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引领 共建共创
—— 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

2024-02-29 09:06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固态固态产学研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2024 年1 月21 日至22 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巡视员陈宏生,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副局长方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财政部经建司能源处副处长宋家益,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吴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小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授孙学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侯福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万鑫铭,宜宾市、鄂尔多斯市、广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北京经开区、东莞市等地方政府代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中国信达等金融机构的代表,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弗迪电池首席技术官孙华军等领导嘉宾和院士专家,来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长安汽车、北汽股份等企业的代表,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专家学者200 余人参加会议。政产学研金各界领导嘉宾齐聚一堂,针对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领全固态电池技术与产业化发展。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欧阳明高院士牵头组织构建的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在会上正式成立。在与会领导嘉宾的见证下,欧阳明高院士和王建华会长共同为平台进行了揭牌。

前瞻布局,推进产业融合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锂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主要技术来源国之一。如何研发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材料,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科研成果商业转化,成为关键一环。

陈清泰表示,十多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储能电池技术和产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换言之,没有电池方面的领先地位就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固态电池的突破带有很强的颠覆性,我国能否能够顺利闯过固态电池技术和量产的关口,这是确保我国实现汽车强国、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一战。固态电池具有跨多学科的特征,需要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链的协同攻关合作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协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期盼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能够发挥协同创新引领作用,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发挥支撑作用。

苗圩谈到,到2025 年或2026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将超过一半,达一半以上。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要将行业各个方面组织到一起分工协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车大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早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欧阳明高院士讲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面临挑战。他指出,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在全球范围内,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以全固态电池为主导。我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点,以固液混合为主要特点。从全行业看,我们既要发展渐近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中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认知还需统一,需要联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协调产学研各界,聚集力量,共同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

陈立泉院士指出,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要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不仅要关注全固态锂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界面改性和电池失效的机制,同时也要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的批量生产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

王建华谈到,当前,全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趋势。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科研服务、基础研发、产业协作,将强化固态电池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速固态电池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希望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行业内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学术交流、技术攻关合作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牵引,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积极探索全固态电池的科研与产业化的创新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郭守刚指出,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急需产学研各方、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他提出,要一体化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支撑技术和共性平台发展的短板,持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持续优化应用环境,持续构建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期待平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相关企业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工信部愿与各方一起,汇聚资源、通力协作,共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继林表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了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凝聚行业力量,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研发应用。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强化产学研交流融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促进新型储能技术进步,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凝聚发展共识,集结顶尖力量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产业亟需产学研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平台工作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和《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组织架构》。同时,平台成员聚焦全固态电池产业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重点就如何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协同攻关的合作平台;组织研究全固态电池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及产业政策;推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未来,平台将紧贴国家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推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输出创新力量的高能平台。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研发步伐的加快成为必然趋势。政产学研金各界将团结一心,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周期,以实现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全固态固态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固态Marx发生器均流技术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透明陶瓷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进展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全固态高频感应焊设备在冷弯机组上的应用
中波全固态发射机功放模块的组装经验
PDM1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宽禁带固态功放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