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马拉维,驭风少年逆天改命书写传奇

2024-03-06 02:18楠迪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威廉发电机

楠迪

2023年10月,毕业于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的威廉·卡姆万巴,在非洲马拉维成立了“创新中心”,致力于研发新设备,以改善当地农业。由于他的成就,他成了公认的马拉维创新研究的领军人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取得这样的成就之前,威廉曾是一个为温饱问题困扰的穷小子。

在13岁那年,威廉排除万难,利用废弃的发电机和自行车,成功地发明了马拉维的第一台风力发电机。他的这个发明不仅帮助当地民众战胜了旱灾,还为因贫困辍学的自己赢得了继续求学的机会。2019年,威廉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驭风男孩》。他的经历为那些处于类似困境的人指明了方向:只有依靠坚定的意志,我们才能活出最闪耀的人生。

天才少年的理想

在非洲的马拉维共和国,有一个名为卡姆库恩杜的小村庄,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玉米为生。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政策原因,他们经常面临饥荒的威胁。

1987年8月5日,威廉·卡姆万巴出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的父亲特瑞维尔·卡姆万巴是副村长,尽管他非常勤劳,但仍难以保证妻子和一双儿女吃饱饭。威廉的姐姐祖丽斯很早就辍学,跟随母亲艾格尼斯在家中做着繁重的家务,偶尔也接一些编织头发的手工活。与姐姐早早被定义的人生相比,威廉更像是在暗处蓬勃生长的藓类。尽管环境艰苦,但他身上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他对科学和机械极感兴趣,总是拆开收音机和自行车,研究它们的工作原理。威廉还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关于物理和电气的书籍。尽管贫困常常使他面临辍学的风险,但求知欲让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

凭借读书和在拆装中积累的经验,年仅十几岁的威廉成为村子里唯一的“修理专家”。村民们的自行车坏了,会找他修理;收音机不工作了,也会请他排除故障。凭借着越来越熟练的手艺,威廉居然能赚到一些修理费,虽然数目不多,但每次将钱交给父母时,他都会得到鼓励:“我的儿子,你真棒!”

尽管父母期许着,聪明的威廉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也明白,因为贫穷,读书对于威廉来说,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

1999年,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威廉才勉强读完小学。毕业那天,威廉对学校充满了不舍,一步三回头。他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到镇里的中学继续读书,因为高昂的学费是父母无法承受的。然而,看着威廉失落而无助的眼神,父亲特瑞维尔心软了。在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变卖了家里的部分口粮,筹集了威廉读初中的首期学费。当威廉听说自己可以去读中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兴奋得手舞足蹈、语无伦次,母亲拥抱了他,并告诉他:“记住,你是家里的希望,只有通过读书,你才能带领全家过上好的生活。”威廉郑重地点了点头。

一天三餐,威廉只能吃用玉米粉做的面团,还经常吃不饱。尽管生活艰辛,他还是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很快,威廉成为老师们眼中的优秀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大,他在物理课上了解到直流电的概念,并在心中萌生了一个小小的梦想。每天早晨,看着父亲骑着家里唯一的自行车去田里劳作,威廉总会激动地对父亲说:“将来我要给你买最好的自行车,还要在上面装上脚踏发电机,这样你就不必那么辛苦了!”尽管在父亲看来,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承诺,但他还是开心地笑了。

和所有村民一样,特瑞维尔非常努力,但时常挨饿,更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日子在这样的纠结和忧虑中来到了2000年。5月的一天,特瑞维尔在田地里焦虑地徘徊。他刚刚从收音机里得知,接下来的日子,整个马拉维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干旱。这一幕正好被刚放学就来帮助父亲劳作的威廉看到。他沉思片刻,转身跑回家拿起自己的“宝贝”,然后迅速回到愁眉不展的父亲身边。

威廉小心翼翼地说:“我想给您看一件我自己做的东西。”随着两根天线的对接,风扇缓缓转动起来,收音机里传出了悦耳的音乐。威廉告诉父亲:“这是我用捡来的材料制作的发电机,完全能够支撑一台收音机的运转。”威廉一边展示给父亲看,一边充满自信地说:“如果有合适的材料,我就能制作出更大的发电机,到时候我们就能自己抽水。”看着风扇越转越快,威廉也越说越兴奋,完全没有注意到父亲脸上不耐烦的表情。直到父亲一脚踢翻了发电机,并发火斥责:“我送你去读书,你却在这里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用!”

