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在儿童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23 02:18陈向飒董杰李晓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骨板前牙上颌

陈向飒 董杰 李晓琰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 450000;3 郑州儿童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埋伏牙指的是牙齿过了萌出期依然还在颌骨组织中不能按时萌出,病发原因与牙列拥挤、替换障碍、发育异常、颌骨病变等有密切关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是导致错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美观和正常功能[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外科导萌治疗,将对牙齿萌出造成阻碍的软硬组织取出,使牙齿能够正常萌出,但经过治疗后大多数埋伏阻生前牙自行萌出依然存在困难[2]。与此同时,随着口腔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评估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预后的标准除了牙龈形态是否恢复、牙列排列是否整齐,还包括附着龈是否良好和龈曲线美观,但单一的外科导萌在该方面效果不甚理想[3]。有研究指出,针对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在外科导萌的基础上添加正畸矫治对埋伏牙萌出有促进作用,将正畸所用的牵引扣在患牙表面粘接,借助正畸牵引力的作用,牵引到正常的位置,以此获得协助治疗的效果[4]。本研究选取50 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在儿童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采用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 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7 例;最小年龄7 岁,最大年龄12 岁,平均(8.86±1.14)岁;病灶类型:间隙不足8 例,多生牙6 例,萌出道异常7 例,易位牙4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8 例;最小年龄7 岁,最大年龄11 岁,平均(8.91±1.08)岁;病灶类型:间隙不足7例,多生牙5 例,萌出道异常8 例,易位牙5 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批号:201911396)。纳入标准:通过螺旋CT 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埋伏牙牙根及牙冠都属于正常发育,且牙根发育达到根长的二分之一;均符合外科导萌术和口腔正畸治疗指征;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牙冠、牙根畸形;伴随其他严重牙科疾病;牙齿釉质尚未发育完全;精神异常,不具备正常认知功能;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首先采用螺旋CT 机[国食药监械(准)字2012 第3301289 号;型号:SOMATOM Perspective]进行牙片及曲面断层检查,精准掌握阻生牙位置,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安全的手术方案,同时正确选择牵引适宜度。如果患儿出现牙齿间隙不足的情况,需在手术前拓展患儿牙齿缝隙。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外科导萌治疗:术前常规局部麻醉,继而切口位置选择在阻生牙牙槽嵴顶部,将粘骨膜瓣掀开,掀开一直到埋伏牙高度后,彻底清除牙齿表面的骨质和清理导萌道上的组织。充分将牙冠暴露出来,通过止血、酸蚀及冲洗等步骤之后,仔细粘贴牵引托槽,并把粘骨膜瓣进行复位,对手术区域清洗,逐一缝合手术切口。牵引丝从粘骨膜瓣中穿过进行牵引,并固定邻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增加正畸矫治:实施外科导萌7 d 后,按照埋伏阻生牙的萌出方向及其与邻牙关系,实施牵引操作,移动方向为牙弓处,借助橡皮圈、弹力线等在上颌弓丝牵引埋伏阻生牙,需注意的是牵引力度不能太大,控制在0.5~0.6 N。结束后,叮嘱患儿及其家属15 d 后复查,此时根据患儿牙齿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牵引钩的方向,有助于埋伏阻生牙顺利萌出。及时换掉托槽,确定位置,对牙齿进行校正及调整排齐,按照“8”字形固定托槽,待稳定后戴上保持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后的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借助牙周探针找出膜龈联合位置,测量膜龈联合至牙龈定点与牙龈定点至沟底之间的距离。唇侧骨板厚度:采用螺旋CT 机测量。(2)比较两组治疗后7 d、1 个月、3 个月的患牙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估,该量表有10 个刻度,代表0~10 分,可分为无痛(0 分)、轻度疼痛(≤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5]。(3)比较两组治疗6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成功,患牙整齐没有畸形,且没有破坏到邻牙牙根;有效,患牙虽然存在一定畸形但并不明显,且对邻牙的影响较小;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4)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邀请患儿家属填写自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牙齿日常能力、治疗方法、美观度3 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均在0~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美观度、牙齿日常能力、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n治疗方法美观度牙齿日常能力对照组观察组25 25 t P 88.25±3.63 91.52±3.69 3.159 0.003 89.17±5.09 93.25±3.08 3.429 0.001 92.35±3.57 95.26±3.22 3.026 0.004

2.3 两组治疗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较 治疗后7 d,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后7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的患牙疼痛感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后7 d 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后1 个月相比,#P<0.05。

组别n治疗后7 d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25 25 t P 4.12±1.07 4.38±1.33 0.762 0.450 3.15±1.01*2.58±0.81*2.201 0.033 1.36±0.38*#1.02±0.26*#3.692 0.001

