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运用“关键一招” 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质效齐升

2024-03-10 10:55赵扬
廉政瞭望 2024年2期
关键词:巴中市督查片区

赵扬

巴中市南江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蹲点督查”中深入产业园走访了解产业奖补资金落实情况。

小孔成像,线索有樣;“管”中窥豹,可知全貌;扫描六棱块,透视微腐败……这是在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第二次片区推进会上,巴中市纪委监委向全省乡村振兴监督者,甄选推介的一批查找农村水、地、路建设项目问题线索的“关键一招”。

去年以来,巴中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737条,立案641人,党纪政务处分376人,清缴涉案资金1393.34万余元,削减政府不实债务7.45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务院表彰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取得的这些成果,是巴中市总结提炼基层监督“土办法”,练就“关键一招”加强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的生动实践。

确定监督方向:基层群众可感+基层纪检可干

乡村大地广袤无垠,乡村振兴点多、面广、战线长,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和环节,面对这一宏大课题,监督的方向在哪里?执纪的重心又在何处?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乡村振兴专责监督必须回答的首要之问。

巴中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吃水难”“行路难”“产业难”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当地群众,也制约着群众发展致富。据统计,巴中市脱贫攻坚以来实施的农村项目中,安全饮水、高标准农田、村组道路等“水地路”项目资金量占到了总投入的40%以上。

而在当地开展的2022年度、2023年度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集中公开放榜活动中,群众就“水地路”相关领域的问榜数占到了总问榜数的30%以上。有群众反映“村道路不到一年就翻砂”,有群众埋怨“村里的堰塘关得住月亮,但关不住水”,还有群众投诉“八年过去了,种下的核桃树为什么还不挂果”……

水、地、路、产业等问题,是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集中的痛点,也是制约乡村振兴成色的堵点,更是基层监督护航民生的着力点。巴中市纪委监委决定,紧紧扭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放,划定水、地、路三条战线,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启乡村振兴“清风”行动。

锁定案件画像:“二量”+“三纸”问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监委统一部署,巴中市纪检监察系统坚持“办最该办的案,查最该查的人”,在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领域查处案件500余起。

“通过逐案解剖分析,我们发现,虚增工程计量、降低工程质量等‘二量问题,既侵吞财政资金,又侵蚀群众获得感,情节最恶劣,反响最突出。”巴中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岳啸文分析道,从该市查处的相关案件来看,擅自变更项目或实施内容,违规少建、多建、虚报隐蔽工程量等工程计量问题,以及施工过程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工程质量问题占比达30%左右。

“此外,纸上规划、纸上监管、纸上验收等‘三纸问题,是‘二量问题的因,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果。”巴中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马同沛补充道,“‘二量是腐败问题,‘三纸是不正之风,二者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也就必须同查同治。”?

但面对全市清理排查出的7470个“水地路”建设项目,又该如何精准出击发现问题线索?巴中市决定先谋定一域,再统筹全局。先向各县(区)发出“蹲点督查”通知,要求组建蹲点专班,综合监督、办案、巡察等情况,选取1—3个项目较多、资金密集、问题较为突出的乡镇,组建“委领导+室组地”蹲点督查专班,采取现场测计量、核质量、访群众、比数值等方式,倒查施工、验收等环节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发现问题线索的同时,总结出监督检查破题方法。

如,巴州区纪委监委在曾口镇开展为期20天的“水地路”专项蹲点督导,发现计量造假等问题线索16条,立案10件,并总结出看路基厚度检测报告、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检测报告查虚增工程计量法,以及查一片不如蹲一点的督查理念。

又如,通江县纪委监委选取安全饮水项目多、群众用水反映强烈的诺水河片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蹲点督查”,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析,一个案子一个案子解剖,发现虚列项目套取资金等问题线索6条,立案7人,组织处理7人,并探索得出了“建立问题池、绘制热力图”这一监督路径,实践总结出了“盯蓄水快慢,让时间检验”等监督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关键一招”。

锚定监督办法:“关键一招”+三层协作

平昌县江家口镇纪委通过“泄水孔”测量法,快速计算挡墙、堡坎的工程方量,揭开了道路施工方虚增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巴州区玉堂街道纪工委通过“卫片图斑”回溯法,锁定联建住房面积超标和占用基本农田违法事实,并查实相关基层干部纸上监管、纸上审批的责任问题;恩阳区玉山镇纪委通过管网“水力计算法”,倒查供水主管管径标准,揪出偷工减料及验收走过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随着“蹲点督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实践中练就了“关键一招”。

“一开始,那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泄水孔,一个被人忽略的防护立柱,一个不屑深究的测量数据,但因为有人敢于较真、敢于斗争,才有了最后的真相大白。”巴中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曹曦文介绍。去年7月,该市召开“水地路”专项整治推进会,县区纪委监督检查室、片区纪工委、乡镇纪委等211个单位负责人,带着自己的“关键一招”前来切磋交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洪斌现场随机点名“晒招”。

“晒招”的目的,是倒逼干部找招,也是教会大家用招。会后,巴中市纪委监委精心甄选50个“关键一招”,紧扣水、地、路、苗四个领域,聚焦“二量”“三纸”突出问题,结合《四川省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指引》形成监督手册。自该手册推广运用以来,巴中市在相关领域发现问题线索数上升74%,立案率上升86%。

“镇村纪检干部用‘关键一招收集反馈问题,市县纪委监委及时总结推广,这就形成了‘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岳啸文介绍,“从发现一个问题线索到查办一起案件,再到治理一个领域,镇村层面和市县层面是首尾两端,中间则由片区纪工委发挥‘智力集结的优势,保证案件查办质效。”

如,巴中市巴州区由3个片区纪工委统筹22个乡镇(街道)纪(工)委,从线索研判、案卷审阅、办案安全三个方面实施调度。针对难办的问题线索,适时开展线索集体排查,提升处置精度;针对难办的案子,及时审阅乡镇纪委办案卷宗,动态整改程序、证据方面的问题;针对办案安全,建立片区安全员队伍,以“1名安全员+1名监督员”的配置,全程督促落实办案安全规范。2022年以来,巴州区乡镇纪委案件查办平均周期从45天下降至23天,补证案件占比从47.3%降到24.5%。

“我们坚持办最该办的案、查最该查的人,从严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贪污侵占、虚列套取、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风腐案件31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40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8期36件。”马同沛介绍。此外,该市还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人、权、事、钱”,起底行业领域乱象及遗留问题,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监管盲区、政策堵点、制度短板,建立《村级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管养机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统一交办机制》等制度机制28个,切实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有效的监督让巴中乡村振兴的底色更靓、成色更足。

猜你喜欢
巴中市督查片区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巴中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巴中市巴州区第11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