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何难何为

2024-03-24 11:27孔凡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孔凡哲

在国家倡导加强劳动教育并颁布相关政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积极实施劳动课程,学生的劳动素养逐步提高。但是,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改进。

王飞、徐继存(2020)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六省(山东、浙江、山西、湖南、甘肃、四川)的调研显示,学生在劳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内容仅限于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经验,劳动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这反映出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被削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浅层化,教学形式单一化,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尤其是创造性、高科技劳动实践的机会不多、程度不高。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被削减的原因比较复杂。在学校层面,我们需要力推相應举措予以改进。

首先,学校要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以课程标准为纲,把握劳动课程的定位,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劳动教材,学校都要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构以劳动任务群(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为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并结合区域实际整合劳动课程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劳动教育层次。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精品课程“小农夫”将蔬菜种植、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科学实验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依托学校的“万物启蒙园”种植基地落实多项劳动任务,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综合提升劳动素养。

其次,学校要努力构建“校-家-社”融合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渠道开发劳动教学资源。一方面,有效发掘校内劳动教学资源。如黄冈市一所小学将校内食堂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食育·阳光小帮厨”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协助食堂工作人员完成当日部分菜肴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收获真实的劳动体验、真挚的劳动情感、真切的劳动认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另一方面,多渠道开发校外劳动教学资源,特别是要争取社会各界为学校劳动实践教学提供持续的、丰富的、多样化的资源。如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结合劳动课程育人目标和学时规划,与试点学校共同开发了项目式劳动课程,在研学旅行中融入丰富的、开放性的劳动项目,以项目化学习驱动学生展开深度的劳动实践,综合提升劳动素养。

除了课程内容的建构和教学资源的挖掘,加强劳动教师的选聘和培训也是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将劳动专任教师的选择聘任、职称晋级、专业发展纳入学校教师管理整体方案中,制定劳动专任教师培训方案,搭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不同层级的劳动教育培训平台。

总之,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路径在于建构基于劳动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并依托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多渠道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培养保障劳动课程实施质量的专任教师。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