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打不打德左牌,都让西方焦虑

2024-03-19 04:48顾坚
南风窗 2024年6期
关键词:摩尔多瓦当局苏联

顾坚

就在俄乌战事僵持不下之际,乌克兰西部邻国摩尔多瓦的“德左”(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局势,再次引起世人关注。2月15日,俄副外长加卢津警告称,任何对德左和德左俄军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攻击”。鉴于两年前俄乌战事爆发后,德左当局曾多次被不明势力袭击,加卢津的表态被解读为:俄罗斯及德左当局即将有所行动。

6天后,德左当局正式宣布,要临时召开各级苏维埃(议会)代表会议。有德左政界人士宣称,会议将讨论德左“独立”和“加入俄罗斯”的议题。不过,乌克兰情报总局随后出来“灭火”,称讨论入俄是“不可靠的情报”。在东部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失守后,乌克兰并不乐见西部境外德左地区局势激化,以免后方增加布防压力令前线将士分心。

2月28日,德左议会通过决议,请求俄罗斯的“经济保护”。而普京次日的国情咨文,也没有渲染德左局势。似乎这就是一场“茶杯里的风暴”,但它绝不是空穴来风。

俄罗斯实控的德左

打开欧洲地图可以看到,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欧洲所谓“左岸”,是以河流流向为基准的)与乌克兰西南部接壤。在苏联鼎盛期,德左地区从苏德战争前的摩尔多瓦族居住区,演变为以讲俄语人口为主、工业化的“斯拉夫区域”,形同苏联安置在摩尔多瓦的“楔子”。

苏联也有“理由”在德左地区搞“俄罗斯化”。因为摩尔多瓦(当年叫“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本就是苏联1940年开辟“东方战线”,从罗马尼亚收回俄罗斯帝国“历史疆域”比萨拉比亚之后,将后者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和德左合并的结果。

换句话说,摩尔多瓦这个加盟共和国就是苏联一手拼凑出来的;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划归乌克兰敖德萨州,也就是莫斯科一句话的事。拿名义上属于摩尔多瓦的德左地区出来驻扎苏联军队,同时将俄罗斯族人口迁入,打造俄罗斯式的工业城市,更是苏联的常规操作。

苏联解体前夕,摩尔多瓦已经趁苏联中央混乱之机,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但德左人和摩尔多瓦当局的对抗,更是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当时为了反对摩尔多瓦当局将摩尔多瓦语取代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德左三大城市(蒂拉斯波尔、勒布尼察和本德里)建立同盟。而在摩尔多瓦将国名从“摩尔达维亚”改为“摩尔多瓦”后不久,德左城市同盟宣布“独立”,定国号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以蒂拉斯波尔为首都,和以基希讷乌为首都的摩尔多瓦当局分庭抗礼。

苏联在1991年12月正式解体后,摩尔多瓦改用新国旗,德左则拒绝启用新国旗,仍然使用苏联时代的旧国旗。摩尔多瓦当局和德左进行了小规模的战争,史称“旗帜战争”。双方媾和后,德左当局的实质独立地位确定。曾经在摩尔多瓦和德左之间扮演斡旋角色的俄罗斯,在德左驻扎千余人的维和部队,实际上扮演了德左“保护者”的角色。

2003年,俄政府代表科扎克提出在摩尔多瓦建立“1+2”的联邦国家(基希讷乌中央政府+德左和东正教土耳其族的加告兹)的设想。当时的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亲俄,计划签署联邦制协定。不过,美西方坚决反对科扎克方案,摩反对派也大力造势反对联邦制。为了防止反对派借此搞“颜色革命”,摩共政府最终拒绝了“1+2”方案。

由于俄司法部门掌握德左政要的“隐私”,不在政策上亲俄便很难当选德左“总统”,故而之后的德左“总统”舍甫丘克、克拉斯诺谢利斯基都是亲俄派。

到了2019年,早前从摩共分离出来的社会主义者党在摩尔多瓦执政,其领导人多东和沃罗宁一样亲俄。多东在联大会议期间公开表示,支持以联邦制框架解决德左问题。多东的言论遭到文化同源的邻国罗马尼亚的强烈反对,最终联邦制方案不了了之。

目前,德左基本已被俄“实控”。首先是德左居民的“俄罗斯化”。俄在德左已发行22万本俄罗斯护照,超过44%的德左公民有俄罗斯国籍。德左政府每年都鼓励俄罗斯公民来德左购置房产、安度晚年,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国籍持有者在人口比例上的优势。

德左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俄罗斯。目前德左当局只能控制所得税、海关和纪念币发行收入,而俄罗斯寡头控制了德左的钢铁、纺织和电力工业。德左的天然气完全由俄方供应。

德左首任“总统”斯米尔诺夫,曾是德左地区的一个电力所长,趁着摩尔多瓦内战的混乱上位,多次连任后对俄罗斯来说变得桀骜难驯。2011年,俄侦查委员会公布了此公将俄财政援助划拨到其儿子账户上的丑闻,直接导致他竞选失利。由于俄司法部门掌握德左政要的“隐私”,不在政策上亲俄便很难当选德左“总统”,故而之后的德左“总统”舍甫丘克、克拉斯诺谢利斯基都是親俄派。德左在对外政策上基本听命于莫斯科。

