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云端绽放

2024-03-03 17:09天艺
走向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坤坤劳作青岛

天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呈现方式。在当下,你这个人的全部就是你的艺术,你的工作方法决定了你创作怎样的艺术,至于符号化的问题都已经不重要了。虽然我跟每个参展艺术家都有很大的年龄跨度,但我们相聚在这里进行沟通和交流,就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思想还在不断地进化,你的作品也会随之变化,我感觉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有深度又有高度且熟悉的东西。”——“以梦为马”展览开幕次日,活跃在当代艺术第一线的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隋建国作为策展人,与专程返回家乡青岛的于凡、魏青吉、刘文涛、臧坤坤4位艺术家一起,就“故土精神与精神故土”这一主题展开漫谈。

时间拨回2023年12月22日,“以梦为马”青岛籍当代艺术家四人联展在青岛海天云上艺术中心开幕。于凡、魏青吉、刘文涛、臧坤坤4位青岛籍知名艺术家,精选50余件作品,汇集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为青岛呈现新一代青岛出离者时隐时现的文化身份寻觅与持续不断的价值创造成果。

于凡、魏青吉、刘文涛、臧坤坤都出生在青岛,年龄跨越了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他们在青岛完成基础教育,离开后身处天南地北,发生关联的城市包括北京、武汉、天津、广州等。作为艺术家,他们各自在持续的创作实践中,试图不断突破传统艺术表达的藩篱与局限,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这次,他们带来的作品,涉及了当代艺术的不同观念、媒介、风格、思潮、材质、形态及呈现方式,在“云上海天”高达369米、俯瞰山海的空中回廊,构成一个视觉与精神激荡共鸣的艺术现场。

于凡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最新的3件作品,来自他自创的一种“应物象形”工作方法。这里的“应物象形”并非传统解读的“形象复制或转化”,而是后现代雕塑意义上,艺术家利用“既有之物”,构建出适合手中的这一具体物件的新形态。完成的作品,源自他对于现成物或具体材料的最原始感受。作品从第一根枝条开始,无限堆接延伸,堆接到哪里算哪里,完成与否几乎没有明确的边界。别人称它们为抽象或者意象,于凡也不置可否,只是以“最低限度的雕塑”给予回应。就像中国传统泥塑,里面有木架,外面糊泥浆,然后再涂漆画色等等,这种手法与老传统近似,只是在木条外包裹石膏粘布代替泥巴,把技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原始”状态。就此,于凡面对山岭河流云彩雨雪的四季感受,利用大自然的伴生之物、残缺之物,将自己在工作室窗前屋后的静观默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诗意。

随着生命经验的积累,正在从知天命向耳顺之年过渡的于凡,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长剑换重剑,又从重剑换木剑的大侠,以随手捡拾起的一根树枝为工具,仗多年修练的内功,试图化腐朽为神奇。观众们依然可以从他的新作品里隐约回溯捕捉出来路。然而这些迹象,已覆盖上了山川土地简朴与粗粝的气息。

魏青吉被视为中国“实验水墨”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别出心裁的“新水墨画”也称为“新中国画”,在当代中国水墨语言系统中的言语方式独树一帜。他善于用黑到几乎没有层次的笔墨,有时候也是浓烈的色彩,在画面上呈现简洁大方却又精炼到近乎符号般的形象。但往往在主要形象的左右或者上下,辅以几笔淡墨或者水晕,或者直接起稿的铅笔痕迹保留下来,将画面从符号提炼拉回到图像推敲和形象营造的尝试中。画面中的形象就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既普通又简单的事物,然而由于它们被用水墨铺陈在宣纸上,似乎又与经典的波普拉开了距离,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内涵于画面的幽默或者荒诞的纪念性,油然而生出一种意料之外的领悟。

魏青吉的画作,给人一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水墨媒介所少有的市井视角与文人精神的纠缠与混合。这或许就是在时代境况下,人们通常从作品里能够感觉到的,却又很难说清楚的艺术家的个人气质。他所孜孜以求的一拓展水墨媒介全新可能性的实践,体现出了一种艺术家个体言语对于母体语言的至深关切。