看着暴怒的父亲,威廉十分难过,他在心里呐喊着:我不是不务正业,我想造出风力发电机,让人们不再靠天吃饭!这个念头,从威廉第一次看到物理老师的自行车,发现蹬动车轮竟能驱动车灯发亮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然而,从未读过书的父亲不能理解威廉的想法。

那年的干旱如约而至。特瑞维尔带领全家,没日没夜地从沟渠里挑水浇灌庄稼。但一个沟渠根本无法满足全村人的需求,为了多抢一桶水,村里甚至发生了斗殴事件。见事态发展到如此境地,威廉决定跟父亲长谈一次,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得到父亲的支持。但在旱灾带来的惶恐中,父亲更是无心去听他天马行空的梦想,只甩给他一句:“如果你再这么异想天开,就不必再去读书了!”

威廉跑到村口的山坡上,独自坐到天黑。看着一片黑暗的村庄,一股沉重的压抑感袭来。在这个用电普及率不到2%的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与黑暗相伴,却从未想过要争取光明。或许,这就是贫穷带来的连锁反应:人们习惯于依赖和顺从,却不懂得主动改变。

逆境中不忘初心

面对父亲的斥责,威廉不敢说出他真正想要的——父亲的自行车轮子和轴承,他想用它们来制作一架风车。他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发电机,跟随父亲一起努力劳作。然而,命运似乎对贫穷的人们格外严苛。2000年7月,威廉所在的村子遭遇了史上最为严重的饑荒。由于粮食歉收,人们缴纳了沉重的赋税后,粮仓里的存粮已经所剩无几。

在饥荒初期,许多村民为了挣钱购买粮食,纷纷砍伐村前的大树,并卖给镇上的木材店。看到这一情景,特瑞维尔极力劝阻,他告诉村民们:“没有这些树,我们将失去抵挡暴雨的屏障,这可能会给村庄带来更大的灾难!”然而,饿极了的村民并不理会特瑞维尔的劝说。威廉见状,想到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提来一桶水,找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向大家现场演示:没有树木的遮挡,泥石流将会变成吞噬村庄的猛兽。但是,父子俩却被全村人视为异类,并遭到嘲笑:“你们愿意饿肚子,别拉上我们!”

厄运很快降临。连续几天的暴雨导致河流决堤,村子里的土地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全部被淹死。旱涝灾害就像一对狼狈为奸的魔鬼,总是如影随形。暴雨过后,村子又遭遇了长时间的干旱。

威廉目睹了父亲的绝望,因此,交不上后期学费的他被校长赶出学校时,一句话也没有多说,背起书包就走。物理老师卡奇贡达看着他的背影,叹息着说:“太可惜了!”从威廉第一次跑来询问他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时,卡奇贡达就对这个男孩的求知欲深感赞赏。然而,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他也只能向威廉解释“直流电”的基本原理,对于更深入的知识,他也解释不清。

辍学回家的威廉跟随父亲在地里辛勤劳作。因为天灾不断,村子里能够拿出粮食的家庭越来越少,饿死的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活。眼看着饥荒已无法逆转,政府才运来了两车救济粮。在疯狂的哄抢中,威廉帮助家里买到了30公斤玉米粉。然而,饥饿已经让人们失去了人性,仅有的玉米粉被没有买到粮食的人抢走了。当特瑞维尔从镇子里回到家中,得知这件事后,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以后我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吧!”可是,即便是这仅有的一顿饭,也只是三两口玉米面团而已。

为了决定每天什么时候吃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父亲认为应该吃晚饭,这样就不会饿得睡不着觉。但威廉认为应该吃早饭,因为如果饿着肚子,就什么事都做不成。父子俩的对话充满了无奈和窘迫。母亲默不作声,祖丽斯却再也受不了这种压抑,她尖叫着对父亲哭喊起来:“如果不是你去镇子上反映饥荒问题,粮食就不会被抢走!”特瑞维尔怔住了,母亲却“啪”地打了祖丽斯一个耳光,说:“如果你的父亲不去反映问题,那就不会有救济粮,就会有更多的人被饿死!”祖丽斯哭着冲出家门,她想不通,都快饿死了,父母的正义感还有什么用!

