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博物馆人才资源与成果转化路径

2024-03-01 16:29商李杨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人才资源

商李 杨励

摘 要:博物馆人才资源是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博物馆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文章深入分析博物馆人才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新时代博物馆人才资源建设的方向,并探索博物馆研究成果的转化路径,为今后加强博物馆人才资源建设和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时代博物馆;人才资源;成果转化;路径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15

0 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博物馆是历史的驿站、城市的文化客厅,是连接历史与公众的重要桥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弘扬和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博物馆人才资源是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新时代博物馆人才资源建设,探索和推动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成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 博物馆人才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管理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

博物馆大多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尤其是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受制度、标准和传统观念约束而被动管理。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缺少现代管理的知识与手段,不能熟练运用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博物馆进行优化管理。工作中缺乏前瞻性,跟不上新形势和新常态,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很难进一步提升。从博物馆的工作实践来看,人才思想不够解放,习惯用老办法和老套路,很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法,创新意识不够强;人才对创新知识的能力储备不足,能力较为单一;人才跨学科资源整合能力也相对较弱,研究深度、力度和广度不够,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不能以一种开拓的精神去面对、分析和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人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1.2 人才潜力挖掘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

博物馆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主体,对科研比较重视,但是成果转化效率很低。一方面,博物馆对人才资源的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缺乏详细的科学分析,对人才资源潜力挖掘不足,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和转化机制,人才队伍发展缓慢,人才储备和人才建设不能满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严重制约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另一方面,权威成果价值评估体系比较缺乏,成果的价值难以界定。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方面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形成有效的转化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员费尽心思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转换利用率较低,能够转化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文创产品研发等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此外,有些博物馆研究课题往往偏于理论和学术,要完全转化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和时间过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果,这也极大影响了博物馆人才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制约了成果转化的效率。

1.3 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竞争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博物馆也面临人才竞争激烈的问题。一是博物馆高层次、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資源匮乏。博物馆行业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高级专家较少,一些老专家逐步迈入退休年龄圈,而优秀的青年人才也频频跳槽。高层次、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培养速度也较慢,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不足,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二是竞争力不强,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博物馆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科研政策、学术资源等方面与高校和其他行业相比普遍处于中等偏下。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欠缺,急需紧缺的人才很难被吸纳进来,有的人才就算来了也不一定能留下。这些客观环境导致博物馆众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断流失到社会和高校,甚至转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人才资源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2 新时代博物馆人才资源建设的方向

2.1 加强人才资源规划,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博物馆对人才资源的规划和培养至关重要。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合作体系。按照“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博物馆与高校之间、与科研院所之间、与考古发掘单位之间、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长期联动合作机制。通过采取定期研讨、项目合作、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在业务研究、人才培养、专家学者兼职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加快培养博物馆各类人才。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相关文化企业和机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外部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提高人才培养方向和实用价值,为博物馆发展储备人才。二是加强人才优惠政策导向。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在学术研究、科研立项、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青年人才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为青年人才提供一定程度的科研经费或者荣誉称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支持青年人才把个人理想和科学追求融入博物馆事业中,促进青年人才奔涌而出。对管理人员应通过“走出去、学经验、多交流”等方式,加强其对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以人才培养结果和转化效率作为评价体系,提升管理绩效。三是激发人才潜力助推人才成长。设立重要课题首席研究员制度,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和培养人才,既发挥他们在科学决策上的参谋作用,又发挥他们在学术创新中的“龙头”作用,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指导,青年骨干为具体负责人的“传、帮、带”特色团队模式。通过激发人才潜力,鼓励人才在各类项目中获得成绩,进而提高业内认可度,带动人才队伍成长。

2.2 鼓励人才创新,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才创新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创新思想不仅根植于创新性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之现实,而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①在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博物馆要培育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要树立创造性思维。在管理上,博物馆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鼓励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要从工作理念、思路和目标等方面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其次,要不断完善创新举措。创新的目标在于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博物馆建设、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一方面,博物馆在整体规划工作中要有创造性和突破性,在策划、制定方案时要有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不要局限于笼统的、抽象的概念,同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建立起协同发展的平台,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用人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关怀、理解、重视人才,包容不足,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为人才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工作环境与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最后,要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博物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将科学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品研发、文物复制品与修复品等服务,以推动和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2.3 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博物馆拥有的优秀专业人才的数量,已成为衡量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博物馆既面临高学历人才流失问题,也面临无法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在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方面应本着“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发挥主动性,积极作为,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一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回流机制。博物馆应充分调动和利用高层次人才资源,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学者,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邀请已调离或辞职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重回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发挥高层次人才回流作用,带动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成长。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人文关怀。博物馆应关怀高层次人才成长,积极开展人才慰问,倾听人才意见建议,为人才解决问题,将人才慰问工作常态化。同时,主动改善高层次人才办公条件,设立专家学者工作室,全面打造有助于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需要受尊重、被认可的。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建立人才奖励激励制度,根据人才所获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人才奖励,加大物质激励,注重人才荣誉精神激励,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3 探索新时代博物馆研究成果的转化路径

