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墓葬二十四孝图中的男性孝子服饰研究

2024-03-22 13:37赵翠婷李甍
西部皮革 2024年4期
关键词:二十四孝孝子墓葬

赵翠婷,李甍

(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0 引言

近些年在墓葬考古方面的研究虽增多,但是关于墓葬壁画中二十四孝图的专门研究甚少,对二十四孝图中的男性孝子人物服饰的研究就更少了。文章以近年出土的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二十四孝图为研究重点,以男性孝子人物服饰为切入点,分别对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中出现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男性孝子服饰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展示了服饰搭配组合所呈现的孝子人物形象及其身份等级,展现墓葬壁画二十四孝图对服饰研究的实证意义,为辩证研究古代服饰文化提供新思路。

1 孝子首服分类

1.1 束发巾/带

束发巾通常起到包束发髻之用,因其佩戴和装饰较为简便,且平民只能束巾不能戴冠,所以发巾通常是身份较低的平民使用,其形制是长方形的布条,使用时通常是在发髻外包裹和挽束发髻后多余部分则飘在脑后[1],如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中的孟宗。《周礼》记载:“幂人共掌巾幂”[2]中也可以看出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发巾,在《东京梦华录》谈到民间百戏时说到“次有一小锣,引百余人,或巾裹,或双髻……”[3]证明民间百姓中存在较多用发带束双髻的形式,如河南林州北宋雕砖壁画墓中的老莱子。

1.2 幅巾

辽金时期的墓葬壁画中出现了大量包黑色头巾的孝子形象,辽宁鞍山羊耳峪辽画像石墓中的田真便是头上围裹黑色头巾,头顶平整,并在其脑后结带,与康营子墓《仪卫图》中的男子形状一致,这种幅巾样式须在脑后将布料进行堆叠缝纫出大致帽型。《金史》载其形制“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二寸许,方罗之下各附带长六七寸。”[4]金代包巾通常顶部为方形,山西长治魏村金代彩绘砖雕墓中的丁兰便是着此类首服。

1.3 幞头

1.3.1 无脚幞头

县金代古墓中的老莱子所戴的幞头,其形状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且是无脚形制,因而为无脚幞头。在成都石岭村宋墓中的文官俑其形制均是北宋时期的幞头形制[5],幞顶更为平整。宋代因恩荫制的推行,使得进入政府机构的官员,基本不熟悉典章刑律,不谙行政事务,但这恰恰是吏的强项,于是官员们不得不依靠胥吏,因此也有“府史胥徒,庶人之在官者也。”[6]的说法,成都花果村墓中的庶人俑也是头戴此类幞头,《汉秋宫图》中洒扫的仆役便是头戴此类幞头,因而无脚幞头通常是身份低的公差、仆役所戴。

1.3.2 展脚幞头

潞城北关宋代砖雕墓中的朱寿昌头上所戴的即宋代官员最常见的展脚幞头,在《云麓漫钞》也提到“国初时,脚不甚长,巾子势颇向前,今两脚加长,而巾势反仰向后矣。”[7]幞头在两脚加长的过程中,顶部也逐渐向后仰靠,这种幞头通常是在帽胎外侧装饰一层漆纱,内胎用木骨作架,保持固定形状且可以随时穿脱,左右两脚平展很长且较为平整美观。

1.4 东坡帽

在宋辽金时期的墓葬孝子图中,也存在宋代文人中极为流行的东坡帽。东坡帽是一种中国古代帽类直筒型首服,诸多记载中认为东坡巾是苏轼原创,但也有学者认为东坡巾来自五代时期《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韩君轻格”的旧制复古[8]。明代王圻在《三才图会·衣服图会》卷一中记载其形制为“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则角介在两眉间,以东坡老人所服故名。”[9]东坡帽在宋代极为盛行,佩戴的主要人群为士大夫,河南林州市北宋雕砖壁画墓中的舜便是头戴东坡帽。

2 男性孝子身服

2.1 圆领袍服

2.1.1 圆领窄袖袍

在宋辽金时期的墓葬孝子图中出现了大量圆领袍服,且袖口较窄,是十分典型的圆领窄袖袍。《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士服短褐,庶人以白……开骻者名曰缺鶻衫,庶人服之。”[10]其两侧开衩,称为缺骻衫,通常为唐代士兵和庶人穿着。因其便利性,到宋代逐渐成为常服样式,河南林州市北宋雕砖壁画墓中的董永便是身着圆领缺骻袍;圆领袍在劳动人民的穿着中逐渐变短,演变为圆领短袍,如新密平陌宋代壁画墓中的鲍山。

