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模式下“发酵食品工艺学”融合课程思政应用与实践

2024-03-05 03:33刘利强钱星宇李海芹谢婵媛杜娟
食品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艺学食品思政

刘利强,钱星宇,李海芹,谢婵媛,杜娟

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邯郸 056021)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思政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须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育人目标明确理工类等7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目标组织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on education,OBE)[3]。具体来讲就是以食品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以教学大纲为导向进行课堂设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专业课程教育为思政教育搭建平台,充当载体,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达到为社会主义育人的目的。“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已由“吃饱”变为“吃好”,即食物要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发酵食品正好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吃出更健康食品的需求。基于OBE理念开展“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育[6]。

1 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

根据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为达成毕业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专家论证,在2017版的基础上形成基于OBE理念的2021版培养方案,确定“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3类:教学目标1,即思政目标;教学目标2,即知识目标;教学目标3,即能力目标。教学目标1(思政目标):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与应用发酵食品研发及生产时考虑社会需求、公众健康、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人文道德、文化环境等因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目标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及新设备在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学习传统发酵产品的工艺的同时,利用现代发酵技术解决及优化现有生产技术问题;掌握现代发酵食品的智能化生产工艺及最新的发展动向;学习掌握发酵食品及食品行业生产的废弃物的安全合理处置及应用。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从事发酵食品生产、安全检测、质量控制、食品研发等技术能力和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发酵技术解决生物工程中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改造细胞及微生物并获得产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发酵食品营养与安全宣传教育和传播能力,能够分析不同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提供合理的改善措施能力。

课程制定的目标必须能够有效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有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和沟通等方面,具体对应关系见表1。

2 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根本目的的实现途径[7],应纳入“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堂建设中,成为教学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大纲审核、教案编写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过程的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生产实习、作业考试等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在提升任课教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上挖掘并凝练课程思政建设元素,探索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2.1 优化课程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是思政课程实施者,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国家大政方针、产-学-研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8]。“发酵食品工艺学”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职称搭配得当。队伍所有成员均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观摩和交流,提高成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师资队伍所有成员都有在相关企业从事一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省级、校级教学名师,教学经验丰富;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研发课题,保证“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实践知识外,还能够根据食品发酵行业研发热点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由此,师资队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讲授专业知识外,还能结合队伍的科研项目和社会焦点问题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我国发酵食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种寓教于政、于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服务国家的热情[9]。

2.2 完善课程教学,挖掘思政要素

思政教育在“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需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探寻其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融合点是实现教学设计的关键,杜绝课程思政与专业课“两层皮”的现象。“发酵食品工艺学”蕴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授课中要从学生认知开始,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设计思政内容,如通过食品的发展、历史事件、国内科学家的奋斗史、社会聚焦点等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立德树人大格局[10]。教学团队梳理“发酵食品工艺学”中主要知识点所蕴思政案例及思政点,在主要章节中具体体现见表2。

表2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知识点及蕴含的思政要素

2.3 思政要素融入有效载体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是合理设计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11]。“发酵食品工艺学”教材涉及内容非常复杂,有原料、工艺、检测等;重点难点多,有关键控制点、有各项标准,如果课堂仅以教师主体讲授、学生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雨课堂、学习通、虚拟仿真等开展多元化教学,将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现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关键是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并逐渐完善课程资源库,借助平台推送历史文化、历史典故、时政热点、安全焦点等思政元素资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采用小组讨论、辩论会等模式,真正在“润物无声”中强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队伍成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利用线上网络平台提高课内外参与度,还借助虚拟仿真系统进行实验辅助教学。在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操作往往受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试验周期的限制,难以完成大规模、长周期的实验项目,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打破这一束缚,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多样化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学生能够从事复杂的操作、完成高难度的实验,观察食品发酵过程中细微变化,深入理解食品发酵的科学原理。虚拟仿真系统还可实时采集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潜在规律,发现新知识点,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大便利,使“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学习更加高效,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课余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消费者传播健康的食品知识,在学校的科普活动中,志愿者向参与活动的非专业人群讲解、演示啤酒发酵生产过程,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和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志愿活动以点带面,使得课程思政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在提升消费者了解发酵食品生产的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把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4 校企协同实践促进能力发展

国内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中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虚拟仿真毕竟和实际生产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适应较慢[12]。“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也存在类似情况,而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可以弥补这一短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当地优秀企业加入授课群,将部分课程环节置于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讲授。校企合作的企业考察重点是该企业的科研能力、学生实习软硬件设备、企业生产与合作意愿,双方签订合作意向书,课程已确定邯郸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控股)、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加入课程教学群。如在谷物发酵制品-白酒的酿造部分,理论讲授结束后将学生带到企业生产现场,从五粮选取、高温制曲、窖池发酵、蒸馏提纯、贮酒陈酿、口味勾兑、成品灌装。各个生产环节近距离接触,提高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式发展,强化校企之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平台交流合作,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既满足OBE模式下对食品科学人才的需求,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更新课程考核模式

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认知有积极作用,可以提升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13]。为此,在基于OBE理念下结合思政内容纳入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发酵食品工艺学”采用多元化、动态化评价模式,降低学生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比例,增加过程性考核,即学生最终成绩=期末试卷成绩(40%)+过程评价(60%)。期末考试试卷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平时课内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课外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平时考核利用雨课堂教学平台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的功能,通过完备的后台数据为课程的过程考核提供依据;课外活动的考核方式按照学生参与的热点小组等各种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过程考核中实验部分还根据虚拟仿真系统记录学生操作表现、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进行客观评分[14]。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多维度考核模式能客观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三观”等考核和评价,相比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单一考试成绩评定更加合理、有效,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有实践指导作用。

4 结语

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以成果为导向,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15]。课程多维度评价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是否一致;通过在校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同行评议、教学督导组意见等获取教学相关信息资料,根据以上的教学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报告,反馈到教学师资队伍,对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可能存在的偏差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手段从而有效促进“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在实际运行中基于OBE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到“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全过程,并结合课程教学信息反馈,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思政体系建设,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真正意义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工艺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