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瓷上显威风

2024-03-04 12:24翟健民
中国收藏 2024年2期
关键词:龙身龙纹青花

翟健民

瓷器上的龙纹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清时期,龙纹就已作为皇权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中,通常以云雾、海浪等元素衬托,展现出龙的形象和气势。

元代瓷器上的龙纹粗犷豪放,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明代瓷器上的龙纹则更加精细,形象更加具体,有时还配有火球、火焰等元素,更强调龙的动态效果;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则更加华丽繁复,特别是在官窑瓷器上,龙纹常常与花卉、江崖等元素相结合,表现出浓郁的皇家气息。总之,瓷器上的龙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恰逢龙年,不妨共赏几件清代龙纹瓷器,观不同帝王审美下龙纹的演变。

清康熙 青花矾红海水游龙纹盘

此盘盘心以青花绘龙纹,以矾红绘海水。青花发色浓郁,蓝中帶紫,红彩鲜妍厚润,对比强烈。青花与矾红相结合是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两种色彩相互辉映,衬以素白釉,对比十分鲜明,矾红彩凝腻,温润,深浅分明,具有三维效果。此盘罕见之处在于,海水龙纹盘多以蓝色绘海水,红色绘游龙,配色相反的实属难得。

时期的龙纹特点主要表现为龙身的粗壮、弓形姿态以及强烈的动感。具体如下:

龙嘴变长,下颚明显长于上颚,呈“地包天”之态;

龙身变得粗壮雄健,且鳞片细节明显,龙腹层节分明,如同蟒蛇身躯,表现出气势恢宏、霸气张扬的特点,整体给人以雄壮威武的印象;

头大身小,动态夸张,龙身扭曲呈“弓”字形;

一改明代时期飘带状或团状肘毛,出现了三根尖刺状肘毛;

龙爪变为一只在后侧,另几只在前侧;

龙尾末端较为圆润。

康熙时期的龙纹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无论是龙鳞的纹理,还是龙须的飘逸,都经过精心描绘,展现出匠师们高超的技艺水平。这种精细的刻画使得龙纹更加栩栩如生,仿佛具有生命力一般。

清康熙 釉里红团龙纹茶圆此茶圆

胎体细腻坚致,通体施透明釉,釉色光洁深沉,釉面莹润明亮。外壁以釉里红绘五组团龙纹,龙纹首尾相接,龙身弯曲虬长,身形矫健,爪劲鳞张、粗壮尖锐,须发翻飞,神色威严肃穆。团龙纹源于唐代,将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适用性强,龙形也完整,极具装饰效果,故运用十分广泛。

清雍正 白釉暗刻海水青花龙纹碗碗外壁暗刻海水江崖纹,四面饰青花五爪飞龙,飞舞腾跃于翻滚海浪之上,劈波斩浪,神采飞扬。其间又饰火焰流云纹,碗心双圈内于海水江崖暗花上绘五爪翼龙,与外壁四飞龙呈遥相呼应之势。

较之康熙朝,雍正朝龙纹有继承亦有创新。

此时期龙的五官刻画得非常精细,尤其是眼睛,常常被画得炯炯有神,仿佛能够洞察一切。龙角较为突出,增添了威严之势。龙须表现也更为飘逸挺拔,给人以怒发冲冠之感。此外,龙身比例趋于协调,而非康熙时期大头小身之形。

在绘画技巧上,雍正龙纹注重线条的运用,笔触流畅而富有变化,表现出龙身的起伏和肌肉的质感。此外,雍正龙纹的背景往往采用山水、云雾等元素,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乾隆时期,龙纹瓷器的风格和特点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展现出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通常来说,乾隆龙纹有如下几个特征:

形态丰富。乾隆时期的龙纹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比如龙头较小,较为呆板;龙身粗壮,龙鳞绘画整齐;龙嘴张口吐舌,双目圆睁,毛发有后扬的,也有前倾的。

色彩鲜明。乾隆时期的龙纹瓷器通常以青花、红彩、胭脂彩等颜色为主,纹饰层次感强,色彩鲜明。

构图严谨。画面布局清晰,疏密得当。

总而言之,乾隆时期的龙纹瓷器数量巨大,遍及朝野,其纹饰特点既体现了传统的继承,又展现出新的创新和发展。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乾隆时期的龙纹还有一些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例如龙纹的工艺和材料使用。乾隆时期的龙纹瓷器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工艺和材料,如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这些工艺和材料的使用使得龙纹更加生动、立体,也更具艺术价值。

清乾隆 斗彩苍龙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器身龙纹色彩鲜明,构图严谨。可见单面双龙一红一绿,一仰一俯,二龙做嬉戏状,神态极为放松。

