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天

2024-03-06 06:06缪锦国
时代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苏州

“撑哥”本名钱群,姜堰籍,是一个在苏州生活了26年的新苏州人。之所以叫撑哥,因为他是撑着拐杖走路的一名肢体残疾人。如今,进入社会工作22年,自主创业20年,带领残疾人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又3年,他成了名副其实“撑”起一片天的创业代表。

由于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双腿残疾,只能用一双拐杖走自己的路。关于成长和爱情,他有自己的体验;关于理想和事业,他有自己的信念——他说他喜欢跌宕起伏的人生。下面就是撑哥自己讲的他的故事!

七八岁时,陌生的孩子朝我喊:小瘸子!小瘸子!我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突然间被打回了原形。

我今年46岁,泰州姜堰人,20多年前,像千千万万个来自异乡的年轻人一样,在苏州打拼、追梦。我目前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向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走——总之,我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你来采访我,应该是因为我的腿,对,我的腿不能走路,我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我用一双拐杖走自己的路。

我的童年,并不像你们想象得那么艰难那么黑暗,我从小就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我聪明、机灵,有时甚至显得有点霸道。父亲当时在食品公司工作,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这份工作相当令人羡慕,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算不错。父母和姐姐都对我非常好,只要是我的愿望,全家人都会想尽办法帮我去实现。比如小学四年级时我疯狂地喜欢上画画,父亲母亲立刻帮我去找当地最好的老师,买各种价格不菲的画具。因为我的腿,他们好像都觉得欠我很多,其实我越来越觉得是我欠他们更多。他们都明白我是个要强的孩子,他们的伤心和难过从不流露给我看,但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在为我操心。小学六年,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上学放学,天天把我“搬上搬下”,不管刮风下雨多么恶劣的天气。我们两个也好几次摔在了泥里水里,但我从小就不喜欢哇哇大哭。

我的腿不能行走和奔跑,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撒野的时候,我就落了单。不过我很小就学会了如何打发寂寞的时光,我看书,听广播。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好像天生比较擅长,可能小小的我就知道必须用自己的方式让别人接纳自己。我给小朋友讲故事说笑话,有时给他们画个可爱的小动物,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挺喜欢我的。上初中以后,我还有了自己的哥们儿,他们接过我父亲的“班”,每天准时来接送我上学放学。

小时候的我非常不喜欢照镜子,因为镜子里的自己确实不好看。我比较早熟,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走在大街上,突然听到后面有陌生的孩子朝我喊:“小瘸子!小瘸子!”我心里很难过,一个孩子隐隐约约懂得了伤心和自卑,因为之前大家都很爱护我,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突然间自己像被打回了原形。

真正觉得痛苦的还是青春期。当然,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孤独和痛苦的。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我评价,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然后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无法解决,只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可能比一般的孩子更迷茫,有时候甚至绝望吧。我内心既自卑又骄傲,我暗暗担心自己的出路和前途。我也有了自己暗暗喜欢的女孩子,我喜欢坐在她附近的位置偷偷观察她,我想方设法找她说话,我在课堂上拼命表现希望赢得她的好感和注意,我甚至画了整本的漫画送给她……可是我还是不敢跟她表白。直到上了大学,我写信给她说了自己的爱意,不过她以学业为重的理由拒绝我了。所有这些,现在都成了既痛苦又幸福的成长记忆。

如果要说遗憾,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牵着姑娘的手,走过人潮汹涌的街头,不能骑着自行车载着她,飞驰在苏州美丽的林荫道上,风吹起她的黑发……我有各种浪漫的创意,也无数次想象过如歌里唱的那么美妙的爱情场景,可是有很多浪漫的事几乎成了泡影。

下公交车时,我因为拄着双拐,出门的时候得先把头探出去的,司机可能是没看到吧,就在这时关了门,把我的脑袋夹住了。

我其实是个强悍的人,顾影自怜不是我的本色。我从小养成习惯,不希望人家来帮我,非常非常希望人家把我当成正常人一样来看待。实际上,我基本也都做到了像个正常人。平时,我跟朋友们出去玩,朋友们都习惯了不用等我帮助我,所以我总是落在最后,但最可恨的是,总会有旁边的人跑出来做好人好事,说:“哎呀,你们怎么不帮帮他。”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我不需要帮助,我自己能行,我喜欢残酷的人生,那样才真实,黏黏糊糊地过日子,我怎么还能像个大男人呢?!

