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定位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4-03-12 04:25张超民吴欣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2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慈溪市优化路径

张超民?吴欣欣

摘 要:慈溪市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角度出发,结合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区域内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当下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和交流文化的实体空间。文章通过对慈溪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考察,发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具有构建文化场域、强化文化交流、激发文化意识的三重价值。为深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时代文化使命,当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仍需围绕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强化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展开,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实现高质量发展。

關键词:新时代;公共文化空间;价值定位;优化路径;慈溪市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

Value Positioning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 A Case Study of Cixi City

Abstract Cixi City, guided by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and in alignment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onstructing the "Fifteen-Minute" cultural spher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s within its region.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serve as crucial platforms in carrying out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providing tangible venues for showcasing and facilitating cultural exchange.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in Cixi City,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triple value proposition, which includes the creation of cultural domains, the reinforce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stimul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To deepen urba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fulfill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spaces should continue to focus on three aspects: integrating cultural resources, building cultural brands,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 By doing so, it can promote cultural prosperity in societ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era; public cultural space; valu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path; Cixi City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1],并要求相关文化机构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21年7月,浙江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浙江省各级行政单位要围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价值为核心在市、县、乡三级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慈溪市作为宁波市代管县级市,以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抓手,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城市的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提供文化传承与休闲的场所,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群众生活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随着消费经济的全面崛起,众多传统行业亦开始了自身转型之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由政府部门引入市场资本而共同打造的“文化+服务”一体化空间的有益尝试,不仅改变了以往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与融入消费经济时代读者对文化休闲的高品质要求,更在以“快”为称的城市生活中构筑了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交往场所,让市民在基于人格化的交往活动中共同促进城市公共性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3]。在此种意义上,学界对其亦保持着较高的学术热情,展开了诸多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概念内涵、价值功效、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一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概念内涵。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公共文化空间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区别,如李建霞等人认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包含了单一型与共建型两类主体模式,二者均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创新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即是将文化与服务予以有效结合,实现颜值与品质、阅读与互动兼具的新型文化生活空间,已成为集阅读、休闲、消费、交往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空间[4]。二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价值功效。较之传统公共图书馆简单的图书借阅服务,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的模式,让其具备了独特的建设优势。司新丽认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不仅能在学理层面拓宽图书馆学内涵与外延,亦能在实践中实现公共图书馆供给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提高服务覆盖面,使之有助于提升网络环境下纸本阅读的文化氛围[5]。三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童莹认为当前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仍存在着“量”与“度”方面的建设不足,且对商业化功能过度追求侵蚀了其本身具备的社会功能,故需从提升市民主体意识、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丰富服务内容以及突显社会公益性等方面加以改进[6]。

需要指出的是,学者们仍主要将视野聚焦于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本身的探讨,相对忽视了其衍生的城市治理价值,诚如列斐伏尔所言,“空间是一个中介,即一种手段或工具,是一种中间物和一种媒介”[7],尤其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本身即是阅读、休闲、消费、交往等多元空间相互交织的复合式空间,实现了空间压缩与延展的内在统一。在空间内部实现读者的氛围带动与素养提升,在空间外部借助空间基点实现城市软治理的持续升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与运营契合了社会对文化品质与环境的高要求,亦助益着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展现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文化名片[8]。慈溪市通过以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为空间基点,打造区域内特色公共文化空间网络,使文化不仅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以慈溪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慈溪市实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行动路径,总结出相关经验,探索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思路。

