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还有愿望没实现

2024-03-19 13:29王小豪
南风窗 2024年6期
关键词:宗庆后娃哈哈

王小豪

曾多次问鼎中国首富的宗庆后走了。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宗庆后的成功是典型的“改开式成功”:底层出身,凭借商业头脑、过人胆识和勤勉拼搏,跃身为商业巨擘。

同时,宗庆后也是一名坚定的实业家,他相信实业的价值,认为做实业是在切实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他的企业也表现出了“另类”的气质,不举债、不上市,用经营而非金融的手段发展。

在他的晚年,娃哈哈从巅峰滑落。虽然宗庆后不断调整管理理念和经营方针,试图找到一条新经济形势下的实业之路,但随着他的悄然离世,重振娃哈哈、捍卫实业的价值,却成为一个未竟的愿望和遗憾。

他在2013年提出的千亿营收目标,也始终没有实现。

大器晚成

42岁那一年,宗庆后决定自主创业。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人生可能性逐渐收束、生活状态日渐板结的年纪,但宗庆后传奇的人生经历才正要开始。

宗庆后的大器晚成,不是个人的意愿,而是历史作用的结果。

宗庆后的前半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度过,初中毕业后就下乡到了中山的马目农场,在农村一待就是15年,后来他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供销员,“糊过纸箱,卖过电表、电扇”,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

受制于时代条件和出身背景,尽管他勤勉工作、生活,但无法摆脱贫穷的境况,改革开放给了他这样的草莽英雄一条出路。

当时,民营经济开始萌芽,许多人通过承包的方式进行创业,宗庆后也决定走这条路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宗庆后举债14万元,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领导给他定下的利润指标是4万元,但他为了争取承包的机会,拍胸脯保证上缴10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他带着两名退休教师开始艰苦创业,先后卖过文具、纸张等日用品,还代销、代加工花粉口服液。自己每天踩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风雨无阻。一年后,经销部完成了上缴利润22.4万元,远超一开始承诺的10万元。

日复一日的推销、送货,让宗庆后培养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他发现,当时很多学生面黄肌瘦,看起来营养不良,这种现象令他感到困惑,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他发现原因出在家长身上。

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后,很多家长对小孩的过分宠爱,使得小孩偏食、不爱吃饭。他敏锐地意识到,儿童营养产品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1988年,宗庆后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开发一款针对儿童的营养液,通过公开征名,这款儿童营养液后来取名为娃哈哈。

1991年,娃哈哈急需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土地和工厂,但当时的娃哈哈的企业规模并不足以通过审批。

于是,宗庆后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兼并当时效益并不好的杭州罐头食品厂。

这一举动遭到罐头厂的干部和员工的反对。当时,娃哈哈成立不过4年,只有百来名员工,而杭州罐头食品厂却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国营食品企业,曾是全国十大罐头厂之一,有着2200多名员工,这是典型的“以小吞大”。

最终,宗庆后在承诺待遇提高和干部留任后,以8000万元的价格全盘接受了杭罐厂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仅三个月后,就让杭罐厂扭亏为盈。自此,娃哈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一个老派的企业家

在推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时候,宗庆后的营销才能第一次得到展现。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娃哈哈,他想到了刊登电视广告,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

当时,杭州电视台报价21万元,而他手里只有10万元,几经考量,他还是咬牙刊登了广告。事后证明效果很好,“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娃哈哈从此风靡全国。

而对渠道商的把控,则体现了宗庆后对于零售业的深刻理解。在娃哈哈之前,零售商品主要是先发货、后结账,这样容易造成坏账、三角债务等问题。娃哈哈则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同为浙商的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的互联网经济,宗庆后曾不屑一顾地表示“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每年年底,娃哈哈要求经销商将一年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打到娃哈哈的账户上,娃哈哈为此支付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此外,经销商的每次进货,都要首先结清货款。而且娃哈哈还制定了严格的差价体系,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和销售范围进行严格规定。

通过这种方式,娃哈哈组织起了一张涵盖几千家经销商的全国性渠道网络,新品一经推出,几天内就能深入全国各地的市场,上至城市、下至乡镇。

自此之后,电视廣告轰炸配合全国范围内的地毯式铺货,成为娃哈哈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核心策略。

宗庆后甚至表示,娃哈哈的唯一王牌便是自创的“联销体”模式。

这种销售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使得娃哈哈在饮料行业内没有敌手。2013年,娃哈哈的发展达到顶峰,营收高达783亿元,这一年,宗庆后为娃哈哈提出了千亿营收的宏伟目标。

然而,这一目标始终没能实现。

2014年,国内的互联网经济开始兴起,电商的崛起对仰仗线下渠道的娃哈哈造成了巨大冲击。

宗庆后是一个老派的人,从不用微信,也不上网,这使他一度轻视了互联网的能量。他曾表示:“电商再强大,也冲击不了娃哈哈。”他也一度坚信,消费者仍然需要体验现实生活,而不是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之中。

更重要的是,他坚信实体经济更有价值。

在他看来,实体经济是在切实解决人们的日常生活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是真正创造财富,而互联网企业惯常使用的大规模烧钱买流量的做法,只是在玩一场“钱生钱”的游戏,扰乱了实体经济的市场价格。

