炼和造就了数不胜数的杰出人才。新四军五师卫生部长栗秀真,从一个善良的基督教信徒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被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切地称之为“女将”。在湖北工作期间,栗秀真是当时全国省级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唯一的女性。1955年4月,栗秀真从湖北调到国家卫生部,后來担任卫生部领导。她响应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坚持带领卫生部医疗队工作在“老少边穷”地区,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去过的县、市达751个。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我国各项医疗卫生政策打下坚实基础,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爱戴。2011年7月,96岁高龄的栗秀真病逝,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岗位就是战位。在火热的国家建设大潮中,成千上万的新四军女兵,甘愿在党分配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坚守。1933年参加红军、走完长征路的新四军女兵李琳,从延安到河南竹沟参与创办了中原局印刷厂,后来前往《拂晓报》印刷厂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奉命入川参与创办《川南日报》。完成任务后,她心甘情愿地走上印刷厂仓库管理岗位,成了一名保管员。1952年,李琳调到《四川日报》人事科,主管职工福利和幼儿园,乐呵呵地干起了伙头军和孩子王的差事,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奉献了一生。

新四军女兵蒋克,把三尺讲台当战位,潜心教书育人。20世纪60年代,正在南京大学外文系工作的蒋克,看到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沙祖康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便经常关心他、帮助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1970年沙祖康以优异成绩毕业,蒋克请求校领导向外交部推荐一批优秀学生,其中包括沙祖康和刘谨凤。蒋克还为沙祖康与刘谨凤喜结良缘牵线搭桥。此后,尽管沙祖康和刘瑾凤在外交部的官职越来越高,却一直尊称蒋克为“妈妈老师”。2009年12月中旬,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沙祖康,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请假回国为“妈妈老师”祝贺90大寿。潘基文觉得“妈妈老师”这个词很新奇,沙祖康当即解释了原委,还介绍说蒋克在抗日战争中,曾担任新四军根据地两个区的区委书记,立下不少战功。潘基文听后十分感动,动情地说:“我的母亲也90岁了。你回去一定要帮我带一份礼物,送给你的妈妈老师。”随后,他连夜吩咐秘书将礼物送至沙祖康官邸。2010年10月,潘基文参加上海世博会后,前来南京大学访问,91岁的蒋克向潘基文回赠一幅绘有牡丹与和平鸽的南京云锦、一套精美的宜兴紫砂壶,紫砂壶上特地烧制了蒋克的亲笔题词:“君顾全球事,累了喝杯茶。”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多方面的安全威胁,无数新四军女兵征尘未洗又投入了剿匪肃特和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已转业至杭州市委组织部工作、刚生下女儿不久的楼燕如,得知丈夫所在部队从上海附近调到山东整训,即将开赴朝鲜参战的消息后,她把女儿送回浙江老家的一户农家里寄养,把大儿子放在山东留守处托儿所,向组织报名重披戎装入朝参战。入朝后,楼燕如先后任志愿军二十军政治部政治协理员、六○师后勤政治协理员。部队参加第五次战役,楼燕如除了同大家一样爬冰卧雪、忍饥挨饿、完成行军任务外,还要搞好宣传,做好机关干部和勤务人员的思想工作,有时还要组织运送弹药、照顾伤病员等后勤保障工作。直到临产前夕,才不得不回到山东曲阜后方留守处生下了二女儿。

无数事实证明,广大新四军女兵毕生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始终像战争年代那样以牺牲奉献为荣。20世纪50年代,授衔前夕军队女干部几乎“一刀切”转业地方工作,新四军女战士周泽却没有被安排转业。周泽忐忑不安地找组织询问原委,原来上级考虑到她的丈夫黄祖炎刚刚牺牲,家庭困难很多,让她继续留在部队工作。然而,周泽顾全大局毅然要求转业,行政15级的她被分配到山东省委组织部担任副处长。她每月工资按规定约160元,觉得太高不好,便向上级申请降低薪金,理由是她已不再是军人,应该与地方干部同工同酬。但组织上不同意:这是国家给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于是,她又连续递交申请,最终被批准减薪,由160元降到80多元。减薪80多元钱,对于国家节省开支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三年困难时期,周泽一家的生活跌到了低谷,长期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导致几个孩子出现浮肿,周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始终没有一点后悔。

新四军女兵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毕生奋斗目标,时时处处带头保持革命品质,带头弘扬优良作风,带头支持改革开放。这些曾经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在进入晚年时依然牢记宗旨,始终心系人民,站着为人楷模,倒下甘作路标。