2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定位

浙江省慈溪市位处中国东部,毗邻上海,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 521.58亿元,常住人口为186.5万人,区域面积为1 361平方千米,是2022年被评为Ⅱ型大城市的四个县级市之一。虽然慈溪市在经济上已实现高速发展,但文化上建设的滞后却使城市的发展开始呈现“短板”效应。近年来为改变这一现象,结合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契机,慈溪市逐步推进图书馆、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认为空间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三元属性,并建构了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位一体的空间观[9]。由此,以新型阅读空间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传播文化、破除信息贫困、凝聚城市文化意识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2.1 构建文化场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观念。在商业化和泛娱乐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作为人民群众精神的主体涵养地位逐渐被弱化,难以保持独特性和纯粹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以空间建设为核心,构建出一个独立的物质空间,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展示、传承和交流的平台。通过文化的逐渐涵养,尤其是在各类传统文化要素的装点之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浸润出不同的文化底蕴,即独特的文化场域,传统文化亦会由僵化文化转变为活态文化。慈溪市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打造之初便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将越窑青瓷、瓯乐艺术、横河剪纸、三北古乐等传统文化元素融于装饰之中,使传统文化由“想象”变成“具象”,如溪上书房以非遗、青瓷、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主题进行集中化展示。并且在慈溪市图书馆的带动下,慈溪市各公共文化空间2022年全年共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涉及传统文化宣传类的活动20余场次,包括阳明心学、活字印刷、四大名著等传统文化,参与群眾超过1 000人次。由此,在这类文化场域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可借助场域的渲染力让人们潜移默化地关注文化、认同文化。在活动的开展中亦可使传统文化更具活性,从而激发人们兴趣,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主动地宣传文化、保护文化。

2.2 强化文化交流,重构城市社交网络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集聚地,城市社交网络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繁荣息息相关。然而,在现代城市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社交方式趋向于虚拟化和碎片化,城市社交网络逐渐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建设以书籍阅读为主导的物质空间基础上也注重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形成具有文化特性的微型社会空间,给予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交流形式,鼓励人们深入探讨、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想、经验和感悟,从而建立起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社交关系,引导城市社交网络向深度交流转变。截至2022年末,慈溪市共建成7家城市书房、102家社区/村图书室、109个图书流通点,实现从点到面的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并在2022年开展文化讲座17场次,参与群众近2 000人次,为区域内群众提供一个以文化交流为主旨的社会空间。如2018年建设的慈溪书房·明月书院,集借阅、藏书、休闲娱乐、讲座沙龙、独立钢琴房等为一体,实现“文化”与“交流”相交融,为参观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机会。在多元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强化区域内群众的文化交流,并通过各个分散的公共文化空间相互联合形成的文化服务网络,引导广大群众形成新时代的社交网络,在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知识分享和社会互动的同时实现城市社交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2.3 激发文化意识,凝聚社会发展共识

文化意识是指个体和社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而社会发展共识则是指社会各界对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共同认知。激发文化意识和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内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交流平台,成为区域内群众性的精神空间,使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在此认知基础上形成关系联合体。具体而言分为三点:其一,促进社会融合。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打破了社会的隔阂,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其二,增进社会互信。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知识分享和思想交流,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互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三,强化社会参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讲座,鼓励人们参与社会讨论和公共事务管理,凝聚了社会发展的共识,推动了城市的进步。慈溪市截至2022年共建成文化礼堂近300家,其中在城市内或城郊的共有100余家,其具有的文化传承、阅读休闲以及基层治理功能,在为辖区内群众提供阅读新去处的同时,也成为社区开展社区治理的新平台。如白沙路街道长春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百姓书场讲故事”活动,以评书的方式给予了群众书籍阅读的新体验。此外该社区还将文化礼堂部分区域转换为便民服务站,也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通道之一。

3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优化路径

公共文化空间既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获取知识、享受艺术、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浙江省慈溪市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出长期努力,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以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硬实力”的发展,形成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社会大环境,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10]。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慈溪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仍存在发展滞缓的问题,故本文从文化资源、文化品牌以及文化意识三点出发,探索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有益路径。

3.1 整合文化资源,展现活态城市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内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文化要素,如民俗、曲艺、书籍以及文创等传统或非传统的元素。然而,在商业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城市虽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却受到经济发展的挤压,零散地分布在城市内各个区域、各机构乃至各居民区内。由此,借助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场域的渲染作用,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空间,在空间内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文化输出,使固态文化转变为活态文化,进而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11]。其一,联合文化供给主体,将零散的文化机构进行联合,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内进行统一展示,借助文化展示平台的文化展示功能让人民群众近距离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如展览、演出和培训等活动。其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再发展。文化服务的核心在于使文化有效化,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推动文化宣传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性传承,同时也积极与市场要素相结合,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市场,赋予传统文化以经济属性。其三,强化合作交流,不断引进优质文化资源,通过与外界优秀文化进行合作交流,使城市内文化的供给与时俱进,通过吸收外界文化的有益方面,对本土文化进行改造,使其更契合时代发展特征。

