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报三元结构融合创新研究

2024-02-29 09:06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科技情报机构

涂 彦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1)

0 引言

中国科技产业中科技情报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科技情报工作随形势的变化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市场换技术”战略,在创建“创新型国家”召唤下再次被重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区域如何创新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亟需调整发展思路。而区域科技情报发展对区域科技管理、生产项目、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优化决策和区域科技发展项目等都具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功能作用,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突破口[1]。因此有的地方把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科技情报研究所变成为科技信息研究院,有的地方合并了科技情报研究所,形成了区域科技产业工程,创新国际服务的辽宁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随着数字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科技创新已经形成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与企业知识创新体系并存的科技创新的三元结构,并且将在很长时间内将一直处于三元结构模式下。在这种三元结构模式下的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的诸多问题函待解决,需要及时更新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进一步引领推动科技创新的科技智库实践。

1 中国科技创新的三元结构

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不能从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优质高效服务模式,而必须经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与企业知识创新并存的科技创新的三元结构,具体如图1 所示。

图2 国家创新体系示意图

1.1 国家层面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网络。它是由经济、科技机构和大学组成的促进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信息创新三元结构中的第一元。

国家创新体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可以使我国的创新资源得到有效组合,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开发、扩散和使用;可以提高创新激励的强度,降低创新成可以突出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

1.2 区域层面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可以利用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以优化科技情报资源配置,必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突破点,因此对科技情报创新驱动的区域竞争情报服务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1]。区域科技情报创新思路,是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学术交流、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和县域科技创新服务高地,用户需要查找基于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信息、期刊论文、科技成果、科技查新、技术评价评估、了解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或者相关科技咨询信息等,区域科技情报咨询都能通过“湘知云”知识服务平台快速情报检索。如,输入“人工智能”关键词一站式检索,信息量多达425607 条文献。这是我国科技情报创新的三元结构中的第二元。

1.3 企业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转型,创新驱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创新通过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能力成熟度模型,最终为企业创新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创新驱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日益突显。科技情报创新最终是要服务于企业创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得出中小企业的信息能力、然后以“市场分析—产品定义—技术分解—资源匹配—形成方案”为思路,设计了一套中小企业竞争情报供给方法。谋求核心竞争力突破,开放创新,构筑“知己知彼,正合奇胜”的情报战略,打造“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交叉授权,共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我国科技情报创新的三元结构中的第三元。

2 科技情报三元结构

区域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是指区域内的各类竞争情报机构通过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的共享、合作与交流,在各自的层面和领域为区域内的各类竞争情报需求主体服务的体系架构。区域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级综合性竞争情报机构、省级竞争情报机构、地市竞争情报机构。区域情报需求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民间组织机构。

2.1 三元服务体系框架

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结构包括服务主体和需求主体在内的各主体以及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1,3,4]。三元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三元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结构

2.2 三元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结构

2.2.1 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情报服务机构

国家级科技情报机构由政府主导,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组织机构完整的科技情报系统[4]。国家级科技情报机构依托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加强发挥资源保障和业务支持的作用。现阶段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情报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

2.2.2 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

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是一种社会公益性非营利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依托专业科技情报机构,整合大学图书馆和当地公共图书馆的权威数据库资源,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方机构协同的模式,主要从事科技文献数据检索、科技情报分析、科技项目咨询、竞争情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等服务。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具有特色的代表是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与上海图书馆合并。

2.2.3 地市科技情报机构

目前,地市科技情报机构主要从事科技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加工,为当地企业、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但地市科技情报机构受制于自身软硬件资源限制,以及缺乏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等原因,它们大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改革和转型,以湖南省为例,株洲、湘潭、岳阳等地科技情报机构都已并入政府部门,其他的地市科技情报机构则正在尝试通过与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或专业科技情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寻求新的基层科技情报服务发展方式[1]。

3 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策略

针对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拓展湖南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途径,丰富创新对话形式与内容,提升创新要素吸附力和配置力,构建三元结构下的新型区域科技情报创新体系,深化区域科技情报创新战略合作,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新局面。

3.1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综合集成的政策链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政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个层级真正担负起政策制定的责任,使政策制定的过程成为完善提升、统一思想的过程,切实提高区域科技情报创新政策的科学性、严谨性、稳定性,确保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都务实管用,提高宏观管理的效率。系统设计,围绕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不断完善三元结构下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合作机制,

3.2 拓展开放合作渠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集聚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鼓励在湘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设立科研战略联盟。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布局,加强国际优秀人才研究计划项目的配置,打造国际化科技资源与科技人才聚合中心。

3.3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和保障服务

大力开展“卡脖子”国外科技文献采集和保障,要深入推进NSTL 业务流程再造工作,不断加强网络系统建设。

3.4 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科技情报创新体系。

鼓励支持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区域知识扩散的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情报创新试点城市工作,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情报创新活动的带动作用和区域科技资源的凝聚作用[5-6]。

3.5 建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情报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研发投资和创新成果应用推广的主力军。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技术交易和产业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营造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深化科技研发机构的企业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它们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3.6 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支撑区域科技情报创新

湖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依托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科技信息资源和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构建湖南省国际(区域)技术转移工作服务平台,提供需求信息发布、技术项目对接、科技融资、人才培养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湖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7 加强资源引进和集成,提升“双自”创新互动

加快形成与国际对标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型孵化和培育模式,完善面向国际市场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深化跨境科技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类型跨境金融创新服务,引入具有科技企业投资经验的海外基金投资本土中小型创新企业或创新团队。

4 小结

科技情报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创新,二是群体创新,三是组织创新。创新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从个体创新延伸到团队创新,最终影响到整个组织创新,也就是说,组织创新的结果是从个体创新行为延伸而来的。创新的建立必须从个人、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由于组织创新能力来源于个体创新活动的积累员工创新行为对组织的重要性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这有利于组织的长期生存和成功,区域性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特定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创新,可以提高区域内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创新还可以推动区域内社会文化的进步,提升地区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总的来说,区域性创新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科技情报机构
基于数据工程的国防科技情报生态体系构建
铜陵市科技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加强科技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医院罕见病图书情报服务对策研究
河南省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协作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