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漫长冬季里的欢乐时光

2024-03-22 21:19榆婷
城市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阿勒泰市阿勒泰奶茶

榆婷

古老的额尔齐斯河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的阿尔泰山流出,一路西行注入北冰洋,同样是发源于阿尔泰山,乌伦古河似乎不愿离开这片孕育它的大地,它自东向西流经富蕴县,最后汇入布伦托海。

在两条主要河流天长日久的滋养下,阿勒泰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牧民们在此地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改革开放以来,阿勒泰地区的经济有了起色,并于1984年撤阿勒泰县,改置阿勒泰市,渐渐有牧民在城市里定居下来。

如今,这座曾经寂寂无闻,位于祖国“雄鸡”版图尾巴上的小城,在冰雪文化的蓬勃发展下,在那本畅销全国的《我的阿勒泰》的加成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关于阿勒泰,每个人都有一些朦胧的想象,那些关于地窝子、牛粪柴、大雪天坐炕上啃馕、喝奶茶的“异域文化体验”,吸引着每一个渴望到来的人。

咸奶茶、馕、马肠子与手抓肉赴一场克兰河两岸的盛宴

城市是人类定居的产物。在阿勒泰市常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以旅居者的身份来看,阿勒泰市很像是哈萨克族定居点的升级版,它驻扎在将军山和骆驼峰之间,形似一片草叶,实在算不上大,从市南走到老城区市北,两个小时就足够了。在这两个小时的长长漫步里,你能看到阿勒泰市所有的小区、商铺、医院、行政单位等建筑,这些高矮不甚一致的小楼,错落分布在克兰河两岸。

与大部分规整的城市河流不同,尽管流入阿勒泰市区,克兰河仍然保持着它的自然野性,河床两侧多是高大树木,蔚然成林,部分河段中间地势稍高,水便从两侧淌过,河中央空出来的石头高地,经常晾着不知哪里冲来的几段白桦木。在暖和的秋天,河岸两侧林子里总是有牛出现,或站或卧,温和地看着过往行人和车辆,然后慢悠悠地啃着草。

作为一个“定居点”,阿勒泰这座城市的小餐饮店有种邻家客厅的熟稔感。本地最热门的奶茶店,售卖着现炸的包尔萨克,店主阿姨看你长时间不吃,放凉了,会嗔怪你怎么不好好吃,然后再主动帮你替换成热乎的;卖蒸包子的大爷,当你问他口味如何,他会递来一个让你先尝尝,“喜欢吃了再买嘛”;在社区小店喝丸子汤,大姐一边说就汤吃的饼子卖光了,一边跑到隔壁商店买了个馒头,还给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实在是用心。

阿勒泰的馕,和内地的馒头一样,是本地居民常吃的主食,大街小巷都有卖,就连超市里也有馕坑,口味和专门做馕的小店一样不赖,金黄的色泽,隐秘的香味,诱惑着每一个过路人前来买上两个。不过,外地人或许会更爱拌面,过油肉拌面、黑蘑菇拌面、西辣蛋拌面……想想都要流口水。把牛肉和各式食材大火快炒盛在盘里,色彩明亮又鲜香扑鼻,师傅们抻面、摔面,邦邦几声,再用滚水煮过,热腾腾又弹牙的面就端上来了,依着个人口味把面菜一拌,第一口就知道,要被“香迷糊”了。面不够,还能免费再加,直到你吃饱为止。

此外,马肠子也是值得一吃的特色食物。将马肉调味之后灌进马肠,两头扎紧,风干一个月左右,吃时用白水煮上两个小时,然后切成片食用,即使空嘴也会令人满口生津,实在是又香又有嚼劲。

当你在阿勒泰待得足够久,交到了能一起吃饭喝酒的本地民族朋友,恭喜你!你的阿勒泰美食体验等级将彻底跃上新的台阶!——从一人食拌面,升级为大盘手抓肉,真正融入本地文化生活。

维吾尔族的美尔古丽住在离市区十几公里开外的地方。她白天在阿勒泰上班,晚上一回到家就说:“走!带你去挤奶子!”数十头奶牛站在温暖昏暗的牛棚里,听到有人进来就侧头去看。挤奶的过程很快,小牛吮吸后,古丽就拿铁桶边挤边接,挤一次,估计还不到五毫升。这些鲜奶,不仅是她家里每天喝的奶茶原材料、晚餐后的甜点,还是零碎但不能少的收入。每一口,都值得好好珍惜。