当然有些事我是永远不能做的,我得拄着双拐才能行走。走在平平坦坦的大马路上,走着走着,我的拐杖会被窨井盖的小洞给吸住了,人本来在水平线上走着的,突然就矮了一截下去了。有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敢上商场的自动扶梯,因为有一次我没掌握好平衡,整个人摔得趴在扶梯上,众目睽睽之下,也挺“糗”的,不过后来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试,也学会了。目前我还没克服心理障碍的是坐公交车,同样有一次很惨痛的经历。那时刚毕业,经济上不宽裕,出门必须坐公交,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车到了站,人家都下去了,我照样又是最后一个走。因为拄着双拐,我出门的时候是先把头探出去的,可能司机没看到吧,就在这时关了门,把我的脑袋夹住了。当时我都没什么想法了,只觉得耳根子有点痛,大脑有些空白。

我一直在尝试与命运抗争。你知道吗,我高三的时候,成绩很棒,但在考大学这件事上,所有人都给我浇冷水。我的理想是北大,以我的成绩应该没问题,但是老师拿前几届学长失败的例子来说服我不要做没把握的事。是的,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要进行体检的,我的身体是不合格的。那段时间,我的内心忐忑,担心功亏一篑。后来,我和我的家人想了各种办法,甚至联系了当地的媒体进行呼吁,我终于被苏大法学院录取了。尽管我的成绩高出录取分数线一大截,但是我迈出这一步注定要比别人困难些,但习惯了就好了。

读大学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里,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难题,现在想起来比較难应付的是自己去澡堂洗澡。要学会面对旁人异样的目光,要当心不要在湿漉漉的地上滑倒。还有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换宿舍,从原来的2楼搬到6楼,辅导员说:“给你照顾吧,你一个人住一楼好了。”我不愿意,因为这样离我的同学远了,我觉得没意思。所以我跟着大家一起搬到了6楼,一开始还摔过好几次,但后来也练得“臂力超群”,上6楼就上6楼。

4年后,我的毕业论文得到全年级最高分,我的指导老师说:“当初为了讨论要不要招你这个学生,系里还特别开了个会。现在看来,如果不招你,那真是可惜了。”

毕业论文得了高分也不意味着什么,工作依然是个难题。在我大四的时候,家里就开始为我的工作四处托人找关系,花出去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总算帮我在老家落实了一个很安逸的“美差”。可我却是个不甘安稳度日的孩子,我想在苏州留下来。所以,我放弃了那个闲职,也放弃了父母为我铺的比较顺利的人生之路。为此,父亲生了很长时间的气。

考公务员要身高,很多工作要跑腿,我都不行。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可是我就只在旁边看着,一份简历都投不出去。

但要留下来真没那么容易,我是自讨苦吃。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我也随着人流去人才市场,可是却被现实击得一塌糊涂。考公务员要求身高,很多工作要跑腿,我都不行。2000年的时候开了一个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人山人海,可是我就只在旁边看着。我觉得那么大的地方,却没一个属于我的平台。那些人,那些找工作的,招聘人的,都与我无关。所以那次,我一份简历都没投出去。

有一天下雨,我去找工作,还摔了一跤,浑身都是泥,可又拉肚子,但我腿不灵便,找厕所很不方便,我就找了个偏僻的树丛,可惜的是我的一个画满了很多我喜欢的漫画的小本子,掉在脏的地方了。其实当时我也不是特别难受,只是有一点点沮丧,选择留在苏州的时候我就想通了,有些东西是我必须要接受的。我只觉得机会是肯定会有的,只是时间而已。

后来我同学帮我介绍,说有一家广告公司在招策划。我要了人家的电话,无数次给他们公司打电话,说我一定能行的,我能做很多事,我什么都愿意,我有很多创意和点子……终于,他们决定试用我。学法律的我对于广告这行真是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须从头学起。我写文案,学剪辑、拍摄、电脑搭建、系统维护,到最后修视频编辑线都学会了,基本上一个电影制片的流程我都娴熟了。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技术并不是广告的全部,创意更重要。几年来,广告行业也开始慢慢地变化,我就开始如鱼得水了。