3.2 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名片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集中展示,凝聚着地方文化底蕴,体现着地方文化特色。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打造文化品牌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可以让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人才、投资和游客,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和认知。然而,文化品牌的打造一直都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点难题,文化品牌的弱化不仅无法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更难以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助力[12]。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个契机,以公共文化空间为核心构建的文化品牌能够借助文化实体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在城市范围内以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空间属性形成文化网络,逐渐成为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其一,依托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打造独特文化品牌。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基因,通过充分利用和展示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可以形成城市的独特文化品牌。其二,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明确文化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突出文化形象和理念,通过建立专业的品牌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来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其三,注重文化体验和参与。通过公共文化空间举办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文化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和参与到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同時还鼓励社区和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强文化的基层力量和社区凝聚力。简言之,在促进文化品牌成为城市符号或标志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文化品牌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体验和参与。

3.3 强化文化认同,凝聚社会文化意识

在网络泛娱乐化倾向日渐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强化文化认同和凝聚社会文化意识变得愈发重要。文化认同是个体对自身所属文化群体的认同,而社会文化意识是整个社会对共同文化价值和身份的认同[13]。当个体对自身所属的文化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时,会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群体的存在和差异,从而减少文化冲突和偏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多元共融,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即是从精神空间的角度以共同文化为纽带强化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在持续发展中凝聚出社会文化意识。其一,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打造文化讲堂、文艺汇演、文化茶话会等活动,让居民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将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辐射到居民当中,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其二,强化社会融合和自信。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从而强化文化自信,并形成新的文化意识。其三,推动文化发展与创新。将不同时代元素融入到创作和表达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使文化具备商业价值,以此来提升文化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群众对文化的重视度。综合而言,通过加强文化认同,个体和社会可以更好地建构身份和凝聚力,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多元共融。

4 结语

慈溪市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一直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慈溪市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向市民提供了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凝聚社会发展力量、促进社会融合的纽带。广大群众可以在公共文化空间内部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分享文化体验与感悟,唤醒文化意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分三个层面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来构建文化场域,使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展示平台,拉近文化与群众的距离,推动文化与群众的一体化;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强化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在社会中的流动,并据此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名片;从精神空间的角度来激发文化意识,强化文化认同,将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点、思想意识转换为社会发展共识,从而推动社会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慈溪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能够继续深化和拓展,注重于公共文化空间的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技术的更新以及文化形式的创新等方面。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地区性的独特文化。由此使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社区的中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更多的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涌现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J].政策瞭望,2021(7):7-26.

[3] 黄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发展路径[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5):5-9.

[4] 李建霞,文卫华.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趋势探析[J].出版广角,2019(8):19-21.

[5] 司新丽.北京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特点、价值与发展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1):64-70.

[6] 童莹.均等化视域下新型阅读空间公益性与经营性障碍破解研究[J].编辑之友,2020(9):33-38.

[7] 陈义平,王杰.政党建设社会:新时代推进社区自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基于皖中J社区的案例分析[J].求实,2022(5): 38-49,110.

[8] 张超民,汪甜甜.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界,2021(4):5-7,16.

[9] 刘怀玉.现代性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的生产: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为研究视角[J].国外理论动态,2023(1): 58-68.

[10] 华东杰.共同富裕背景下提升基层全民阅读服务效能的实践与思考:以慈溪市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2(11): 34-37.

[11] 崔烁.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精细化治理:转向、维度与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22(10):31-39.

[12] 姚瑶.基于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J].文化学刊,2022(2):21-24.

[13] 刘慧梅,贾胜枝.休闲何以定义自我?——休闲与个体、社会和文化认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1):194-203.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慈溪市优化路径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
慈溪市桥头镇森林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古灵精怪的他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