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际遇

2024-03-24 10:54封尘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2期
关键词:蔡文姬蔡邕匈奴

封尘

蔡文姬觉得,她的十九岁肯定是人生至暗时刻。

但在十六岁以前,她的人生让无数人羡慕到了极点。

蔡文姬的人生起点很高:出身于高知家庭的天才神童,几乎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各项优点。她生在东汉末年的名门世家,父亲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对,就是那个发现《六经》有谬误,于是校订后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引得天下学子前去观摩抄写并以此为准的蔡邕。

在东汉末年那个一团糨糊的乱世里,蔡邕经历流放和大赦之后隐于江南乡野躲避灾祸。年仅四岁的蔡文姬随父亲终日读书、练字、学琴。勤奋好学的她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六岁时只听琴声能立刻判断出断的是第几根弦。换作现在,大概就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教授的独女,不仅学习成绩好、文章写得漂亮、长相温婉可人,钢琴还考了十级……

很容易想象出四十五岁才为人父的蔡邕对这个宝贝女儿有多么宠爱。

在蔡文姬十六岁时,有着极其超前婚姻观念的蔡邕,为女儿挑了她最喜欢的类型——同样出身书香名门的大学子卫仲道。蔡文姬与丈夫婚后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乱世很快对蔡文姬展现出了黑暗残酷的一面。

蔡文姬在春天成亲,几个月后的夏天,六十岁的蔡邕被王允囚杀。祸不单行,仅仅一年后,卫仲道病逝,因被婆家认为克夫,蔡文姬回到了娘家与母亲相依为命。又过了两年,她的母亲也因长期处于悲痛中,染病身亡。此时的她,父母双亡,又成了寡妇,偌大的蔡府,就此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然而,悲剧并未就此停止。

蔡文姬十九岁这年,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守孝又守寡的蔡文姬被当作战利品带回匈奴。三年前还被人捧在手心视作掌上明珠的她,就这样接连丧失至亲,成了别人的“财物”。巨大的落差一度让她崩溃欲死:“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残酷的乱世一次又一次将她碾入尘土。

身不由己的蔡文姬开始了在异族他乡的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化环境,对她来说都显得陌生而别扭。加之对亲人亡故的悲痛和对战乱灾祸的愤恨,她终日郁郁寡欢。

二十二岁时,蔡文姬守完孝,被迫嫁给了匈奴左贤王,为这个缺乏感情基础却足够欣赏她的男人生育了一儿一女。蔡文姬是否爱他?这很难从史料中找到结论。我们知道左贤王足够欣赏她,与她交谈不久便十分欣喜,也尊重她的习俗,待她完成守孝再迎娶。但左贤王恐怕并不懂她,不懂诗词歌赋,不懂琴棋书画,两人缺乏共同语言,思想观念也相去甚远。

对于流落异乡无依无靠的蔡文姬来说,对嫁给左贤王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左贤王之于她,既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

如果没有外力的改变,蔡文姬注定要在大草原上过完余生,她那横溢的才华,只能在充满牛羊气味的北风里渐渐消散。然而,蔡文姬等到了改变。

在蔡邕名满天下时,有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常常来到蔡府求教,蔡邕之于他,亦师亦友,情谊深厚。他与蔡文姬也有一面之缘,歆羡她的才气。后来,这个年轻人在陈留起兵,再在官渡以少胜多,当蔡文姬在匈奴寓居第十二年时,他已经自任为汉朝丞相。这个人就是曹操。已经五十三岁的曹操打听到蔡邕独女的下落,便安排使臣周近和董祀出使匈奴,以重金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内心是矛盾的:失去这个机会,就再也不能回到中原;而回到故土,就再也见不到两个年幼的孩子。在两难的抉择中,蔡文姬痛苦不堪,但最终选择了随使臣回去。这一年,蔡文姬已经三十一岁,举目无亲、骨肉分离,连旧居房舍都早已毁坏,物不是,人更非。

几年后,蔡文姬被曹操指婚给当初出使匈奴的使臣董祀。董祀对此有些不满,毕竟自己二十出头,学识不错,通晓史书,又受器重,仕途一片光明;而蔡文姬虽说才气动人,毕竟已经三十五岁,有过两任丈夫,经历了太多动乱,眉间常有阴郁。

一年后,董祀犯罪,按律当死,蔡文姬蓬着头、光着脚去向曹操求情。那个因马受惊导致触犯自己所定律令而割发代首的曹操,赶紧派人截回已经签发出去的判决文书。董祀因此捡回一条命。

这总算是蔡文姬人生中最后一次大的波折。

也许是经历了生死,两人的感情由淡转好,又双双看透人世,决定隐居乡野,再不出山。隐居前,蔡文姬惋惜父亲那毁于大火的藏书,默写出仍然记得的四百余卷,为后世保留下重要的史料。她又寫下诗文无数,虽然大部分已经散佚,但流传下来的两首《悲愤诗》文学成就极高,是建安诗的代表作。

蔡文姬又以在匈奴学会的乐器胡笳创作出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一章一拍,十八拍完整地讲述了从被俘到归汉的过程,从“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讲到“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一千四百余言,字字感人肺腑,句句摄人心魂。

数十年的苦难最终被蔡文姬酿成文学艺术上的重要成就,为在正史中被忽视的女子争取到了浓重一笔。但是,如果她在之前的任何一段逆境中没有挺住,这些成就可能都不会出现。现在我们提起东汉到三国的历史,能想起一个个英雄人物,想起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女性普遍没有社会地位的时代,曾经有一个女子身体力行驳斥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言论,以文学艺术作品名传千古,为后世女子读书提供依据和榜样。她,就是蔡文姬。

猜你喜欢
蔡文姬蔡邕匈奴
飞白的创新
蔡文姬(节选)
匈奴王的珍宝
蔡文姬辨琴
义退匈奴兵
蔡邕听琴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蔡文姬与后世《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