刘文涛带来了他最近五六年来成熟风格的作品。作品中画面线条的排列与堆叠,密集又复杂,制作过程无疑充满着规矩、冷静和理智,然而其中也隐含着生命的直觉与感性。他在绘制过程中的重复劳作,使得绘制现场成为有节奏的身体舞动,形成劳作之中的快感。随着劳作时间的累积,线条一层层的覆盖在画面上,形成与时间流逝量相对应的画面亮度——时间流逝快则画面暗,时间流逝慢则画面亮。于是,画面营造既是在控制时间的流逝,也是在感受时间的流逝。在划线动作发生同時,他对于时间流逝的主动控制与被动感受,赋予了劳作双重意味。作为劳作主体的艺术家,既是劳作的控制者又是整个劳作场域的部分,他不断重复的劳作凸显了时间流逝的节奏,时间就成为整个劳作场域的根本所在。在划线动作的无数次重复中,“时间”这一真实世界存在的无限性,被打开,具体化为一次次劳作本身。

近五六年,刘文涛还将组成画面主体形状的画布,绷成几何形状但又凸起在墙面上的立体造型。这次展览中,刘文涛沿着立体画框的思路,展出了自己更进一步往立体空间发展的探索成果。还有几幅作品是新近的实验,他将早期作品的纸本画面铅笔线条用橡皮擦掉,画面上留下的是铅笔在纸上划过时留下的空白印迹,就像“时间”赋予所有事物的“包浆”。

臧坤坤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在地”性格,这源于他从美院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切身经验,也体现了他作为画面营造者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抽取和营造图像能力的天性——这也是他成为“85后”一代画家中较早与欧洲专业画廊签约的原因。他带来的作品是从早期的“对角线系列”、近期的“街头系列”和“广告牌系列”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作品中描写的物像,对应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验,强调艺术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感受”和现实“刺激”。

从外地到北京发展的青年艺术家,当年往往进入东六环外通州的宋庄和怀柔的上苑下苑。自从798以东环铁及周边的艺术区被清掉之后,有些人就散落租住在东坝、姚家园的居民区。臧坤坤就是把自己在京郊城乡交界处生活时一些环境元素,借用转化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像露天健身器材组合、路边小广场矗立着的不锈钢宣传栏、为人工植草预留出空洞的水泥砖、人行道上的下水道井盖等等都取自平常的生活环境。所有人每天都在这些场景里行走,却对这些事物视而不见。在藝术家画笔之下,这些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化为挂在墙上既虚幻又实在的物象。

臧坤坤还经常像打游戏机一样在图像与形象之间编织出间接或直接的视觉逻辑关系,形成画面视觉“律诗”的韵律节奏,并以此作为绘画中符号与图像之间类似推理转换逻辑的乐趣。有的作品则将画里画外做出诙谐机智的链接,模糊了绘画与现实生活的区隔,使得画面内的符号与生活实物形成荒谬的对应,引导观看者试着直接面对生活中不堪忍受的现实。他的诙谐还体现在对画面每一处细节别出心裁而又往往深有含意的处理,诗意地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

这是隋建国首次以策展人身份出现在家乡公众视野。在他眼中,“以梦为马”来源于诗人海子的经典诗句,寓意游子内心深处对于故土的眷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精神历险与创造意志。同时也是无数人离开家乡而又一次次重返,渴望“面朝大海”的内心情感写照。作为生存守卫者的艺术家,意味着其本质必定是诗人。当然,在现代浪漫情怀之下,主题还包含着另一层深意——继12年前杜大恺先生首创“月是故乡明?青岛籍艺术家联展”之后的又一场将在外地工作的青岛籍艺术家集合起来的展览,它实现了一种与乡愁的情感对接,让艺术家们能回到故土以“艺”会友,并发掘出更加有趣的主题。

以梦为马,是一场放飞自由的历险,也是一次精神碰撞的跋涉。与生命同呼吸,与创造同呼吸,与文明进步同呼吸,是艺术家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对青岛的出离者来说,不论走向何方,无论时间短长,一盏用海水点亮的灯,在故乡会一直发光。梦想不可抑制,梦想可以并且正在改变世界。于凡、魏青吉、刘文涛与臧坤坤,以他们的天赋创造力印证了这一点。

“Run with the Dream” Unveils in the Clouds

Qingdao Hai Tian View & Art Center presents a joint exhibition featuring four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Qingdao, centered around the theme “Run with the Dream”. The exhibition aims to capture the elusive cultural identity quest of the emerging generation of Qingdao artists and the continuous and fruitful results of their creative endeavors.

In their individual ongoing artistic practices, these four artists strive to break free from the barriers and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artistic expression, positioning themselves at the forefro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Their works span diverse concepts, mediums, styles, ideologies, materials, forms,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art.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ky corridor, towering 369 meters high and overlooking mountains and seas, this exhibition forms a visually and spiritually resonant artistic scene.

猜你喜欢
坤坤劳作青岛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半日小保姆
春暖劳作花相伴
我会玩
半日小保姆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