对于同为浙商的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的互联网经济,宗庆后曾不屑一顾地表示“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但是,现实令他不得不正视互联网造成的冲击。2013年以后,娃哈哈的销售业绩逐年下滑。2017年,娃哈哈的营收仅为464亿元,相比2013年缩水300多亿元。

对实业的孜孜以求,促成了娃哈哈的初兴和腾飞,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娃哈哈赖以成功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却逐渐成为自身发展的掣肘,使其变得老派和陈旧。之后,宗庆后不得不拥抱电商,开始搭建线上渠道,进行“社交零售”,努力跟上互联网经济的步伐。

从宗庆后到宗馥莉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被问道: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

宗馥莉回答:等于零。

可见宗庆后在娃哈哈的重要地位。

多年来,宗庆后对娃哈哈的各项业务皆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负责大小事务,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都由他来决定。

这种独揽大权的个人英雄主义式作风,显然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同,但宗庆后没有什么心理包袱。他十分坦然地表示:“都说我在娃哈哈大权独揽,这一点说得对,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都有点这样。不集权内耗太大,根本做不起来,这是时代造成的。”

在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事无巨细地掌控一切,只会造成大公司病,降低效率,阻碍创新。

事实上,娃哈哈的发展不仅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自身的产品线也开始逐渐老化,除了AD钙奶、营养快线、纯净水这老三样,很久没有能够出圈的新品。在众多主打年轻化的新型饮料的夹击下,娃哈哈逐渐失去了与年轻一代的情感联结,成为了蜗居在二三线地区的边缘品牌。

女儿宗馥莉的成长,成为娃哈哈改变的契机。

2004年,宗馥莉海外留学归国,进入娃哈哈,从基层开始,一步步升任至品牌公关部部长、副董事长。

与父亲相比,宗馥莉有着更宽阔的视野和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在宗馥莉的影响下,宗庆后开始管理端放权,不再事无巨细地操办一切。哪怕一件事情他自己一两小时就可以做完,交给团队可能要一两天,但是他也愿意放手让手下获得更多的锻炼。

不仅如此,宗馥莉还在娃哈哈的年轻化、国际化以及资本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在她主导下,娃哈哈更换了代言人王力宏,代之以年轻的许光汉。此外,她还推出低卡果味茶饮、无糖茶以及气泡水等新产品,试图与年轻一代接轨。

在女儿影响下,宗庆后对资本市场也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

此前,宗庆后坚持一种朴素的企业发展观念,不向银行贷款,不发行债券,更不上市,始终保持着账面上有充足资金结余的内生性增长模式,保证娃哈哈不偏离实业的轨道。

宗庆后坚持一种朴素的企业发展观念,不向银行贷款,不发行债券,更不上市,始终保持着账面上有充足资金结余的内生性增长模式,保证娃哈哈不偏离实业的轨道。

但在2017年娃哈哈30周年庆典上,宗庆后首次改口称“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宗庆后表示,女儿已接管了公司1/3的业务,主管生产管理,而他则主要负责营销,他给女儿的表现“打90分”。

坐二等座的首富

一系列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娃哈哈发展的颓势。

2022年,娃哈哈的销售业绩达到了512.02亿元,首次遏住了下滑态势。

在当年年底,宗庆后迫不及待地为全体员工发了总计6亿元的奖金,比上年增加了13%。他还表示,要为员工搭建住房,践行“共同富裕”的理想。

这让人联想到宗庆后一贯的财富观和人生观。

2010年,宗庆后首次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中国内地榜榜首,此后的2012年、2013年,又分别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榜首和第二名。那几年,是宗庆后最风光的时候。

尽管身为首富,宗庆后却对财富采取了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他在受访时表示:“只有自己消费的那部分财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超过一定界限的财富都是国家的。”

他依然保持一贯简朴的生活方式,出行乘坐二等座,住快捷酒店,吃穿也非常简单,他说自己“过惯了苦日子”。

这种财富观和人生观,也贯穿于他的企业管理之中。

从1999年开始,娃哈哈便試水员工持股计划,到2003年公司已实现全员持股。此外,娃哈哈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这一条甚至写进了娃哈哈与达能集团的合作协议。这些举动,让娃哈哈成为一家气质“另类”的企业。

时至今日,宗庆后早已成为中国工商界的一面旗帜,有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令他成为旗帜的,不仅在于娃哈哈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在于他对财富、企业和商业的独特理解。

可以说,宗庆后身上有着改开一代民营企业家独有的家国情怀,创办企业的动力除了对财富和成功的向往,还勾连着个人、社会与国家命运一体的希冀。他对实业的坚持、对财富和商业的理解,都可以追溯至这一源头。这或许是以宗庆后为代表的改开一代企业家身上最珍贵的精神气质。

猜你喜欢
宗庆后娃哈哈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矿泉水瓶的秘密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宗庆后这次真的改口了,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娃哈哈困局:老司机碰上新问题
宗庆后
“我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
宗庆后:开明集权
宗庆后:员工是价值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