3.1 重视成果的价值性和应用性,提高成果转化意识

近年来,我国一批博物馆着重提出了“人才兴馆”“学术立馆”“科研强馆”的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项目、论文、著作等形式呈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然而,大多数科研成果档次不太高,优秀的原创展览、文创设计也十分有限,缺乏特色科研成果,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博物馆是推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体,特色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智力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研究内容应尊重博物馆事业发展需求和科研目标,立足于本地历史、文化和艺术,紧紧依托自身文物资源优势,围绕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因此,博物馆学术研究从研究选题、课题申报、研究论证、项目结题到成果转化整个过程,始终应该以学术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为检验标准。坚持从实践中选题,从特色藏品、特色展览和特色研究着手,重视研究的价值性和应用性,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意识,发挥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促进研究成果向展览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转化,形成研究成果与教育、经济、文化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3.2 建立成果共享与转化平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目前,博物馆对学术科研都较为重视,但成果转化效率很低。博物馆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主体,应建立研究成果共享和转化平台,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一是积极搭建研究成果服务共享平台。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为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创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有价值的资料。从学术研究到应用转化,需要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积极搭建研究成果共享平台,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的合作,为成果转化提供全程服务,提高成果的转化能力。二是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网络转化途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注重以传统文献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宽以新技术、新手段为载体的特色博物馆研究的表现方法与形式内容,如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自媒体宣传、影视动漫创作等形式。这些科技属性与博物馆文化属性紧密融合,为新时期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博物馆研究和投入主体等各方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及时跟进研究和发展的动态与进程,探索建立多维研究成果的网络转化途径。三是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从选题、立项、研究、成果、转化、产权等方面,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提供服务。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博物馆科研经费的投入,尽可能地增加科研经费,确保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3 完善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提升成果传播影响力

博物馆科学研究应突出馆藏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作用,重视研究成果的市场导向性和应用性,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研究成果评价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同行评议、专家鉴定、代表性成果评价、绩效评价等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评价工作主要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由学术主管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术评价主体的错位问题、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引入问题、评价监督问题”②等。评价结果需要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即重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文创产品等的反馈,体现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研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合理地分配与优化科研人员的利益,重视其荣誉激励,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促进其能力的发挥。根据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和社会效益,对科研人员实施奖励,体现实际贡献和科研业绩。同时,加大研究成果转化的宣传力度。在成果转化的宣传方面下功夫,加强与各类媒体交流合作,为研究成果转化的措施、典型事例等进行经常性的宣传,不断地丰富好展品、推出好展览、讲出好故事,做优秀研究成果的宣传员、经纪人,提高优秀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此外,还应扩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强研究成果的传播效果,有效促进博物馆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实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清楚地表明“人”是博物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博物馆形成核心能力的根本源泉。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顺利实现决策目标,就必须要做好人才资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提高博物馆人才创新能力。同时,要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价值,重视人才产出的科研成果的价值性和应用性,建立成果共享与转化平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和传播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展现地方特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注释

①周琪,杨露.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创新思想的现实基础、内涵与实践要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4):64-69.

②刘鴻霞.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5):35-44.

参考文献

[1]陆玉珍.资源贫乏型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2022(8):20-22.

[2]阳毅,万杨.专有性人才管理方式对个体的影响:系统综述与研究构想[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2(9):23-41.

[3]张伟明.中国博物馆人才队伍现状与培养机制初探[J].博物馆管理,2020(2):63-69.

[4]雷学刚,刘华成.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9(1):3-7.

[5]司秀琳,王蓓.博物馆人才评价及其问题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9(4):9-15.

[6]王雪芳.安徽博物院人力资源现状及人才建设探索[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侯剑华,都佳妮,李嘉伟.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5):89-91.

[8]刘鸿霞.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5):35-44.

[9]周琪,杨露.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创新思想的现实基础、内涵与实践要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4):64-69.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人才资源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浅谈学术社团机构的经济价值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工程咨询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