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调节肠道菌群人体试验研究

2024-03-05 03:33李艳李蕊陆少敏陈红运李晓敏
食品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沙棘果糖红茶

李艳,李蕊,陆少敏,陈红运,李晓敏

1.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 528400);2.广东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 528400)

肠道菌群目前被认为是一个由500~1000个物种和1014种细菌组成的新型复杂器官,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以上[1]。肠道菌群越来越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与宿主和谐共存,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也有助于维持宿主免疫系统的完整性,从而防止病原体定植[2]。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慢性疾病可能与肠道微生态紊乱有关,维持良好的人体与肠道微生物共生关系,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1]。低聚果糖是目前证据等级较高,得到公认的益生元,具有改善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功能等健康益处[3]。大量试验研究证实低聚果糖可显著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有利于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4-12]。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干燥成熟果实[13],属于“药食同源”物质。沙棘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氨基酸、黄酮类、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等[14-15]。多项试验研究证明沙棘中的活性成分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增殖,增加有益菌和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组成[16-21]。茶叶对人体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古医书中早有记载[22],现代大量试验研究证实红茶或其中的茶多酚成分可以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噬热链球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肠道菌群功能[23-34]。

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由低聚果糖、沙棘粉和红茶粉、柠檬酸、DL-苹果酸等组成,对其进行调节肠道菌群的人体试验研究,为该产品的应用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物

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完美公司生产),主要原料有低聚果糖、沙棘粉和红茶粉、柠檬酸、DL-苹果酸等,其中低聚果糖、沙棘粉和红茶粉的比例约为4∶3.5∶1。

1.2 受试对象

1.2.1 受试人群纳入标准

经体检合格符合下列条件的自愿受试者:

(1)一个月内未患过胃肠疾病者;

(2)一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者。

1.2.2 受试人群排除标准

(1)年龄在65岁以上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3)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

(4)短期内服用与受试物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结果判断者;

(5)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样品,无法判定功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试验设计

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要求,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设计。按受试者的菌群状况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每组受试者60例。

1.4 食用剂量及周期

试食组: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每日2次,每次1袋,冲饮,连续食用15 d;

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各项观察指标于试食开始和结束时各做一次。

1.5.1 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况、睡眠、饮食、大小便等,并测量体重、血压、心率。

1.5.2 安全性观察

(1)血常规检查:检测血常规指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

(2)尿、便常规检查:检查尿常规和便常规。

(3)肝、肾功能检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主要生化指标。

(4)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试食开始前进行一次胸部透视、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

(5)不良反应观察。

1.5.3 功效性观察

1.5.3.1 功效性指标于试食前后分别采集受试者粪便,进行10倍系列稀释,选合适稀释度,分别接种在各培养基上,按下列要求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物进行菌落计算。

1.5.3.2 功效判定标准

符合以下任一项,且试验组试食前后自身比较及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可以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1)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

(2)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和/或肠球菌、拟杆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加的幅度。

1.6 数据统计

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自身对照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齐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筛选合格试验人群120例,试食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结束后两组各有3例脱落,最近进入统计结果的总例数为114例,其中:试食组57例,男性2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5.53岁;对照组57例,男性2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33.72岁。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前一般资料的分析

2.2 安全性观察

2.2.1 血压、心率、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指标

食用受试物15 d后,试食组和对照组体重、血压、心率、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提示样品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结果见表2。

表2 试食前后两组人群血压、心率、尿、便、血常规变化情况(X±S)

2.2.2 血液生化指标

试食前后试食组与对照组人群的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果见表3。

表3 试食前后两组人群血生化指标(X±S)

2.2.3 不良反应

试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3 功效指标

试食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见表4。试食前两组肠道菌群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食后试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与试食前比较明显增加,产气荚膜菌明显减少(P<0.05);试食后试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食前后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

表4 试食前后两组人群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单位:CFU/g 粪便(log±S)

表4 试食前后两组人群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单位:CFU/g 粪便(log±S)

3 结论与讨论

将受试者按菌群状况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食用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15 d后结果表明:试食后试食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试食前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食后试食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食后产气荚膜菌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受试者试食后血压、心率、血、便、尿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等均无明显异常改变,试食期间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可以判定,低聚果糖沙棘红茶粉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

低聚果糖作为目前证据等级较高,得到公认的益生元,其改善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功能已被专家共识[3]。沙棘粉和红茶粉亦有大量试验研究证实具有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功效。但三者配伍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是否显著强于单方低聚果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沙棘果糖红茶
《幸福的红茶时光》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雪莲果低聚果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蜜香红茶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