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及临床诊治研究

2024-02-29 08:11黎小娟柳胜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毒蛇负压伤口

黎小娟 柳胜强

毒蛇咬伤属于意外事件, 多见于夏秋两季, 该病属于一种危急重症, 发病后病情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具备较高的致死、致残风险[1]。世界范围内, 蛇的种类多种多样, 现阶段常见的3 种蛇毒主要为神经毒、血液循环毒和混合毒。人体被毒蛇咬伤后, 毒液进入皮下、肌肉等组织, 迅速扩散, 威胁患者生命。因此, 毒蛇咬伤后患者需要尽早急诊抢救治疗, 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2]。既往临床急诊处理毒蛇咬伤多通过药物注射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但效果有限, 需要进一步提升[3,4]。负压吸引属于辅助治疗手段, 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 应用在中毒患者中清创彻底, 能改善局部疼痛、肿胀等反应[5]。基于此, 本研究在急诊治疗基础上配合负压吸引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和临床认可度,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 本院80 例毒蛇咬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研究者按照抽签法要求将患者1∶1 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 每组40 例。参考组男性患者占比65.00%(26/40), 女性患者占比35.00%(14/40);年龄最大患者71 岁、最小患者18 岁, 平均年龄(41.25±9.92)岁;咬伤至就诊时间最长患者99 h、最短15 min, 平均咬伤至就诊时间(3.87±0.67)h。研究组男性患者占比67.50%(27/40), 女性患者占比32.50%(13/40);年龄最大患者70 岁、最小患者18 岁, 平均年龄(41.40±9.53)岁;咬伤至就诊时间最长患者101 h、最短15 min, 平均咬伤至就诊时间(3.82±0.71)h。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数据, 可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继续比较其他数据。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毒蛇咬伤急诊入院患者;②均为初次毒蛇咬伤患者;③年龄18 岁以上成年患者;④临床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②临床资料缺失患者;③入院时失去生命体征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处理方式。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24 h 给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 即给予患者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上海赛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53002)肌内注射;给予各项常规急诊处理, 包括抗过敏、补液、清创、利尿治疗等。

研究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配合负压吸引方式,采用自制真空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治疗, 在床边给予患者持续吸引, 吸引结束后简单包扎伤口并定期换药。清创方法:根据伤口肿胀程度、淤青情况、牙痕等消毒, 在伤口做十字型切口清理局部坏死组织, 清理深度在0.3~0.5 cm, 避开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改善、无效、死亡4 个标准,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状态基本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好转, 脱离生命危险;无效:患者未见好转、精神异常;死亡:患者失去生命体征。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d 的观察, 采用疼痛评分动态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评分范围为0~10 分的整数分, 患者疼痛越严重对应得分越高。

1.4.3 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情况 根据患者治疗1~3 d的伤口肿胀情况进行评分, 采取0~3 分的整数分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表示伤口肿胀越明显。

1.4.4 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 全部治疗、护理措施结束后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对治疗效果、服务质量进行评分, 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十分满意(85~100 分)、一般满意(60~84 分)、不满意(0~59 分)3 个等级。总体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参考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0.5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更低, 相较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表2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参考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0.5 h 治疗1 d 治疗2 d 治疗3 d参考组 40 6.12±0.57 5.21±0.84 4.37±0.67 4.00±0.45研究组 40 6.11±0.61 4.33±0.92a 3.58±0.52a 2.13±0.38a t 0.0758 4.4675 5.8912 20.0803 P 0.9398 0.0000 0.0000 0.0000

2.3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比较 治疗0.5 h两组患者肿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 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均更低, 相较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比较( ±s, 分)

表3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参考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0.5 h 治疗1 d 治疗2 d 治疗3 d参考组 40 2.03±0.45 1.76±0.24 1.24±0.22 0.93±0.13研究组 40 2.05±0.38 1.15±0.33a 0.95±0.17a 0.69±0.15a t 0.2148 9.4548 6.5969 7.6470 P 0.8305 0.0000 0.0000 0.0000

