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经济信息

2024-03-05 17:23
投资北京 2024年2期
关键词:本市增加值全市

本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1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本市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了相关规划。近日,24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近年来,本市接续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林海蔓延,绿道连通。2012年以来,累计新增绿化24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总规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北京人才资源总量十年增长36.7%

第二十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暨中国人才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22)》(北京人才白皮书)和《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23)》(北京人才蓝皮书)两项重要成果在会上发布。《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23)》显示,据测算,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96.8万人,较2013年增长36.7%。人才资源高度密集,人才密度为70.4%,居国内城市第一,提高了19.3个百分点,人才聚集效应稳步凸显。

本市推动各类文物建筑向社会开放

《北京市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试行)》近日发布,明确由文物行政部门管理使用的各级各类文物建筑需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已向社会开放的要进一步阐释价值、挖掘潜力、提升服务,未向社会开放的需明确开放时限。现状作为办公、居住用途和闲置状态的国有文物建筑,可采取腾退方式实现全面开放或可在一定时间段、一定空间内开放。非国有文物建筑向社会开放、提供展览展示服务的,文物行政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本市2023年新增11家备案博物馆

市文物局近日公布2023年文博领域“成绩单”,博物馆之城建设呈现新气象。过去一年,本市新增11家备案博物馆,分别为: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文化博物馆、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北京公交馆、北京天元中医药博物馆、视障文化博物馆、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博物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北京六必居博物馆、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馆、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据悉,2024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年—2035年)》将审定发布。

从北京市水务部门获悉,到2023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进京已满9年。9年来,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93亿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

据了解,在超93亿立方米进京“南水”中,有63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约占进京“南水”总量的七成。目前,全市主要自来水厂基本实现双水源供水。2023年,北京市水务局还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生产生活利用“南水”的比例,夏季高温时日用“南水”量最高值突破340万立方米。如今,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南水”进京后,2023年永定河、潮白河等补水5.3亿立方米,全市五大主干河流连续第三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永定河自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与此同时,本市地下水超采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综合实施“控、管、节、调、换、补”治理措施,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累计回升10.64米,增加储量54.5亿立方米。

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

来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23年,北京有超300个演艺空间开展营业性演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场,观众1138.5万人次,票房收入23.04亿元。与2019年相比,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增长117.0%、9.5%、32.1%;与2022年相比,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增长143.8%、204.1%、266.0%,达到历史新高。2023年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呈现供需两旺的趋势,高水平供给、高质量服务、高品质内容推动文化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2023年,多种艺术类型演出活跃首都舞台。与2022年相比,音乐类、戏剧类、舞蹈类等演出在场次、观众、票房上呈现翻倍增长。脱口秀年演出场次超过1.4万场,场次占比最高;话剧、相声演出均超过5000场,话剧成为专业剧场演出中最受市场欢迎的艺术门类;演唱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票房收入最高。自3月末第一场演唱会开启后,全年平均每周均有演唱会上演,吸引大量跨城观演消费者,带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全面提升。

北交所2023年新增77家上市公司

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新突破。根据最新发布的市场统计快报,2023年北交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7家,公开发行融资146.28亿元。截至2023年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239家,总市值增至近4500亿元。北交所、新三板运行质量、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北交所企业里,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在北交所带动之下,新三板全年新增挂牌公司326家,同比增长超两成。

北京已培育7180家專精特新企业

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历经多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产业提升的生力军。截至目前,本市已培育7180家专精特新企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这些企业整体呈现“三高两强”特征。“三高”是指高精尖,超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高成长,超六成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10%;高质量,北京市2024年A股上市企业中,超五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两强”是指科技创新强,超四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5%以上;独门绝技强,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

本市新认定34家外资研发中心

近日,第四批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结果出炉,涉及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34家企业获得认定。据悉,截至目前本市外资研发中心总数已达到107家。外资研发中心是指全部或部分由主要业务在国外的外国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业务范围包括开展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

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2%

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6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下降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25.6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29.6亿元,增长6.1%。

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4%,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增长3.1%。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10.6%,汽车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9%,医药制造业下降21.7%(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下降4.3%)。

202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63.1亿元,增长6.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14.4亿元,增长13.5%;接触性行业明显恢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65.3亿元,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53.1亿元,增长21.1%。

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0%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5.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增长47.1%、11.4%和10.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6.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方米,增长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11.1万平方米,增长9.3%。

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0.2%

2023年,全市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服務性消费额在交通、文体娱乐等领域带动下增长1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2.7亿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3148.1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1314.6亿元,增长32.5%。按商品类别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0%、29.8%和23.4%,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8.0%。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

202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1.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2%,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2.8%,衣着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7%。2023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8%,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3%。

猜你喜欢
本市增加值全市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