晚餐一定要来一盘丰盛的手抓羊肉面。手抓肉是本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美食,美尔古丽家的做法是:羊肉用熱水加盐慢炖,再炖过土豆、煮过面,淋上热葱油,从厨房端上客厅餐桌的那短短几秒,要咬紧牙关,才能控制口水争气地不要流下。开吃前,男主人会用刀将羊肉从羊骨上剃下,切成块,将仍然带有骨头的肉分到每个人的小盘里。大家边吃边聊,在安静的夜里,可以津津有味地听当地人讲述往年大雪封门,在家里烤馕煮汤,招待因雪滞留村里旅人的故事。

热长炕、斯尔马克和马鞭房子在变,哈萨克人的家不变

阿勒泰的哈萨克民居还保留着传统结构,在卧室、厨房,主人会搭建顶墙的长炕,炕上铺着色彩纷繁、花纹瑰丽的斯尔马克(毯子),角落放摞起的被子。客人来就坐在厨房的长炕上,与主人一起吃馕、喝热奶茶。

阿勒泰市的居民楼与内地城市的居民楼格局并无二致,大阳台、大客厅,放上大沙发,唯一不同的是,这边多是三室或以上的房子,且总有一间屋子是放形似火炕的榻榻米床。一位哈萨克族朋友巴特力解释说,这是因为阿勒泰的哈萨克人一般都是大家庭,为了避免出现客人多、住不下的窘境,还是装个榻榻米比较心安:“床嘛!一个屋子最多只能放两个,睡两个人,榻榻米,可以睡一排人!”

这种新与旧的结合,如奶与茶的交融,也体现在新婚人家的日常中。先是婚礼仪式,有喜事的家庭并不独自办事,对门的邻居在喜事当天也会一并贴上喜字,打开房门,共同招待客人。新人新居,除了挂婚纱照这一选项,还可以挂上装裱好的、由男方长辈在婚礼前为新人们绣的斯尔马克,有的家庭在相框两端,还会分别挂上新娘的头纱,与一支马鞭。

马鞭,对于哈萨克族人来讲是一种常见的武器。在传统的哈萨克活动“姑娘追”里,姑娘与小伙骑马奔向约定地点,去程小伙可努力表现自己,但如果超出姑娘的接受程度,在从约定地点返回起点的途中,姑娘只要能快马追上小伙,无论怎样用马鞭抽打他,小伙都是不能有怨言的;如果姑娘喜欢小伙,也可以用马鞭来示好。不过,挂在房子里的马鞭并不属于新娘或新郎,而是属于这个家,“就像猎人将猎枪挂在墙上一样”。

家的装饰文化也延伸至餐厅里,餐桌上铺着绣有金线的民族风格桌布,古老的毛皮滑雪板被挂到墙上,待店员摆开花团锦簇的瓷碗,一壶稍显烫嘴的奶茶正够与朋友分享。戴着毡帽的店员可能稍显漫不经心,将四个菜忘掉三个,没关系,这里是冬天的阿勒泰,有什么比没有闲事挂心头,舒服地坐在室内,看外面又下起了大雪更惬意的呢?

叼羊、赛冰舟和元宵社火热腾腾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一月,阿勒泰常态气温在零下十至三十摄氏度之间,部分更靠北的地方,如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零下三四十度也是常有的。在这样极寒的天气里,出门是对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极致考验。即便天气晴朗,在室外两分钟,也会觉得双颊刺痛,必须用厚围巾搭配能拉到眉下的帽子,将自己裹起来御寒。至于头发被呼出的热气熏上白冰,框架眼镜挂上霜花什么的,真的管不了啦!可以想见,一个理智的成年人在这样的天气里,能舒服地窝在家里,是绝对不会出门的。

在拜访美尔古丽家当天,问了男主人一个傻问题:“这么冷的天,也没看见人出来玩,不会觉得无聊吗?”他惊奇地笑了,随即拿出手机,打开了一段狗咬狗的视频,他说这叫“斗狗”。视频里的场面实在火热,两只大狗都膘肥体壮,身高能到人的大腿,在周围候场的狗吠、人群的吁喝声中互相试探、蹿跳、撕咬,两位狗主人连同裁判左右走动,准备随时控场。竟是这样野的娱乐方式!

