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2024-03-05 17:23王漪
投资北京 2024年2期
关键词:北京市

王漪

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成为国家首批制度型开放试点、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文旅消费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2023年,北京市面对内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抗击灾害、保障安全、化解风险、稳定经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开创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北京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北京市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信心、强创新、优功能、促协同、抓治理、惠民生,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4.4万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突破6000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4.4%,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对于如何评价北京在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鑫在今年北京“两会”召开期间表示,2023年,北京经济在承压前行中走出一条“平稳开局、加速恢复、企稳巩固、回升向好”的波浪式曲线。

在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当中,展现出北京经济的韧性及主要支撑领域。从生产领域看,经济结构在曲折式前进中调整优化。服务业稳中向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水平,是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7成;接触性行业明显恢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3%、21.1%和4.3%。工业生产止跌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7.4%转为增长0.4%,其中,装备、电力、汽车行业贡献突出,合计上拉工业增加值增速4.1个百分点。

从需求領域看,固定资产投资聚焦重点领域,助力改善民生,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增长4.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2%。有效投资支撑增强,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安投资和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合计占比达到5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最高水平。

位于需求领域另一端的消费也持续恢复,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0.2%,比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文旅消费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其带动下,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分别高于一季度8.9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线下消费逐步回暖,限额以上百货和购物中心零售额增长16.1%。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全市新兴动能蓬勃发展,研发创新保持活跃。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规上大中型重点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接近8成。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4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活力也逐步恢复,规模以上服务业、工业企业的盈利面均在扩大,一些重点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新设企业29.7万户、同比增长20.3%,平均每天新设企业810家左右,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80家、独角兽企业114家,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7家。

“从全年经济增速来看,一季度全市GDP增长了3.1%,实现平稳开局。二季度的增速有了比较明显的上升,上半年GDP增长了5.5%。三季度略有回落,前三季度GDP增长了5.1%。进入四季度,增势逐步趋稳,最终全年GDP增长5.2%。”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在2023年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分析,由于2022年二季度和四季度,全市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速的变化中存在一定的基数因素影响,但更多的是经济自身恢复和政策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业方面,2023年,北京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年内有一些小幅的波动变化,下半年要低于上半年,全年比2022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消费方面,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0.4%。收入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2%。这两项数据均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密切相关。

朱燕南表示,通过以上4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出过去一年,北京经济的总体趋势是持续回升向好。一方面是经济自身的恢复,另一方面则是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之后的第一年,加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恢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家层面到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扩大需求、稳定就业、促进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成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因素。

综合分析研判内外部形势,对接“十四五”规划,北京市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在实现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数字背后,是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结出的累累硕果。

2023年,北京市全力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雁栖湖国际会都实现扩容提升,第四使馆区等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在京登记落户的国际组织机构增至115家,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任务。服务业扩大开放2.0版工作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成为国家首批制度型开放试点。

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推动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加快颠覆性技术培育发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向中关村示范区全域推广。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超过30%。怀柔科学城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16个科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研究型医院等一批项目建成启用,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获批设立。

同时,北京市精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率先建成全球性能领先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新增5G基站3万个,获准向公众开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占全国近一半。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据最新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比总值比重已达到42.9%。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完成15个重点商圈品质提升,新开业大型商业设施面积近24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231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282公顷。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去年北京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首都文化持续繁荣发展。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善待历史遗存。完成了庆成宫整体院落腾退等48项重點任务,社稷坛等15处遗产点焕发生机。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贯通,蒙藏学校旧址向公众开放,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显现,一批胡同按照原有肌理得到修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面向社会开放,445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亮相。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完成,融合历史、人文、生态、风景与现代设施的城市文脉呈现崭新面貌。

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北京市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出台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年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7万场,营业性演出突破4万场,新增11家博物馆备案,27家“类博物馆”挂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去年,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建成,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建成投用。东六环高线公园等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获批设立,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快构建京津冀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建立三地联合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京雄高速全线通车,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1倍。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开学开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

“持续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今年将开展的11项工作之首。为此,北京市将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优化提升中央政务环境和城市发展品质,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实现新国展二期项目竣工,强化雁栖湖国际会都奥林匹克中心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第四使馆区建设,提高城市环境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友城交往,更好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北京文化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作用,吸引国际组织和机构在京落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构建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将加快推进文物腾退修缮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讲好文化遗产故事。强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分类分批对长城本体及附属文物进行抢险和修缮,改造提升中国长城博物馆,修复永定河重要文化景观。

千方百计保障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2023年,北京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迈上8万元的新水平,达到81752元。其中,在居民收入中占比超6成的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8.1%,发挥了增长“主引擎”作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清旺介绍,去年全市加大稳就业政策保障力度,出台稳就业“15条”政策措施,减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社保缴费负担,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创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企业进校园招聘”等活动,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通过政策托底、技能培训、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促进19.7万人实现就业,帮扶858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通过开发城市公共服务、新型集体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就业岗位,促进5.7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2.5%。

伴随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环境等重要民生领域推进建设重点项目与完善服务,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2023年,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建各类养老护理床位6232张,新增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32个,养老助餐点243个。出台普惠托育政策,幼儿园新增托位超过6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新增中小学学位3.8万个。建设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110家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地铁16号线全线贯通,17号线北段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1200公里,50条通学公交车线路开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公园总数达到1065个,62%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次优水平。完善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回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7.3%,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800余个村庄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建设,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关接着一关闯,一仗接着一仗打。”1月21日,市长殷勇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描述过去一年,北京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并坦言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仍然突出,首都功能优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精细化治理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等需要直面的问题和挑战。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上述报告提出,今年北京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首都贡献。

猜你喜欢
北京市
北京市劳动争议如何进行调解处理?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预约系统建设与应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首都的“治超径”——北京市治超工作实践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