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4-03-24 10:54琦惠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2期
关键词:万重山轻舟朝代

琦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好詩总能在只言片语间,让我们窥探某个时代的一角。

唐朝,一个充满传奇的朝代,一个浪漫的朝代,更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朝代。它有气度,万国来朝,不夜长安,胡旋琵琶,葡萄美酒;它有诗意,谪仙人与地仙人齐聚一堂,皆为大鹏,皆可超然,世间万物在他们的笔下流动。

大唐那么雍容,那么灵动,那么肆意,那么具有包容心,却始终无法“容”下李白,给他一个实现心中理想的机会。

还未看《长安三万里》时,我就心疼李白,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开始理解李白。甚至,我还想穿越千年的光阴,陪同这位“诗仙”摘星捞月,大醉一场。

在三个钟头的放映里,电影以高适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李白。哪怕是从银幕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同年龄段李白所拥有的不同性格特征。

少年时候的他潇洒不羁,是心怀梦想的有志男儿。面对高适因口吃而产生的自卑感,李白只是揽过他的肩膀,安慰道 :“高兄,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彼时的李白一身才气,却无风骨,因为生活还未将他磨炼。他怀揣着宏大抱负,意气风发地度过每一天。他不知道,自己所向往的长安,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他更不知晓,拥有才华是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也是他最痛苦的事情。

经过短暂思索,年少的李白放弃从商,急于赶路,想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叩开宫门后他自荐为官,信口便问:府君读我文章了吗?然而,他不仅因出身被朝廷拒绝,还被他人指指点点。

他长途跋涉,又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此情此景,他诗兴大发,想写一首震惊世人的诗歌。可抬头的那一瞬间,他直接愣住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崔颢为世人留下的经典诗句,让他自愧不如。

不同于李白的不羁狂妄,影片中的高适含蓄且内敛。李白曾告诉他,他心中的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可事实上,高适直到五十岁才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在这之前,他一直在隐忍,在卧薪尝胆,在练高家枪。

总有一些梦想,要靠日复一日的坚持,要靠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方可实现。遗憾的是,谪仙人与地仙人却不能同日高飞,同风飘扬。

电影中的李白,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诗人。纵然他能表达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傲气,可终究,他的才华未能被朝廷赏识,一生困顿于自己不可实现的理想之中。

从中年走向暮年,李白遇到的人生转折点便是安史之乱。战乱发生时,他以为自己等来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不仅不用给权贵写诗,还可以成为一个有智谋的幕僚。他投身永王李璘幕下,写下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句,以东晋名相谢安自况,希望自己能为唐朝扫灭叛军。

谁知永王很快身败名裂,李白的梦想也碎了一地,还被年少时的好友高适关押起来。直至今日,世人都不清楚高适是否曾对李白出手相救。谜一般的过往,找不到确切的答案,那就相信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吧:高适其实在默默地关注李白,并暗中进行帮助。

“黄鹤楼已经毁掉了。”在电影临近结尾时,高适的书童发出这样的感慨。可战乱中毁掉的,又岂只黄鹤楼呢?岐王府一样毁掉了,还有诗人杜甫、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等,也慢慢地离开世间……

回望大半生,高适说:“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那诗还在吗?

诗,当然还在。当李白被赦免流放后,已是暮年的他,再也没有往日的踌躇满志。但他终于将心中的执念放下,不再纠结于“出世”还是“入世”,只是轻轻叹了这么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被天真裹挟着行走了一辈子,李白最终是跨过了“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万重山。无法放下的是我们,是我们没办法遗忘千年前的盛唐,无法抛弃心中的遗憾,所以渴望成为李白。

那就希望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永远胸怀星辰大海,并为之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待行至梦想之巅,“一览众山小”时,再对过往默默地感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猜你喜欢
万重山轻舟朝代
你的千条水我的万重山
本期面孔
一题可破万重山——谈向量问题处理之“道”
雾伴轻舟
沧海轻舟
猜朝代
一路轻舟乘东风
轻舟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