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4-03-19 13:57刘春霞
教育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园本建构生活化

刘春霞

近几年,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花园幼儿园开始探索园本课程,并逐步形成了班本主题课程的实施路径。然而,通过观察发现,有些班本主题课程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把幼儿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基于此,我们深入探究,建构了生活化课程,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家、园、社协同发展。

梳理问题,为生活化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提供依据。为了解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面向22个班级、共计45位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共涉及八方面内容,包括生活化课程的调整和思考、关注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等。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生活化园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还需提高,此外,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实践反思能力较强,在区域材料投放和应用能力方面却有待提高,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缺乏研究。

前期的调查和分析为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依据,明确了研究方向。

树立科学的课程观,为教师推进生活化课程指明方向。生活化课程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用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方式,引领幼儿成长,真正让幼儿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帮助教师打破旧的课程观,明晰课程实施的发展方向。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把真正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和幼儿。教师能有效地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树立“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儿童观,教师把重心落在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思想及品质上,给幼儿提供宽松、愉悦、尊重、平等的氛围,走进幼儿的内心,看到每个幼儿自我学习和成长的力量,让生活化园本课程迸发出活力。坚持“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儿童学习观,教师明晰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里、在幼儿的行动里、在幼儿的游戏里、在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过程中,寻找属于幼儿的本真教育。

发挥教师幼儿双主体作用,形成生活化课程的实施路径。为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成为幼儿心灵世界的沟通者。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形成了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路径。

第一,建构生活化课程的框架。我们以三个年级组为单位,各年级组、同年龄段的班级开展相同的主题课程,促成班与班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一个班级走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年级走向全园的教研,实现课程共享,以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利用节日、节气等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将生活、儿童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园本主题下的课程主题架构。

第二,生成幼儿视角下的课程树状图。生活化课程的主体是儿童。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幼儿发展本位的课程理念,基于幼儿发展来建构生活化课程。教师要明确幼儿发展目标,清楚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根据目标、基于幼儿的发展建构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融合性和發展性,即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把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有效整合,在实施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预设并生成幼儿视角下的课程树状图。比如,四月份园本课程的主题是“大地悄悄话”,中班的班本主题是“奇妙的种子”,教师与幼儿趣聊“万物生长的根源是什么?”“种子是什么样子的?”“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变化?”,预设了“种子初相识”“种子悄悄话”“种子成长记”“种子大变身”四个二级子主题,在课程不断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又生成了丰富的三级活动内容。

第三,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使用课程资源可以带领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真实的生活,赋予幼儿教育生命活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梳理了节日节气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实施与推进中,我们研究课程资源如何与幼儿互动、课程资源在建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十月份大班主题活动“与秋天的‘N种相遇”中,教师鼓励家长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挖红薯、摘豆角、砍葵花、掰玉米,走到景观大道寻找秋叶,观察花鸟鱼虫的变化。在班中创设“大晒场”,教师利用各种资源与幼儿互动,丰富课程内容。

第四,在区域游戏中丰富课程。区域游戏作为课程中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大量的研究案例。如“欢乐中国年”大班主题课程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幼儿在制定“迎新年计划”之后,便产生了“剪纸窗花”“创意灯笼秀”“年货一条街”的区域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通过“我的计划—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探索—我的记录—我的分享—我的游戏故事”的学习路径,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建立过程性园本课程资源库。一是建立班本课程档案,包括课程方案、内容检索、课程故事、幼儿成长档案等。二是形成本土文化、园所文化资源册,供教师参考借鉴。三是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生活化班本课程,使园本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影响更为深远。

第六,形成初步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对园本课程进行评价。由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围绕课程目标、课程预设,结合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回顾墙、课程记录微推,对课程的合理性、适宜性、自主性、创新性进行追踪式课程审议及综合评价。其次,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课程分享、教学研讨、游戏记录、家长反馈等,对教师实施园本课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再次,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围绕生活化园本课程的总目标及班级主题的子目标,以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展现为考量,以“幼儿成长档案”为主要内容,形成对幼儿发展现状的综合性评价。

梳理总结,形成生活化课程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我们利用本土文化、园所文化等资源丰富内容,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亲近自然等方式积累经验,形成了具有文化脉络的生活化主题课程体系。提供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生活和学习活动的视角、脉络和依据,帮助教师梳理课程实践中幼儿学习的路径和内容,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践能力。在课程探索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建构的活动方案、资源探索、实施路径等内容的研究,积累了优秀的生活化课程教育叙事案例。通过梳理课程资源挖掘和利用的研究,形成可借鉴的生活化课程资源。

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顺应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形成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和谐共生的幼儿园课程文化,使幼儿园课程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和谐、全面发展。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 “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205202)

猜你喜欢
园本建构生活化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