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圈套

2024-03-01 11:48朱璐瑶
参花·青春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冈底斯顿珠马原

马原是新时期中国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他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在小说中,他总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似真似幻的叙述效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叙述圈套”概念。尤其是其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充分体现了他的叙事技巧,小说没有叙述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马原对叙事方式的创新具有开拓性意义,开启了先锋派小说的实验先河。本文主要通过探索《冈底斯的诱惑》在叙事布局、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的叙述特点,来研究小说神秘的叙事“诱惑力”,以及马原的“叙述圈套”。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乃至整个文坛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先锋作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小说实践对传统小说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在小说叙事方面都各具特色。马原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其地位毋庸置疑。在马原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以小说创作技巧为主的作家群,他们一起开创了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的马原曾在西藏担任记者、编辑,后调入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他的藏区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来源,他的小说也不免带有藏区那种独特的神秘色彩。他的藏区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等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发起了挑战,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固有的叙述模式,从此树立了自己作为先锋作家的先驱地位。

《冈底斯的诱惑》作为马原最经典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叙述圈套。小说没有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也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作者马原虽是向我们展示了完整的十六小节,但其实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不是他想要追求的,他把重点放在了“怎么写”上,内容其实与传统小说也没什么不同,只是他把这些内容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出来,这是马原创造的属于他自己的“叙述圈套”。在这里,似乎一切都很神秘,一切也都不需要过多解释。

马原说过,那些他直接经历过的他很少去写,就算去写,也要打碎后进行重新拼贴……《冈底斯的诱惑》便显示了他独特的叙述技巧。情节的不完整,叙述的多人称多角度,叙述时间的不确定等都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这无疑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叙述体验。

一、《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布局

著名批评家吴亮先生在《马原的叙述圈套》中说:“在我的印象里,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属于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叙述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

马原在创作故事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叙述原则,重新整合、发明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故事的编码,马原的这套叙事编码便是他在当时文学界的特殊之处。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耗去了他四年的宝贵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原对当代小说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多少篇小说、其艺术成就有多高,更在于他撇开小说的内容,围绕其形式构建了一套新的叙述编码。

马原深受形式主义的影响,走上了探索写作技巧的道路,即把叙事放在第一位,放在小说故事之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重点关注“写什么”的定式。

(一)模糊化的人物塑造

小说共有十六小节,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分别是:老作家讲述自己的经历;穷布受牧民之托去狩猎野熊,最后发现那不是野熊,是喜马拉雅野人的故事;顿珠顿月兄弟和尼姆的故事,顿月和尼姆的爱情故事,顿月参军无故消失,顿珠失踪几天神奇变成说唱艺人的故事;姚亮、陆高西藏探险的故事;司机小何自述车祸经历以及穷布父亲打猎的经历。这几个不相干的故事和人物组合,并在同一结构框架中出现,打破了读者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从叙述内容看,小说以几个外来人物进藏后的探求和见闻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直接表现了藏区独特的地域人情,作者也借助独有的叙述手法向我们传达了西藏对于外来探求者的“诱惑”。

(二)零散化的故事情节

在《冈底斯的诱惑》中:猎人穷布寻访野熊的故事,顿珠頓月两兄弟的故事,这三个主要的故事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也彼此不相干,但却有个共同特点:有头无尾。例如:穷布受牧民之托去狩猎野熊,狩猎之前作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有穷布听牧民讲述野熊的可怕,牧民一遍遍的逼真描述显得很真实,当读者都顺理成章地以为野熊确实存在,以为会发生一段穷布猎熊的传奇故事时,但结果却是:他们认真准备后,发现那不是野熊,而是喜马拉雅野人。读者期待的猎熊片段根本就没有发生。

与此同时,当读者都将好奇心转向野人时,马原却忽略了读者的这一期待,有意避开了对野人之谜的探求。还有顿珠、顿月的故事,马原用大量文笔跟读者探讨了顿月的去向,列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顿月消失了。这种叙事的安排和布局使读者意识到了故事就是虚构的,体现出了故事的虚构性。顿珠也消失了几天,这更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但马原却并没有向读者说明顿珠消失的原因,只是交代了顿珠突然唱起了《格萨尔王传》,并没有解释顿珠消失的真实原因,更没有读者期待的结局。这三个故事看似简单,独立且毫无联系,但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复杂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时间

小说的叙述时间最经典且最常见的就是传统的线性结构,即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模式发展。但先锋作家们却掀起了叙事领域里的新浪潮,对叙述时间进行了创新,其中包括时间的空间化,网状立体式的叙述时间,时间的“消失”和“存在”,多线性时间叙述,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不一致,叙述时距等,这些创新在《冈底斯的诱惑》中都有体现。作者故意混乱时间进行叙述,形成了自己的叙述时间和叙述方式。它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包含着一个又一个的“叙事圈套”,在叙述方式上翻新花样,同时在时间上也另有一套。

(一)多线叙述,文本断裂

为了达到亦真亦幻的效果,表现出小说叙事的神秘性,马原将多个事件交叉在一起,大量使用倒叙、插叙和预叙,故意玩弄时间,从而构成了一个个的“叙事圈套”。《冈底斯的诱惑》同时讲述了多个故事,如果按照故事正常的时间顺序对故事进行介绍,那就包括:“我”的藏区经历(“我”的自述,寻访野人的经历);猎手穷布的故事;陆高和姚亮的故事(两人到藏区工作,遇到藏区同事央金,央金车祸横死,被驱赶返回以及归途的经历等);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顿月和尼姆的故事,顿月参军未归,顿珠娶了尼姆,最后解开谜底:顿珠早些年前已身亡)。小说将多个故事拼接在一起,且每个故事又被分成了多个小片段,有很多偏离主题的事件搅乱了故事的时间顺序,读者仔细探究后,才能大概把握小说的故事时间。

