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安州山歌的种类特点及发展

2024-03-17 09:48周琼
音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发展前景

周琼

〔关键词〕安州山歌;种类特点;文化传承;发展前景

一、安州山歌的概况

绵阳市安州区位于川西的龙门山边缘,山区、丘陵、平坝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安州山歌既有各地区的风格特点,又互相糅合。安州山歌的曲目众多、曲调各异、音调高亢、音色纯正,是安州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即兴创作出来的。安州山歌流传于高川、茶坪、晓坝和永安等山区乡镇,内容古朴,语言丰富,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安州坝区普遍种植水稻,世代传唱栽秧歌、薅秧歌。一人下田可独唱,夫妻、好友下田可对唱,集体劳动可合唱,休息时可在田埂上唱,上下工时可在路上唱,也可边劳动边唱。词曲有祖上传下来的,也有临时自编的,内容多是歌唱爱情、歌唱劳动,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安州山歌的内涵丰富,从不同侧面反映当地人民乐观、勤劳、勇敢、坚毅的个性特征。其歌曲形式多是七字一句,每首四句,二、四句或一、二、四句押韵,此外,还有隔行押韵的长短句和上百行的长诗。

二、安州山歌的种类

(一)劳动歌曲

这类歌曲是人们在生产劳作时,伴随着劳动所吟唱的歌曲。主要反映栽秧、采茶、放牛、牧羊、收割等劳动及生活情景。在与山水为伴,与自然相融的生活里,山歌是生活中的调味剂。由于交通不便、娱乐匮乏,人民群众为了消愁解闷,在劳动中取乐,就面对起伏的山脉、空旷的田野自由自在地喊上一嗓子。肆意的歌声让枯燥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变得轻松和愉悦,唱歌是人们劳作间隙的娱乐方式。通过歌唱,人们内心的劳累得到释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交流。

安州坝区流行的劳动歌曲有《栽秧歌》《薅秧歌》《大田栽秧排对排》《太阳出来照高桥》《人又聪明又成行》等。《栽秧歌》的歌词“大田栽秧行对行,行行对着土地堂。保佑秧苗往上长,但愿稗子往下扬。太阳出来照四方,小满前后正栽秧。你栽秧苗往上长,我栽秧苗谷早黄”以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人们田间劳作的场面,寄托着对农作物繁茂生长的美好心愿和对丰收的殷切期望。《薅秧歌》的歌词“大田薅秧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又要弯腰扯稗子,又要抬頭唱山歌”形象地描绘了薅秧劳作的场面和农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的愉悦心情。《太阳出来照高桥》的歌词“太阳出来照高桥,照得高桥好秧苗。秧苗嫩来有人扯,贤妹嫩来有人瞧”表达出对心仪姑娘的赞美和爱恋之意。

安州山区流行的劳动歌曲主要有《放羊歌》《采茶歌》《喂饱牛儿好干活》等。《喂饱牛儿好干活》的歌词“清早起来上山坡,背起背篼把草割,割起草儿把牛喂,喂饱牛儿好干活”形象地描绘出放牛割草的生活画面。《放羊歌》是一首可以边放羊边演唱的歌曲,歌曲从正月唱到腊月,把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与自然界植物生长的情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把不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一一作了说明,更把不同月份从事的其他农事活动也体现出来。这首歌表现了放羊时的愉快心情,在歌中传递了季节更迭和世态百味。

(二)叙事山歌

安州山歌主要源于安州区(原安县)的高川、茶坪、晓坝、雎水和永安等山区(沿山区)乡镇,这些乡镇除了劳动歌曲外,更多的是各种曲调的叙事山歌。面对起伏的群山,男的那山唱,女的这山和,应和着对面的山头。唱着山歌,劳动的压力减轻了,身心愉悦了,还能因歌结缘,相中情投意合的对象。如《山歌好唱难起头》《这山唱歌那山帮》《清早起来就上梁》等。《山歌好唱难起头》的歌词“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修转角楼,石匠难打石狮子,画匠难画九条龙”、《这山唱歌那山帮》的歌词“这山唱歌那山帮,漫山遍岭歌声扬,声声唱的共产党,句句唱的幸福长”、《清早起来就上梁》的歌词“清早起来嘛走山梁,梁上有个鲤鱼塘,鲤鱼塘内好洗澡,鲤鱼背上好乘凉”都反映了山歌中的叙事性,这类歌曲音调高昂、音域较宽,演唱者的豪爽、热情都在歌中得以显现。