2.1.2 圆领宽袖袍

秦汉时期,官服坚持“宽袖象征权力”的观念,宽窄袖子的等级制度延续至魏晋,之后受到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官服中也出现窄袖袍[11]。宋代时,圆领袍衫成为官员公服,虽有宽袖和紧袖两种袖型之分,但更为盛行大袖,山西长子南沟金墓中的刘明达便是如此。

2.2 交领袍服

2.2.1 右祍交领袍服

周代继承了商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度,服装通常为右祍开襟,秦汉时期仍主张右侧开领的上衣下裳制度,唐宋时期虽然开启了交领与圆领双轨制的服装时代,但是宋代仍多保留交领袍服的形制[12]。北宋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很多身着交领右祍的男性孝子形象,且不论单髻的成年人,还是双髻的幼童都是如此。

2.2.2 左祍交领袍服

在金代和辽代的墓葬孝子图中出现了符合少数民族穿衣习惯的服装形制,即左衽交领形制。左衽交领的穿着通常是为左右布幅交叠覆盖,即左边布幅在上,右边布幅在下。金代初年,女真占领北方地区,“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13]所以中国北方地区的服饰呈现出明显的胡服特色,如长子小关村金墓中的董永。

2.3 裤

2.3.1 合裆长裤

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董湾村金墓中在劳作的郭巨下身所穿着的裤,长度至脚踝处,便是很明显的长裤,通常为简单的直筒长裤。合裆长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游牧生活的产物,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使用汉族用布帛制作的合裆长裤[14],如南宋黄昇墓中出土的合裆裤样式。

2.3.2 犊鼻裤

在孝子图中出现大量描述为“赤身裸体”的王祥,其实在下身穿着长度较短的裤装,洛阳宜阳仁厚宋代壁画墓的王祥便是如此。大约在汉代时期出现了名为犊鼻裤的服饰,作为平民劳作时的穿着沿用至宋金时期[15]。

3 服饰搭配组合

3.1 束髻/东坡帽+圆领长袍+裤

在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二十四孝图中大部分男性服饰都较为简朴,通常用布帛束起发髻且身着圆领袍,见图1左图;也有头戴东坡帽,身着圆领袍并在其下着裤的组合,见图1右图。

图1 服饰组合图

3.2 束髻/无脚幞头+右祍交领袍+裤

身着右祍交领长袍,下身着裤是典型传统交领服制,其组合有束单髻形式和束双髻形式,其中单髻和双髻与服饰组合见图2左、中,宋辽金时期的墓葬壁画中同样存在头戴无脚幞头,身穿右祍交领短衫并在其下着裤的搭配组合见图2右。

图2 服饰组合图

3.3 幅巾+圆领/左衽交领长袍+长裤

在山西长治市魏村金代纪年彩绘砖雕墓壁画中同时出现了5幅头戴幅巾,身着白色圆领长袍的孝子图像见图3左,也有身着圆领短袍下着裤的孝子形象;同时也有头戴幅巾,身穿交领左衽袍衫的形象见图3右。

图3 服饰组合图

3.4 展脚/无脚/曲脚幞头+圆领袍

在二十四孝墓葬壁画中,有头戴幞头,但所着均为圆领长袍,并在腰间束革带的孝子形象。幞头形式多样,分别有展脚幞头、无脚幞头以及曲脚幞头等,与圆领长袍搭配组合分别见图4。

图4 服饰组合图

3.5 束髻+长裤/短裤

在宋辽金时期墓葬中的王祥形象大都是赤裸上身,只在下身着裤,见图5左;在夏日中较为炎热且为方便解决便溺问题,男性通常会着短裤,见图5右。

图5 服饰组合图

4 结论

宋辽金墓葬二十四孝图中关于男性孝子的主题共有二十多个,人物形象丰富,服饰大部分为宋辽金时期生活中常见的形制。宋代孝子的衽式均为交领右祍,辽金时期因其以游猎为生,墓葬壁画中出现了交领左衽袍,辽金时期孝子人物壁画中出现幅巾、左衽交领袍服等具有明显少数民族特色的形制,在首服和身服等各方面都因生活生产方式和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其中二十四孝图中的男性形象具有较为明显的平民特征,着常服的平民男性孝子的形象较多,大部分为束髻,而官员主要佩戴幞头,分别是展脚幞头、长脚幞头以及巾帽型幞头;同时,又会根据男性的身份地位划分为圆领长袍和圆领或交领短袍,官员身着圆领长袍,并在腰间装饰玉革带,而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主要身着圆领或交领短袍并在其下着裤。孝子的首服与身服的不同分类与组合,也展示出了明显的等级地位与身份分类。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孝子墓葬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墓葬中的女人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墙头上的《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武艺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 卖身葬父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