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几何线形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2024-03-17 17:58冯爱民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路线设计公路

摘要 为了提高公路路线设计水平,文章首先总结了平面线形要素和纵断面线形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随后以某国道一级公路为研究对象,按圆曲线半径、纵坡等线形参数将其划分为若干路段,评价了线形平纵指标的均衡性,并预测了运行速度,用运行速度预测值和设计速度的差值绝对值|Δv85|来评价线形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公路项目设计借鉴。

关键词 公路;路线设计;平纵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均衡

中图分类号 U41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2-0034-03

0 引言

近年来,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公路是一种三维线形构造物,如果路线设计不合理,在运营期间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良好的公路几何线形不仅要求平、纵线形的单个要素满足规范要求,还要求平纵组合指标均衡,以保证线形的连续和安全。同时,评价公路几何线形的安全性尚无统一理论,现行规范推荐运行速度法。因此,进一步探讨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要点十分必要。

1 公路线形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1 平面线形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直线和圆曲线是影响公路安全的重要平面線形,故针对直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圆曲线转角来分析平面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1)直线长度。直线线形具有布线简单、方向明确、距离短等优势,但直线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行车安全。直线过长使得线形过于单调,易引起司机疲劳、感知力下降,对交通标志的辨识能力下降。一旦遇到突发问题,司机来不及反应。同时,直线过长时,会让司机产生一种急于走出直线线形的心理,从而不自觉加速,易发生交通事故。

当两个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过短时,司机容易把两个曲线看作一个曲线;反之,容易把直线看作“断背曲线”。上述两种情况都会使司机对公路前方线形作出错误判断,从而采取错误的操作,给交通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2)圆曲线转角。圆曲线转角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路线线形设计时要尽量避免采用<7 °的小转角。为了确定最优圆曲线转角,该文统计了某地区多条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和转角角度,绘制了曲线图,如图1所示。

由图1统计结果可知:圆曲线转角与事故率之间基本呈抛物线函数关系,随着圆曲线转角的增加,公路上的安全事故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圆曲线转角在20 °左右时,行车安全性最好。此时,司机视野最好,无须转头或移动视线就可以很好地判别前方线形走向和路况。

(3)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直接影响车辆在弯道路段行驶时所受到的离心力,圆曲线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在离心力作用下,车辆会有倾覆、滑移的趋势,给司机心理带来紧张感,从而做出错误的操作。同时,圆曲线半径越大,行车安全性越好,但会使公路的征地拆迁规模变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中给出了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方法,见式(1):

(1)

式中,R——圆曲线半径(m);V——设计速度(km/h);μ——横向力系数;i——超高横坡(%)。

一般情况下,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固定的,故圆曲线最小半径取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越大,车辆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行车安全性越差。在路线线形设计时,μ值宜取0.10~0.15。

1.2 纵断面线形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纵坡坡度。公路纵坡坡度越大、坡长越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高。在连续上坡路段,车辆需克服的各项阻力大,车辆爬升所需的牵引力大,必然使得车速下降。如果车辆性能不佳,过大的坡度会使发动机熄火,带来安全隐患;在连续下坡路段,车辆的重力势能会转换为动能。为了避免车辆因车速过快失控,需持续刹车。此时,坡长较长会使制动器发热,甚至失灵。尤其是在雨天或冰雪天气,路面摩擦系数较小,易超速行驶,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公路路线线形设计时要严格控制纵断面的最大纵坡。

该文统计了某地区多条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和纵坡坡度,见表1[2]。

由表1可知:纵坡坡度越大,公路上的安全事故越多。当纵坡坡度超过4%时,事故率快速提高。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建议纵断面设计纵坡≤4.0%。

(2)竖曲线。大量工程经验表明,竖曲线对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体现在视距受限、离心力过大、排水不畅三个方面。

视距受限:对于半径过小的凸形竖曲线,顶部存在视线盲区,司机无法准确判断路线前方走向,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司机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而凹形竖曲线的视距一般能满足要求,但是隧道或桥梁设置在凹形竖曲线处,结构物会遮挡司机视线,使司机感到紧张[3]。

离心力过大:当竖曲线半径较小时,车辆行驶时会受到较大的竖向离心力,司机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心理产生紧张感。同时,竖向离心力还会使车辆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影响行车安全。

排水不畅:如果小半径竖曲线路段没有专门设置排水设施,路面可能大面积积水,车辆经过时易出现滑移、侧翻等事故。

2 公路路线线形设计指标评价

2.1 工程概况

(1)建设规模。研究对象为某国道一级公路,全长35.8 km,设计速度为80 km/h,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标准横断面宽度为34.5 m,共设置了3处互通立交(1处枢纽互通、2处喇叭形互通),2座长隧道,22座桥梁,桥隧比约45.5%。