俄“高调发声”事出有因

2014年2月,乌克兰政局剧变,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反对势力推翻,流亡俄罗斯。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就任代总统。乌克兰亲西方新政府和亲俄的德左之间关系恶化。

为了抵御乌克兰的威胁,德左决定申请“入俄”。当年3月18日,就在克里米亚入俄条约签署的当日,“德左”代表博拉向俄国家杜马提交了入俄申请。虽然俄方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接受,却使乌克兰新政权大为惶恐,担心陷入亲俄的顿巴斯和德左的两面夹击。

同年6月,乌克兰当局在文尼察州和德左交界地区部署军队、挖掘战壕。乌克兰当局害怕顿巴斯亲俄民兵起事后,德左会偷袭乌克兰西部大后方,故而做出军事防御部署。德左“总统”舍甫丘克声称,这是基辅新政权的“好战姿态”,澄清德左根本未做战争准备。

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后,俄军分南、东、北三路进攻乌克兰,唯独在地面进攻时对乌克兰西部“网开一面”。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并不接壤,但这也方便了乌克兰所依仗的外援由波兰运往乌西重镇利沃夫。

由于乌西战略走廊对乌克兰持久作战意义匪浅,俄军政高层开始考虑“出奇兵”掐断乌西走廊。德左这个争议地区成为俄罗斯高层考虑的棋子。当年4月22日,在“速战速决”宣告失败后,俄中央军区副司令明涅卡耶夫表示,要控制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建立通往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并开辟前往“德左共和国”的道路。他还强调,德左地区存在受压迫的俄语人口。这是俄军政高层首次提出要将德左和俄控区“连接”起来。

到了2024年2月,尽管如明涅卡耶夫的设想,俄在克里米亚和俄本土之间建立了“赫尔松—扎波罗热—顿巴斯”陆桥,但要想开辟前往德左的道路,必须再拿下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两州。这已经远远超出俄军的实际战力。从俄高层放风说“俄对停火和谈持开放态度,只要乌承认新的领土现实”来看,俄意在保住现有作战成果,而非扩大战线。

摩尔多瓦现任总统马娅·桑杜,不同于多东、沃罗宁等前总统,对外亲欧反俄,在俄乌冲突中更是大力支持乌克兰,甚至暗示本国要加入北约。

俄外交部之所以近期就德左问题高调发声,首先是针对乌克兰部分政客扬言“夺取德左以除后患”的威胁,予以警告。这其实是立足于“守”而非“攻”。毕竟,俄千余人驻军和数千德左民兵,应对摩尔多瓦政府军尚可一战,面对强大的乌克兰军队并无胜算,根本无法从军事上威胁乌西走廊。

其次,摩尔多瓦现任总统马娅·桑杜,不同于多东、沃罗宁等前总统,对外亲欧反俄,在俄乌冲突中更是大力支持乌克兰,甚至暗示本国要加入北约。2023年8月,桑杜政府规定德左经济实体必须在摩尔多瓦国家机关登记,且摩当局对德左商品的海关监管有所强化。今年年初,运往“德左”的货物被摩尔多瓦征收关税。2月,摩尔多瓦总理雷尚公开要求俄罗斯从德左撤军。这些动向令莫斯科十分不满。俄此番就德左发声,也是为了“提醒”桑杜政府,俄仍然对德左乃至摩国局势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德左问题“凸显”,可以阻碍摩尔多瓦加入北约。

最后,德左选择2月28日召开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事前一定会通报俄罗斯。俄罗斯选择在德左公布会期前,由副外长就德左问题警告“敌对势力”,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兄弟”德左站台,彰显自己“保护者”的身份。

信息不对称下的“认知战”

从2月16日德左居民请愿开会到2月28日德左各级苏维埃代表会议召开,足足12天之内,外界并不清楚德左会议日程为何,仅凭个别德左议员的发言推断德左可能在会议上宣布“入俄”。

最早放出“入俄”风声的,是德左最高苏维埃代表(议员)克拉夫丘克。他表示不会再次举行公投,但是会在2月28日的德左各级苏维埃代表会议上“确认”德左加入俄罗斯的意愿。之后,德左最高苏维埃代表乔尔巴也确认“入俄”一事。不过,无论是德左“总统”克拉斯诺谢利斯基,还是德左官方媒体,都没有事先正式公开大会议程。德左此次会议日程,直到2月28日会议开幕后方才宣布,在“保密”上可谓“严丝合缝”。个别代表的“发声”则给外界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德左如果宣布“入俄”,势必严重打击摩尔多瓦桑杜政府的威信,破坏摩尔多瓦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甚至撬动俄乌局势乃至俄与西方关系。但是,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也可能“先下手为强”,联合摩尔多瓦当局将德左武装“缴械”。