我跳过好几次槽,从文案、剪辑,最后做编导,在电视台也待过,几年的时间里,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我想当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但目前,我还必须积累。我打定主意自己创业是受了爱情的刺激。2003年我有了女朋友,她对我说,如果我一年挣不到多少多少万,她家里是不会同意她和我的事的。当时的我,真的很喜欢她,很想和她结婚厮守,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创业了。我的公司开始盈利后,她爸妈跑过来跟我说:“你放过我们闺女吧。”我想既然这样,还是分吧。所以钱有了,我们还是分了。佛家说,舍得舍得,舍是为了得,我的这种阿Q精神还是挺管用的。

我开始做自己的公司时,没有资金,就借了几万元钱。那时租了一个民房,九十几平方米,我们一共三个人,搭了一条系统,剪片子。当时那个房子是毛坯房,为了省钱,我也就住在那里边。房子非常简陋,那里面连马桶也没有。不过不管条件再怎么艰苦,也撑过来了。

最初的业务是朋友介绍的,第一张单子是一家医院的广告。我那个小公司在那段时间里面做了大量的医疗广告,干了很多“偷鸡摸狗”的事情。当时的自己像只猥琐的老鼠,但要生存要立足,没办法。那几年,我一直在摸索,虽然累,但公司发展得也还行,我也是越来越自信。2005年,我的一个客户单位觉得我做事挺认真的,于是就投了一部分钱给我。从那时候起,公司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没存款,一年赚个一二十万元,买了房自己一个人在苏州生活。从我父母的角度上讲,我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极其差的,可我自己觉得挺好。日子在继续,我也在继续努力,我等待一个属于我的机会,希望能向影视方面发展,希望人生跌宕起伏,有滋有味,希望能实现我的梦想。

我想明白了,我要把我的工作以创意为主导,去思考所有的表现形式,把创意和表现形式黏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产品推给客户。

我是从2003年开始创业的,但是从2006年到2018年这12年的时间对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大概在2008~2009年,当时我二十八九岁吧,那个时候我想明白了,我要把我的工作以创意为主导,去思考所有的表现形式,把创意和表现形式黏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产品(包括影视、展厅、活动、一本书、一个册子等),推给客户。

思考清楚这些事情之后,我要做的就是排兵布阵,意思是我要培养人,我要培养起一个团队。你有讲故事的能力,但是要能通过各种方式把你的故事表达出来,比如影视,所以这个时候我要把影视部门的人培训起来,告诉他们怎样理顺素材中的逻辑去剪辑片子,在学会这些之后,才能真正明白怎样用视觉叙事,怎样用影像叙事。然后从一个编导的角度去思考排序是否合理,语言的节奏是否清晰,所呈现出的内容是否精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真正做文化创意、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特征的优秀公司。

当然,这十几年的时间我也做过一些重要的案例。第一个是常州淹城,淹城的项目是我全程企劃设计和服务的,看着它从一个什么都不算的景区开始,到最后5A级的评定。在全程的服务过程中,我梳理了这些内容:

第一,淹城的核心故事要怎么讲。我是将历史故事和本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梳理好故事的起承转合,最终确立出核心故事内容。

第二,从所学的知识库里面,也就是淹城《诗经》意境的景点。它直接跟历史故事相关,而且直接能够通过景观工程,把创意和实际的服务结合在一起。这还包括在淹城里面做的一个主秀。这个主秀代表的是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请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灯光舞美总监来设计内容。但是做出后,他们发现呈现出的内容只是片段化的想象的东西,需要用文字把它扩展开,变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严谨逻辑性的论述。然后他们找到我,我改了有十几稿,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配音员一配,大家一听,都不禁感叹,还挺有那种大历史叙述的范儿。而且能够跟它的表演环节天衣无缝地嵌在一起。而这些需要的是把握舞台演出节奏的基本功,需要的是叙述的基本功,然后把诸多无机组合的东西顺出一条理来,最后通过文字的自然流淌叙述表达出来。这个我真是花了很多的精力。还有之后看到的申报5A级景区的核心形象片,讲述淹城的景观价值,以及用文化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宝林寺的故事,在这里我导入了很多禅宗的意识跟思想。因为我觉得这不光是在介绍一件事情,首先你自己得有情绪,才能把人带到你所阐述的思想之中。否则旅游是为了什么?情在哪儿?奇在哪儿?文又在哪儿?任何事物都需要有表达。

