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梦中的琼楼玉宇

2024-03-24 10:54陈雨彤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2期
关键词:拱门毛主席大学

陈雨彤

大学‖抢先看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办于1958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学校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学科覆盖文、史、哲、理等9大门类;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700余人;拥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等,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如果说,湘大是一本书,三拱门便是开启这知识殿堂的钥匙。毕业了,无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你会无数次梦回三拱门。因为它早已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那里有你的青春印记,你的年少轻狂,你的无边梦想。”

清晨,我溜溜达达去吃早餐,此时东方未白,天空蒙蒙的。下午,我路过图书馆门前,恰逢日落,暗金色的日光倾泻一地,前面柏油路上还有洒水车洒水后未干的水痕,反光在积水上形成一条彩色的路,延伸到远方。

这大概也是一种漫漫人生路。

大学里的第一个秋天,炙热的阳光依然晒得人睁不开眼。夜间独自一人漫步时,地上已经有了落下的银杏叶。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银杏叶,不敢伸手去触摸,对它的颜色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在南国只见过书中的金黄色落叶,被风吹落一地,“像一块厚厚的地毯”。人行道两边是教室,透过树影和窗帘的缝隙往里看,能见到许多学生在上课或自习,还有每间教室前面都有的“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校训。

我不由得感慨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玄妙。有时走着走着,就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滑板声和乐曲声,不消多想,那里一定是铜像广场。宽广柔软的草坪上随处可见小孩在打滚嬉闹,他们的父母或祖辈坐在一旁,尽享天伦之乐。他们出现在这个场景中,有一种微妙的和谐感,他们本就是这个地方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所由毛主席亲自倡导创办的高校,学校的建筑布局有着非常浓厚的红色气息,如南门的铜像广场、十字路口的诗词碑,再往里走的润园和泽园……当年毛主席那句“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殷殷嘱托,被刻在了诗词碑上。学校沿着厚重的过去走来,也向着光辉的未来走去。

每日往返校园,我的行走也从主动寻觅变成了偶然遇见——有时是意外飘进背包开口里的落叶,有时是路边墙根里的点点桂花,还有的时候是偶尔遇到的社团路演。路口常常人潮如涌,有人驻足停留,有人脚步匆匆,校园里生机勃勃。

到后来,老师布置小组作业,我和同学在教室里探讨得很晚,堪堪卡在关灯前离开教室。一行人穿过学校的林间小道,赶去即将打烊的奶茶店买一份双皮奶。芒果混着双皮奶,一口下去,浓郁的奶味弥散到四肢百骸。这是一天疲惫后的有效充电,也是别样的青春校园生活。

▲▲

大学里最让人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加入社团组织。记得加入文学社的第一次社团活动,是我们围坐在毛主席铜像前的草坪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放飞着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时值深秋,轻柔的晚风从远处吹来,社旗随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格外兴奋。

一个晴天的上午,班级组织同学参观校史馆。当我们了解到学校在偏僻的郊区扎根、生长,像一棵大树那样开枝散叶,在各个领域里结出丰硕的果实;当我们看到展览柜里一本本旧教材,以及众多的教授、专家呕心沥血出版的著作时,心里的钦佩之感油然而生。

其实,在湘大校园里恣意生长、蓬勃发展的文学社,又何尝不是湘大成长的见证呢?从起初几名文学爱好者的相聚谈天,到现在的颇具规模、社员众多,只因扎根肥沃的土壤,拥有自由挥洒的天空和放飞心灵的家园,方才圆了不少学子的文学梦。有的毕业生在国外深造后仍选择返校任教,我想,这是回报也是助力。

馆外清风吹拂,阳光和煦。我走在宽阔的路上,感觉肩膀上沉甸甸的,身上暖融融的。

学校的教学楼鳞次栉比,沿着几道分岔口下去就能把它们全部走一遍。然而,每条小径都有不同的风景,每幢教学楼都有不一样的气息,当你深入其中时方能体会出来。比如,在逸夫楼能感受到各个学科的融汇,在计算机楼能感受到一种近乎庄重的严肃,在文科楼的楼顶看日落,好像融进了古今中外那些动人的诗句中……

一天傍晚,我来到文科楼的天台上,看着远处的日光缩小成一点,进而消失不见,我的精神也陷入混沌状态,情绪十分低落。可当我回过神来,月亮已經挂在天上了。这时“望舒”一词跳进我的脑海里,其本意是“为月驾车之神”,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望之即舒”,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念头——展开双臂,飞向梦中的琼楼玉宇,心里一片安宁。

何似在人间。

▲▲▲

“红色之旅”徒步韶山行,学校已连续举办十八次了。身在毛主席的家乡,又在主席亲自倡导创办的大学就读,怎能不去体验一番?

那天参加韶山行的人很多,我们傍晚从铜像广场出发,历经一夜的长途跋涉,第二天早晨抵达韶山毛泽东广场。途中虽然疲惫不堪,但大家一路高歌,斗志昂扬,书写了一首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行程中,我想了很多:当年毛主席是否也是通过这条道路负笈求学,进而走向革命道路的?在湘大的发展历程中,先行者们是否也是通过苦行军,建成了一座知识的殿堂?我们如今走在宽阔的道路上,纵使开始时看不到尽头,但总会一步一步走完。人生也大抵如此——就算现在看不到未来,往前一直走下去,总能突破黎明前的雾霭,迎接充满希望的初阳。

在我的印象中,学校虽有65年的建校史,培养了大量的湖湘英才,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但没有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各种建设更是快马加鞭。前年在校园一隅散步时,还只有零星的几盏路灯,远处的路灯和手电筒的光线融汇在一起,还没接触到路面就已消散不见。大约半年过去,好几栋教学楼便已竣工,道路上也是灯火通明。这时,总觉得自己见证了一些成长的瞬间,是人的也是物的。

从校党委书记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我们可以窥见学校初创时的情形。为了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指示精神,一批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艰苦的环境里垦荒拓土,把一片荒凉之地建成了美丽的校园,各种学科建设也是初具规模。如今的湘大,法学、数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硕果累累,在全国名列前茅,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接续努力。物在更迭,人在成长,精神也在传承。

真相‖早知道

Q:湘大的标志性建筑“三拱门”有何内涵和寓意?

A:湘大的“三拱门”,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有着简洁而不乏宏伟的气势,质朴而不失现代的光芒。三道拱门的整体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气息,蕴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生生不息的哲学意蕴,隐含着“学术自由、平等博爱、追求无限”的理性思辨,彰显着“知行合一、德才兼备、情理互融”的育人理念。

当年,湘大的老师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成就了湘大之“大”。三拱门,则成了湘大的一个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单看每一道拱门,都像汉字的“人”,三道拱门代表三人成众、众志成城;整体看三道拱门,像汉字的“山”,象征着不断进取、勇登高峰。每一道直达云际、顶端开启的拱门,宛如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意味着在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永无止境。

Q:听说湘大位置较偏,这对学生的生活会有较大影响吗?

A:湘大位于湘潭市雨湖区羊牯塘街道,离市区还是很远的,逛个街要坐很久的公交车,有同学戏称湘大为“羊牯塘大学”。虽然地理位置较偏,能供娱乐的地方也很少,但这更能让人静下心来学习,毕竟外界的诱惑也更少。还有,地理位置较偏,许多老师都是住在教师公寓,这会给你很多向老师请教的机会。

猜你喜欢
拱门毛主席大学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Pondering in Chinatown
游拱门国家公园
麦当劳:金拱门寻亲记
壮锦献给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