其实,不管德左做出怎样的决定,俄罗斯都可以“灵活掌握”。德左议会若不宣布独立,维持现状,则俄官方的事前“炒作”,足可以让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感到紧张,达到了“扰敌”的目的。德左议会若宣布独立,俄既可以仿照克里米亚模式,接纳德左入俄,也可以不接受德左独立,但以“维和”名义,使俄在德左驻军长期化、扩大化,威胁亲西方的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只要摩尔多瓦不冒险动武,莫斯科就游刃有余。

放出开会消息十余天后,德左当局的“遮遮掩掩”吊足了摩尔多瓦、乌克兰乃至西方国家的胃口。2月28日召开的会议,一反外界的猜测,“雷声大、雨点小”,只是通过决议呼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和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保护德左免于摩尔多瓦当局的经济压力。这次会议的主题,仅仅是对摩尔多瓦当局2023年以来强化海关监管、要求德左企业在摩尔多瓦国家机关登记的回应。俄外交部在次日即发表声明,表示保护德左同胞是俄的“优先事项”。德左召开各级苏维埃代表会议的消息也引发西方关注,美国国务院第一时间称“尊重摩尔多瓦领土完整”,表示反对改变现状。

德左此次会议没有提“入俄”,关键还是条件不具备。毕竟,德涅斯特河入海口被乌克兰控制,空援德左又无法穿越乌克兰领空,俄军目前难以从海陆空口岸进入“飞地”德左驰援。这种情况下,德左贸然宣布“入俄”在军事上不可行,但通过在大会信息上“犹抱琵琶半遮面”,向基希讷乌和基辅施压,却也是行之有效的“认知战”。

不仅如此,俄外交部的回应也极具俄式风格。所谓“保护德左同胞是优先选项”,固然表明俄罗斯保护苏联疆域内俄语人口的一贯立场,但在怎么保护、怎样体现“优先选项”时“话未说完”,既警告摩、乌及背后的美西方势力,也留足了余地。

德左的可能未来

苏联时期,苏共在设立加盟共和国上遵循一定的标准:人口必须超过100万,且必须与外国接壤。未达到这一标准的很多少数民族区域,成为加盟共和国下属的自治共和国,比如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地理上没有和苏联的邻国接壤,且人口少于100万,只能以格鲁吉亚下属的自治共和国形式存在。

德左人口只有50余万,且不和苏联邻国接壤。1980年代末,由于摩尔多瓦政权落在民族主义者手中,其政策越来越“排俄”,德左人非常希望建立独立于摩尔多瓦的加盟共和国。但是, 1990年德左单方面建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并没有获得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承认,反而遭到戈氏的打压。

德左此次会议没有提“入俄”,关键还是条件不具备。毕竟,德涅斯特河入海口被乌克兰控制,空援德左又无法穿越乌克兰领空,俄军目前难以从海陆空口岸进入“飞地”德左驰援。

苏联解体后,历经“旗帜战争”创伤的德左政权之所以存活至今,主要依赖俄罗斯的保护。俄罗斯对于苏联解体后类似德左的地方政权,大体有如下三种处理模式:阿布哈兹—南奥塞梯模式(独立建国)、克里米亚模式(独立入俄)、德左模式(维持现状)。

2008年俄格战争后,俄罗斯承认原属格魯吉亚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两个亲俄自治共和国独立,此为阿布哈兹—南奥塞梯模式。2014年,乌克兰政局剧变,畏惧基辅民族主义政权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公投独立,并加入俄罗斯,此为克里米亚模式。德左在苏联解体后,受俄罗斯保护,且2006年公投中97%的选民赞成加入俄罗斯,但俄罗斯宁可维持现状而未接纳。此为德左模式。

未来俄罗斯选择何种模式处理德左问题,一是取决于俄乌战局的演变。如果俄方无法在军事上将俄控区和德左连接起来,德左仍然是“飞地”,那么俄很大可能会维持德左现状。二是受俄与摩尔多瓦的关系演变影响。如果摩尔多瓦是沃罗宁、多东这样的亲俄派掌权,且愿意加入俄的欧亚经济联盟,俄可能会维持现状,或者允许摩尔多瓦以联邦制解决德左问题;如果摩尔多瓦仍然是桑杜的亲欧派“当家”,且向北约靠拢,俄会强化在德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并且不排除使用阿布哈兹—南奥塞梯模式承认德左独立的可能性。三是考虑突发情势的作用。如果德左受到恐怖袭击,或者摩尔多瓦引入乌克兰或北约势力,企图强力解决德左问题,俄极有可能采用克里米亚模式予以干预。

目前俄乌战局胶着,如果没有紧急的突发情况,俄在没有打通德左—俄本土陆路走廊的情况下,使用克里米亚模式来处理德左问题的成本极为高昂。毕竟,德左一旦“入俄”,极易遭到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全面封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继续对德左“实控”,以此影响摩尔多瓦政局,使其不能加入北约,同时从西面牵制乌克兰军队的有生力量,目前对俄最有利。可以预见的是,中长期内德左仍会是俄罗斯和西方“讨价还价”的一张牌。

猜你喜欢
摩尔多瓦当局苏联
摩尔多瓦:苹果量少价低
惊艳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对俄水果出口急剧下滑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当局绩效分析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