2.4 两组附着龈及龈曲线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附着龈厚度、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附着龈厚度、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宽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附着龈及龈曲线情况比较(mm,±s)

表4 两组附着龈及龈曲线情况比较(mm,±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附着龈宽度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唇侧骨板厚度治疗前治疗后附着龈厚度治疗前治疗后25 25 t P 0.51±0.04 0.50±0.08 0.559 0.579 0.78±0.19*0.91±0.21*2.295 0.026 1.17±0.18 1.15±0.20 0.372 0.712 1.91±0.42*2.23±0.58*2.234 0.030 3.08±0.55 3.13±0.64 0.296 0.768 3.53±0.72*4.16±0.94*2.660 0.011

3 讨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口腔疾病,病发人群以儿童居多,该病会诱发恒牙移位、两侧牙齿缺失、牙列紊乱及牙轴倾斜等症状,对患儿牙齿咀嚼功能及发育有严重影响,同时还会使其面部美观度降低[6~7]。因此,临床需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效果。

以往临床常采用外科导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让部分埋伏牙自然萌出至正常状态,促使患儿口腔功能、咀嚼能力及面部美观恢复,但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患儿经治疗后患牙依然难以自行萌出,导致整体临床效果不理想[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科导萌辅助正畸矫治进行治疗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率高于单一外科导萌治疗者。与白雪等[9]研究结果相似。该结果提示,在儿童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采用外科导萌辅助正畸矫治能够增强疗效,促进埋伏牙顺利萌出。外科导萌与正畸矫治联合治疗,可以让牙囊壁受到的损伤程度减小,避免出现残余牙囊壁脱位、移位等不良情况,进而使其和口腔黏膜组织之间的融合更理想,构建完全的牙周组织附着[10~11]。同时,进行外科导萌术之后,患儿在炎症反应的刺激下容易出现牙龈退缩的情况,正畸矫治时可以对牵引力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改建牙槽骨和移位牙齿,促使牙髓组织保持活力,让埋伏牙牙髓组织的刺激减轻,避免因牙髓牵引力过大引起的牙髓组织坏死、牙龈退缩等并发症出现,促进治疗过程顺利安全,加快埋伏牙破龈速度,缩短萌出时间[12~13]。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定期对埋伏牙牙周情况进行检查,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为埋伏牙萌出提供良好的口腔环境,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联合应用外科导萌、正畸矫治患儿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单独外科导萌患儿。该结果提示,采用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儿童可减轻患儿疼痛感。这主要是因为外科导萌术后会有创伤性疼痛出现,而及时予以正畸矫治可减轻炎症刺激程度,术后反应减轻。同时,正畸矫治以灵活设计去除萌出阻力,将阻生牙萌出间隙扩大,促使牙龈充血等症状减少,减轻恢复期的疼痛感[14]。

目前临床口腔医学不断发展,口腔科临床效果评价已经逐渐转向牙龈形态恢复、龈曲线美观、附着龈情况良好等方面。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3 个方面进一步评估两组疗效,其中附着龈宽度保护牙齿的作用较强,除了可以让细菌繁殖率下降,还可促进附着丧失减少;如果不具备充足的附着龈宽度,会引起黏膜损伤,出现牙周炎症状,导致患牙萌出环境不理想;附着龈厚度不足则会导致附着丧失发生风险升高;唇侧骨板厚度减小,一定程度上会让患牙发生附着丧失等不良情况,因此保护牙槽骨及新附着也是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疾病治疗后的重要观察指标[15~16]。本研究中,采用外科导萌辅助正畸矫治的患儿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均优于单纯外科导萌治疗的患儿。该结果提示在儿童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中采用外科导萌辅助正畸矫治,可保持良好的附着龈情况,改善唇侧骨板厚度,获得美观的龈曲线。外科导萌术不可避免会对牙囊组织造成损伤,使埋伏牙附着龈宽度、厚度变小,而术后采用正畸牵引矫治,能够为牙周软组织、硬组织提供一个充分重建、改建的时间,促使附着龈生长良好。此外,由于牙槽骨在全身骨骼中属于代谢能力最强的骨组织,经过正畸矫治,在适当的牵引力下可促使牙槽骨重新改建,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此达到新的平衡,进而形成新的骨小梁,当牵引力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正常骨组织出现,最终唇侧骨板厚度达到满意范围[17]。本研究中,联合应用外科导萌、正畸矫治的儿童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单独外科导萌治疗儿童家属。该结果提示采用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能够获得理想的满意度。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治疗中联合应用外科萌导、正畸矫治的痛感较轻,利于促进患牙自行萌出,在美观度、临床治疗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猜你喜欢
骨板前牙上颌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