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2024-03-24 10:54高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观盲人儿童文学

朋友最近有点怀疑人生,因为她喜欢的明星被曝出了一些不光彩的新闻。近乎完美的偶像竟有自己所不了解的暗黑面,这是大多数粉丝难以接受的,即便理智上想通了,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

我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可以安慰朋友的话,因为这事儿实在太正常了。“人设”崩塌、“三观”尽毁的经历,我当然也有过,曾经也因为内心的震惊、挫败和迷茫感而消沉很久。但是说实话,经历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现在再跟我说谁做了什么“雷人”的事,我最多错愕几秒,唏嘘片刻,然后就归于平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所有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其深层次的缘由;所有不被理解的人,内心都揣着外人所看不到的苦衷。假如我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他的一切行为就不会令人意外了。

且不说那些戴着面具、披着“人设”的各路明星,也不说那些交情甚少的师长、同学、同事,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会有我们所不了解的一面。

新闻里常有少年走上歧途的案例。父母被告知自己孩子的不法行为之后,第一反应通常是连连摇头:“不可能,你们肯定是弄错了,我家孩子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我看着他长大的,能不了解他吗?”等看到铁证之后,他们全都震惊得哑口无言,随即暴怒或痛哭。我猜想那些家长的伤心一定大于愤怒——自己的亲骨肉瞬间变得陌生而遥远,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家长们的反应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真的了解这个人、这件事、这个世界?我们平日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毕竟世界过于复杂,我们无法看到全貌。如果把真相比作碎了一地的镜子,人们都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一小片是完整的。而且,有意无意地,人们很多时候只看到符合自己“三观”的、愿意相信的部分。

扯远了,接着说朋友的事。很快,事情发生了转折,偶像的形象又重新变得高大起来。剧情反转,这实在也很稀松平常,只不过是另一块真相的小碎片被捡起来了而已。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迅疾而浩瀚,爆炸性新闻如过眼云烟,还没热乎两天就无人问津了。人们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耐心去深挖一件事的根基,寻找更多客观的真相。

看了太多“人设”崩塌、剧情反转的例子,我对网上的“标签”和“关键词”始终抱有怀疑态度:那是一种选择和简化,结果通常是失真和以偏概全。还记得当年在微博上设置个人信息的时候,我在“标签”那一栏纠结了很久。因为有字数限制,我不得不舍弃了很多兴趣爱好,仅仅写下“文学”“自然”等过于庞大的概念,总有一种削足适履的尴尬和滑稽。同理,对那些“如何评价某某的一生”“如何看待某事件”的帖子,我也一直没有好感。人那么复杂,你了解的能有多少,凭什么去评判别人?事情往往盘根错节、千头万绪,你又能有多大把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断呢?

1986年,英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名为《不同角度》的广告。在这部黑白短片中,一个光头正在逃离一辆驶来的汽车。这时配有一句旁白:“从一个视角看到的事件会给人一种印象。”接着,广告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同一个人:他径直朝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跑去,似乎想攻击他或偷他的旅行包。旁白说:“另一个视角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印象。”镜头一转,观众从上方看到了整个场景:一批建筑材料在商人的头顶上方摇晃着失去了控制,一个男子及时将商人推到一边,在货物落地之前挽救了他的生命。旁白总结道:“只有当你看到整个画面时,你才能充分理解正在发生的事。”

我忽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随即想起了那个被讲烂了的故事:有几个盲人从没见过大象,他们决定去摸一摸,试图了解大象是什么样的。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说大象就像柱子一样;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就像一根绳子;第三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说大象就像一堵墙……原来,先人早就把深刻的真理喂给我们了,但很多人只是囫囵吞下,没有细细咀嚼、消化和吸收,以为这不过是个幼儿园孩子听的故事。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事情的全貌。事实上,我们不过是一群摸象的盲人。

高源

笔名蜜蜂听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在《儿童文学》《读者》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曾獲“小十月”文学奖,《儿童文学》金近奖、“温泉杯”大赛奖、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奖等;出版《长安梦》《秋安》《蓝莓日记》《无法长大》等。

猜你喜欢
三观盲人儿童文学
盲人取袜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随声附和的盲人
五毛钱的“三观”
自首的盲人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盲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