另外一个例子是供电公司,一开始我连文案都不涉及的,只做一些小的,服务于一个小部门的内容。但是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由点汇成面,融会贯通。有一天我问甲方能不能让我试一试?他一看,觉得我对他们公司还挺了解,写出来虽然风格不一样,最后做成片子,还挺好。我是由这个开始点不断地向各个部门渗入,可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一个案子积累出来的。我相信企划、创意和文化包装,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工作,具体是因为你如果不切到对方的工作情境,就不会知道对方具体在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抽象是在于你要有全局观,明白对方今天做这个宣传要如何表达,面向的是什么样的人,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方向。如果能够做到由点及面,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够培养出来。

第三個重要的案例是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这个馆是在2018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之后,全国出现的第一家地级市的宪法宣传教育馆。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呢?一是基于我们这个团队,有法律知识的基础,而我本身也是学法律出身;第二,我们能把宪法的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与这个城市的历史结合起来做出综合性的呈现,所以可以很明晰地看到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中的三个维度:一个历史的维度,一个现实的维度,一个是面向未来的可以教育可以互动的维度,所以才会有宪法宣誓、成人礼等。按照这三个维度把这些内容全部塞进去,塞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自己的创作。这个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我们能把学习到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当把完整的链条汇聚起来,我们就会知道如何排布组合。

第四个例子是以白相文房的名字,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的一本书——《如是清凉》,这本书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奖,这是什么概念?全国两三百家出版社,带500多本出版的图书,来竞选这个奖,最后胜出的只有15个。我们作为一个民营公司,第一次做这个类型的书,当然也会有运气的成分,但我相信肯定是因为我们沉淀很多年的经验,不管是从选题的角度,设计的方向,还是对内容的理解,最后呈现出的都是文化沉淀的结果。我们这个公司、这个团队要深深地进入到苏州文化的那个底子里面去感受,才能把这些手工艺的优秀内容表达出来、呈现出来。

创业的路,跟残疾无关,却都跟跨越残疾的障碍一样,就是要创造更多的不可能!

创业是个很神奇的学校,更是一个可以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谁说走不了5公里的路,走过了你就发现不过如此;谁说不能一个晚上啃掉几十万字的材料,看过了弄懂了你就发现原来我也可以。从创业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从创业中积累人气和伙伴。一个残疾人真正打通了就业的路,其实创业就和社会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都是“平凡而不平凡”的创业路。创业的路,跟残疾无关,却都跟跨越残疾的障碍一样,就是要创造更多的不可能!

通过对苏州文化、吴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2012年,团队与《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老师合作,一起创作《白相生活》文化杂志,充分挖掘节气民俗文化,了解苏州玉雕、核雕、缂丝、宋锦、刺绣、红木家具等传统手工艺,并与国字头的权威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一起合作编写关于苏州扇艺的《如是清凉》,并获得当年“中国最美的书”奖。

在探索文化领域厚植底蕴的同时,我和团队注重挖掘那些特别需要与公众建立沟通理解的专业领域,重点攻坚电力能源和普法宣传等文化传播。团队创意制作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宪法馆——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充分挖掘包括沈钧儒、叶圣陶、胡绳、费孝通以及三大法宝精神等体现宪法精神、苏州文脉的内容,成为2018年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全国建设的第一个宪法馆;服务昆山司法局创作《昆山一家人》短视频获得2019年司法部“我与宪法”主题征集活动的一等奖;策划建成苏州第一个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馆;2021年民法典施行后,承接苏州地区多个以民法典为主题的互动公园与多媒体展厅的策划与制作。团队长期服务于江苏电力及苏州供电等省内一批电力企业,为特高压、能源互联网、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电力新基建项目进行策划包装,把专业领域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成为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常识;承接了若干个电力领域文化推广和展馆建设的项目,收获了客户好评。

