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探索与展望

2024-03-05 08:38胡书庭孙嘉良洪海峰
中国水利 2024年2期
关键词:危险源预警管控

张 程,谢 凯,胡书庭,孙嘉良,洪海峰

(1.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2.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215000,苏州)

一、对“六项机制”建设定位的思考

当前水利行业面临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事故隐患乃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基础得以夯实,但在解决了相关机制“有没有”的问题之后,“管不管用”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流域机构历年检查样本进行分析,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仍存在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意识淡薄、日常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潜在的安全风险失于管控。事故责任链条溯及源头,往往是人为因素引发。

对安全风险的全链条管控应当构建科学体系,创新理念机制,引导基础工作实现突破。“六项机制”既是对行业安全基础工作的全面集成,也是适应当前形势的科学演进,集中体现安全监管从事后被动向事前主动、从分散粗放向系统精准、从突击整治向专业常态的“三个转变”。“六项机制”进一步强调核心主线,从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6 个环节构建监管安全风险的闭环系统,体现出切断事故诱因,强化源头治理的明确导向。查找、研判、责任等机制建设依托于基础工作而不断深化,预警、防范、处置等机制反映出现代化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安全环境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管理要求。

二、“六项机制”试点建设过程

1.建设实施基本情况

苏州管理局于2023 年2 月启动“六项机制”试点建设,将建设周期分为动员部署、初期创建和巩固提升3个阶段,于2023年7月基本实现既定的初创目标。

(1)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建设任务

成立“六项机制”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六项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细化部署4 个月的集中创建周期。根据水利部《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实施意见》和《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指导手册》要求,工作专班结合水管单位一级标准化达标基础,将建设内容拆解成12项分类、44个条目和154条任务,整合形成13项工作目标和74项具体举措,匹配责任人员,确定时间节点,挂图推进,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检验创建进度。

(2)融入基础工作,紧盯危险源辨识与管控

以季度危险源辨识工作为核心,全面摸排并动态更新危险源及管理现状,规范编制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明确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危险源的安全管控措施与管控层级、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等,同步结合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填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年度考核等相关工作,落实多项“六项机制”创建的关键内容。

(2)生产管控集成化,建立一体化集成化的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并与智能硬件进行集成,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和智能机器联网等系统和硬件的数据集成和整合,达成快速响应市场的网络化协同制造体系,实现在客户定制化需求下达按需按时按量的规模化生产。

(3)结合平台建设,探索数字孪生有效路径

将“六项机制”建设融入数字孪生太浦闸先行先试工程建设环节。借助数字孪生创新驱动,推进配备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功能,以实体监测精准化,逐步实现管控措施可视化和风险预警自动化;同时,以“六项机制”建设反哺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和业务应用升级,扩充安全监测覆盖面和应急处置环节,明确重点设备设施监测数据采集指标,实现从风险查找到责任落实的线上闭环管理。

2.试点创新

依托数字孪生建设,利用数字孪生太浦闸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推进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紧急避险等设施配备及应用开发。在安全监管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过程中体现“六项机制”的建设理念。

(1)强化风险“查找”能力

在原有的对主体工程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扬压力、应力应变、裂缝、变形等工程安全监测基础上,增设分布式集成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感知监测设备,用于主体工程安全监测,闸门、钢丝绳、启闭机等金属结构监测,钢结构启闭机房监测,闸区安全监控等监测对象,并支持设备全要素精准映射和同步仿真。

(2)延伸风险“研判”机制

在数字孪生太浦闸系统中独立设置安全版块,及早设置人工监测、检查成果录入(导入)等功能,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将危险源查找结果及风险防控措施录入数字孪生太浦闸知识库。根据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复核的业务流程,在平台建设中支持对危险源位置、监测点位置、测点源数据的管理、查询和展示,增设预警级别、预警指标设定、“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四色图”等展示内容。

(3)提升风险“预警”时效

在系统中增设图层,将辨识、研判出来的危险源(包括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打点标识。通过搭建的水闸安全评估模型以及会商决策、专家经验等知识库,将监测数据融合到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中开展预报、评估、预警,并在BIM模型展示工程预警中危险源位置、等级、可能造成的事故影响等推演成果。

(4)指导风险“防范”重点

基于平台自定义查询条件,按时间、预警类型、预警级别等条件分类查询预警信息,匹配防范措施、流程和责任人员,在平面图上标注防范物资储备点。对等级以上的危险源、无法立查立改的隐患进行特别标注和提示,加密相应的监控点位或及时提示进行人工观测。

(5)提高风险“处置”水平

将各危险源与对应防控措施和处置方案逐条关联,在平台上线“一源一案”,提升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如对超标准洪水调度时,可根据评判指标体系对各测点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实现自动综合分析,并对工程安全状态进行评估推演,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研判结果,对照应急预案的应对措施,为会商决策提供支持。

(6)精确风险“责任”匹配

通过平台的权限设置和流程构建,逐个分解危险源、风险点的责任人员分配和处置责任,在固定时间节点弹窗提示相关人员的应为任务(如提示巡查路线、隐患整改尚未闭环等),并在安全监测或预测数据超阈值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对应管理人员,提供危险源预警条件、预警阈值和报警情况快速一览。

3.经验做法

(1)完善体制建设,增加风险管控责任层级,健全制度保障

以管理创新助力“六项机制”建设,构建“四横三纵”分层管理架构。“四横”主抓组织保障,涵盖领导层面、业务部门、直属机构、一线人员,实现高位推动、全员参与、各司其职、一线传导;“三纵”体现过程支撑,落实为风险管控线、考核评价线、服务保障线,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为轴,形成可追溯、有保障的闭环管理模式。同步调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增加风险管控责任层级,将“六项机制”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将身边危险源辨识和管控工作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修订《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确保安全举措长效执行。

(2)理顺机制脉络,将“链条化”+“板块化”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全过程

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区分为实操阶段和资料整编阶段,分别匹配“链条化”+“板块化”的工作思路。在实操阶段(图1),按照“工程—危险源—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责任链条区分风险管控工作的各项环节,将“六项机制”建设的6 方面内容作为板块,逐项匹配“六项机制”建设在责任链条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发动一线操作人员全体参加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在资料整编阶段(图2),将“六项机制”目标任务作为链条,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形成的基础工作资料作为板块,逐项梳理8个方面的档案资料,检视“六项机制”建设目标任务是否存在遗漏缺项。

图1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责任链条与“六项机制”建设板块融合示意图

三、建议与思考

1.将“六项机制”建设融入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

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主线,依托现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不同管理层级的“六项机制”创建目标任务。创建期间,建议将水利部《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指导手册》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分解转换为具体的工作举措,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相匹配,从计划制定、责任制建立开始与风险管控挂钩,将危险源辨识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现状评估作为核心工作,以季度为单元反复排查风险、匹配责任、落实举措,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水利部关于“六项机制”建设的评价标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检验依据,并在创建过程中增强人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综合素养。

2.将“六项机制”建设与数字孪生建设同步推进

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重视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以“数智化”思维分解“六项机制”建设内容,同步适配“六项机制”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和需求。运行管理工程启动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时,应加快推动数字底板构建、重点设备设施安全评价模型、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设置和工程运行场景展示等功能,并逐步深入到未来监测预警的模拟预报与处置、设置前置条件后的模拟应急演练等智能化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补全数据存量,结合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研究一定时间周期内工程危险源、风险点和隐患的演变特征,实现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的自动化。

猜你喜欢
危险源预警管控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