(2)建设条件。该高速公路沿线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沉积岩含量较多,地质活动较稳定,地下水类型较统一,水量少。同时,公路所在区域为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分明,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雨量等无极端情况,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需求。

2.2 评价单元划分

在对公路路线安全评价前,需按圆曲线半径、纵坡等线形参数划分为若干路段,具体划分标准可参考《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见表2。此外,隧道路段划分只考虑进隧洞前200 m和出隧洞后100 m。

基于上述标准,将该高速公路划分了18个路段,其中2个平曲线路段,1个平直路段,10个弯坡路段,3个纵坡路段,2个隧道路段。

2.3 路线线形指标评价

(1)平纵指标符合性。该高速公路路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 600 m,最小转角为10 °,直线最小长度为500 m,直线最大长度为1 800 m,最小坡长为500 m,最大纵坡为3%,凸形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分别为16 000 m、12 000 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300 m,上述线形指标均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2)平纵组合均衡性。公路路线线形设计时,不仅要确保平、纵指标分别满足规范,还要满足“平包竖”,保证平纵曲线半径的均衡性。当圆曲线半径取值较大时,竖曲线半径也不能太小,两者的均衡性指标可用竖曲线半径与圆曲线半径的比值A表示[4]。由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当圆曲线半径小于1 000 m时,均衡性指标宜取值10~20;反之,均衡性指标宜>20。

以危险性最大的10个弯坡路段(编号为1号~10号路段)为例,统计了其圆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并计算了均衡性指标A,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除8号路段外,其他路段的均衡性指标A均在10~20,路线平纵指标的均衡性满足要求。8号路段因地形限制,竖曲线半径较小,且不具备改善的可能性。此时,应组织专家对线形安全性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才能用于指导公路施工。

3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

在公路工程运营期间,车辆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并不一定相同,有时会相差过大,这可能会导致路线线形平纵指标及其组合适用性差,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公路路线设计期间,要预测运行速度并评价不同路段的行车安全性。

3.1 运行速度预测

(1)平直路段运行速度。对于长度>200 m的平直路段,其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见式(2)。对于长度≤200 m的平直路段,可认为其起终点运行速度不变。

(2)

式中,vin、vout——起点速度和终点速度(km/h);a——车辆加速度(m/s2);s——平直路段长度(m)。

(2)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车辆运行速度在平曲线路段的入口、中部、出口处会有明显变化。一般情况下,车辆从平曲线的入口到中部处于减速状态,从曲线中部到出口处于加速状态,且前半段的加速度绝对值小于后半段。在路线设计时,要对平曲线路段的运行速度分段预测,见表3。

(3)纵坡路段运行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车辆在上坡路段运行速度下降,在下坡路段运行速度提高,可用式(3)进行预测:

vout=vin?Δv (3)

式中,Δv——运行速度调整值(km/h),取决于上下坡的坡长、坡度。

(4)弯坡组合路段运行速度。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时会同时受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的影响,其运行速度可利用“叠加原理”来考虑,即取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值的小值。

3.2 路线线形安全性评价

(1)评价标准。同一路段的路线线形安全性可用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绝对值|Δv85|评价,当|Δv85|<

10 km/h、10≤|Δv85|<20、|Δv85|≥20时,路线线形安全性为好、较好、不良[5]。

(2)评价结果。基于上述方法,计算了该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Δv85|,并分析了线形的安全性,见表4。

由表4可知:平曲线路段、平直路段、弯坡路段、纵坡路段的线形好的占比分别为80%、83.3%、70%、75%。同时,仅弯坡路段存在1处线形不良问题,需继续优化设计。

4 结语

该文主要分析了路线线形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以某山区高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1)公路路线设计时要考虑直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和转角、坡度、竖曲线等线形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公路线形评价前要先按圆曲线半径、纵坡等线形参数将其划分为平曲线路段、平直路段、弯坡路段、纵坡路段。

(3)公路线形安全评价分两个方面开展,一是要评价平、纵线形指标的大小和均衡性,二是要基于运行速度预测值和设计速度的差值绝对值|Δv85|来评价线形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巍. 高速公路路线比选方案安全性评价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 2023(7): 50-52+59.

[2]田冠楠, 朱真. 省道公路事故多发点安全性评价与整改措施探讨[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14): 189-191.

[3]杜锦涛. 基于公路线形三维空间几何特征的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方法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21.

[4]甘辛欣, 王磊, 王更, 等. 我国干线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安全性评价研究[J]. 河南科技, 2017(11): 135-137.

[5]张耀允, 戴玮, 王诗青. GIS在公路几何线形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 工程与建设, 2016(1): 19-21.

收稿日期:2023-11-20

作者简介:冯爱民(1970—),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路桥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安全性评价路线设计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云南山区高速公路总体设计理念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西北特殊地区公路路线设计探讨
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探讨
干扰素与布地奈德2联用药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