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4-02-29 08:11高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造影术躯体胆管

高明

胰胆疾病属于临床消化系统中常见疾病类型, 中老年人属于主要患病群体, 近年来受老龄化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等因素影响, 促使此疾病发生率呈逐渐递增势态发展, 以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表现为主, 有着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及高发病率等特点[1,2]。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机体组织与免疫能力较低, 伴有全身基础性疾病, 若未及时向其提供有效诊治, 随着病情的发展, 容易对其生命健康与生活水平造成不良影响[3,4]。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属于微创治疗技术, 有着易耐受、低创、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将其运用在胰胆疾病治疗中有着一定优势[5,6]。本次试验以分析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此类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影响为目的, 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于本院就医的90 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 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 例。对照组:年龄60~85 岁, 平均年龄(72.87±6.54)岁;男25 例, 女20 例;受 教 育 年 限6~15 年,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9.07±2.52)年。观察组:年龄65~82 岁, 平均年龄(72.14±6.25)岁;男22例, 女23例;受教育年限6~1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14±2.61)年。对组间资料以统计学实施分析后显示无差异(P>0.05), 符合对照研究要求与医学伦理学要求。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证实是胰胆疾病;②了解试验开展目的, 且整体依从性较佳;③诊疗资料无缺失;④无精神异常。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障碍;②伴有凝血功能异常;③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伴有其他癌性病变;⑤中途受其他因素影响需退出试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都需要禁食6 h, 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予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需在十二指肠降部处置入十二指肠镜, 确保十二指肠乳头处于视野中央, 借助高频切开刀将黄斑马导丝置入;在成功进入到胰管或者胆管后注入造影剂, 确保胰管、胆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 经观察病变处具体情况后制定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常规对症疗法治疗, 对于伴有休克症状者, 需予以吸氧、输血等处理;对患者体内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纠正,结合生化检查结果予以补液治疗;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广谱类抗生素来抗感染;纠正患者脱水情况,以肌内注射(肌注)或者口服用药方式来缓解其疼痛感。对于经药物治疗后无效者, 需予以胆总管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 病情严重者需切除胆囊。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对于胆总管结石者治疗, 若患者结石直径≤1 cm, 以网篮或者球囊进行取石;若结石直径>1 cm, 或者为混合型结石者, 需先使用碎石网篮进行碎石处理后, 再以网篮或者球囊将碎结石取出, 并常规置入鼻胆管引流;若患者结石较大,无法一次性取出, 可分次将结石取出, 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疾病者, 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在造影前需先对胆汁进行抽取, 目的是为了降低胆道压力, 并做好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之后缓慢将造影剂注入, 查看胆胰管显影情况, 待明确病因后制定出治疗计划。若患者结石体积比较小并且数量较少,在病情允许下可予以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治疗;若结石较大, 且取石过程较为困难, 需在病情稳定后再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

1.3.1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①无效:症状及体征未好转, 且胆道扩张现象未改善;②有效:临床体征、临床症状以及胆道扩张现象有所改善, 但有小石屑存在;③显效:症状与胆道扩张现象得到明显好转, 结石被全部取出或者残留有小石屑;④治愈:黄疸、腹痛等症状大部分消失, 胆道扩张现象恢复, 所有结石都被取出, 并且无结石残留。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生活质量评分 以生活质量量表(SF-36)作为评价方式, 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躯体角色4个维度, 上述所有指标均使用0~100分来表示,得分和生活质量之间呈正比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躯体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情绪角色 躯体角色对照组 45 72.70±6.01 74.75±5.04 75.11±4.45 77.63±4.22观察组 45 79.14±2.76a 81.18±2.23a 82.60±2.28a 83.50±2.15a t 6.532 7.826 10.049 8.3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促使胰胆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严重威胁到人们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7,8]。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时缺乏典型症状表现, 因此一旦在发现后大多确诊于晚期阶段, 不仅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也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9,10]。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机体各项功能处于衰退状态, 再加上大多伴有基础性慢性疾病, 因此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需及时向其提供有效治疗来抑制病情发展, 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质量[11,12]。

目前, 针对于老年胰胆疾病患者的治疗, 常规对症疗法作为主要的干预手段,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然而整体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存在不足[13,14]。随着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 促使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广泛性使用, 其属于新型微创技术之一, 相较于传统诊疗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体内胆管形态、结石形状、结石数量以及结石位置, 经确诊后向患者提供内镜治疗, 利于增强疗效, 还能起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15,16]。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气囊或者网篮取石手术、内镜胆管金属支架植入、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碎石术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 将其运用在胰胆疾病检查及治疗中, 利于提升诊治效果[17,18]。与此同时, 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有着低创、并发症少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 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应用在不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基础情况较差患者治疗中, 可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 还不会增加患者治疗风险[19,20]。

本试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9.14±2.76)分、躯体功能评分(81.18±2.23)分、情绪角色评分(82.60±2.28)分、躯体角色评分(83.50±2.15)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的(72.70±6.01)、(74.75±5.04)、(75.11±4.45)、(77.63±4.22)分(P<0.05)。可见采取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所得到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更为理想, 可满足老年患者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 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运用于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 能够得到理想确切的治疗效果, 可将其作为老年患者首选治疗措施,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造影术躯体胆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现在干什么?
人工胆管
搬家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