面对家中的混乱和即将断粮的困境,特瑞维尔仍然坚信能在土地里找到食物,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劳作。与父亲期待奇迹的心情不同,威廉却有自己的打算。每天劳动结束后,他都会前往镇子里的垃圾场,仔细寻找可以再次利用的物品。即使只找到几节废弃的电池,他也会如获至宝。因为他知道,将几节废弃电池连接起来,里面残存的电量就能汇集成一股电流。除了废弃电池,他还捡回了一些残缺不全的风扇叶片。通过拆卸和重新组装,他竟然积攒了几个完整的风扇叶片。

看着儿子捡回这么多“破烂”,母亲打趣道:“你是想把整个垃圾场都搬回家吗?”威廉笑着回答:“这些东西只要修一修,用处可大了!”在堆满了“宝贝”的屋子里,威廉常常陷入沉思。他做梦都想得到一个发电机,如果能让父亲同意把心爱的自行车送给他,那距离实现梦想就不远了。但无论是发电机还是自行车轮子和轴承,都是威廉无法得到的。苦闷之余,他告诉自己:“我的头脑不能只是摆设。”于是,辍学的威廉借来朋友的笔记学习,还常去学校的图书馆自学。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威廉就系统地读完了《科学能源》这本书,这本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旦学到了理论知识,威廉就会迅速将其付诸实践。他把从垃圾场找到的没有电的电池、水泵、电线和生锈的马达用来组装书中所描述的东西。

即使极度饥饿,威廉仍不忘初心。他将风车的电线连接到捡来的汽车电池上,制造出一台发电机,为家里的四盏灯泡和收音机提供电力。这一发明的成功让威廉看到了希望,他鼓起勇气对父亲说:“我想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我要制作一台能够抽水的大型风力发电机。”这个伟大的理想在父母眼里却是疯狂的,他们说:“你真是读书读疯了!”

拯救万众于苦难

因为贫穷,民智不开,村民们只能将目光局限在脚下的土地上,宁愿相信巫师祈雨,也不愿意相信风力发电机能够改变命运。而威廉通过学习,接触到了生活范畴以外的世界。尽管面对否定和质疑,但他内心的坚定支撑着他继续前行。他自学、动手组装,图书馆和垃圾场成为他最常去的地方。但因为他不是学生,学校的图书馆对他下了逐客令,甚至有人嘲讽他是“不支付学费、厚着脸皮来窃取知识的小偷”。尽管背负着这样的骂名,威廉也没有放弃。他每天都会去学校碰运气,有时遇到好心的看门人,他就可以在对方同情的目光中进入图书馆。但大多数时候,他都会被拒绝,只能在被奚落后无奈返回。

2000年10月的一天,威廉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意外地遇见了姐姐和物理老师卡奇贡达。看见两人亲密地站在一起,懵懂的少年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走過去跟老师打招呼:“嗨,您是在跟我的姐姐约会吗?”不等老师回答,他又狡黠地一笑:“如果您能让我进入图书馆,那么这件事情我可以不告诉父亲。”

面对昔日学生明目张胆的“威胁”,卡奇贡达也笑了,他非常理解威廉的心思,也很乐意成全他。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着威廉去了学校图书馆,并告诉看门人:“我们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以后,威廉就是我的助理,负责查阅资料,请你们不要阻拦他。”像是达成了某个共识,威廉和姐姐相视一笑。

贫穷如同一座牢笼,将人们牢牢地束缚在原地,使其备受折磨。然而,在贫穷面前,有人选择卑躬屈膝,也有人选择不甘现状,努力打破枷锁,逃离牢笼。威廉·卡姆万巴就属于后者。尽管整个马拉维地区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已成百上千,尽管他每天只能吃一顿分量极小的玉米面团,但威廉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因为饥饿,母亲的双腿已经浮肿,父亲的眼神也失去了生气,而威廉则瘦得像一根麻秆。整个家庭陷入了绝望的挣扎,面临崩溃的边缘。垃圾场的废料极度匮乏,威廉很难收集到所需的材料。他深知,自己的发明每延迟一天完成,就会多增加一些饿死的人。