我和团队发现,“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热词,如何用中国文化底蕴讲好中国故事、行业故事,已经成为各级主管单位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事项,团队的生存空间也就变得越来越广阔。我们团队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发展成为近40人的规模,已经在苏州、南京两地建立根据地承接省内的众多项目,而且很多同事都是在团队历练了10年以上的“老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越来越强。近年来公司保持年营业额超3000万的业绩,并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作为创始人,我的“麦禾传媒股份”于2019年在新三板登记挂牌,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敲响了新三板的钟声。

涉足公益,打造残疾人高质量创就业品牌。

创业的过程,我一直与健全人一起工作生活,也一直与健全人正常竞争、正常开展市场活动。当障碍不是障碍,才真正战胜和跨越了障碍。

近年来,“共同富裕”成为时代热词,我就开始思考,如何为残疾人事业、残健融合平等沟通做点什么。为此,我很快找准定位,希望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上能够取得突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带动更多的年轻残疾人朋友实现就业创业,完成自己的第二次创就业。

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共同出资成立了江苏蚕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蚕豆就是取了一个谐音——“残疾人的奋斗”简称蚕豆。因为有了这样的契机,在苏州市残联、姑苏区残联的帮助下,公司开始对位于苏州旅游网红打卡点平江路上的残疾人之家——寒香会社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打造“手语咖啡”IP,以文化小窗口展示苏州社会文明之美,以残疾人文创产业创就业和残健融合平等沟通为主旨,以手语咖啡、评弹书场、文创产品、手工艺现场表演为主要业态,融合网络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展现自强不息、文化自信的苏州残疾人风采,传递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

寒香手语咖啡要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工作,让听障咖啡师成为手语咖啡的形象大使和核心生产力,传播手语文化、大众与残疾人相互认知和理解的文化,以竞争性就业为核心,为残疾人提供有尊严有保障的好工作,同时发挥残疾人心灵手巧的特点,吸引具备非遗手艺和能够制作文创手工艺品的残疾人积极參与,形成灵活就业与辅助就业的良好氛围,让残疾人朋友和关爱残疾人事业的朋友都能在寒香手语咖啡的平台上找到自己的闪亮价值。该项目于2020年疫情之后启动,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稳定的管理框架和运作模式,先后实现残疾人竞争性就业11人(4名听障人士,6名肢体残疾人士,1名精神残疾人士),灵活性就业近20人(特殊才艺如核雕、糖人、刺绣、书画、评弹等和视频主播)、辅助性就业多人。其中,曾经在店里灵活就业做过盲人钢琴师的顾志浩,通过苏州电视台和央视的报道,被深圳华为公司总部相中,成为其接待中心的一名专职钢琴师,真正实现自食其力回报培育其20年的父母;店里的评弹书场,盲人、肢体残疾人演员用吴侬软语的评弹歌声征服无数南来北往的游客。通过央视、《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深度苏州”等一批权威媒体和新媒体的报道,寒香手语咖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获7万+以上的阅读浏览量。2021年,寒香会社入选“中残联第二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2022年,在苏州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和市残联的关心帮助下,寒香手语咖啡入驻市政府机关食堂,成为“海棠花红善爱之家”党建助残行动的重要实践基地。同时,由于在残疾人创就业领域收获良好反响,我也被市残联党组推荐成为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和更广泛的领域为残疾人权益发声,为平等沟通助力。

寒香手语咖啡在疫情之中诞生,历经磨练和挫折,诚如历经风霜绽放梅香一样,自信一定能在商业与市场的试炼中赢得生机,为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创造创就业的好机会。

实践已得到最好的证明。我的第二次创就业之路正“撑”过这个市场的寒冬,收获美好的春天。

作者简介:

缪锦国,笔名金帛,资深媒体人,从事新闻采编30多年。现为泰州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主编泰州关工委微信公众号、《泰州关工》月刊。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逐梦》《做中国最好》《升华在那一瞬间》等多部报告文学集。2005年8月获江苏省新闻副高职称。2023年10月获全国第五届“石膏山文学奖”提名奖。

责任编辑/孙明星

猜你喜欢
残疾人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苏州一光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