2.4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体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较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参考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体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毒蛇咬伤患者短时间内毒液能够通过血液循环流遍全身, 病情发展较快, 伴随多器官、组织中毒症状,患者常见反应为出血、呼吸困难等, 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致死率、致残率较高[6]。对毒蛇咬伤进一步分析发现, 不同类型毒蛇咬伤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常见的3 种类型如下:①神经毒类患者伤口会存在较为严重的麻木表现, 短时间内丧失知觉,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轻微瘙痒感, 但初期红肿不明显, 患者出血量较少。此类患者咬伤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乏力、嗜睡为主要表现, 部分严重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进展为休克、呼吸困难, 乃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衰竭, 最终致死[7,8]。②血液循环毒类患者伤口肿胀较为明显, 短时间内即可观察到肿胀且不断向外扩展, 患者伴随难以耐受的疼痛, 血流不止。此类患者伤口周围伴随水泡、组织坏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出血。相较于神经毒类患者, 此类患者及时救治治愈率较高[9]。③混合毒类患者有上述症状同时出现的情况, 患者伤口可能与血液循环毒类似, 但全身性又出现神经毒类表现。此类患者风险较高, 多因神经毒致死。毒蛇咬伤后患者需要尽早入院治疗, 若能够在患者意识清楚的状态下辨认毒蛇类型, 对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10]。

急诊收治毒蛇咬伤患者后通常给予其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破伤风注射、清创等[11]。患者入院后需要注意时效, 在合理时间内采取有效、科学的治疗方式,避免毒液在体内、组织内进一步扩散, 为接下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有研究对毒蛇咬伤后毒液扩散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在咬伤后30 min, 人体内毒液水平达到峰值[12]。由此可见, 对于毒蛇咬伤患者进行急诊处理时需要在30 min 进行捆扎处理, 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患者仅靠急诊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治疗后3 d 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 需要配合治疗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促进治愈率、满意度的改善。

本研究对研究组展开负压吸引治疗, 该组患者急诊处理方式与参考组无异。负压吸引治疗首先应用于四肢感染性创面等疾病的治疗中, 首次在德国应用便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随后多年来在多个国家应用。我国最早在1994 年应用该技术治疗难愈合性创面, 在至今多年的时间里帮助诸多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摆脱病痛[13]。负压吸引治疗是将传统点、面引流方式设计为立体引流, 从而提高引流的有效率, 防止有害物质被扩散、吸收。负压条件下能够抑制细菌繁殖、移位, 为创面的愈合提供良好条件。穆学伟等[14]研究中将该技术应用于毒蛇咬伤患者, 显示出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基于此, 本研究在毒蛇咬伤患者入院急诊处理后给予负压吸引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相较于仅急诊治疗的患者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分析原因可能为:负压吸引治疗能提高清创质量, 缓解患处肿胀, 减少毒素吸收, 协同提升治疗效果[15-1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治疗, 研究组患者疼痛、肿胀情况相较于参考组均更优, 分析原因可能为:负压吸引治疗针对毒蛇咬伤口空间小、肿胀张力大等特点,减少细菌移位和软组织感染, 降低换药频率, 减轻患者治疗后痛苦[18-20]。治疗满意度是侧面反映治疗效果、质量的指标, 本研究经过负压吸引治疗的联合, 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更高, 可见负压吸引治疗以其强大的效果使患者信服, 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安全性较为信任, 能够接受、配合该治疗方法。此外, 负压吸引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负压调节不宜过高, 过高容易造成海绵体缩小, 从而阻塞引流[15];过低无法发挥引流效果;②负压装备需要完全密闭, 不得漏气;③创面不可存在活动性出血, 否则会进一步加重出血;④需要对吸引过程进行密切观察,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注意患者全身、局部变化, 保证安全性[13]。

总之, 毒蛇咬伤后需要及时进行急诊处理, 在此基础上配合负压吸引方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肿胀情况,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 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毒蛇负压伤口
毒蛇自毙的启示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毒蛇自毙的启示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伤口“小管家”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