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听音问廉绵州行 在一线写好惠民答卷

2024-03-10 10:55杨智淋费蓉
廉政瞭望 2024年2期
关键词:绵阳监委专项

杨智淋 费蓉

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浪生(中)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调研基层监督体系建设情况。(何其军/摄)

3.2万余名干部深入一线,基本实现全市常住人口走访全覆盖,累计收集问卷100.33万份,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意见建议5.8万余个,推动解决5万余个。

这是自2021年5月绵阳市启动“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以来,截止到2023年12月的一组关键数据。走访干部之多、覆盖群众之广、化解问题之全,在当地开展的专项行动中尚属首次。

近年来,立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绵阳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深推进“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组织广大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听民声、问民意,聚民智、解民忧,推动问题诉求在一线解决,发展动能在一线汇聚。这既是一次干部作风大转变行动,也是一次民生诉求大起底行动,更是一次夯基固本促发展行动。

聚焦全覆盖,三维发力系统推进走访工作

用两年半的时间,对全市常住人口实现走访全覆盖。对于这样一场时间跨度长、目标对象多的专项行动来说,如何确保工作推进的高质量?这离不开科学有序的组织领导和细致合理的调度安排。

高质量推进首先从健全领导机制做起。此次活动一开始就在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由设在市纪委监委的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实施,各级各单位(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具体开展,从而在横向上构建起“党委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责”的工作格局,在纵向上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力量体系。

“就是要以市委主导联动纪委主推压实部门主责,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真正把群众心声听进去、把人民意见问出来。”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浪生表示。

“统”是为了攥指成拳,确保步调一致。“分”则是为了契合实际,推动精准施策。在此次行动中,依据不同地方状况和走访对象特点,绵阳还强调分类问需。

比如,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各类市场主体、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家庭等三类走访对象,由市黨廉办分门别类设计走访问卷,突出“问”的针对性;由市委组织部走访市级党代表、县级党委统筹走访辖区各类市场主体、乡镇(街道)包片领导和村社各类干部走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家庭等,以此提升“访”的精准性。

由于“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历时两年半,为避免工作一阵风,绵阳从时间维度上将该项工作与不同时期内的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避免重复部署给干部群众增加负担,又保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势。

2021年,将“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2022年,将其与省纪委监委“大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理念和绵阳市委“一线工作法”统筹起来抓落实;2023年,结合省纪委监委“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活动,深入开展基层走访……

除了从责任和时间两个维度,以系统思维有节奏、分步骤推进“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外,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还从信息技术层面发力,研发运用“听音问廉”小程序、“双听双问”走访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开展问卷分析、数据比对、问题反馈、决策咨询等工作,有力提升工作效率。

责任纵横联动、时间远近结合和科技赋能效率,三维同步之下,“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得以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紧盯身边事,点面结合高效回应群众关切

“这条路硬化后好多了,车子进来了,我种的折耳根不用再靠两条腿运了,采摘和运输成本省了许多!”不久前,江油市青莲镇苏溪村村民面对前来回访的该镇纪委工作人员高兴地说道。

苏溪村位于青莲镇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折耳根及莲藕种植大村。4组和9组的田间生产道路,原本是一条泥巴路,路况不好,常被村民调侃道:“大坑能养鱼,小坑能卧驴。”偏偏这条路是村里的主要道路,涉及30多户农户和100多亩土地农业生产,坑坑洼洼的道路不仅制约了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通过“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青莲镇纪委赓即督促分管农业的镇领导、农服中心人员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仅半个月就完成这条长2.2千米、宽3米的道路硬化工作,解决了村民运输困难的问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衣食住行、教育就医、生产经营,群众的关切反映在方方面面,表现得各有不同。在绵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和跟进保障下,该市各级各部门从群众关切的身边小事做起,通过一线听音问需,让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同答“一道题”。

市卫生健康委部署开展“换位检视”行动,让干部以患者身份实地体验诊疗过程,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效率低、态度差等问题58个;涪城区新皂镇改造提升农村公交候车亭,惠及周边10个村(社区)1万余名群众;安州区河清镇安装长约500米的污水管网,彻底解决永河社区、金花村区域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问题;平武县木座藏族乡新驿村安装46盏路灯,照亮周边群众夜间归家路……

汇点滴之功,成涓流之势。一件件群众身边小事的解决,换来的是干群关系的和谐和群众获得感的持续提升。

“当然,群众诉求各有不一、复杂程度因事而异,不能指望一次听音问廉就解决所有问题。为此,我们以结果为导向,坚持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协商办、重大问题专项办,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回应群众关切。”绵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温亚彬表示。

吃水难、水质差、老停水等用水方面的问题,此前在游仙区各级干部的走访过程中反映较多。为提升系统性治理成效,游仙区跳出个案解决思路,于2021年9月将“3年内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写入该区第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在游仙区纪委监委的常态监督跟踪下,该区主责部门围绕加强农村供水保障这一主线,靶向精准护水源、规范高效建水厂、齐抓共管提水质,经过两年多的治理,该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逐步规范,水质合格率稳步提升。

如今,游仙区198处村级小型供水站纳入规模化供水管理。武引二水厂一期工程设计日供水量2.9万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保障该区南部片区17.3万人饮水及工业用水需求。

做实“后半篇”,改促并重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点面结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绵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结合走访获得的信息,系统分析群众关切的焦点、重点和难点,扎实做好走访“后半篇文章”,精准有力找准专项治理点位,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既然工作部署这么周密,为什么有人花二十万元买了车,还在领取低保?”

2023年12月,一场以《剑指形式主义,转变基层作风》为主题的绵阳市《阳光问廉》专题节目,曝光了该市盐亭县多地存在的低保复核流于形式、动态管理“层层失守”等问题。直击痛点、回应关切的节目内容,吸引近75万余人次观看、6万余人点赞。

这一问题的发现就源自前期的基层走访。节目曝光后,在紀检监察机关的督促下,盐亭县已主动追回救助资金3.7万余元。为推动标本兼治,绵阳市纪委监委已向市民政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问题,并在全市低保领域部署开展专项治理。

从走访发现问题、公开曝光问题再到专项治理问题,进而实现从解决一事到治理一域的有效转变,正是绵阳做深做实“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后半篇文章”的实践路径之一。

“前期干部通过走访获知的群众诉求,既是问题清单同样也是治理点位,我们坚持每年选取不同的小切口,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其目的就是要让治理的方向与群众的期盼更好对接,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田佳龄介绍说。

在此次低保领域专项治理之前,2022年,结合该市《阳光问廉》专题节目曝光的“转供电”违规加价问题,以及前期广大干部走访各类市场主体收集到的营商环境方面诉求,绵阳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清淤治乱·清风护航”专项行动,明确一线监督“护航”、从严查处“清淤”、专项整治“治乱”、协作配合“聚力”、激励担当“撑腰”等五大行动,一体推进监督、查案与治理,以有力监督、有效保障净化绵阳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助力当地经济社会跑出“加速度”。

在前述工作基础上,以“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为撬点,结合日常监督、查办案件等各方面情况,绵阳各地还因地制宜探索做实主责主业的有效机制,持续放大该项活动的治理价值。

三台县纪委监委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建立“纪委书记+田长”双链协作监督机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北川羌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依托石椅村先行经验和当地多方民意,探索建立“会站点台”基层监督贯通协同体系,有效提升基层监督效力……

随着更多挖掘提炼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带来的治理效应和民生价值仍在继续并深化拓展。

猜你喜欢
绵阳监委专项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绵阳为中医药“强身健体”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