(二)变换时间,消解真实

除了小说的故事时间和人物时间,还有更重要的叙述时间值得探讨。叙述时间,顾名思义就是叙述者在叙述文本时发生的时间状况,与小说的故事时间可以不一致。《冈底斯的诱惑》共有十六节,其中陆高和姚亮的故事所占的篇幅最多,分别出现在第四,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节中,其中还插入了几个与二人无关的故事,例如,“我”的故事和老作家的故事等等。

在微观细节的叙述上,作者也运用了倒叙,预叙与交错叙述的叙述技巧。在写“我”的故事时:“这些年,除了日记我什么也没写过,……小时候爹妈都死了……你们看,这些年写了十三本日记,……前年我收拾旧东西,……我觉得该写点东西了。我这些年白吃了人民的粮了。我又开始写东西,可是不知道写什么。”这里的叙述时间很跳跃,从现在到过去,到现在,再到过去,再到现在,再到过去,时间这样交错流动,体现了小说故事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经过仔细分析,小说的内部故事时间看起来是有规律、可以把握的,但由于其片段化的零散故事情节导致读者对小说的时间关系难以准确理解,关于叙述时间的研究是对小说文体的创新认识,叙述时间的交错跳跃造成了小说主题的模糊迷离,从而形成了《冈底斯的诱惑》的独特风格。

三、《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所谓的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述的一种特定角度,最常见的就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对于同样的事件,叙述的角度不同,它所呈现出的面貌就不同。“观点决定了文字的风格,决定了人物的个性,有时甚至决定了主题的意义。”作者通过作品来表达情感时,通过叙述视角的变换选择,可以使小说达到一种独特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维体验。“我们很熟悉的东西一旦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就像生活中熟人的眼光和陌生人的眼光,孩子的眼光与成年人的眼光等等……,视角不同会给读者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

(一)变换人称,营造迷宫

我们所知的叙述视角就是最常见的全知视角,即零视角,就是叙述者在讲述故事,叙述者讲述的内容比小说里涉及的人物都要多。还有一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就是不停变换人称叙事,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变换使用。

而马原在《冈底斯的诱惑》中运用的是多元变换的元叙事手法,追求零视角向外视角的转变,即叙述者直接向读者表明故事就是虚构的,直接站出来揭露故事情节的虚构性。在小说的第十五节中,作者在这里突然跳躍叙述,跳出来跟读者讨论关于遗留的问题并给出解答,这就表明了故事就是虚构的,造成了文本的陌生化,让读者对文本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二) 叙述中介的缺失与感觉让位

叙述视角的转换是马原小说的一大特色,人称和视角的运用与传统小说大不相同。以第一人称的“我”为例,传统小说中的“我”一般来说就是隐含的作者,即为真实作者代言。但在《冈底斯的诱惑》中,“我”却很复杂:“我”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是以叙述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例如“这里原来就有一个关于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藏戏。”有时候又从叙述者那里分离出来,直接变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如第一节刚开始“我知道这么晚来找你,你要骂我,要骂你就骂吧。……我说你到底开不开门?”这样的“我”虽然参与了故事的全过程,但却不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存在。“我”并不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也不清楚故事中的人物是否存在,“我”虽然为真实作者代言,但却是个飘忽不定的存在,这也正是作者追求的叙述效果:亦真亦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属于马原的独特的“叙述圈套”,即:叙事布局的停顿与迷宫叙事,叙述时间的混乱,叙述人称及视角的不断变换等。通过上文的探究,能发现重叙述是马原小说的特色所在,叙述是小说的本质,叙述会撞出很多可能性,叙述是马原小说中的主要参与者。马原的“叙述圈套”既是对技巧的追求,其中还包含了哲学般的生存领悟,也有种模糊的神秘色彩。因此,其“叙述圈套”虽然整体看来是复杂的,扑朔迷离的,但却是具有非凡张力和诱惑力的。最终,马原还是马原,以自己独有的风格遗世独立,就如他的小说结尾一样,“不如总在途中,于是常有希冀”。

参考文献:

[1]杨雷.论先锋小说对叙事成规的反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7):46-52.

[2]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J].当代作家评论,1987,(03):45-51.

[3]姜玉琴.“马原的叙述圈套”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虚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7,(04):

59-65.

[4]胡敏.《冈底斯的诱惑》的“陌生化”叙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27(02):73-76.

[5]马秋穗,赵琰,高远丽.时间之思:《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学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40-42+55.

[6]魏嘉轩.与时间的游戏——《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学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3,(01):234-235.

[7]白先勇.第六只手指[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8]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马原.冈底斯的诱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朱璐瑶,女 ,硕士研究生在读,陕西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冈底斯顿珠马原
扎西顿珠
国家一级编剧尼玛顿珠:坚实的书写造就“情满草原”
西藏冈底斯西段松多复式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藏南南木林县多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鲁尔玛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
普布顿珠的当代译师梦
皮匠次仁顿珠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铍矿化体的发现与意义
朋友,马原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