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三重逻辑

2024-03-24 11:27林克松席小灵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劳动学科

林克松 席小灵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跨学科”

现实世界是立体的、多维的、复杂的,任何一个生活情境都不可能只属于某个单一学科。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多学科的思考角度、多样化的知识储备、多领域的知识背景。“跨学科”的实质是打破目前分科教学背景下学科之间的界限,依托主题情境对多门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通过知识的跨界教学与应用,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形成深刻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实践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董艳、夏亮亮、王良辉,《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内涵、设置逻辑、实践原则与基础》,《现代教育技术》2023年第2期)。跨学科教学不是几门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或轮流“登场”,也不是呈现各自学科独立的信息或知识碎片。跨学科教学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既要明确本学科作为育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应当充分发挥的育人价值,又要立足本学科,处理好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因此,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既要以劳动课程为核心,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达成本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目标,又要处理好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让多门学科协同完成育人任务。

一方面,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要以劳动课程为核心,整合多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设计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活动。劳动课程本身是基于学科知识开展劳动实践、基于劳动实践实现知识迁移的活动,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过程,兼具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属性[林克松,《新时代劳动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重塑》,《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劳动教育课要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如通过劳动技能的锻炼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可见,劳动课程不能孤立存在于学校课程体系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地与学校其他课程融合。劳动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通过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更深层次、持久性地落实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另一方面,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要以其他学科课程为依托,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机融入和渗透劳动教育要素,如语文学科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数学学科的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等学习活动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劳动精神相契合;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实验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式也是培养劳动素养的典型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职业体验、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领域重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要通过所有学科弘扬劳动精神,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习得社交、合作、创新等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二、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题”

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方式是主题式的,而非知识逻辑性的或系统结构式的。“主题”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有情境的问题、项目、任务、课题、研究等,“主题学习”是聚焦学科课程的某个重点或难点问题,用主题整合跨学科知识内容、学习资源及思想方法,将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运用的鲜活知识,关联课程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方式(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及其意义》,《文教资料》2022年第16期)。基于此,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围绕一个劳动教育主题进行问题式、项目式学习任务设计,借助大概念破除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做中学、悟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题内容需与真实生活情境相联系,与学生经验、社会文化、学科基础相结合。首先,可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取主题,直接将课程标准提出的每个学段的任务群内容作为主题,也可根据素养培养要求创设更加符合具体学情和学生特点的主题。其次,可根据校内现有资源提炼、选取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如校园卫生保洁、绿化责任区维护、图书角整理等,巧妙地将劳动实践融入校园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习得基本的勞动技能。最后,可依托校外资源开发、设计个性化劳动教育主题,如将家务劳动主题化,从区域特色产业、非遗传统技艺中提炼主题等。主题内容应充分体现对知、情、意、行的关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进而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题内容要符合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逻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构建。首先,主题内容需具有统整性。主题内容应立足劳动教育,关注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整合多种思想方法、探究方式、价值观念,合并、重构跨学科知识技能,在趣味性与科学性、生活化与专业化、动手与动脑之间找到平衡。其次,主题内容需具有连贯性。劳动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某个劳动主题学习可能支持多种劳动素养的培养,某种劳动素养需要在多个劳动主题学习中逐步培养与提升。基于此,各学期、学年、学段的劳动教育主题要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最后,主题内容需具有现实性。劳动本身勾连着人与社会,劳动使人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所以主题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兴趣和能力相联系。这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调适学习难度和知识密度。

三、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教学”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跨学科主题教学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师需充分理解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关注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关键阶段,将劳动素养培育方案切实转化为教学行动。只有真正将跨学科主题教学落到实处,新时代劳动教育才能切实发挥育人价值。

在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阶段,首先要理清设计内容。设计劳动课程跨學科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追问:主题是什么?整合哪些学科知识?核心任务是什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需要的素材有哪些?需要借助哪些工具?具体教学策略有哪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以劳动素养培育为核心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充分借助网络、书籍等不同的学习工具和载体,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要建立跨学科教研机制。学校要定期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研,共同研究、共同备课、共同上课,让每名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专长;要引进职业学校教师、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企业代表、技能大师、高素质农民等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师资,从不同经验视角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研究;要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多样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形成职责明确、成果共享、合作共进的中小学跨学科协作教学与教研常态化机制。

在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阶段,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劳动素养要求和学段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第一、第二学段以观察、记录、体验劳动过程为主,第三、第四学段以参与劳动实践、展示劳动成果为主,并且灵活采用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其次要选择恰当的劳动教育场所,劳动教育场所不应局限于教室,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体育场、社区、职业院校、少年宫、田间地头等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学习,还可以利用VR、AR等数字技术,指导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劳动、习得技能,以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在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评价阶段,评价者需要考虑怎样的表现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劳动技能、什么证据能证明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何种评价方式是恰当的、什么时间展开评价是适宜的。首先,要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表现,将学生的表现作为证据,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其次,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方式,衡量学生经历多次评价后的进步程度,并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质量。最后,要开发客观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型,关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程度,以及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交流、合作分享、问题解决等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跨学科学习是推动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吴刚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第9期)。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要以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基本目标,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学生劳动素养、跨学科素养的发展。中小学要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多门学科、学校内外的资源打造具有学校特点、地域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让跨学科主题教学根据劳动教育需要随时发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跨学科劳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