2000年11月17日,祖丽斯离家出走了,她在留下的信里写道:“我走以后,家里就少了一个吃饭的人,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母亲艾格尼斯看着女儿的信,掩面痛哭。威廉随即在自己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个半新的发电机,那是从物理老师的自行车上拆下来的。桌子上还有姐姐留下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一直想得到它,现在它属于你了。”

威廉抱着发电机和姐姐的信来到母亲面前,他含泪对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并说:“如果姐姐的出走还不能让父亲醒悟,那么我们只能坐等饿死了。”

对于艾格尼斯来说,祖丽斯已经是她失去的第二个女儿了。在多年以前,她曾因为没钱去医院,眼睁睁地看着三个月的大女儿高烧惊厥,不治而亡。这一次,她决定站出来,说服固执的丈夫。她满脸泪水,对特瑞维尔说:“因为贫穷,我又一次失去了一个女儿,如果再让我失去儿子,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你知道吗?你的自行车并不能改变贫穷,但也许儿子掌握的知识可以,你为什么不让他试一试?”

妻子的哭诉,终于打动了特瑞维尔。他找到威廉,郑重地对他说:“我愿意把我的自行车,连同我的信任一起交给你。”威廉激动地站起来,眼神坚定地告诉父亲:“我一定能造出一台抽水的风力发电机!”

威廉相信,风是唯一能改变贫瘠乡村的能量,他立志驾驭大风。这位13岁的少年终于要开始动手制作一架真正的风车,用于灌溉干裂的土地,使庄稼结出果实。父子俩一同前往镇子,在铁匠铺里,特瑞维尔亲手锯下了自行车的大梁,拆下轮子和轴承,交给了儿子。威廉郑重地接下,他明白,这不仅是父亲的“挚爱”,更是拯救万众于干旱苦难的希望。

在特瑞维尔的带领下,村民们怀着最后的希望,一起砍伐树木搭建高台。在众人的协助下,一个简易到不能再简易的风车终于在村庄里竖立起来,它成了所有人生存下去的希望。当威廉站在高台上转动轮子,利用惯性让风力驱动风扇时,发电机上的电源指示灯从一个微弱的红点逐渐变得比太阳还要耀眼。在全场屏息以待的紧张气氛中,水泵开始转动,一股清澈的水从井中流出。紧接着,水流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股喷涌的水柱。在引水沟的作用下,这股水流缓缓地流入了干涸的田地……

特瑞维尔激动地跑向儿子,这个曾经被他斥责和质疑的孩子,真的亲手制造出了一架能够发电的风车!在父亲宽厚温暖的怀抱中,威廉低声呢喃:“我尝试过,我做到了!”这句话后来一度成为激励整个非洲的流行语。

威廉利用自行车的零件发明了风力发电机,使土地得以恢复生机。村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实现了用水自由。这件事被广泛传播后,引起了一位名叫詹尼斯的老教授的关注。一个13岁的农村孩子拯救了整个村庄,这样的壮举深深打动并震撼了詹尼斯。因此,他决定资助威廉继续完成学业,并安排他进入首都利隆圭的国际学校圣经学院读书。

2010年,威廉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录取。此后,他频繁地出现在各个大学,和师生们交流。他的想法很简单:“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即便是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我们也能逆风翻盘。人生总是充满挑战,但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实现。而知識,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最大推手!”

同年年底,讲述威廉成长和发明故事的书《驾驭风的男孩》出版,并迅速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威廉的故事从此从马拉维的乡村传遍了世界,成了一个激励人心的传奇。

2013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威廉评选为“30岁以下改变世界的30人之一”。2019年,《驾驭风的男孩》被改编成电影《驭风男孩》,并被奥本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定为必看影片,旨在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向上,发挥创新精神。

威廉·卡姆万巴的人生虽然开局充满悲苦,但他凭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一个照亮他人的灯塔。威廉于2023年在马拉维成立了“创新中心”,致力于研发新设备以改善当地农业。他告诉全世界:“只要你有足够的坚持,在逆境中拥有强大的内心,并且敢于行动,那么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包裹会为你打开,里边藏着你想得到的一切。”

编 辑/朱艳君

猜你喜欢
威廉发电机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破耳兔
笑声发电机
《静物与秋叶》
一粒沙子
大型发电机励磁用旋转变换器的开发和应用
随身携带的小发电机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原理的逆变器控制策略与仿真
威廉·福克纳的《熊》
柴油发电机负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