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实施路径*

2024-03-12 03:46孙姣娥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致性习作标准

孙姣娥

(太湖县新城小学 安徽安庆 246400)

引言

近年来“教学评一致性”渐渐走进教学视野,以此审视小学习作教学评价,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效评价激励弱”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学习互动差”,对于写作兴趣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学习效果较差。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认识到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思维框架下,评价是课堂推进的“导航信息系统”,与目标匹配、指标清晰、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评价,能够为提升习作学习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了解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学生是否拥有成功的学习经验。在习作教学中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评价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让评价从任意走向理性,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追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如下路径来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

一、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

(一)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体系中,通过协调与匹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成果评价,三位一体,实现“所学即所教、所学即所评、所评即所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立足于“与课程标准一致”的前提,要求我们在评价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习评价标准的设计要指向习作目标。而有效评价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条件,它可以保证学生思维方向的准确性、方法的有效性与方式的科学性。教师以此为参照物,才能检测学生的达成情况,这也是判断“教师上课教学效果怎样以及下一步教学如何展开”的重要指标。专家在对“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的解读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关键,评价标准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通过分析评价能诊断出学习研究结果的质量,并以此为起点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因此,有效的或高质量的教学评价需要有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标准,教师才能准确判断学生试写文章的好坏,及时找到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学生才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真正成为“明白的学习主人”。那种没有锁定目标的传统评价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在评价标准和学习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老师站在讲台上以“教学目标”作为指路明灯,才能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二)依据核心目标,设计适切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一致性”框架中的习作教学评价标准是有依据的,它与目标紧密相连,我们必须找准核心目标来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教学活动就会随时偏离轨道。如:课题组老师在磨课时,在“他了”的初试身手、多维评价环节,因没有找准核心目标,评价碎片化,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活动开展杂乱无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后来,大家经过反复推敲打磨,直指核心目标“抓不同寻常”“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设计了如下评价标准:

“初试身手”评价表

在此评价表中,教师从学习的核心目标出发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指向非常明确,让学生明白如何检测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下一步评改习作指明了方向。评判一节习作课是否高效,要看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是否达成。如“我把学生带往哪里”“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是否真的会了”,这些都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那些没有指向精准教学目标的评价就像是空中楼阁。

二、评价语言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一)传统习作教学评价的不足及其成因

在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课堂中,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教学评价基本上是法官式的“一笔定音”,评价语言多通用,如句子流畅、语言生动、中心突出、人物形象生动、描述具体等。不管内容,不管主题,都是这样一个老套的“笼统模式”。这样的评价表面看来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品味,背后问题多多。究其主要原因,是在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教学之前,教师缺少系统的评价设计,总是停留在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上,课堂上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二)评价语言要具有针对性、艺术性、策略性

“教学评一致性”让我们明白教师评价时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缘何而评。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小学习作教学的评价语言与方式,用评价为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理性导航,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具体、简洁,注重评价语言的针对性、艺术性和策略性,进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释放个体成长潜能,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课堂中老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单调、指向性不明确,鼓励性评价过于简单和泛化,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比如学写导游词,第一次试写后,笔者做了这样的评价尝试:“谁来点评一下这个小导游的导游词?”听了学生的点评,笔者即时评价:“你真是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为了更好地介绍这座桥,你有什么建议吗?”“你的建议考虑周到,谢谢你!”笔者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发言的态度,然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每名学生的自我学习感悟,尽量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肯定。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高低,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写作基础。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多元,除了教师点评以及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评价,从而提高写作能力。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正视自身问题,鼓励其通过自主参考、模仿他人等方式,总结自身习作的不足,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细化评价,层层深入,融入指导全程

(一)细化评价,全程嵌入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学评一致性”意味着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的“小结”,应将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学会将概念化的、抽象化的评价细化成多个维度,“镶嵌”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中。从学生角度看,如影随形的评价能让学生清楚“我已经到达哪里了?”“我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要怎样做才能实现最终目标?”;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用评价不断地检测学生,“学到哪里,评到哪里,教到哪里;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应进行及时、适当的评估,判断学生现有学习经验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准确地诊断学习的困难和障碍,并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处方”。

如:在“他了”习作教学中,因核心目标是通过“抓不同寻常”“多角度”等主要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于是笔者设计了四个评价任务,嵌入整个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一是在“读题审题明确要求”环节,通过学生读读、说说以及回忆生活中难忘的瞬间,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主要写什么。此处评价标准是“明确习作要求”,评价主体是学生自己。二是在“例文搭桥习得方法”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课文教学片段,课件提示学生基于核心目标去找方法,再让学生交流评价,评价主体依然是学生自己。三是在“初试身手多维评价”环节,在学生“初试身手”时直接出示评价表,对照评价表引导学生对“是否抓住了核心目标展开描写”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提升,评价主体是学生自己、同学与老师。四是在“投石问路立意谋篇”环节,学生在读了老师的下水文后,再根据评价标准评价老师的下水文哪里写得好、哪里还需要修改,这一环节同学和老师一起作为评价主体。

这是针对本课核心目标设计的评价任务,每一条目标都有相应的评价嵌入,评价贯穿学习全程,让习作教学真正从“教过”到“学会”,使得“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二)评价设计有梯度,层层深入

教学评价首先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其次应紧随教学活动的开展,层层深入。如:上述四个评价任务,都是依据教学目标一步步递进的。再如:同样是写人,每个学段的目标不一样,评价设计也应该不一样,要有梯度。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掌握本班学生的积累和写作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评价促发展,多进行反思性实践和实践性反思,评价设计有层次,引领学生循序渐进,让习作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学会并爱上写作的乐园。

四、评价重在反馈、点拨改进

小学习作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评价绝不仅是给出一个或“好”或“坏”的简单结论,它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反馈和点拨改进教与学。通过对每个教学进程的评价反馈,教师能把关注点放在所有学生身上,关注学生到底是否学会了,而非仅仅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了。若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及其变化,学生就会更清楚学习能力目标,即“什么是我要学习的?怎样学习?学习到什么程度?”,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才可以实现“顺学导学”。如:在学写导游词时,在“范文导写、引用资料、修改提高”环节,笔者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学生自主发现范文中的奥妙后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发现,再请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参考老师提供的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进行片段的修改。第二步:请学生阅读自己的学习提示单,并根据评价标准为自己画五角星。自我评估后交换评估,画五角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巡视评价)。第三步:请小导游解说并提醒其他同学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然后引导学生评价,在学生准确回答“他重点介绍了什么?”后再询问有什么修改建议,老师及时点评。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本次分段教学以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为基础,集体汇报,师生即兴点评,多元化评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导游词的写作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教师只有重新认识评价,重视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保持学习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小学习作教学评价进行探索,站在教育发展理论的制高点,摒弃经验主义做法,从原理层面思考,积极寻求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深化“教学评一致性”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使习作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成长的沃土。

猜你喜欢
一致性习作标准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