(三)爱情民歌

过去的安州区交通不便,娱乐匮乏,人民群众为了消愁解闷,通过唱歌来打情骂俏,也通过歌声来表达男女的爱慕之意,用歌声寄托内心的情感。传唱得较多的有《郎上山来妹下坡》《不打喷嚏耳朵烧》《郎在高山喂三声》等。《郎上山来妹下坡》的歌词是:“郎上山来(嘛哟)妹下(哟)坡(哦),打一个哨子(嘛呀得喂)等到我,妹妹听到(哟)哨子(的哟)响(哟),走得少来(嘛呀得喂)坐得多,妹妹哎,眉毛(哦)弯弯(哟)等到(的哟)我。”《郎在高山喂三声》的歌词是:“郎在高山喂一声,妹在屋里听不清,郎在高山喂两声,妹在屋里听得真,听得真来听得清,担起水桶就出门,水桶搁在井沿边,二人玩耍进树林。”这类歌曲多是男女对唱,以歌声传情,形象地表达了男女恋人之间含蓄而柔情的爱意,更体现乡村青年纯朴的恋爱方式。

安州山歌的爱情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妹儿爱的勤快人》,其歌词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农村青年男女纯洁朴实的爱情观,是流传于安州区黄土、乐兴一带的一种“溜溜调”,当地人称“打溜溜”,属于安州独特的情歌类山歌。溜溜调大量加入衬字,节奏较自由,音色、力度的变化较大,具有高昂、豪爽、舒展、风趣的特点,是一人领上句、众人合下句或一人独唱的山歌。溜溜调具有地方特色,它以山里人隔山喊话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劳作生活和朴实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勤劳的安州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然产生的音乐符号。《妹儿爱的勤快人》的歌词:“哎呜溜溜溜溜溜溜溜溜溜溜哎,哎,呜喂,太阳出来吔一点红哟喂,照在深山上密树林哪,云雀爱的是蓝天也高哎,妹儿爱的是勤快人哪。月亮出来也,一点银哟喂,照在家乡茅草棚哪,白鹤爱的是长江也水哎,妹儿爱的是勤快人。”

(四)民俗山歌

风俗歌曲在全区的分布最广,安州的风俗歌曲与相邻各县较为接近,随着人们的婚丧嫁娶活动而流传。坐歌堂是旧时农村婚仪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最好方式。婚嫁歌曲,如《引郎歌》《送郎歌》《贺郎歌》《哭嫁歌》《上轿歌》《出亲歌》《坐歌堂》《骂媒婆》等。《送郎歌》歌词:“送郎送到一里塘,塘中一对好鸳鸯,鸳鸯需要同到老,莫等半路两分开。八月菊花开,九月菊花黄,燕儿满天飞,荷花闹海棠,夫妻情意深,孝顺二爹娘。”《哭嫁歌》歌词:“清早起来路难行,一对鹦鹉歇松林,鹦鹉难舍松树林,小女难舍绣房门。”《引郎歌》《送郎歌》《贺郎歌》,这类歌多是吉祥祝福的话语,充满对美满婚姻的期待,祝愿夫妻恩爱、白首不离,期待家庭和睦。《哭嫁歌》表达出嫁女子对娘家的依依不舍之情。《坐歌堂》则反映了婚仪上比较热闹的场面,通过歌曲来揶揄押礼先生、媒婆,以诙谐的语言和嬉笑怒骂的方式逗宾客开心,烘托婚礼热闹、喜庆的气氛,以讨个吉祥顺意的好彩头。

三、安州山歌的特征

(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瓤子”

所谓“瓤子”,通俗地说也称“衬字”“衬词”。安州山歌用得比较多的“瓤子”有“哟、哟嗬、嘛、喔喂、的”等,多是使用的象声词。“瓤子”不表达歌曲实际的思想意义,却是歌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与主干歌词撑起了完整的安州山歌。“瓤子”的作用一是让歌唱时声音变大,二是让声腔音调变得婉转、悠扬,三是让歌曲音乐形象更加丰满。如《送郎送到一里塘》的歌词“送郎(的)送到一里(哟)塘(哟),塘中(的)一对好鸳(的)鸯,鸳鸯(的)需要(你)同到(的)走(哟),莫等(哟)半路(你)两分(的)张”中,括号里的字便是“瓤子”,这些 “瓤子”的加入加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让山歌变得更加亲切、动听。如果去掉“瓤子”,歌曲的主要内容虽然还存在,但山歌的节奏、韵律却发生了变化,一些歌唱技巧也变得普通,山歌的感染力就会减弱。一些较短的七字山歌之间衬字可以互换,如《送郎送到一里塘》的歌词还可以是:“送郎(唉)送到一里(哦)塘(哦),塘中(哟)一对好鸳(哟)鸯,鸳鸯(嘛)需要(哦)同到(哦)走(哟),莫等(哟)半路(哦)两分(哟)张”。但在一些特定的山歌中,只有某一组衬词才能表达出山歌本身的意境,就不能随便替换。