1949年底,已有10多年党龄的新四军女兵李秀昌与丈夫奉命南下广西,负责南宁市委组织科筹备工作。她夜以继日拼命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来,丈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遭到关押,李秀昌受株连被下放农场,不断接受各种批斗、游街。非常时期,她养猪、拾粪、种田、挖沟、修坝,干最脏最苦的活,5个儿女被分在5个地方接受“再教育”,不能升学,不能入团入党,连过年也不能见面。后来丈夫受迫害死于非命,即便如此,李秀昌依然铁心跟党、初心不改。1983年,李秀昌被作为副厅级干部派驻到派性斗争重灾区的柳州工作。年过花甲的李秀昌,每天不知疲倦地接待上访人员,查纠冤假错案,抚慰遗孤遗属。之后,她被调到自治区党委整党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整党结束。耄耋之年的李秀昌,虽然步履蹒跚,依然经常带子女在南宁市区走走看看,反复念叨:“解放前,南宁到处破破烂烂、烟尘滚滚;如今,高楼大厦,社区幽静,鸟语花香,你们要永远坚信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这一群信仰坚定的革命老人始终把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视为毕生使命。1959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建成后,新四军女战士袁方从中央广播事业局调入学院组建起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并任教研室主任,同时兼任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非常时期,她作为“黑帮分子”被抄家,强制劳动,交代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方任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常委,重新主持广播学院的宣传工作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她借鉴新四军建设党军的经验,积极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大学生求新求变的热情引导到为实现“四化”发奋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她在邀請名家名人作报告的同时,还经常亲自动手写讲稿、做报告,很受广大师生欢迎。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她及时主持创办了《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今天已发展成为在中国新闻传播界有影响的核心期刊《现代传播》。晚年的袁方积极参加新四军研究会的活动。在丈夫冯定逝世后,她与人合作完成了两卷本《冯定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使冯定这位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的精神遗产得以存世。

新四军女兵苏华,1955年大裁军中主动要求转业后,在福建南平专署移民科任秘书、人事科审干负责人、铁道兵劳教总队秘书科科长,铁道兵临管处工会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福州、南昌铁路局政治部科长等岗位上,不忘发扬新四军“举旗跟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性原则,顶着压力保护了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她曾四处奔走,为受冤者平反昭雪,妥善安排多位受迫害新四军战友的子女,却将自己从部队退役的小女儿送去挑水泥桶,爬脚手架,女儿因疲劳过度两次昏倒在基建工地上。

这一群初心不改的刚强女性把忠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视为神圣职责。1939年参加新四军的徐月明,1949年10月转业随丈夫蓝荣玉南下福建工作。无论是在“福建省立第一托儿所”带孩子,还是在省人委办公厅当副处长、信访办公室主任、人事处长,或是到省纪委任专职委员负责信访工作,始終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己任。如今,年近百岁的徐月明对一切早已看淡,唯有当年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那些牺牲的领导、战友以及老百姓的冷暖令她不能释怀。多年来,她不忘奉献老党员余热,为皖南泾县的“王直助教中心”捐款3万多元;定期为扶贫帮困捐款捐物;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徐月明20多年坚持参加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和老干部合唱团活动,倾情歌唱祖国、歌唱党和人民、歌唱新四军。徐月明获得福建省十佳道德模范中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等9个单位评为“学雷锋福建十佳典型”;她的家庭也被福建省委评为“五好家庭”。

新四军女战士何子友在丈夫周子昆牺牲后,革命意志更加坚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她第一批进驻上海参加军管工作,在复兴香烟厂、益民食品厂、开林油漆厂和上海电池厂等单位担任军代表时,不畏压力大、责任重,以拼搏精神玩命工作,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展示了共产党人比资本家管理得更好的能力。离休后的数十年里,何子友坚持为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业、学校、部队讲传统,走到哪讲到哪,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场报告都是好评如潮。何子友十分牵挂那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新四军姐妹。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她就通过各种联系方式把南京地区原新四军女兵八队的姐妹们召集起来,定期组织为社会讲传统、做好事。她说:“有的姐妹在皖南事变和战争中壮烈牺牲,有的因战伤或疾病过早离开了人世,我们这些老家伙要在有生之年为党、为国、为民多尽力,为改革开放多作贡献。”如今,百岁老人何子友已经远去,她的儿孙前赴后继,全部成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义务宣传员。

春风送来阵阵花香,忽然间,我对新四军女兵的精彩人生有了别样的感悟。她们,与万紫千红的春花一样艳丽,却更具有报春蜡梅一样的品格;她们,曾经不畏严寒,在那“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日子里傲然怒放,如今已是山花烂漫时,她们中的许多人却已悄然隐身而去。

哦,无畏、无私、无我的新四军女兵,她们恰似伟人《咏梅》中所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责任编辑金锋)

猜你喜欢
陈涛女兵新四军
神奇符号 ——姓与名
封二 春姑姑走啦
这!就是女兵
执法女兵走在第一线
迷彩女兵
编外女兵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TWO-BEAM STRUCTURES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