清乾隆 珍珠白地暗刻海水珊瑚红釉双龙赶珠茶圆此器造型端庄肃穆,胎壁轻薄,釉质坚致,釉色匀净细腻,纹饰布局合理,设色鲜艳明丽,比例和谐,暗刻纹工艺精妙绝伦,制器严谨,当为乾隆朝御制瓷器的精品佳作。外壁釉下暗刻海水纹,以珊瑚红釉描绘两条五爪云龙,龙身矫健,张牙舞爪,鳞片清晰,翻腾旋飞于天际,四周绘有火焰云纹,二龙以火珠纹间隔,衬托苍龙威猛之势,栩栩如生。龙与火珠相结合的纹饰属帝王专享,在明清两代瓷器中,唯有官窑御用器才可得见。

道光时期,清王朝国势衰颓,受政治局势影响,景德镇瓷业与前期相比,生产规模骤缩,御窑厂处于人才匮乏和青黄不接的境况。图案装饰绘画上,受当时画家改琦画风的影响,纹饰线条纤细,画意板滞。

仔细端详龙纹,可见以下特征:龙身细长,与乾隆时期相比更为瘦弱;龙鳞呈网格状,与乾隆时期的鱼鳞状有所区别;龙爪紧握,呈现出力量感,而非乾隆时期的舒展感;龙眼细长,眼神锐利,不同于乾隆时期眼神圆润;龙发向后飘逸,呈现出动感。

清道光 御制檸檬黄地洋彩九龙纹登此器绘九龙,皆为五爪,象征天子九五之尊,极具皇家气派。登原为中国古代贵族宴享时的青铜盛器,后发展为祭祀用礼器,并出现瓷质登。作品上部半球状碗身,配半球圆盖,顶部以珊瑚红釉饰圆珠盖钮;下以圆粗柱足承托,底部覆盘形足。器型敦实庄重。全身以柠檬黄釉为底色,盖沿、口沿一圈为蓝釉回纹,器物腹部及底足以红、绿、紫等色以祥云灵芝海水为底饰,主体绘粉彩描金九龙,脚踏海浪,身环火焰,穿行于祥云之间,气势磅礴,尽显皇家奢华。底部内心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咸丰时期制瓷业愈发衰落,景德镇御窑厂也于咸丰五年(1855年)在战火中被毁,此后基本上停烧,至同治一朝才得以复烧。因此,咸丰一朝官窑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极为稀少。

这一时期的龙纹特点是细颈、粗躯、腿壮、胫瘦、尾粗上翘,与走兽的形态类似。龙腹处理草率,通常通过长短不一的线条来点缀。此外,背鳍的形状也不规则,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短柱状。构图方面,通常以龙为主,配以云、水、火等元素,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

清咸丰 矾红海水双龙赶珠纹杯

此乃清代御窑经典品类,自雍正至宣统朝皆有烧制。杯敞口,深弧壁,圈足,形制精巧。杯内外施白釉,釉色莹洁,外壁以矾红彩绘双龙赶珠图案,二龙神采奕奕,一作回首,一作前行,首尾呼应,虬髯飘逸,叱口突目,躯肢怒张,龙身飞升腾挪,动感十足,龙爪锋利威猛,气势汹汹。隙地间以云纹,近足处加绘海浪波涛,尽显威风凛凛之态。整器釉色纯美,绘画工整细腻,毫发之间可见飞扬神采,红白二色对比鲜明,色彩纯正,殊为难得。

清代同治、光绪、宣统三朝50年,是御窑加速衰落而又回光返照的一段时期。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景德镇御窑厂,直至光绪年间,窑火未停,烧造未断。

清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光绪龙纹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等方面,使得光绪龙纹更富有现代感。比如常采用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等明亮鲜艳的色彩,让龙纹更显华丽和引人注目。构图上,多与其他传统元素相结合,如云、水、花卉等与龙纹相互映衬,使得图案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变化(注:本文作者系资深古陶瓷收藏家)。

清光绪 粉彩八宝云龙纹赏瓶

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突起弦纹,圆腹,圈足。釉色白润细腻,胎骨坚致,瓶身以矾红描金绘双龙戏珠纹,隙地点缀祥云,颈部饰以佛教八宝,一组两枚,共四组。画笔工细,布局严谨。龙纹威猛生动,八宝色彩绚丽,底部以矾红彩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通体纹饰布局疏朗有致,绘画工细,色彩明快,是为光绪朝官窑瓷器精品。

猜你喜欢
龙身龙纹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龙 王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
共舞“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