不过,这样的场面比起叼羊,也还算温和。

距离阿勒泰市最近的村庄是诺改特村,朋友巴特力说,在冬季,村里偶尔会举办叼羊活动。叼羊,是将宰了头、去了蹄子和内脏的山羊放到指定位置,一组或者两队人,骑着马抢夺这只羊,有时候为了增加难度,还会在掏空的羊肚子里灌上水。人挤人、马挤马、人骑马挤马上人,马上人骑马东拉西拽一只羊……马叫声、人喊声,闹成一团,真庆幸那不是一只活羊,看得人是又紧张,脑袋又疼。

骑术较量尊崇“友谊第一”,叼羊比赛并非一定要分出胜负,所以或许有那么两个人只是象征性参与,并不一定使出全力去抢羊。而最终抢到羊的骑手,会当场烤羊,与大家共享。当然,烤羊的滋味还是不错的。

冬季漫漫,天寒地冻,像这样无法从事生产的日子,是牧民们休憩、交流的欢乐时光。近些年,多民族文化融合在加深,一部分传统汉族的民俗娱乐方式,也被阿勒泰伙伴们“借来一玩”。

其中一个是赛冰舟。很容易就联想到,这是在冰面上的赛龙舟活动。把背心换成棉袄,把长桨换成用毛皮包裹尾端的长棍,几队人在一声哨响下,划着龙舟就出发了!也不一定要赢,重在参与。友情提示感兴趣的朋友,这种又冷又热的感觉,在乌伦古湖的冬捕文化旅游节上也可以体验一二。

另一个更为有趣的是元宵社火。元宵排在新年之后,是实打实的汉族节日。其实,据本地的朋友讲,在以往,阿勒泰除了汉族人,其他民族的朋友是不太会参与春节、元宵等节日活动的。他们甚至有不成文的“轮休制度”:在汉族新年,为了保证工作进展,其他民族的朋友会被要求加班,而在古尔邦节这类民族的大节,汉族朋友也需要主动承担更多工作。

元宵社火游行,是阿勒泰近年新出现的,也是罕见的当地所有民族同胞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身穿传统汉族服饰的大娘,与头戴毛皮帽的大爷一起扭秧歌,又有戴白头巾、身穿民族盛装的阿帕依(阿姨)方队,扯着绣满吉祥花纹的斯尔马克紧随其后。红灯笼高挂上方、白毡房被人们抬起,着毛皮高帽、穿毛皮大氅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新郎新娘一样漂亮。蒙古族小孩在队伍中严肃游行,汉族小朋友伸着脖子张望。这样有趣的新年民俗表演,这样一团热闹的景象,简直令人艳羡到下周就想过年。

日常生活之外,阿勒泰有太多生活方式是外地人一无所知的,无论从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多少向往之地的生活碎片,都还是雾中花、水中月。就像是《旅行的艺术》中描写的那样,这种体验类似于我们忽略了从一地到另一地之间的过程,真正抵达时闻到的带有迥异气味的空气,风吹到皮肤上的感觉,手触碰到一桌一物的触感,或许粘,或许凉。而只有真正的抵达,才对这个地方有不假二手的感知。

阿勒泰作为今冬热门旅行目的地,有太多同质化的生活碎片被网友反复提及,同时,也有太多真实的生活,非真正到来不能体验。该怎么向没来过阿勒泰的人,描述玫瑰奶茶馆的阿帕依,听人说奶茶太咸时不高兴的脸呢?又怎样讲出,美尔古丽姐姐和巴特力,用哈萨味儿普通话分享故事的生动情景呢?

这篇文章不算是最好的答案,我们每个人,偶尔都有一种欲望,跳出日复一日的常规,去探索一种“异域风情”,然后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过这样的生活,歌可以这样唱,路可以这样走。它是更好的吗?未必;走近它一定会过得更好吗?试试才知道。

毕竟,无论阿勒泰,还是生活本身,都能套用巴特力信手拈來的那句哈萨克谚语:“你只知道九十九,还有九百九十九不知道呢!”

猜你喜欢
阿勒泰市阿勒泰奶茶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地下奶茶店
印象·阿勒泰
同样是奶茶
阿勒泰雾凇美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阿勒泰水电站“以阀代井”研究
阿勒泰考古之行
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阿勒泰市规模化种植罗布麻的气候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