(二)歌词与诗歌接近

安州山歌的歌词和诗歌有点接近,都是语言的升华,是情绪的表达,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反映。山歌的歌词有教育、启迪的功效,通过歌唱,让人们学习生活的道理、明白人生的哲理,这类歌曲有《盘歌》《水深还有渡船人》等。《盘歌》的歌词:“三月杨柳四月青,我唱一个盘歌盘先生,什么子揪揪上天,什么子揪揪海中间,什么子揪揪街上卖,什么子揪揪嫂面前?烟子揪揪上天,螺丝揪揪海中间,麻花揪揪街上卖,麻绳子揪揪嫂面前。”《盘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把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用歌唱的形式来传教,让人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水深还有渡船人》的歌词“郎有心来哟哟,妹有意来哟哟,哪怕山高哟哟,水又深嘛哟哟。山高还有哟哟,人行路嘛哟哟,水深还有哟哟,渡船人嘛哟哟”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不惧困难。安州山歌的歌词多是七字四句或六句,讲究韵律和声调,韵脚工整,朗朗上口。如《妹在学习不敢喊》的歌词:“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很想约妹玩一玩,走到妹家窗前看,妹在学习不敢喊。”

四、安州山歌的曲调和演唱方式

安州山歌的曲调主要是五声音阶,也有少量的七声音阶,多是单段体,乐曲短小,段落较多。民歌类歌曲多用上下滑音进行装饰,高腔山歌则多用散板,自由拖腔,演唱者可根据情感处理自由断句。山歌一般为一人独唱,也有一问一答的对唱,如盘歌、对歌。“打岔”这种演唱形式是在唱完一段歌词后进行,中间穿插一种带韵的独白,这种独白近似于顺口溜,内容多为取笑性质的,与歌词无关,主要是在于活跃气氛。“打岔”的内容较灵活,表演者多擅长表演,每唱完一段时,便可主动加入。用得较多的“打岔”歌曲是《采茶歌》,此歌曲比较长,有十二个段落。在唱完第一段时,打岔的人就会滑稽地边表演边说“坐下坐下,听我花子打个岔”,紧接着就接一段搞笑的顺口溜,往往把观众惹得哈哈大笑。打完“岔”后,打“岔”者再把歌曲引入主曲调,一般唱词为“打断打断又接起,又从那个二月来唱起”。

五、安州山歌的发展状况

安州山歌陪伴安州人民度过了漫长的日子,在那段岁月里,安州山歌让人们的辛苦劳作不再疲惫,让男女之间多了浪漫与柔情,让人们的生活更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唱山歌的人渐渐变少,山歌也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从1983年开始,安州区文化馆(原安县文化馆)的文学和音乐干部对安州山歌进行了多次采风、收集、整理。至2023年,已收集整理的安州山歌歌谣五百多首,完成制谱的一百余首,编印出版了歌曲集2本,歌谣集2本。目前,安州山歌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人。安州山歌传承人从这些收集的山歌中遴选出了部分旋律优美的歌曲,进行提升創新,创作了多首新民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妹儿爱的勤快人》这首歌被高校纳入教材中,还被高校编排成了合唱曲;以山歌为元素创作的歌曲《采青歌》《雎水踩桥》参加了西南民歌节比赛;以“溜溜调”为元素,结合乡村振兴创作的新民歌《阳雀过山远传名》在2022年获得四川电视台乡村频道“歌从乡间来”第四季乡村好声音金曲奖。从2009年至2023年期间,全区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山歌会,参与山歌演唱的人员达到上万人,安州山歌会已成为安州区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

结语

安州山歌作为川西北区域性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民俗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拥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安州山歌是安州人民勤劳的见证和智慧的结晶,从那些留传下来的山歌中,我们能看到劳动,看到丰收,看到炊烟袅袅的人间烟火,看到有滋有味的生活,看到至真至纯的情爱,看到通俗易懂的知识传播。

传承和发展安州山歌不仅仅是山歌资料的搜集保护,更需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将人们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基础,使得山歌拥有活力。在充分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质、历史沉淀质等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其潜能,丰富其内涵,减少传统与现代的差异,让安州山歌能够得到创新发展。通过现代科技,利用各种光、电、声等设施改良、包装传统山歌,营造一种可感、可听、可视的效果,实现年轻一族对于音乐文化的需求。将安州山歌的旋律、曲式、和声、节奏、调性、调式等结合现代音乐进行改编,让传统山歌变得雅俗共赏,凸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与品质。此外,还可以将安州山歌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推进山歌进校园、进景区、进入节庆活动,让民歌的旋律融入现代生活。利用网络和现代新媒体传播,制作一些融入歌曲的微电影、微短剧、微视频等,通过创新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山歌的了解,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让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安州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来。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发展前景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